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发改委经济区建设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发改委经济区建设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发改委经济区建设总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好参谋助手,在推进跃升发展中主动作为;落实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绿色腹地发展后劲;强化投资导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市发改委经济区建设工作总结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把握宏观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的专题调研、积极编制实施和对接各类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具体材料请详见: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展改革委的指导、支持下,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战略,以创业竞赛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立足发展、锐意改革,努力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当好参谋助手,在推进跃升发展中主动作为

一是把握宏观形势,提出对策建议。20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剧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调整,由“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再由“一保一控”调整为“保增长”。我们反应迅速,重点加强了对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调整的跟踪分析。年初紧紧围绕国家“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要求,加强了对货币政策、土地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研究和解读,提出了我市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年中根据国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要求,重点加强了对企业生产、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等事关经济发展持续性的关键环节的跟踪分析;第三季度国家明确提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提出了我市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十条具体贯彻意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实施。

二是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的专题调研。我们针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项题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呈阅件、调研报告等50多份,为历年来最多,并有13份被市领导批示。如:在《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建设生态市有关情况的汇报》上,时任市委书记的徐谦同志、市政府龚清概市长和杨荣郞副市长分别作了批示;在《关于红豆杉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的调研报告上,市委雷书记、市政府龚市长和张副市长、杨副市长都分别作了批示;在《关于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上,市政府龚市长作了批示;在《关于谋划建设光泽大型水库专题调研情况的汇报》上,市政府龚市长、张副市长作了批示;在《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平台建设的调研报告》上,市政府杨副市长作了批示,省发改委还专门作了转载,等等。

三是积极编制实施和对接各类规划。一是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牵头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南平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顺利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和市三届人大十一次会议审议,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二是编制完成《南平市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实施。《规划》提出了我市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策划推出了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积极扶持的五大领域80个重点项目。三是主动做好与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衔接配合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尽可能多的区域列入重点开发区域。四是牵头开展生态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目前《南平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已经专家评审。

(二)落实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绿色腹地发展后劲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把握有利发展机遇,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6.36亿元,增长32.3%,其中:城镇投资271.21亿元,增长43.2%;房地产开发投资39.14亿元,下降6.6%,农村投资85.92亿元,增长26%。自“十一五”以来,投资增长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每年增幅都在30%以上。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4项,完成投资105.7亿元,占年计划110.2%。交通、能源项目完成投资57.3亿元,占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54.5%。浦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升到320公里;武邵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宁武、龙浦高速公路,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工程、峰福铁路峰南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动工建设;50万伏变电站正在电气安装,22万伏变电站建成3座、电气安装1座、土建施工1座,11万伏变电站建成6座、电气安装1座、土建施工5座;福建凯圣生物质热电厂项目即将投产。工业及工业平台项目完成投资34.3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32.4%。其中,南铝板带生产项目、南电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开发项目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和荣华山产业组团建设标准厂房34.5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24家;邵武经济开发区、建瓯中国笋竹城、浦城工业园区、光泽金岭工业园等县(市)工业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福银高速公路南平城区连接线路面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沿江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浦南高速公路南平城区连接线)、二期工程(大家厂至水东桥路段)以及闽江大桥、剑州大桥、第二水源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延平区重点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公路硬化69公里;武夷山滨江大道建设工程、浦城兴浦路西段工程、建瓯城东大道等项目部分道路、桥涵建成。

三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铁路项目:全市5条铁路列入新一轮海西铁路建设规划,京福高速铁路南平段基本确定了线路走向和站址设置,并通过铁道部预可研审查;南三龙、浦建龙、衢宁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南平核电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邵武火电厂扩建项目得到省上支持,正在争取通过省内“初可”审查。武夷山机场项目:已正式委托开展武夷山国际机场选址工作,组织邀请民航设计专家对场址进行现场踏勘和比选,争取2月底前完成武夷山国际机场选址报告。闽江源头水库项目:已形成调研报告,初步建议在光泽、武夷山等地建设大型水库,并争取列入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四是项目策划和储备工作扎实推进。紧紧围绕“5·13”、“9·8”等一系列招商活动,立足我市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延伸产业链,坚持“重在质量”的原则,突出传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突出生物产业、创意动漫产业、工业平台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养生产业等新兴领域项目,共策划推出重点招商项目120个,总投资117.3亿元。对于一些重大项目,按照“一项一策”的要求,在项目优势、项目布局、投资回报、项目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招商项目的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北上南下”招商活动的统一部署,自去年9月以来,由我委为主负责牵头组织赴浙沪招商。我们积极开展招商调研,细化招商工作方案,召开浙沪籍企业家座谈会,认真梳理招商项目,多次组织人员赴浙沪洽谈。经过努力,落实可望签约合同项目16个,总投资28.78亿元;协议、意向项目5个,总投资2.6亿元。

