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指挥部十五期间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指挥部十五期间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指挥部十五期间总结

“十五”时期是指挥部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各方面工作突飞猛进、各项指标全面攀升、各个单位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和吐哈油田公司大力支持下,指挥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加快发展主题,以“五个一流、强精特优”为目标,大力实施“市场开发、国际化经营和凝聚人心”三大战略,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经济效益稳步攀升,“吐哈石油”品牌声誉鹊起,员工队伍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企业内部保持和谐稳定,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特别是2005年以来,指挥部加强对总体发展的宏观把握,加大调整优化力度,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共同发展的协调性极大改善,一个积极进取、奋勇开拓、强劲发展的综合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正在迅速崛起。

(一)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在物探测井重组,年收入减少2亿元的情况下,指挥部主营业务收入由2000年的20.4亿元增至2005年的40.9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特别是“十五”后三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均增长30%;2004年收入突破30亿元,2005年再破40亿元大关。人均产值由12.4万元增至27.6万元,在集团公司地区服务公司名列前茅。连续五年完成了集团公司考核指标,2005年在三项费用补贴完全取消的情况下实现考核利润2000万元,指挥部整体扭亏为盈。

(二)主营业务及上下游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组后,面对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指挥部审时度势,统筹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加强工程技术服务主营业务的同时,重点发展油气合作开发和油气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1.工程技术服务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作业队伍实现裂变式增长,整体施工作业能力显著提高。钻井队伍由2000年的23支增至58支,钻井进尺由38.4万米上升到73.9万米;井下作业队伍由25支增至60支,修井、试油、压裂酸化年均增长12.7%、36.3%、18.3%;录井队伍从8支增至18支,作业量年均增长23%;建筑施工年均增长22%。板块收入由12.1亿元上升到24.2亿元,年均增长16.5%。

2.油气合作开发实现良好效益。2004年,指挥部与油公司合作开发难采储量,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发建产、当年见效。2005年生产原油4.7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

3.油气化工和油品销售产销两旺。多元产业经过重新定位,及时退出弱势业务,加快发展油气相关业务,油气化工和油品销售取得较快发展。2万吨/年顺酐项目2003年一次投产成功,共生产优质顺酐3.5万吨,实现收入2.45亿元,效益显著。溶剂油装置经过两次扩建,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品油销售网络不断完善,加油站数量和油品销量翻了一番,年销售收入增长近5倍。2005年实现板块收入6.5亿元,比2000年净增4亿元,年均增长42.4%。

4.物业后勤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板块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十五”期间增收1.57亿元,年均增长17%,减少费用补贴3500万元。驻外办事机构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融入社会市场,经营状况逐年好转。

(三)市场开发成效显著,生存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坚持“立足吐哈、拓展周边、发展海外”的市场方针,大力弘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市场精神,持续推进市场开发战略,调整队伍部署,优化市场布局,创效水平显著提升,外部收入大幅度增长,收入比重从10%上升为44%,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内部市场稳定增长。与油田公司共同维护稳定发展的大局,密切合作,双赢互利,关联交易运行顺利。2005年按照集团公司“四共”要求,与油田公司签订共同发展协议,统一思想,共谋发展,促进了整体效益的提高。内部市场综合占有率从81%提高到90%,累计实现收入89.8亿元,年均增长4%。

2.周边市场不断扩大。坚持双赢和优质超值服务理念,周密部署队伍和装备,不断扩大周边油田市场,初步形成了以玉门、塔里木为主,其它油田为辅,以钻井、井下为龙头,钻采技术服务、油建施工、录井工程等业务全面跟进、东西翼协调发展的区域市场格局。施工作业队伍从17支增至70支,收入从1.2亿元增至6.5亿元,年均增长53.7%。

3.国际市场快速发展。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快国际化队伍建设,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赴国外施工队伍由7支增至29支,市场区域由1个国家增至9个,并以钻井为龙头,带动井下作业、钻采技术、特车、机修、物资供应等业务进入国际市场。2005年实现收入3.24亿元,同比上升116%。

4.管道和社会市场持续拓展。以参建西气东输工程为起点,先后在陕京二线、西部管道、中哈管道等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社会市场逐步扩大,经营收入稳步提高。管道和社会市场收入从6302万元提高到1.5亿元,年均增长30.8%。

(四)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以油田增储稳产为目标,强化技术攻关,加快集成、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为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不断整合科技资源,健全管理网络,形成了以钻采工艺、地质研究为主体,各工程技术和生产服务单位为骨干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国家、集团公司科研项目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另拨科技资金1000万元和无息科技周转金1000万元。“十五”期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56亿元,科技创效8.66亿元,投入产出比1:3.4。三是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共开展科研课题256项,其中国家和集团公司级课题2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24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项,科技成果应用率95%,科技转化率达85%以上;形成了以钻井、采油、井下作业、录井为重点的12个技术序列,一批成熟技术在目标市场见到明显效果,赢得良好声誉。四是不断增强技术创效能力,钻采院和地质院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告别吃“皇粮”历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实现收入2.7亿元,年均增长22%。

(五)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内控约束机制逐步完善

积极实施管理增效工程,狠抓精细化和规范化,完善内控约束机制,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1.加大投资力度,为主营业务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5年累计完成投资28.8亿元,其中经营性投资25.7亿元,占总投资的89.2%;工程技术服务投资14.8亿元,占51.3%;油气合作开发及综合利用投资3.8亿元,占13.3%;矿区建设及生活配套投资2.2亿元,占7.5%;出疆管道参股5亿元,占17.3%。新增投资扩大了主营业务生产能力,提高了技术配套水平,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保证了“十五”目标的实现。

