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民经济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民经济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四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的**以来我区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各项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组织编写。规划内容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充分体现党的**和**精神,对接**市**规划,立足我区实际,阐述政府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好《纲要》,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区委十届二次(扩大)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期为**年到2010年。

第一章**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大力建设“繁荣四方、平安四方、文明四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计划顺利实施,为**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发展成就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期间,全区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和“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一带两线三园五中心”经济发展布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区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末,实现全区生产总值79.22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实现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01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5%;实现区级财政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

(二)都市工业快速发展。华电**发电有限公司、捷能汽轮机股份公司等一批优势骨干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十五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4亿元,规划建设了15个都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29个,注册资金3.43亿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施了“一个园区、三个创新体系”建设,启动了**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等科技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

(三)第三产业更加繁荣。建设了粮油批发市场、灯具市场、果品批发市场、温州路机电贸易街、**市汽车贸易大道等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了勇丽商务酒店、锦江之星经济型宾馆等餐饮服务项目和国美电器、东方家园、麦德龙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完成三产增加值31.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3亿元。

(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到3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期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累计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5亿美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3倍、8.3倍。五年累计利用内资42.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50%。四方港区被纳入**市港口经济发展总体框架和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港区一期吹填和二期围堰工程,招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各项改革持续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区属企业改制。**末,全区245家企业完成改制,企业改制面达到88%。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05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11088户,私营企业达到4616家,分别是“九五”末的1.2倍、2倍。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取消了131项行政审批事项;扎实推进“五项工程”和“四型机关”建设,完成了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政府效能进一步提高。

(六)城区面貌明显改观。**期间,完成了全区5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水清沟、河西等村庄改造项目,实施了长沙路以北6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近两年累计开工建设住宅206万平方米,竣工104万平方米;五年累计投入2.5亿元,整治改造了308国道等79条道路,打通了长沙路等4条道路,道路硬化率100%。完成了张村河四方段河道整治截污工程及89条道路和部分广场的亮化工程,综合治理了杭州路河、郑州路河。综合整治小街小巷287条,对海琴广场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实施了北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和双山山体恢复工程,建设了周口路、张村河两岸近20万平方米城市生态林。**期间累计新建公共绿地6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9%。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达到69.6%。适应**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区环境优美洁净有序。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69%的小学达到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深入开展了群众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医疗卫生工作成效明显,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等多项重大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海云庵糖球会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大力开展了和谐社区建设,建立了康乐为老服务协会等社区服务机构,完成了31处社区文化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展了家政服务等十大系列社区服务活动,社区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托幼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7226元,是“九五”末的1.9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11元。**期间实现就业10.6万人次,2005年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8.3%。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灾害救援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消费方式发生新的转变,休闲型、享受型消费逐渐兴起,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四方区处于城区功能提升、发展模式转换、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偏低,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三产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民营经济规模较小,缺少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企业;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土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大,旧城旧村改造任务繁重。

第二章发展环境、条件和机遇

一、发展环境

从全球来看,国际政治总体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协调、磋商、合作是国际关系的主基调,国际形势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大趋势,区域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明显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升值压力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外贸出口难度加大。

从全国来看,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国家将持续实施差别化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限制类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受需求不断增长的影响,重要原材料价格将持续上涨。

从**市来看,省委、省政府将**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力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将加速**“五个中心”的形成,并切实提高**集聚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产生辐射三大功能。**大工业框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四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亦已初步形成,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将实现规模、质量双升级,一批大项目建设将对全市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同时,2008年奥帆赛以及“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建设,都为**市**期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二、发展条件

(一)区域交通四通八达。四方区西距**港不到2公里,北距流亭机场也仅10公里,青黄高速、重庆路、308国道、胶济铁路贯穿全区。同时,四方火车站、沙岭庄火车站两处客货混合站和**长途汽车站也坐落区内。

(二)第二产业基础坚实。四方区是**老工业区,区内工业企业众多,工业门类齐全,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多家。**捷能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海晶化工集团、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等知名工业企业及华电集团**发电有限公司、**泰能燃气集团、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等大型配套企业坐落区内。

