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根据《*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中共*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制定《*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2010)》。本规划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是我省“十一五”规划体系中的重点专项规划。规划中的“四个一批”是指,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区块,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规划的范围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并结合我省实际界定的,具体包括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化旅游、体育五大领域。规划期限为*—2010年。
一、思路与目标
加快文化“四个一批”的建设,关系到我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深化、具体化,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在这些领域的实施与推进,关系到为人民大众创造与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八八战略”和“平安*”的决策部署,根据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目标,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方案,以弘扬“*精神”、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区块、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提升*文化活力,壮大*文化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切实增强我省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
(二)基本原则。
——文化继承与改革创新并重。发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区域文化特色。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倡导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创新创造精神,注重文化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创新求发展。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统筹。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以追求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繁荣文化事业;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并举。面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推进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大众文化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人民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精品,积极开发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文化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改革。要通过规划引导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调整、行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与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体系。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互动。积极完善政府对文化领域的指导、调控和管理,坚持正确导向,引导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良性发展。
(三)主要目标。
锐意改革,努力进取,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覆盖全省城乡、功能完善、富有特色的文化设施网络,加快集聚具有规模实力、竞争力、辐射力的现代文化产业区块和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形成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调、融合、共促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省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明显增强。
——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本建成以中心城市为主干、覆盖全省的重点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一批标志性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和一批有特色的基层文化设施。到2010年,全省城乡人均文化设施(含体育设施)面积超过2平方米,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公益性与经营性文化设施有机分工、融合发展的全省文
化设施网络,力争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和设施管理运营水平居全国前列。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优势突出。形成一批在全国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主导产业。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在国内、国际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7%,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5%,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0%。
——产业区块特色鲜明,带动力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文化产业区块,提升产业区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率。到2010年,全省形成3个以上知名文化区域品牌,5个以上产值超100亿元、10个以上产值超50亿元的重点文化区块,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实力提高。做大做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培育发展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结构合理的大中小文化企业组织体系。到2010年,培育5家以上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100家以上产值超1亿元的重点文化企业,成为*文化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文化体制不断完善,环境优化。推进全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转制工作。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合理、调控得当、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文化支持政策不断完善,文化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文化人才不断集聚,文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以重点文化设施的“2345”工程,即省市两级标志性文化设施、三类基层文化设施、四类文化信息网络设施、五类经营性文化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设施机制体制的区分与健全,为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经济,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一)有序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
