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审计发展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省审计厅有关意见精神,结合全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努力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和谐*”建设,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模式。
(三)主要任务
认真落实修订后的审计法,全面加强审计监督。
——继续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治理商业贿赂,惩治腐败,促进惩防体系建设。
——按照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绩效的要求,建立健全绩效审计框架、评价体系和技术方法,使绩效审计按照国际惯例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以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规范建设领域经济秩序为目标,认真总结近年来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深化投资审计。
二、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
(一)工作要求
1.坚持“两个并重”。
——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坚持专项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每年开展的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占整个项目的一半左右。重点审计和调查国家政策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2.加强三项工作。
——着力于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方式和方法,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
——着力于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
——着力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积极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工作重点
1.财政审计。
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为目标,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以支出审计为主,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注重整体性,对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作出评价;注重效益性,检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宏观性,对一些涉及宏观政策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注重建设性,对关系财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进一步加强市本级预算支出审计,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管理。
——深化市本级预算单位审计,加强对与其关系密切的下级单位的审计监控,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和分析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揭露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促使相关单位加强和改进管理,使市级单位预算管理基本达到规范,其下级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明显下降。
——适应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探索部门决算(草案)审签制度。
——积极开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审计,加强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资金、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探索符合*实际的审计模式。
——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在总体把握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情况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新农村建设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从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主要环节入手,重点检查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揭露侵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推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以绩效审计为主要方式,以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完整、规范管理为目标,掌握社保资金总体状况,着力从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问题,促进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加强科技、教育、医疗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促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进一步改进税收审计,更多地采取专项审计调查方式,揭露和反映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深化征管体制改革,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税收流失问题。
2.投资审计。
以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规范建设领域经济秩序为目标,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绩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揭示建设领域存在的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和管理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绩效审计为主,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组织开展对政府重点建设资金管理、分配和使用效果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科学决策、规范管理。
3.经济责任审计。
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并根据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努力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4.金融审计。
继续以促进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为目标,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地方金融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推进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地方金融运行机制。
5.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和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
以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以经济责任为中心的企业审计路子,促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通过揭露问题,促进整改提高,为企业发展服务。
——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特别是损益的真实性,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关注营销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治理商业贿赂;关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分析和评价企业资产的质量状况和保值增值情况,揭露国有资产流失及侵害职工利益的问题。
——规范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加强国外贷援款项目执行和效益情况的监督。
三、支持和保障措施
(一)依法规范审计行为
——进一步贯彻实施《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等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全面贯彻审计署6号令,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落实审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实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认真抓好根据《审计法》重新修订、完善的各项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的组织实施,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不断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到2010年基本做到审计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逐步健全科学规范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密切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干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能力的要求,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以竞争上岗和双向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完善审计系统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
——按照公务员分类管理要求,继续探索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健全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
——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人员占整个审计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审计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加强教育培训,以审计人员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加强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阵地作用,开展机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国家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着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建设文明和谐的审计机关。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其他各项廉政规定,进一步规范审计权力运行,强化对审计权力行使和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建立面向内外两个层面,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
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审计管理(OA)和现场审计实施(AO)两大应用系统,逐步开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部门的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对“1拖6”审计管理系统的运用,大力推动AO、OA交互使用,建设好审计专网和审计外网,为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搭建平台。
——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市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效率和质量。
(五)有效整合审计资源
——建立科学的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对审计项目计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根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项目计划,有效整合、利用审计资源,增强计划的科学性。搞好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探索实行滚动项目计划。实行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
——完善审计业务经费零基预算法,加强审计成本控制,提高审计机关资金使用效益,在建设节约型机关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探索审计项目招标和组织管理,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依法审计的良好氛围。增强审计宣传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内部协调性;密切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增强新闻报导的主动性;办好审计网站,不断扩大审计工作在系统内外的影响。
——强化审计理论研究,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增强审计科研为审计工作服务的有效性和建设性。
——加强审计学会和内部审计协会建设,规范社团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学会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通过内审协会强化对内审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服务。
(六)强化对全市审计工作的指导
——指导县(市、区)审计机关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审计,使之更好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建立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帮助县(市、区)审计机关及时了解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和审计工作发展全局,明确审计工作发展思路和重点。
——实行局领导分片联系点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工作中的好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搞好分类指导。
——加强审计规范化建设的协调指导,开展审计质量检查,促进提高审计业务质量。做好本级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省优项目参评推荐工作。
——加强审计业务指导和培训,通过不定期举办审计专业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等方式,研究专业审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提升业务层次和水平。加强对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整体提高。
——探索建立市局与县(市、区)局人员交流培训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县(市、区)局业务骨干参加市局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促进交流,提高水平,锻炼干部。
——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县(市、区)局要及时向市局报送业务综合报告;市局各处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局审计工作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本规划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各县(市、区)审计局根据规划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以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