去年12月,我们还根据省发改委下发的《福建省建设项目储备管理办法(试行)》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总结前几年我市开展“四个一百”项目活动的经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工作的意见》。目前,《意见》已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实施。

五是招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认真把好项目招标方案的核准,特别是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程项目,坚决采用公开方式进行招标,切实防止了把必须公开的项目变为邀请招标和将项目化整为零等现象的发生。全年共核准市本级47个招标项目,涉及金额25.57亿元。其中:核准必须公开招标的39个项目,金额20.38亿元;核准邀请招标的8个项目,金额5.19亿元。

(三)强化投资导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了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年通过发展改革系统共争取涉农资金4916.92万元,其中省预算内资金1079万元,中央资金3837.92万元。省预算内资金主要扶持了我市小(一)型水库主干渠的更新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动植物的疫情病虫害、农业良种推广、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项目建设;中央资金主要支持了我市农业沼气、水文站、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农村小水电、防洪堤建设等项目建设,其中防洪堤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国债17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富屯溪和建溪的堤防建设。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结合我市资源、生态优势,深入开展了工业平台调研,制定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红豆杉产业发展思路,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了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争取资金,扶持了闽北林产工贸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特色产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申报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专项资金,做好创业风险投资备选企业的推荐工作。加大对重点工业项目跟踪推进力度,逐季通报进展情况,确保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一些重大工业项目,积极介入,优化服务。如,积极推进顺昌县林业局与新加坡洁能公司合作开发的以无患子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项目,从产业政策、项目报批等方面加以指导,并积极向省上争取前期工作经费,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已培育1000亩基地++。

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预算内资金,扶持了2个产业发展服务平台、1个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3个老年服务业示范和2个农产品市场等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争取资金扶持了武夷山创意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业项目储备工作,完成流通领域国债项目储备,筛选上报了南平市粮食物流园等22个项目。完成2009年可开工建设的服务业重大项目以及2010-2012年预备建设项目申报工作。认真落实化肥冬储计划,做好冬储化肥贴息工作。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已投入6000多万元,冬储化肥8.2万标吨。

(四)打造“6·18”品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第六届“6·18”对接项目再创新高。第六届“6·18”全市共对接项目成果727项,位居全省前列,增长13.6%,完成市政府计划的151.5%,项目总投资68.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22项,增长25.6%,占对接项目总数的58.0%;总投资50.3亿元,增长76.5%。

二是对接项目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551项,比上年增加135项,占对接项目总数的75.8%,比上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大批项目填补了我市产业空白,对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将发挥重大作用。

三是日常项目对接实效明显提升。采取“请进来”方式,举办了生物化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5场专场对接会。通过“走出去”方式,组织了各相关单位及企业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对接活动10多场次。实施“双百”措施,邀请百名专家进百家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如:建阳市兄弟食品有限公司邀请四川大学教授,南平永丰纺织有限公司邀请东华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光泽圣农集团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福建丹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南平水电设备有限公司邀请中山大学教授到企业考察指导,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四是服务对接项目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争取“6·18”专项扶持资金,一年来共争取扶持资金项目36项,资金802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一批先进适用的项目成果落地转化。第六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项目已开工建设317项,其中合同项目开工建设268项,占对接合同项目总数的63.5%,已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93项。(五)推进体制改革,提升发展活力

一是有效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尽管去年资本市场形势严峻,股指大幅回落,证监会在去年10月初就停止了新股发行审核工作,但我市企业上市工作仍然取得有效进展。其中:太阳电缆获证监会新股发行批准,在深交所排队等待上市;圣农发展已通过证监会的初审,等待恢复新股发行审核工作上会;华闽南配和建阳青松化工基本完成股改;顺昌榕昌化工境外上市工作进展顺利;南平元力活性炭聘请国金证券做上市基础工作;顺昌富宝等一些上市后备企业正在选择券商和寻找战略投资者。