标志性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与品位的集中体现。我省将有序建设省市两级标志性文化设施,深化文化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加快提升*文化设施品位,展现*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风貌。标志性文化设施要着重于文化内涵的提升,实现建筑特色与地方特色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防止追求豪华。要注重文化设施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营,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节减财政负担。
1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
在原有省博物馆、省图书馆、杭州剧院等大型文化设施基础上,续建西湖文化广场、黄龙体育中心,新建*美术馆、*日报传媒广场、*广电传媒大厦、*高科技广播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小百花艺术中心、*国际旅游展示中心等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根据需要适时规划建设省级其他大型文化设施。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要服务*全省,充分体现*文化特征与品位,要积极探索建立现代管理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真正成为展示交流*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的标志。
2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
结合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续建或新建杭州大剧院、宁波博物馆、温州大剧院、金华大剧院、台州文化艺术中心、嘉兴体育中心、湖
州体育中心、舟山海洋文化体育广场、衢州文化艺术中心、丽水文化艺术中心等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要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根据地方经济财政实力,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和建设内容;要注重通盘考虑区域间、部门间的资源共享,特别是省会城市要打破省市两级及部门界限、设区市要打破市区两级和部门界限、城镇密集区要打破相邻城市间的界限,切实实现文化资源的充分共享。
(二)加强建设基层文化设施。
根据我省基层文化设施的现状以及人民群众对文化设施的需求,应加强建设县级文化设施、社区文化设施、农村文化设施三类基层文化设施,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层次和个人素质修养。
1县级文化设施。
按照全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体育场馆达标建设规划,加快欠发达县文化设施建设。条件具备的县,可适时建设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具有独特地方文化资源的县(市),可建设特色博物馆,成为展示、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要根据地方特色、经济实力和城镇规模,量力而行,提高设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社区文化设施。
社区文化具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社区文化设施含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游泳池、健身活动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要按照国家文明城市考核指标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快制定落实社区文化设施标准,加强活动场所室内外面积、安全、卫生标准的监督落实。要鼓励财政转移支付、以奖代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单位社区共建等多渠道融资,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健身休闲场所建设、运营、维护的新形式,要积极扶持鼓励社区业余文化演出团队开展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3农村文化设施。
继续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要在原有乡镇文化站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完善内容、健全功能、形成网络,使乡镇文化站成为综合性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至2010年,争取全省85%左右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具有图书报刊阅览、电视录像播放、体育健身娱乐等功能,并配有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加快乡镇新华书店、邮政及其他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促进并繁荣农村出版物市场。
(三)着力建设文化信息网络设施。
结合高新科技和现代营销业态的发展,着力建设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艺术、文化旅游四大文化信息网络设施,有效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居民文化服务内容,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1广播影视网络。
适应数字化、集成化发展趋势,着力建设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化体系、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等广播影视网络。加快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建设、联网和双向多功能开发的进程,完善基层广播电视网络,加快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乡镇广电站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将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建设成为一张宽频、高速、高效、多功能应用的综合信息传输网。积极推广数字摄、录、编设备,加强数字特技、电脑动画、非线性编辑、卫星新闻采集、视频服务模拟演播室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健全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的技术体系,完善有线电视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实施方案,加快实施进程。
2新闻出版信息网络。
随着新闻出版系统的网络化、电子化,加快建设全省出版物连锁经营信息网络、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系统、新华书店EBS电子商务网站等现代新闻出版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华书店信息系统,健全全省出版物物流配供系统和网点仓储建设,实现全省新华书店的全面信息化连锁经营,稳步推进跨省连锁经营。邮政发行系统要充分利用信息
流、实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出版物连锁经营体系。
3文化信息网络。
加快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和重要单位的文化信息网络。加快*省图书馆数字图书项目建设进程,与全省各地电子图书馆联成便捷网络,并与国内外重要数字图书馆、数字期刊联网互通,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社会科普网络、档案资源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人文社科知识,实现全省档案资源信息共享。
4文化旅游信息网络。
有机融合全省重点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建设全省旅游咨询信息网络和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旅游交易网络平台建设,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我国乃至全球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四)鼓励建设经营性文化设施。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发达、民间投资活跃的优势,鼓励社会资金加大对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旅游、出版发行五类经营性文化设施的投资经营,创新文化设施经营模式,提高文化消费质量,丰富文化生活内容。
1文化演艺设施。