2.加强财务控制,确保了经营目标的实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优化业务流程,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资金安全。加强债权债务管理,突出现金流量考核,改善了资金结构。积极开展增收节支、“优质安全高效低耗”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服务、质量、效率的提高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3.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办公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开通吐哈油田信息网,开发电子商务、电子邮件、OA办公自动化等业务系统,构建信息传递平台,两级机关2001年实现了文件电子传输和无纸化办公,配置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大大降低了办公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4.加大监督力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坚持依法治企,积极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强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加强专项效能监察和全面审计,挖潜增效,堵塞漏洞,取得了显著成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盘活存量资产,清理坏账及不良资产3.5亿元,减轻了资产负担,提高了整体质量。实行物资集中采购,加强招投标管理,减少资金占用,降低采购成本,物资库存下降34.2%,积压物资下降59.5%。

(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以激活人力资源为重点,以优化队伍结构为主线,实施“4158”人才工程,管理、技术和操作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以“四好”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领导人员考核管理,基本形成了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管理机制。共调整交流副处级以上干部129人,选拔年轻干部91人(其中公开竞聘行政副职20人),正常退出处级岗位26人,解聘不合格干部6人,处理违纪干部5人。各单位领导班子梯次配备基本实现,领导管理能力逐步增强。

2.专家队伍建设初见成效。2002、2004年先后两批共选拔培养指挥部技术专家25名、学科技术带头人58名、优秀知识分子68名、技术能手88名,为加快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158”人才工程稳步推进,初步确定培养对象2178人,比较成熟人才807人,培养工作进展顺利。

3.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员工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共举办各类培训3.66万人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99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6%,比2000年提高11%;高级操作人员2858人,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改善。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分别占职工总数的12.3%、17%、70.8%,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4.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业绩考核办法,深化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误餐生活补助,提高高温补助标准,加大奖励力度,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2.7%,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七)积极推进专业化调整,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

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目标,不断推进专业化调整重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是建立完善了专业化管理模式。按照“十五”发展战略部署,将指挥部主要业务划分为工程技术、多元经济和社区服务三大板块,成立业务主管部门,提高了专业化管理水平。2005年根据业务拓展实际,进一步调整领导分工和板块划分,完善机关职能,加强系统管理,适应了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二是进行专业重组与调整,先后对物业管理、施工建筑、小车服务等实施专业重组,合并筑路、建筑安装、化学公司、技术服务公司、轻烃化工厂,整合交叉业务,实现了内部组织机构与生产发展良性互动。整合各驻外机构和宾馆酒店,成立吐哈石油大厦集团,实行专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

三是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总体部署,全面开展法人实体清理工作,查清了资产,界定了产权。完成公安和中小学校向地方政府的移交,逐步分离企业办社会业务;完成物探、测井专业化重组和玉门3支钻井队的接管工作。

(八)严格管理,强化监督,QHSE管理扎实有效

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强化监督管理,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促整改,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04、2005连续两年被自治区和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1.安全生产保持较好形势。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落实领导干部关键要害部位挂点制度,加强群众性安全教育,组织各类安全专项培训,推行作业许可制度和现场监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井控、消防、交通、危化品等专项检查。2005年,大力开展“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活动,成立反“三违”常设机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习惯性违章行为大幅减少,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重视安全投入,在设备购置、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优先解决安全问题。“十五”安全环保累计投入1.13亿元,2005年利用顺价资金4326万元,全面改造安全设施,消除了事故隐患。

2.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用户满意工程,推行零缺陷管理,定期进行质量回访,认真整改存在问题,杜绝了重特大质量事故,质量事故下降50%,事故损失下降87%。

3.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有效开展。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狠抓现场环保措施落实和地貌恢复,防止了环境污染事故。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定期开展作业场所监测和健康体检工作,有效保护了员工健康。

(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凝聚人心战略稳步推进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哈密、鄯善基地配套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一线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哈密九区住宅、文化广场、六区小游园、基地外环路、酒泉基地住宅、鄯善前线部分单位职工宿舍、食堂及办公楼建成投用,西安高层住宅、哈密体育活动中心、基地道路及环境改造、各宾馆及离退休基地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关心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妥善解决了原参加玉门工农业生产的职工家属生活补助费和协解人员再就业问题,累计安置职工子女就业1500多人。建立健全离退休管理机构和党支部,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通过老年大学、文体娱乐活动等形式,活跃了社区,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扩建医疗场所,充实设备,改善条件,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吐哈亲情网”的开通及小劳保、交通费货币化,使员工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十)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1.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顺利完成“三讲”和先进性教育任务,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深入落实《队站(车间)思想政治工作规范》,不断创新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广大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2、加强企业文化,着力打造“吐哈石油”品牌。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秉承中国石油企业精神,积极宣贯指挥部经营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吐哈石油”品牌。吐哈钻井享誉国内外市场,井下“铁军”驰骋万里油区,钻采院气举技术叫响中亚,吐哈石油大厦被誉为“新疆第一国宾馆”,吐哈加油站成为312国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火焰山”、“坎儿井”等一批品牌赢得市场信赖,为打造“吐哈石油”品牌做出了积极贡献。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整体素质持续提高。职工、家属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指挥部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钻井、井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特车、油建和供水供电处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称号,涌现了一批国家、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