二是积极探索企业债券融资工作。根据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结合我市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企业债券融资工作调研,形成了《关于整合国有资产,探索企业债券融资的建议》的调研报告,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龚市长和张副市长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全力推动。目前我委正会同有关部门,请有关证券机构对我市整合国有资产和发债工作进行尽职调查。

三是其它各项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了市公路局整体纳入市机关社保统筹问题,下属国有公路工程公司退出国有经济的改革方案,经充分讨论、多次修改后,已上报市政府;公路养护公司的重组工作试点正在展开。按照省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联席会议要求,配合市纪检监察部门,做好我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对2007年推向市场招投标配置的30个公共资源项目、配置进展情况进行落实,有力推动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进程。(六)办好惠民实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大力支持惠民利民的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方面,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建设,扶持了39所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学生宿舍、食堂设施建设;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扶持了建瓯职业中专学校实训楼建设、武夷山市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教学综合楼、邵武市职业中专学校实验楼等项目建设。卫生方面,扶持了24个乡镇、街道社区卫生院(服务中心)和5个县(市)计生服务站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武夷山市立医院建设。文化方面,扶持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项目。

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20年,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占年计划的139.21%。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教学楼、行政办公、学生公寓、食堂等工程全部竣工,今年5月将从建阳搬迁至南平;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江南新校区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实训大楼正在抓紧施工,今年7月将竣工;武夷高教园学生宿舍楼、教工二期生活用房,旅游职业中专教学楼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建瓯市立医院进入综合验收阶段。三是加大欠发达地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配套资金等,扶持了一批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饮水、道路硬化、乡村电网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争取水口库区建设项目资金补助,扶持了水口库区7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示范村、乡村供水工程等22个项目,有效推动水口库区基础设施建设。

(七)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市政府确定的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把好项目审批核准关,推进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全面执行。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做好项目推介、筛选、初审和上报争取资金工作,扶持了邵武鑫森碳业、浦城绿康生化等一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支持松溪县申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

二是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配合有关部门,按照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推进境内主要流域环境整治,加快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加大流域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治理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地的水源保护,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助,扶持了邵武第二水源、顺昌院尾水库、建瓯七里街水库等一批水源地保护项目。

三是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县(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邵武、建阳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投入运行,其它县(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完成城市联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昌、光泽、政和等地生活垃圾填埋场和行政村垃圾收集点建设。

(八)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

一是迅速传达贯彻中央新增投资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公布后,我委迅速组织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并以明传电报的形式,紧急向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央投资资金争取准备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四点具体贯彻意见。随后,市政府迅速召开了全市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再一次学习传达了国家扩大内需精神,并根据国家和省上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我市具体贯彻意见和措施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二是及时出台我市具体贯彻意见。根据中央、省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决策部署精神,由我委负责起草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市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举措。《实施意见》已于去年11月29日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市政府还成立了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我委,负责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三是积极上报新增投资项目。全委总动员,会同、指导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加班加点筛选上报项目,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组织筛选争取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项目,目前已筛选出申请新增投资储备项目441个。

四是切实做好增投项目衔接和投资计划的下达。项目上报后,我委积极向上汇报衔接,目前已下达我市新增中央投资96个,补助资金共8290.76万元。其中:廉租房项目9个898万元;农村沼气项目18个797.76万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6个855万元;水土保持项目4个260万元;重大水利工程项目1个1500万元;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个1020万元;农村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项目19个890万元;计生服务站项目1个40万元;污水处理工程项目3个1400万元;服务业发展项目2个120万元;其他项目1个510万元。这批资金都及时转下达到各县(市、区)及具体项目单位。