有序建设KTV厅、舞厅、演艺厅等文化演艺娱乐设施,优化文化演艺娱乐设施布局。提倡演艺娱乐设施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经营,推广量贩式、连锁式等新型经营模式,逐步提高文化演艺的整体层次和品位,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内容,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健康文化娱乐需求,推进*文化演艺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休闲娱乐设施。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休闲娱乐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增加。要积极开发建设富有江南精致和谐韵味的茶馆、游乐园、文化休闲公园、都市农庄、休闲渔业场所等休闲娱乐设施。加快全省电影放映院线建设,提高电影放映的软硬件质量,倡导电影放映院线的多元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结合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举办,积极提升全省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的档次、规模,形成独特的*文化休闲娱乐风情,打造全国知名文化休闲娱乐品牌。
3体育健身设施。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各类特色体育健身休闲设施,如瑜珈馆、武术馆、形体训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等。鼓励社会资金承包经营县级体育健身设施,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平。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学校自有体育健身设施对外经营。大力拓宽体育健身领域,提升体育健身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健身休闲需求。
4文化旅游设施。
适应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型、体验型转变的需要,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展示中心及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衢州、丽水等市的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杭州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使其成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平台。加大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质量。
5出版发行设施。
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出版物发行、零售领域,重点支持大型民营发行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出版物连锁经营和网络出版、图书电子商务平台等设施和渠道的建设,通过出版发行主体的多元化培育,促进出版发行设施运营的连锁化、集约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
三、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
依托*文化产业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七优五新三特”文化产业,即做大做强七大优势文化产业,着力发展五大新兴文化产业,积极扶持三大特色文化产业,在国内外打响基于文化设计和创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制造”品牌。
(一)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
*的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会展业和文体用品制造业,其发展规模和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有着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我省的七大优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是*面对国内外文化市场激烈竞争,力创文化产业品牌、大力发展文化经济的重要抓手。
1出版业。
充分利用*出版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推进出版业集团化建设,提升我省出版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把杭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优化出版结构,大力扶持发展优势图书报刊群,进一步做强浙版少儿类出版物等名牌出版门类,积极发展音像、电子、网络等数字媒体出版业。
2发行业。
推进出版物发行企业集团化建设,促进新华书店等国有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网络等出版物的多元化发行,增强出版物发行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主导作用,培育*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发行龙头企业。鼓励大型民营集团等社会资本进入发行业。积极发展出版物跨省的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书店。
3印刷业。
加快印刷业集聚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杭州、宁波、苍南、义乌四大产业区块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使*省成为重要的国际印刷中心。加快印刷业的技术改造,坚持“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发展方向,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工艺、管理,促进印刷业的升级优化。扶持印刷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4文化旅游业。
着力保护和开发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宗教文化、水乡文化、畲族文化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鼓励良渚文化遗址、江南水乡古镇等文化项目的申遗,力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强文化部门与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间的协作,按照积极保护理念,建设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适度开发*历史名城名镇、名人故居、名山名园等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打造唐诗文化旅游、海上丝绸之路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加大文化旅游品牌在海内外的推介力度,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5广播影视业。
积极探索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制作业务与播出业务相分离的运行机制,推进广播电视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电影公司改制步伐,加快全省、跨省院线建设。加大对*广播影视制作的扶持力度,建设一批知名影视拍摄基地,培育一批民营影视制作企业,创造一批广播影视精品。创新广播影视经营模式,大力开发广播影视衍生产品市场,积极开办付费电视。适应多媒体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加强对广播电视、音像、报刊、出版等多种媒体进行多重开发、多重利用。加强广播电视的省市联合,积极推进有线数字市场业务的开发,有序推进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改造。
6会展业。
积极打造*会展品牌,在进一步建设好杭州“西湖博览会”、宁波“*投资贸易洽谈会”、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绍兴“中国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温州“*轻工产品博览会”、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等会展品牌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特点,培育服装类、高新技术类、书报类等会展产品。大力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合理布置会展场馆,逐步形成以杭州为中心,宁波、绍兴、温州、义乌等城市特色会展联动发展的会展业体系,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业体系中发挥起相应功能。以办好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加快培养和引进会展业专门人才,完善会展中介机构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会展市场主体。
