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发行200年发展规划纲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加快有效发展,构建和谐银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五年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一)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行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和保护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11年来,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经历了由综合性到单一性,再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支农历程。建行初期,完善了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实现了业务自营,在支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村开发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98年以来,坚持以收购信贷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认真执行政策,切实加强管理,初步实现了保本微利经营,比较好地履行了国务院赋予的职责,有效遏制了收购信贷资金被大量挤占挪用的势头,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打白条”问题,推动了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4年7月份以来,按照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行各项工作,明确了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思路,全面推进内部综合改革,把支持粮棉收购作为重中之重,审慎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新业务,初步扭转了业务萎缩局面,信贷支农有了新贡献,体制机制有了新框架,风险防控有了新水平,经营效益有了新提高,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履行职能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的发展环境。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上升通道,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政策性银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步伐将加快。粮棉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客户基础进一步改善,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影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家加强对粮棉市场的宏观调控。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速,金融创新、引进与合作步伐加快,外部经营环境继续好转。总体上看,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对我行发展有利。
发展中也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我行正处于并将继续处于战略转型阶段,当前业务范围比较窄,支农功能还不完善;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然突出;管理不够精细,基础管理和基层行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外部政策环境仍不宽松,企业改革滞后,客户资源整体素质不高,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矛盾仍然突出;科技支撑体系比较薄弱,服务手段单一,金融创新能力不高,人才资源不足,人员素质和结构不尽适应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
(三)发展的关键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今后五年是打造现代银行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五年。我行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牢牢把握机遇,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今后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和谐银行,不断提高我行的执行政策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务质量,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指导方针与主要目标
(四)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打造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实施科技兴行和人才强行战略,着力提高业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有效发展,促进构建和谐银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行发展全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治行理政的第一要务;坚持支农为本,把支农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有效发展的观念,确立科学发展的模式,努力走出一条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立足支持“三农”谋发展。要把扩大对“三农”支持作为业务发展的基点,围绕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优化支持结构,促进业务全面发展。
——立足集约经营快发展。要把有效防控风险作为业务发展的前提,注重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效益,坚持内涵与外延相结合、速度质量效益并重,推动经营模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立足市场运作图发展。要在贯彻国家政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增强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经营意识,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确保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国家政策意图和我行发展目标。
——立足因地制宜求发展。要根据东中西部各地经济金融发展状况、产业布局、自然资源和客户条件,制定符合各地实际需要和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重点,扩展优势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
——立足改革创新促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实现向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五)主要目标。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遵循政策性银行发展规律,按照金融体制改革要求,“十一五”期间要把我行建设成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财务上可持续、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现代农业和农村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体制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政策性银行框架。着力提升我行的开发性金融功能,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把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性、扶持性、引导性功能,提升到农村开发性金融的政策性、开发性、制度创新、战略导向、引领合力功能的新阶段和较高层次,把我行建设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平台。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国家指定项目与自主经营的开发性项目分账管理、专项核算。要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业务有效发展。贷款领域、贷款对象、贷款品种更加多元化,贷款结构不断优化,支农功能完备,在执行政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到2010年,全行贷款月均余额达到9000/1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2.4/6.5%左右(经营性贷款月均余额达到5000/7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4.6/11.8%左右)。自主筹资功能进一步增强,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品种更加丰富,筹资和负债结构更趋合理,负债成本较低,到2010年金融债券发行余额达到3600/5250亿元,占负债总额的40/47%以上。
——效益明显提高。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实现国家政策目标。自主经营项目比重不断提高,经营利润明显增加,2010年达到36/47亿元,在加大计提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的基础上,每年实现一定的净利润。力争通过自主经营项目发展增加利润,弥补新增国家指定项目的亏损,尽量避免产生新的政策性亏损挂账。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断提高,全行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总额与不良贷款比例逐年下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有所提高。
