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和打算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和打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夯实基础建设新农村推进城市化

——x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打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按照省、市委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有关要求,x以开展“三级联创”、“双带致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远程教育”、“双千工程”等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以“一好五新”(创建好班子、建设新村镇、培植新产业、健全新保障、塑造新风貌、促进新稳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基本情况

x作为x中心城区之一,现辖x个街道及x个镇(x)。x作为该区唯一的乡镇,面积x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x。该镇下辖x个社区,x个行政村,x个村民组,常住人口38365人,其中农业人口x人,占全区总人口的x%。除x、x、x、x4个边远村外,其余9个村均与城市相融,属典型的“城中村”。全镇建有农村党总支5个,农村党支部29个,共有党员894人。

二、主要做法

1、抓好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按照“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村民反映好)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党(总)支部的思想、作风、制度建设。一是强化培训工作,狠抓班子建设。积极选派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有关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和考察学习,使全区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双带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大力选拔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年轻党员,或从区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充实到各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去,切实加强了村级党组织班子的建设,使各村党总支(支部)书记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二是健全制度,加强党员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发展党员联系点的实施意见》、《x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基本程序图》等相关资料,建立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加大了农村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工作力度。指导和帮助各村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规则、班子成员分工、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完善“四簿一册”,使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实施先锋工程,发挥党员带动作用。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双带致富”、“远程教育”、“双千工程”为载体,在党员中实施“五个一”先锋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掌握一门技术、发展一个项目、帮带一户群众、振兴一村经济),通过党员“五带头”(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模范做表率)活动,提出了用2到3年的时间,充分发动全镇50岁以下有致富能力的党员人均帮带2户以上村民致富,并取得初步成效,从而树立党员在村民中的先锋形象。目前,13个村采取股份合作带富、招商引资带富、种养殖业带富等形式,实施运输队、养殖场、农家乐等“双带致富”项目30余个,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加强干部培养,储备后备干部。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建立完善了村级后备干部跟踪考察、建档立卡等制度。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及时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目前,各村均培养了5名以上的村级后备干部。

2、以规划为龙头,抓好村寨建设,提升环境形象。一是切实抓好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作为x唯一生态经济示范村的x党支部,提出了“聚人心,调结构,兴三产,强素质,谋发展”的“十五字”发展思路,开展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主体,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工作。在畜牧专家的指导下,该村总投资27.4万元,建设“三元”杂交养殖基地进行科学养猪,年生猪存栏2.5万头,产值逾千万元。现该村年出栏肥猪2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共有200余户。二是抓村寨规划,推进城市化建设。该区以村寨规划为基础,陆续修建了x、x、x、x、x5个农民新村,共占地243亩,安置拆迁农民696户,有力改善了村民居住的环境,推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三是抓村容村貌建设,创建文明村寨。2005年,x以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实事工程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农村村寨道路、危房、农用电网、改水工程以及排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和清理,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大力实施产业规划,培植新型产业,促进就业增收。一是依托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助农增收。该区充分x、x、x、x4个边远村的增收致富积极性,紧紧依托紧靠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市场优势和都市餐饮业发展潲水饲料丰富有利养猪“两个优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专业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养殖业。目前,4个村“二元种猪”饲养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了一批党员养猪大户,并成为“双带致富”带头人。二是大力发展三产,促农就业。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中村”的产生,使该区9个近郊村成为典型的“城中村”。各村结合富余劳动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对三产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成了x综合批发、x粮油批发、x建材综合批发等一批大型的综合贸易市场,解决了数百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

4、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2005年全面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帮助村民减轻医疗负担,提高了村民抵御大病的抗风险能力。目前,全镇参保户数达4760户,参保人数15829人,参保率达63.38%。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落实了城市低保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2005年共向被纳入城市低保的355户、990人发放低保金48.3万元;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工作,共有108户、270人被纳入农村低保,发放低保金13048元。下步,该区将继续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建立起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相衔接,涵盖包括“农转非”、农民工在内的城乡人口,对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资金实行统筹管理,养老保险帐户可相互转移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人口养老保险问题,确保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缴费满15周年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了x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和13个村级分中心,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组织开发辖区就业岗位,收集空岗信息,召开招聘会,搞好劳务输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职业学校技能培训。2005年实施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就业活动,共培训富余劳动力150人,向x卷烟厂等10余家用人单位推荐就业400余人;完成城乡统筹就业38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85人,“4050”人员就业39人,新增就业岗位237个。

5、打造新风貌,创建文明村。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整体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设立村“市民学校”,积极开展公民素质道德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的风气进一步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树立;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进一步改观。其中:x村民组、x村x村民组荣获了x市“卫生村寨”称号,x村获x市关心下一代先进村和x市文明村称号,全镇共有2480户家庭获“星级文明户”称号。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电脑现代化办公。

6、促进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民因土地补偿等问题越级上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严重地扰乱了省、市、区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对此,该区开展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活动,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做到组织工作走在预测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处前、调处工作走在激化前,尽力做到“五个不”,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转移。经过努力,2005年村民集体上访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1%,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为x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下一步的打算

根据x、x《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精神,该区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将从三个方面扎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1、加快城市化步伐,全面推进城市化。从2006年起,用5年时间在全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快城市化进程。到2010年,转移农村人口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100%。通过实施“333”工程,即:紧扣“三圈”发展思路——核心圈、周边圈、外周圈建设;依托“三线”开发平台——东线:x至x沿线,西线:x至x沿线,北线:x至x沿线;实施“三改”举措——镇改办、村改居、“城中村”改造,全面实现城市化。

2、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6年起调整区级财政预算安排,确保每年的财政涉农资金预算安排在地方财政收入的2%以上。重点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旧貌换新颜,逐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环境优美、和谐发展的新形象。

3、齐头并进,统筹城乡发展。在行政区划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城乡规划、社会劳动保障、公共事业发展等各项事业,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为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四个原则,齐头并进,统筹实施,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快推进x农村城市化进程相得益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