7文体用品制造业。
抓住我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北京主办奥运会、上海承办世博会的机遇,大力提高文体用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培育若干骨干企业和著名品牌。大力发展工艺美术品、运动球拍、办公文化用品、木制玩具、运动服装及鞋帽、皮划艇等文体用品制造业,利用产业集聚优势,形成若干个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大力提升文体用品高新技术含量,提升*文体用品附加值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结合*优势,着力发展网络文化服务业、动漫业、广告业、体育服务业和文化经纪业五大新兴文化产业,力争使其成为*文化产业新亮点。
1网络文化服务业。
网络文化服务业潜力巨大,要充分利用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资本、人才、科技等优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服务产品,大力培育网络游戏、手机内容、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兴网络服务行业。落实高新技术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依法进入网络文化服务业运营及研发领域。充分发挥滨江高新文化产业区网络文化服务业较发达的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新文化企业,力争使杭州成为国内重要的网络文化服务业中心之一。
2动漫业。
积极吸纳我省社会资本投资动漫业,加强对外合作,加快动漫业发展步伐,增强*动漫业规模实力。着力建设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漫产业基地和中国美术学院动漫教学研究基地,打造*动漫品牌,拓展*动漫市场领域。加大动漫文具、动漫玩具、动漫服装、动漫公园等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容量,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学院等高校动漫专业的设置,香港、北京等地动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现代教育培训机构对动漫专业人才的培训等途径,增加我省动漫专业人才数量,提升人才整体素质。
3广告业。
含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络等广告制作和服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广播影视广告、报刊广告、户外广告和新媒体广告,扶持网络广告、分众广告等新兴广告形态。要以培育扶持大型广告公司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广告制作企业。健全广告协会功能,加强行业交流与自律,建立完善广告监管体系,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支持大众传媒、广告公司进入网络传媒领域参与网络广告经营,拓展广告业发展新空间。
4体育服务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服务业,重点发展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水上运动等体育竞赛,积极引进高级别的商业化体育赛事,打造*竞技体育品牌。
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提升*居民体育活动参与和消费水平。积极拓展体育健身旅游业,构建“环太湖体育旅游圈”、“环杭州湾运动旅游圈”和“浙东海上运动旅游圈”,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加快吸引社会资金组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实现体育场馆、体育训练、教学基地等体育设施市场化经营。
5文化经纪业。
大力扶持演艺公司、版权公司、艺术品拍卖行、艺术品经营公司等文化经纪类企业,加快*文化经纪业发展。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健全文化经纪行业协会,规范文化经纪业活动,实现其专业化、品牌化经营。加快文化经纪业人才培养。
(三)积极扶持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相对丰富,有着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重点扶持文化演艺业、休闲娱乐业、艺术品经营业三大特色文化产业,继承发扬*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影响力。
1文化演艺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国有艺术院团分类改革,以越剧为重点,培育越剧、婺剧、绍剧、甬剧、昆剧等民间职业演出团体,鼓励剧团跨区域、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出新人、出精品,巩固拓宽戏剧演出市场。积极培养*文化演艺院团,打造富有影响力的*文化演艺团队。加快现代商业文化演艺市场的培育,在适当增加流行歌曲演唱会场次的基础上,增加交响乐、音乐剧等高雅艺术在*的演出场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演艺市场。
2休闲娱乐业。
有机融合*传统休闲娱乐文化,发展茶道、棋牌、评书等传统休闲娱乐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健康的现代休闲娱乐项目,引导休闲娱乐业向个性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网络文化资源开发与整合为切入点,培育和扶持网络文化超市。
3艺术品经营业。
重点发展工艺美术、金石书画等艺术品经营业,抢救挖掘面临失传的民间工艺美术。支持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大学等名校、名社推行大师化、品牌化、市场化战略,光大浙派美术等传统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大力培育湖州湖笔、青田石雕、东阳木雕、浦江书画、龙泉剑瓷、台州玻雕等民间艺术创作交易集聚区。有效整合*各类艺术品资源和民间工艺品资源,着力培育特色化、品牌化、个性化艺术品市场。积极探索建立现代艺术品拍卖市场,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品市场品牌。
四、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区块
按照整合、提升要求,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区块,重点打造“两新三传五优”区块,即两大高新文化产业区块、三类传统艺术产业区块和五类优势文化产业区块,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区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将其建设成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载体。
(一)优先培育高新文化产业区。
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发达的科技基础,坚持走文化科技化道路,优先培育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滨江高新文化产业区两大高新文化产业区块,力争建成*高新文化产业的重要高地。
1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
在完善和扩充影视拍摄场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影视实景拍摄基地的同时,着力建设影视策划与制作体系、要素构建体系、展示交易体系、影视后期产品开发体系和实验区服务体系,建成集影视投资、影视创作与制作、影视产业研究、影视高科技企业孵化、影视市场开发和影视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影视高新技术产业区。
2滨江高新文化产业区。
依托杭州发达的软件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积极扶持和吸引国内外高新文化企业,着力培育网络游戏、动漫制作、影视后期制作及衍生产品开发、数字广播影视、电子出版等高新文化产业,力争经十年努力,集聚一批高新文化企业和高新文化专业人才,形成完善的高新文化产业链,建成我国重要的高新文化产业区。
(二)加大扶持传统艺术产业区。
*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与产业相结合,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继续挖掘保护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大扶持戏剧、工艺美术、金石书画三类产业区,光大*文化品牌。
1戏剧产业区。
以嵊州、台州等民间职业剧团为主体,积极转变观念,实现戏剧的产业化开发。围绕戏剧表演,加大新人培养力度,加强剧本创作、戏剧理论研究与培训、道具制作、纪念品生产与销售等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剧团适应市场的运行方式。在做大做强嵊州、台州越剧产业区的基础上,积极带动省内其他戏曲剧种开拓演出市场。