五是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监管。目前,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已开工95个,其中竣工2个,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预计到2月底将完成投资2.17亿元。为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计划执行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省检查组的要求,对已下达的新增中央投资计划,先行开展自查工作。同时,我们积极配合省上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检查组,着重对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计划转下达、项目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等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顺利实施。(九)认真负起牵头责任,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牵头做好谋划建设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谋划建设闽北新兴发展区域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我委。去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并从我委和市直有关部门抽调干部集中办公。认真组织学习考察和深入调研,形成了谋划建设新兴发展区域的调研报告、工作方案;收集编制了闽北新兴发展区域规划所需的资料和图件,并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做好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工作;积极向省发改委等省直有关部门沟通汇报,得到省上在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沟通联系,邀请指导我市谋划建设新兴发展区域工作;做好省发改委专题调研的有关准备工作,研究确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市谋划建设新兴发展区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仅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而且得到了省政府领导肯定和支持。去年10月15日,黄小晶省长、张志南副省长分别在市政府《关于请求支持我市谋划建设闽北新兴发展区域的请示》上作出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原则同意了《闽北新兴发展区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省发改委还成立了闽北新兴发展区域规划指导小组,负责指导我市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牵头做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根据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我市迎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工作由我委会同市环保局牵头负责。去年以来,按照考核验收的要求,积极向省环保局等省直部门汇报沟通,到浙江丽水等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多次组织召开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动员协调会议,周密部署任务,加强督促指导。目前,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我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已顺利通过初审验收,今年将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

三是牵头做好金融合作工作。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我委。去年以来,为了深入贯彻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我们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了与开发银行、农发行的政银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支持,在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融通了大量建设资金,有效化解了融资难的瓶颈问题。开展政府项目融资以来,我市共与政策性银行签订了22个项目、22.56亿元贷款合同,目前已到位贷款16.58亿元,其中:与开行签订了14个项目、15.55亿元贷款合同,已到位贷款11.95亿元;与农发行签订了8个项目、7.01亿元贷款合同,已到位贷款4.64亿元。此外,还协调落实了国家开发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联合贷款浦南高速公路项目10亿元。

(十)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抓好动员中心建设,做好后勤保障。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方针,继续抓好食品动员中心和运输装备维修动员中心生产经营和管理。根据动员中心建设发展需要和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整了食品动员中心成员单位,完成了食品动员中心升格为国家级动员中心和运输装备维修中心升格为省级动员中心的申报工作。二是做好中介平台,为成员单位企业发展服务。帮助成员单位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上的支持,与食品动员中心成员单位签订物资应急采购协议。三是组织潜力核对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动员潜力。在上年经济动员潜力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国防动员潜力,加强对重点战备物资的专项调查,充实完善了潜力数据库,为调整组建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和完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奠定了基础。

(十一)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委领导带头公开承诺开展廉政服务,将反腐倡廉工作落实到科、责任到人,并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认真完成分解到我委的2项牵头、5项参办的工作任务。立足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警示教育、示范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党性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建立和完善涉及项目管理、资金安排以及人财物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断调整优化工作流程,改革完善决策机制。二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规范各项工作业务流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有效促进工作落实。根据市政府分解的年度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能特点,确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阶段工作重点,落实责任分工,严格检查考评,各项工作指标完成较好。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领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主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办事效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常年聘请8位效能监督员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适时开展明查暗访。深化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开展争创“最佳科室”活动,我委投资审核审批科参加了全市“十佳科室”、“巾帼文明岗”的评比。积极开展创业竞赛,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是抓好挂点援川工作。去年,我委共下派了多名干部挂点项目、农村和援川,如下派干部到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任村支书,挂点松建、宁武高速公路项目,确定建阳樟墩镇严川村为我委扶贫挂钩村、建瓯徐墩镇为党风廉政建设挂点镇、光泽李坊乡李坊村为少数民族挂点村、顺昌大干镇为挂点镇。为做好下派挂点工作,我们建立健全了挂村服务工作制度,把下派村和挂点村的支部建设作为委里的一个支部来抓,把下派村和挂点村的发展作为委里的一个业务科室来指导、服务。一年来,我们积极帮助下派挂点村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村务工作规范运作,抓好村文化阵地建设等。同时,从紧缺的业务经费情况中,为下派村挤出7.3万元开办费、报刊征订费和慰问费,并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26万元,加快下派挂点村生活饮水、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委全体干部职工心系灾区、情系灾区,积极慷慨解囊,自发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同时,还选派一名有丰富项目工作经验的优秀科级干部,与市政府援川工作队一起赶赴四川彭州市九尺镇,支援灾区恢复重建。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比如,如何把“又好又快”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市情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有待加强;如何有效推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以及发挥效益方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如何保持“两个比重”持续提高,不断完善重点建设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如何在引导企业扩张、新建生产性大项目方面,仍有待突破;如何在加强调查研究、拓展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以及全系统职能转变、效能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与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