——机构队伍不断优化。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机构布局更趋合理,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基础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员工队伍规模基本稳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富有经营活力与开拓精神、适应我行业务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
——构建和谐银行成效显著。人际环境和谐,工作机制顺畅,外部环境良好,基本形成“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局面。
三、推动业务有效发展
(六)推动业务发展转入科学轨道。我行业务发展,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追求总量增长,更注重结构优化,既强调加快发展,又坚持量力而行,速度质量效益并重。在作好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的基础上,近期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等业务发展为新增长点,中长期主要依*增加农村开发性质的中长期项目贷款推动业务增长,逐步把农业产业化贷款和农村开发贷款整合为农业和农村开发性贷款业务,统筹考虑,稳健发展,努力确立我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
(七)坚持办好粮棉油购销储贷款业务。解决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是当前我行首要的政策任务。要准确把握粮棉油信贷业务的基础性地位,坚持把其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国家粮棉油储备、最低收购价收购和调控性粮食收购等国家指定贷款业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保证资金供给,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和保障粮食安全等作用。努力把国家指定收购贷款纳入国家账户实行封闭管理,专项核算。对自主经营的粮棉流转贷款,要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择优积极支持。对没有符合贷款条件企业的县域或地(市),要通过支持政府指定企业,扩大流转贷款覆盖面。
(八)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加工企业贷款等业务发展。要把粮棉油加工贷款向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审慎积极地扩大市场份额和贷款比重。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等贷款领域,及时把符合条件的贷款主体纳入支持范围。重点解决企业在原料收购、订单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短期流动资金需要,对技术改造、仓储设施和生产基地建设等所需的中长期资金,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择优支持其他粮食企业发展。积极稳妥发展化肥、食糖、农膜等专项储备贷款业务。努力开办农产品进出口信贷业务,积极发展外汇信贷和国际结算业务。
(九)努力拓展农村开发性信贷业务。要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围绕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集约型农业发展、农村扶贫开发等领域,增加中长期开发性贷款投入,支持农村的综合性开发。要充分考虑东中西部的区位优势、地域特色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省级分行的支持领域和发展重点,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围绕“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先从支持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和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入手,研究制定专项信贷支持计划。
(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坚持立足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完善金融服务,依托我行主体业务、充分发挥现有网络和系统功能、又适合中间业务及其他业务发展特点的发展道路。继续作好保险业务。财政支农资金拨付,办好结算业务,创新结算工具。政府或政府部门委托对农业和农村的放款业务,积极开办其他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委托的转贷业务。探索开展筹资担保、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租赁担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业务,为规模经营的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探索进入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及农业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投资等领域的途径和方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十一)制定实施客户发展战略。坚持大中小相结合、发展和培育并重、有进有退,明确目标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培育有价值的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优化传统业务客户,巩固传统业务领域我行的市场领先地位,重点发展规模和市场潜力较大、经营效益较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等优质客户群体,发挥农业和农村开发性金融的优势,与政府共建融资平台。对政府客户与金融机构客户,要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合作层次,争取在客户数量、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上有较大突破。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及时跟踪分析相关客户的风险度,为各业务条线战略营销提供依据。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完善客户资料档案库管理,整理收集客户信息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客户分析、评价、服务信息系统,开发客户信息采集工具,实现我行客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全系统共享。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定不同营销策略,提供差异化服务。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确保资金、营销资源和管理投入等各项资源按照行业、区域、客户层级优化配置;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上下级行和部门之间的联动,提高服务效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优质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完善推广客户经理制,把客户经理制作为获取和保有客户的重要制度与手段,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合理分配客户经理资源,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激励与考核约束。
(十二)构建新型资金运营机制。增强自主筹资功能,坚持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的原则,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筹资和负债结构,逐步形成以市场发债融资为主体,中央银行再贷款为应急手段,国内融资与国际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模式,为资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稳定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
转换资金计划管理模式,加强资金的经营管理,实现资金调拨向资金经营转变。实行信贷计划分类管理,对国家指定业务的信贷计划,按照“资金供应优先”原则及时足额保障,对自主经营业务的信贷计划,按照与不良贷款下降率、贷款利息收回率、资产利润率挂钩的原则配置,通过实行季(月)借款限额管理,搞好计划调控与资金供应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资金分类管理制度,对国家指定业务的信贷投放按照及时足额、保本微利的原则运作,对自主经营业务的信贷投放所需资金,坚持“效益优先、防控风险”原则管理。建立适应我行业务特点的利率定价模型,增强风险定价能力,形成科学的利率定价特别是贷款定价体系;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适时调整内部资金价格,引导业务部门在扩张和收缩中正确决策。拓展资金营运业务,争取现券交易和债券回购业务资格,提高银行间拆借市场拆借资金的最高限额,适时申请开办债权远期、票据转贴现交易等业务。组建总行资金营运中心,配备充实专业人员,建立配套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由总行承担市场风险、基层营业机构承担信用风险的资金运营管理体系。
(十三)发展完善与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的金融合作。要将我行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织优势结合起来,以政府信用为依托加快发展。要与政府或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在协议框架内由政府或政府部门选择项目,预算资金需求量,我行根据项目的性质及政府或政府部门的承诺条件,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坚持开发性金融的经营理念,推动项目的治理结构建设、法人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实行“政府选择项目、农村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化还款”的融资机制,按“代建制”项目、有收益保证的公共事业类项目、政府提供一般性监管承诺项目、其他类项目顺序,实行分类指导,择优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