2工艺美术产业区。
重点扶持地方特色明显、艺术价值较高,又有市场开发前景的龙泉青瓷宝剑、湖州湖笔、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四大工艺美术产业区。
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区。坚持走艺术化、精品化道路,加大青瓷宝剑传统制作工艺的挖掘保护,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凸现龙泉青瓷宝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湖州湖笔产业区。在加大对著名湖笔品牌、湖笔笔庄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宣传湖笔所含的文化底蕴。
青田石雕产业区。加大石雕人才培养,促进石雕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创新,拓展领域,提升“石文化”品质和价值,保持青田石雕的精品特色。东阳木雕产业区。继续推进木雕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产(生产基地)、技(技术学校)、研(研究所)、销(市场)、展(精品馆)“五位一体”的互动发展平台,提升木雕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3、金石书画产业区。
*金石书画艺术流派纷呈,在中国金石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重点扶持三大书画市场区块、九大民间绘画区块,同时要加大*民间文化人才的挖掘,加强对古玩书画鉴定、拍卖及经纪人的培育,完善*金石书画创作、交流、交易环境,做强*金石书画产业。
三大书画市场区。三大书画市场区块分别为杭州书画市场区块,宁波书画市场区块和浦江书画市场区块。杭州书画市场区块以书画作品的拍卖收藏交流为主,同时以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艺术高校和名社为依托,提升市场的品位和品牌,加快发展一批个性化、品牌化画廊;宁波书画市场区块以古玩和书画的拍卖收藏交流为主;浦江书画市场区块以浦江、杭州、宁波等地青年书画家的作品交易交流为主。书画市场要加强市场规范,加快建立完善书画经纪人制度。
九大民间绘画区。九大民间绘画区块分别为秀洲、临安、奉化、慈溪、义乌、嵊泗、岱山、普陀和定海,是由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显示出*民间蕴藏着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加大农(渔)民画创作培训班、农(渔)民画教学创作基地建设和农(渔)民画展览陈列场馆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壮大提升优势文化产业区。
改革开放后,*已在现代传媒、文体用品制造、文化旅游、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文体用品贸易五大领域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优势文化产业区块。发挥特色优势,拓展壮大优势文化产业区,是*大力发展文化经济的主要途径。
1现代传媒。
*已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现代传媒业区块。要以做大做强杭州现代传媒业区块为重点,深化*传媒企业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媒行业,推进传媒业跨行业发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提高*传媒企业竞争力和规模实力,力争把杭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传媒中心。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要加快区域性现代传媒区块建设。
2文体用品制造。
文体用品制造业已占*文化产业半壁江山,已形成仙居工艺礼品、云和木制玩具、温州龙湾制笔、桐庐分水制笔、宁海文具、德清钢琴、富阳体育用品、江山羽毛球等规模化、品牌化文体用品制造基地,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较大的比例。拓展文体用品领域、提升产品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健全产品全球营销网络是*文体用品制造区块发展的重要方向。
仙居工艺礼品区。以加快建设仙居工艺礼品生产加工园为重点,积极推进工艺礼品业的规模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完善仙居工艺礼品EBS平台建设,健全全球营销网络,带动工艺礼品业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档次的不断提高。
云和木制玩具区。以中国木制玩具城为载体,以中国木制玩具节为交流平台,提升“云和木制玩具”区域品牌,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充实完善中国木制玩具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木制玩具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质量监督中心等研发服务体系,在进一步健全全球营销网络的同时,加快国内市场开发。
温州龙湾制笔区。以“中国制笔之都”为载体,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欧盟CE认证、美国ASTM.D4236检测等途径,加快产品工艺创新,提升龙湾制笔的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桐庐分水制笔区。在加快研发中心、模具制作中心等建设的同时,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技术软件和关键设备,着力提高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产品由目前的“仿造型”向“特色型”、“独创型”发展。
宁海文具区。加快宁海文具研发中心、宁海文具电子商务EBS平台等建设,加强文具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和储备,积极采用先进行业国际标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加快宁海文具品牌化建设,构筑宁海文具在国内外的综合竞争优势。
德清钢琴区。通过企业间联合互动,加强与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合作与交流,在制作工艺和管理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培养和引进钢琴专业人才,改善金融服务,培育优强钢琴企业,使德清成为国内重要的钢琴制造基地。
富阳体育用品区。包括赛艇和运动球拍的研发制造。其中赛艇要进一步加强新产品研发,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形成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间分工合作的集聚效应,扩大产品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运动球拍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强化运动球拍协会的信息交流、产品研发、行业管理服务、市场开拓等功能,提升区块整体竞争力。
江山羽毛球区。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提高产品档次。通过要素集聚、兼并、整合及控股等途径,提升江山羽毛球的生产研发能力。逐步向乒乓球、网球、篮球架、运动球拍等相关产业拓展延伸,壮大区块规模,增强区块抗市场风险能力。
3文化旅游。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宗教文化、水乡古镇、民俗文化四类文化旅游区块,打响“诗画江南,山水*”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全省文化资源的建设性保护,实现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间的双赢发展。
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重点建设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绍兴市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宁波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适时推进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配套完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宗教文化旅游区。依托*丰富悠久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形成以宗教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区。加快“海天佛国”等宗教文化旅游专线的开辟,为宗教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服务。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保护、修缮和恢复原有文化资源,适度开发新景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充实丰富游览内容。