(三)港口经济潜力巨大。四方港区已正式纳入全市港区建设规划,是**市“以港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集装箱设计年吞吐量超过400万TEU。港区建成运营后,将对四方区乃至**市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科技研发实力雄厚。**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大学四方分校等高等院校坐落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00多家,省、市级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单位100多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19个。

(五)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综合治理、人民信访、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和谐城区建设新路子,全区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机遇

(一)装备制造业引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机遇。**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装备制造业在我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已具集群化雏形。可顺势而发,集中打造,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我区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旧城旧村改造盘活城区发展空间的机遇。**期间,**市继续实施缩小“南北差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北移战略,旧城旧村改造将成为四方盘活城区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打破财政困难瓶颈,继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三)都市科技发展带动产学研结合的机遇。随着都市科技园区的建成,**期间,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将发挥科技创新排头兵作用,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区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坚持走与高校、科研院所相结合之路,技术支撑、成果吸收、风险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区域产学研结合将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章指导方针、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三大经济发展战略”和“六大城市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七大板块”,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高效率的资源转换和高密度的经济产出。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为目的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树立全球视野,适应WTO后过渡期要求,更加积极地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切实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层次和水平。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繁荣区域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发展战略

1、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工业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即:立足现有工业基础,构建以支柱产业为基础、都市型工业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新型工业体系;在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职业培训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三产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优势,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创建科技创新区。

2、城市发展战略。实施“东建、西聚、南兴、北新、中优、外拓”的发展战略。东建即:在重庆南路以东、308国道以西、张村河以南、清江路以北区域建设功能完善、居住舒适的现代化新城区(面积约4.82平方公里);西聚即:依托港口建设,在胶州湾以东,四流南路、杭州路以西,李村河以南,海泊河以北区域,形成项目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的态势,将西部区域打造成都市工业和临港产业的聚集带(包括港区码头在内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南兴即:在杭州路以东,清江路以西,瑞昌路以南,鞍山路以北区域内(面积约4.83平方公里),依托旧城改造,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北新即:以**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为中心,在四流南路以东,重庆南路以西,长沙路以北,李村河以南区域,建设科技研发基地(面积约5.1平方公里);中优即:以北岭山森林公园为中心,逐步延伸到四流南路、人民路以东,重庆南路以西、长沙路以南、瑞昌路以北区域范围内,打造集居住、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肺”(面积约4.7平方公里);外拓即: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探讨兴建异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接区内企业外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三、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前移;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经济增长方式取得较大转变;城建开发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基本建成都市工业特色鲜明、商贸居住功能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现代化城区。

(二)具体目标

1、经济指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0年达到159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左右。

2、人文指标。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城区人口登记失业率低于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6‰以内。

3、生态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不超过0.72吨标准煤,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市政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导向性指标是指政府希望发展的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行为实现。预期性指标是凝聚了人民意愿的政府战略意图,是在导向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愿的指标。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诺,是区政府对各部门和街道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在导向性、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图的指标。

第四章功能定位与发展布局

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按照**期间发展战略,确定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如下。

一、功能定位

(一)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新型都市工业区。发挥辖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促优扶强,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都市工业。

(二)以旧城旧村改造为突破的商贸居住区。依托旧城改造,培育承载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和载体,建设商务楼宇,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现代商贸服务区。根据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区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居住小区,进一步完善城区居住功能。

(三)以都市科技园建设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区。依靠驻区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研发、转化、制造优势,以整合区域科技资源为突破口,以实施产学研结合为手段,打造都市型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拉动区域产业升级。

(四)以和谐社区建设为载体的现代文明城区。持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与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把四方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城区。

二、发展布局

**期间,要以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为目标,依托大项目建设,在整合提升西部临港产业带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七大板块”。

(一)临港产业带

抢抓**市建设环胶州湾工业走廊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杭州路、四流南路以西,四方港区以东近10平方公里区域的工业配套,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都市工业,加快实现与**市四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的对接,围绕四方港区建设,大力发展港口机械制造、修理、维护等配套产业。

(二)七大板块

1、四方港区板块。按照**港总体规划要求,在胶州湾四方段内5.8公里的海岸线上,规划建设3.9平方公里的集装箱码头,**期间争取建成4—6个泊位。同时,在青黄高速以东、海泊河以北、李村河以南、胶济铁路两侧区域内规划建设2.3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