水乡古镇旅游区。坚持走保护与发展并举之路,继续加大对乌镇、西塘、南浔等古镇的保护力度,保护水乡古镇风貌的整体框架,加快古镇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进程。
依照规划,加快景点景区建设,增添一批反映江南特有的水乡风味的设施,恢复和延伸传统的民间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经营公司和旅行社的合作,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进一步打响水乡古镇品牌。
民俗文化旅游区。发挥*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海宁盐官、绍兴安昌、景宁畲乡、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村、江山廿八都、仙居皤滩、临海桃渚军事古镇等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区。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民俗文艺,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活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4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
以信息化为先导,突出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打造四大出版物及包装装潢印刷区块。
杭州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基地。以亚洲包装中心落户杭州为契机,加大杭州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业的研发、科技集成,促进产业链的延伸,着力发展出版物印刷、高档包装装潢印刷、特色印刷。加快培育和孵化一批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行业的重点企业,推动出版物印刷和包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一批世界包装产品品牌,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区。
宁波包装装潢印刷区。以宁波市区、慈溪市、余姚市为核心区域,以建设具有印刷材料、机械和印前、印后配套服务等综合性能的宁波印刷集聚区和全市统一的包装印刷产业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企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扩展,进一步发展特色印刷门类和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力争行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苍南包装印刷工业区。继续扩大胶印、发展柔印、稳定凹印和丝印,大力发展精细包装装潢印刷和多种绿色环保的印后整饰工艺,提高苍南包装装潢印刷的整体实力和水平。通过加强行业管理、扶持龙头企业以及集中布点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印刷企业行为,引导区域印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义乌包装印刷生产区。着重发展以服装、袜业包装印刷为特色的包装装潢印刷和挂历、年画印刷,服务于中国小商品城和当地产业。同时要加快建立规范的印刷工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向集聚区集中。
5文体用品贸易。
作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义乌文体专业市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文体用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出口基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义乌)文体用品贸易博览会和中国文化用品贸易网等现代化商贸平台建设,加强市场的仓储、物流、海关、金融、商检、保险、信息网络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带动*和我国文体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加快杭州、温州等地文体用品专业市场区块的建设培育。
五、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单元和载体。通过做强大型国有文化集团、壮大重点国有文化企业、发展骨干民营文化企业、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国有、民营、外资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有序竞争、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文化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做强大型国有文化集团。
重点抓好*广播电视集团、*日报报业集团、*出版联合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文化广电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广播电视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大型国有文化单位改革,通过联合、控股、收购、兼并、改制等途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国有经营性集团公司等独立法人实体,努力建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全国大型综合性现代传媒产业集团。积极探索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相分离的运营机制,鼓励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加快推进*国有文化集团的集约化发展。
1*广播电视集团。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优化整合频道资源,加快与市县广播电视的联合、合作步伐,组建集团网络控股公司。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产业,积极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努力建成全国大型综合性现代传媒产业集团。
2*日报报业集团。
加强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全面提升报刊、网站、印务、发行、广告等核心业务发展水平,力争发展成为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列的大型综合性传媒产业集团。
3*出版联合集团。
推进集团整体改制,增强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媒体的市场运营能力。加大资本整合,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多媒体经营,努力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
4杭州文化广电集团。
全面整合全市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加快全市“模转数”整体转换进程,力争使杭州成为我国第一批基本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城市。发挥主业优势,积极发展内容产业及衍生产业,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力。
5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以新闻创新、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向出版物发行、印务、会展、物流等产业拓展,成为以报刊为主业,集广播电视、互联网、会展、物流、印务等多媒体、多元化经营于一体,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现代传媒集团。
6宁波广播电视集团。
全面整合宁波有线电视网络,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推进全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程”。强化广播影视的主业优势,拓展经营空间,建成在长三角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传媒集团。
7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以报业为主业,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报刊、出版、发行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经营空间,努力开展跨地区经营和发展。加快“宁波书城”等项目建设,努力成为以报业及图书出版为主业的区域性现代传媒集团。
8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进一步整合现有“四报一刊一网”资源,提高报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相关产业,提升综合实力。实施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区域性现代传媒集团。
(二)壮大重点国有文化企业。
积极整合国有文化资源,加大现代法人治理机制建设,加快重点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步伐,积极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对国有文化企业的参股、控股、合作、兼并等多形式改造。重点扶持*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现有国有文化企业,积极筹建*新远文化产业集团、省体育产业集团、杭州出版总社等一批省、市出版物发行、演出、电影、体育、旅游、文化科技领域的重点国有文化企业,努力培育成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有效提高我省文化企业和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骨干民营文化企业。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民资活跃的优势,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独资或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要抓紧落实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加快壮大横店集团、广厦集团、宋城集团、阿里巴巴公司、华新影视公司、*华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大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文化商城有限公司、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杭州飞鹰赛艇公司、杭州中南卡通有限公司、杭州神州视景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民营文化企业,推动*民营文化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
充分利用*外向型经济日益发达和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优势,借鉴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文化“走出去”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力争使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加大对*广播电视集团、*日报报业集团、*出版联合集团等*国有大型文化集团文化产品出口业务的扶持,通过交流、推介、贸易等方式,积极向国外出口*优秀的影视、出版物和其他文化产品。加大对*小百花越剧团、*歌舞剧院、嵊州越剧团等文化演艺公司的扶持,巩固和扩大国外演出市场。加大对横店集团、宋城集团、华新影视公司、中南卡通等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打造一批优秀的影视、网络游戏、卡通、文化旅游作品产品,并积极打入国际市场,成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生力军。
同时,积极吸引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及民营特色文化企业与跨国文化公司间的合资合作,重点在亚洲包装中心、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滨江高新文化区等项目上实现突破,并以点带面,促进*外向型文化企业的积极发展。
六、对策措施
(一)狠抓规划贯彻落实。
各地要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要完善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与交流信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根据本规划的目标要求,编制相关实施计划和年度推进计划,突出发展重点,引导投资方向,抓好项目落实。具体项目实施要确定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实行目标责任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狠抓规划的落实,推动文化改革和发展。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继续推进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国有文化单位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贯彻落实“转出一批、改出一批、放出一批、扶出一批”的思路,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发展主体。
(三)规范文化市场准入。
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的规定,以及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等不同类型,加快制定文化产业投资目录,规范文化市场准入。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公益性文化项目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政府采购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
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环境。重点支持列入“四个一批”的文化事业和产业项目建设。
(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支持以版权、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为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发展文化产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于通过股份制改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要支持其申请上市。发挥我省体制机制优势,在文化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上,充分利用社会资金,省财政资金主要发挥引导功能,各级政府要给予适当配套。鼓励民营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参股、承包、租赁等方式参与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政府要在产品定价、服务质量等方面加强管理指导。鼓励社会资本对公益性文化项目的捐赠,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公益性文化项目。
(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国家和省政府相关规定,落实对文化产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对民间资本投入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鼓励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参股。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省级文化产业的发展。狠抓牵头项目,确保资金和土地落实。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用地要统一纳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年度建设用地规划,鼓励和引导民间文化投资项目集约用地。
(六)创建优良发展平台。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加强各类文化行业协会建设,确立行业协会的独立法人地位,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和扶持文化经纪、咨询、、仲裁等文化中介机构建设,建成完善的文化中介机构体系。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统计核算工作。以高校为重点创建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加快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影视科技制作、动漫画制作、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等新兴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推进文化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人才流动,优化人才结构,努力使*成为全国文化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