2、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板块。结合旧城改造和企业搬迁,对海云庵及其周边2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大力发展民俗工艺、民俗艺术、民俗旅游和民俗餐饮等民俗文化产业,将海云庵周边打造成为**市特色民俗文化街区。

3、人民路商贸中心板块。依托人民路周边近1平方公里区域的拆迁改造,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形成一处集现代化大型商业设施、商贸办公和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商贸休闲服务区。

4、郑州路都市科技板块。以**科技大学为中心,以郑州路为轴线,在郑州路两侧1.8平方公里区域,实施一街、二园、三区建设,沿李村河滨河生态区向高科园扩展,与高科园相互辐射,在北部城区建成具备研发、孵化等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5、重庆南路汽车贸易板块。按照汽车零配件、汽车销售、汽车服务和汽车文化博览四个主要功能区域的划分,加快汽车贸易大道二期规划建设,完善配套服务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汽车综合博览中心和汽车销售后服务项目,将重庆南路及周边近2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省内一流、在中国北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汽车销售服务聚集带。

6、北岭山休闲娱乐板块。依托北岭山的自然风貌,规划建设钓鱼场、植物园等旅游休闲娱乐设施及风情酒吧、特色餐饮等项目,将北岭山及其周边约1.5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成集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旅游区。

7、双山现代商务板块。高起点高标准成片规划、整体开发,在双山及周边近1平方公里区域建设行政办公区、高档商务区等,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等经营业态,形成以行政商务功能为主,兼有高档生活居住功能的现代商务区。

第五章发展重点与主要措施

一、经济结构调整

对接**市**发展规划,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工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力争到2010年,将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末的60:40调整到50:50左右。

(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区”战略

立足产业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品牌化、规模化为导向,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特色都市工业园区。

1、装备制造业集群。以现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相关中小企业进行配套,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把装备制造业培植成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群化产业。重点发展以汽轮机为龙头的中小型电站成套装备,主要包括大功率拖动式汽轮机组、联合循环机组及控制系统、电站锅炉和阀门等;以纺织成套设备为龙头的纺织机械装备,主要包括各类纺织梳理设备以及自动络纱设备;以重型专用车为龙头的交通运输装备,主要包括重型专用车、改装车、橡胶机械成套设备及各种机车汽车零部件。

2、都市工业园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注重引导,促进园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产业政策导向,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布局,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符合生产力空间布局和产业链条长、产业集聚度高、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项目、企业和产业,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增强园区财税贡献能力。完善长效服务机制,优化园区软硬环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促进园区的科学发展,形成具有四方特色的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园区。

(二)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的要求,在繁荣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职业培训、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拓宽领域、提高层次,增加比重,逐步建立功能完备的三产发展体系。

1、传统服务业。

按照建立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要求,加快发展商贸、餐饮及生活服务业。着力打造一个大型商贸中心。依托小村庄和人民路周边区域现有商业设施,大力引进大型超市、购物广场以及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生鲜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力争打造具备市级规模的商贸中心。重点建设六条特色商业街。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和特色,规划建设重庆南路、温州路、人民路、人民一路、嘉禾路、杭州路等六条特色街。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市场。按照“扩大总量、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完善功能”的发展思路,在扩展现有粮油、灯具、果品等专业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专业市场布局与居民消费需求,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高的新型专业市场。逐步提升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引进一批中高档餐饮服务企业,培育一批餐饮服务品牌,推动全区餐饮服务业发展。引导发展生活服务业。加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发展洗染保洁、美容健身、家政服务、电话购物等便民服务业。

2、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以四方港区物流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世界知名物流服务企业,发挥其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对区内现有从事运输、仓储、包装、搬运、流通、配送等分散业务的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和改造重组,实施一体化运作,努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市物流信息平台相对接,建立信息共享的物流信息系统。

职业培训整合区内现有职业培训资源,培育职业培训集团机构;依托区内大型培训机构,引进国外先进职业培训设备,打造“高级蓝领培训基地”。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行为。

信息咨询大力发展工程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会计咨询、法律咨询、工业设计咨询等信息咨询业,使其成为结构合理、手段先进、有一定规模的独立产业;完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咨询业的人才培养,引进国内外知名信息咨询机构,引导和鼓励信息咨询企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房地产开发以旧城旧村改造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规划,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进一步活跃房地产开发市场,提升我区房地产开发的规模、档次和水平。同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居民利益。

旅游业积极推进北岭山森林公园、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以及汽车贸易大道二期建设,充分挖掘区内老牌工业企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梯次开发,开辟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发展民俗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教育的基础地位,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1、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遵循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形成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立“三个体系”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依托,围绕新材料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对集成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的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应用推广,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转化。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一批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服务。到2010年,建成以共享为核心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3个。

打造“三类园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和驻区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转化的优势,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推进高等院校都市型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都市型科技园、科研院所都市型科技园三类园区的建设。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学校规划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注重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

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将学校建设纳入全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小区配套小学和幼儿园的管理,做好初中属地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投资办学,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机制。强化校长培训,举办三年一期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和短期校长培训班,到2010年,培养一批在**市、山东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建立教师培训、教研和科研中心,举办中长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培训班,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到2010年,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9所,省级示范幼儿园8所,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20所,省级规范化学校8所,打造3-5所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

加快构建国民教育体系以提高居民素质为最终目标,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整个过程,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爱心康复工程”,不断增加特教经费投入,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以现有职业教育机构为依托,鼓励多渠道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创新发展社区教育。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重点,努力促进四方社区学院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和纵深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大课堂”,建立信息畅通、有所侧重、选择自由的“教育超市”,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系统化。

3、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人才支撑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人才资源基本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积极引进人才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对急需人才的预测和规划,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海外人才,到2010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总数超过6000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9万人。

大力培育人才注重人才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我区教育资源密集的优势,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培养人才,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充分使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宏观管理体制,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创新并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人才结构调整和经济机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建立并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收入分配、激励保障和不称职人才退出机制,增加人才工作投入,为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对外开放

抢抓机遇,突出创新,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际利用市外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总额均保持稳定增长。

(一)强化招商手段、拓宽引资领域

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搭建辖区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平台,积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和对外合资合作,加快跨国并购步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抓住机遇,掌握信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帮助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提高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推出一批优势企业、优质资产、优良品牌、优选项目参与并购,使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以及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降低国有股比重,实现股权多元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项目上突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上突出民营资本充裕活跃的长三角、珠三角,在国别上突出在上述产业中居于领先水平的德国、日本和韩国,通过我区招商大使、招商代表的联系,借助省市外经贸专业部门和中介机构及外国驻华办事处的作用,引导相关企业的专业洽谈,加强沟通,进行交流与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把高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区,切实提升引进项目的区域经济贡献能力,使我区在提升半岛制造业的水平和地位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出口增长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我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扩大国际市场占有量,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引进出口型企业。积极引进自营出口企业以及加工贸易型企业到我区生产经营,努力扩大出口规模。调整出口队伍结构。积极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提高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对新开工和出口额较大的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和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鼓励辖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俄罗斯、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进一步密切与跨国采购中心及其他相关机构的联系,拓宽信息沟通渠道,积极向企业提供各类经贸活动、展会及采购信息,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和支持。

三、民营经济

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期间,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经营规范、管理有序、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增幅高于全区税收增长水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向民营资本开放,注重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以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法制和政务环境,建立健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吸引国内知名民营大企业和集团到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加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创品牌、开展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化;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培植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进一步健全民营及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与培训、信息咨询、信用评价等服务体系,加强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实施扶持民营经济“520工程”。重点扶持20家科技型民营企业、20家外向型民营企业、20家社会效益型民营企业、20家潜力型民营企业和20家优秀个体工商户。引导民营经济走外向型、科研型道路,鼓励民营企业争创品牌,实现总量上规模、结构上层次、质量上水平、实力上台阶,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密集型、外贸出口创汇型、城市社会服务型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体制改革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加快企业改制。鼓励民营等各种资本形式参与区属企业和农工商公司改制,确保所有区属企业和农工商公司改制成功;支持国内外法人对驻区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参与产权受让与转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改革政府审批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高效、廉洁、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转变。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多形式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树立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公务员队伍形象,建立起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管理机制,逐步通过行政服务系统ISO9000系列管理体系认证。

五、城市建设与管理

**期间,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按照“东建、西聚、南兴、北新、中优、外拓”城市发展战略和“七大板块”的发展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一)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片开发、逐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城中村改造。分步改造双山、大山、河西、保儿、小水清沟、华光、河崖、闫家山、香里、盐滩、水清沟、湖岛、孤山等13个村庄,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东部基本建成现代化新城区。加快旧城改造。贯彻实施《**市房屋拆迁条例》,积极探索新的改造方式,用足、用好、用活现有政策,采取就地或就近安置拆迁居民的方式,逐步对区内46片破危陋房实施拆迁改造,力争改出一片新居、带动一批产业、形成一片景观。

(二)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形象

以道路交通为重点,争取市财力支持,积极构筑城区现代化基础设施骨架。加强城区道路建设。综合整治超期服役主干路,提高道路建设标准,建设高标准的示范路,使整个城区道路纵横有序,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加强河道设施建设。逐步整治海岸路河、郑州路河、水清沟河、李村河、海泊河等区内河道,实施河道清淤、护岸砌筑和截污干管的铺设等项目,切实改变河道脏乱差的现状,建成一批景观河道。加强城区绿化建设。以“人在树下、楼在树间、城在林中”为远景目标,组织完成全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推广庭院、墙面、屋顶、桥体的绿化,搞好山头公园、绿化带、片林、草坪的建设与养护,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人文环境。加强亮化设施建设。根据商业街、主干道及重要景点等不同地域的不同功能,发展高效、节能的照明设施,搞好“夜景工程”,改善城区面貌。

(三)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清洁优美城区为目标,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容管理。认真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经验,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使生活垃圾逐步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除区内卫生死角。努力提高环卫机械化清扫率和全天保洁率,提高环卫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城管指挥联动中心的总调度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搞好城管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城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市容市貌和基础设施的管理,依法从严快查各类违法行为,把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积极开展创建“城管示范路”活动,严厉查处占路经营、乱贴乱画等违章行为。全面推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新建居民小区全部实现物业管理。进一步深化城管体制改革,理顺关系,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体制,建立全社会管理、全过程控制、全行业覆盖的城管运行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六、社会事业发展与文明城区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社会各项事业

1、文化事业。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开展先进文化街道、先进文化社区、特色文化社区和特色文化家庭创建活动。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结构和功能,到2010年,图书馆藏书达到15万册。繁荣文化艺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多层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组织好**海云庵糖球会、“四方欢歌”群众文化艺术节、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同唱一首歌社区文化交流月等品牌文化活动,扩大活动规模,提高活动档次,在此基础上,新培育2-3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提升我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及外资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引导全区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鼓励和扶持文化中小经营业户实现连锁经营,促进文化消费。

2、体育事业。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完善三级体育健身服务网络,定期组织国民体质检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加科学健身的积极性。抓好校园体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使学生普遍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完善业余训练网络,拓宽业余训练布局项目。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区体育健身广场的配套建设,到2010年,居民健身设施基本满足辖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率先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

3、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职责,完善上下联动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完善和巩固区、街、居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加强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的监测和预防。不断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妇幼卫生体系,增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督和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扩大对妇女、儿童的保健范围,确保各项指标达到《两纲》规定。整合区内卫生资源,发挥驻区医疗集团的技术优势,扩大医疗卫生覆盖面。发挥区疾控、区妇幼、区计生、区残联等部门的作用,构建新的城市预防保健三级网底。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社区卫生建设规划的要求,支持和鼓励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上,使每个街道都达到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使其达到规范化建设的目标,提高机构质量和人员素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建设,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新内容,在继续将老人、儿童、孕产妇和低保人群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同时,尝试家庭化、合同式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

4、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落实再就业政策,提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与再就业。健全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切实贯彻实施《两纲》,做好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康复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倡导并开展社会化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结合新时期老龄工作特点,创新老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关怀、社会共办”的以“六个老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红十字”会协助政府依法开展人道主义募捐救助工作,鼓励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逐步完善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着力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建立健全网格化和网络化监管体系,实现对用人单位的网格化、动态化、信息化监管。完善劳动保障维权机制,建立劳动保障监察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法制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提高市民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结合**市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大力培育以“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举办好每年的“邻居节”和“市民读书节”,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和工作机制。

2、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学习型城区、文明行业和服务名牌活动,提高全区文明行业创建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示范街”、“文明社区”和“道德、法律、科普、文体、卫生五进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三)民主与法制

1、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完善向人大、政协和派、工商联定期通报工作和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2、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文明执法”品牌创建活动,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行政公示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过错追究等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健全重大事务法律论证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推动社区、企业和学校的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办公范围,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和网上行政许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加快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创建省一级档案馆。

(四)和谐社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社区自治、政社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扬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和职业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加强社区设施建设,使社区办公及服务配套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社区办公用房不低于60平方米。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问题。努力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社区的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使全区所有社区基本达到和谐社区标准。继续打造“12319热线连四方”、“康乐”等服务品牌,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四方建设,切实维护全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全、信访安全和生产安全。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大力实施“情系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夯实稳定基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健全动态环境下多层次、全方位的基层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构建社会治安安全防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到2010年,全区所有社区全部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七、可持续发展

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区

实施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的全面资源节约战略,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生产率,全面创建节约型城区。创建节约型机关。加强对机关节能和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精简各种文件、会议,勤俭办理各种事务,切实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创建节约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和职业社工队伍的作用,在全区所有社区积极开展“争创节约型社区”活动,及时发掘典型,总结经验,适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创建节约型家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优良传统,逐渐养成节约习惯,普遍形成“人人讲节约、家家争节约”的良好氛围。创建节约型企业。在全区企业中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海水利用、垃圾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鼓励企业开发生产节能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企业以城市污水处理为重点,建立“污水—中水—绿化用水、冲厕用水—排放污水再处理”产业链条,以煤炭、电石为重点,建立“煤炭、电石—粉煤灰、电石泥—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

到2010年基本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城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城区建设初见成效。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素养,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以新一轮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改造升级传统工业,积极引进绿色工业,大力发展环保产品,全面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加强对新、扩、改项目的“三同时”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建立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机制,保障职工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快实现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建立主要污染源重点监控、定期普查制度,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快环境信息化步伐。

(三)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完善人口综合调控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形成既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又能保护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积极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不断提高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水平;推进优生优育,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降低婴儿缺陷发生率。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到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控制在50万人左右。

第六章项目支撑

**期间,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和对外合作等途径,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大力推进港通、旧城旧村改造、商贸流通、都市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都市科技、生态环境等七类共36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项目规划总投资约218亿元,**期间预计完成建设投资约118亿元。政府财力集中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社保、城市安全等社会各项事业支出及各项需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

一、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一)港通项目。主要是**港四方港区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已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建设投资30亿元。

(二)旧城旧村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城中村改造、破旧小区改造等7个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全部投资58亿元。

(三)商贸流通项目。主要包括特色街区、商业中心等10个项目,全部投资16亿元,预计**期间完成投资约9亿元。

(四)都市工业项目。主要包括传统工业技改、新型工业等9个项目,全部投资28亿元,预计**期间完成投资约6亿元。

(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道路整治、河道整治、楼院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全部投资约10亿元。

(六)都市科技项目。主要包括高等院校都市型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都市型科技园、科研机构都市型科技园等3个项目,总投资4亿元,预计**期间完成投资约3亿元。

(七)生态环境项目。主要是森林公园、公共绿地建设2个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全部投资约2亿元。

二、重点项目运转机制

(一)责任机制。健全大项目区级领导包干责任制,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综合协调,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项目运作格局。

(二)生成机制。立足四方产业基础,围绕全市规划布局,突出专业招商和企业主体招商,大力引进对全区发展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推进机制。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统筹,分类排队,实施全程动态跟踪调控,确保港通、旧城旧村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有效推进。

(四)保障机制。实施“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在政策扶持、产业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向重点项目倾斜。

第七章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强化**规划纲要实施的保障措施,创新组织实施机制,对于确保本规划中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杜绝规划和实施之间出现脱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促进总体规划落实

各单位要紧密围绕本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具体要求,从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修改完善各自专项规划和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之切实成为本规划的细化和延伸,确保本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制定政策性实施意见,明确和落实部门责任

对于本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要求相关责任部门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加以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开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充实规划内容

为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在本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机制,由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组成规划中期评估小组,对规划进展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并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情况适度修订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四、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促进规划全面完成

围绕本规划内容,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由人大、区政府政务督查室和区发改局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本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要落实目标责任制,由责任部门负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