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五年发展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校发展现状
*区*小学是一所典型的上海城郊结合部学校,建制于一九九九年三月,系*区教育局直属单位。几年来,学校在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改革促发展,并确立了“求真、求新、求实”的校风,“严勤、刻实、创新”的教风,“好学、勤思、主动”的学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学校以规范的管理、严谨的教学、不断提升的质量为社会提供现代教育服务。
一、学校发展优势
1、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优势突现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市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地区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给*地区带来前所为有的变化,也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前所为有的挑战,大量来沪人员涌入上海后在城郊结合部*地区定居下来,各级各类的人才、各种各样的务工人员、多元文化在这里沉淀。学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城郊结合部丰富的生源、便利的交通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等区位优势渐渐突现。
2、学校环境和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建校几年来,学校按照上海市校舍设施建设标准,实现校舍设施大改善。新建校园面积1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61m2;绿化占地438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0%,使校舍旧貌换新颜;*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和各种体育设施、实验室、电脑房、音乐室、舞蹈房、美术专用室、劳技室以及多功能教室等专用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师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学校其他附属设施也得到全面配备,成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坚实的物质保障。
3、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发展要求
几年来,学校共引进教师40多名,有效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状况。现有教职工52人,平均年龄34岁。在专职教师46人中,硕士研究生1人,占比2.2%;本科学历24人,占比52.2%;专科学历17人,占比37.0%;中师学历4人,占比8.7%。其中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占比4.3%;中级职称18人,占比39.1%;初级职称26人,占比56.5%;学科专业结构基本满足需要;职员和工勤人员也能满足有关岗位任职要求。
4、办学成效逐步显现
学校在过去几年中,通过管理、科研、教改实践、特色探索等方面取得一些经验和积累。学生行为规范检查评比年年上金榜,被评为区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每年区级质量监控中,学科合格率处在农村学校中等水准;科研工作趋向规范,现已出刊了《教学论文集》、《班主任校本培训教材》、校刊《芳草地》、队刊《金色漂流瓶》,现有区级重点课题2个,区级一般课题3个,校级课题5个。
建校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区文明单位标兵,*区语言文字示范校、双语试点学校、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活力大队、全国红旗大队,上海市红十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发展存在的困难
在学校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生源差异带来的困惑显现。
学校区位的特殊性和借读生源的复杂性给学校管理、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76%来自全国各地的借读生带着各自的“根文化”随父母来到了上海借读,他们有着不同的情况和需求,作为一所立足于本地教育的学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差异性、流动性很大的学生,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老师和课程。那么,作为培养人的学校,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去关注这样一群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我们提供的上海课程如何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如何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包容的文化环境中获得自尊、自信和力量?等一系列新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2、教师对社会、教育、教育对象适应能力不强。
虽然我们拥有一支年轻化(平均年龄34岁)、知识化(本科学历53%)的教师队伍,现代教育理念的条条不少已为教师所熟知,但当我们的老师真正面对千变万化社会、教育及教育对象时,大部分教师的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的教师,虽补上了一些师范课程,但从根本上看师范专业功底仍不坚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化水平的再提升。
3、针对复杂生源的管理,教育策略缺乏。
我校现有565名学生,男生335(占59.3%),女生230(占40.7%),本地生130(占23%),外省市借读生435(76占%),主要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外省市借读生给我们学校工作带来的不小的难度,从管理层面上看,既没有针对性的指导文件,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更没有对口学校之间的探索和交流,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从教育教学层面上看,复杂性和流动性并存的生源要达成一定教育教学目标、要给予适当、科学的评价,我们的策略是缺乏的。
4、校园文化的包容度不够。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校园生活氛围,让学生在温馨的校园生活中传播现代生活方式和都市文明礼仪。同时,我们对主力生源的“根文化”也给予了关注,但展示、交流不够,尊重、包容不够。
今后五年学校的发展愿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传承和创新为灵魂,以民族文化特色项目为重点,尊重差异,全力打造真小温馨教育发展新品牌。
二、总体目标:
尊重学校、教师、学生存在的种种差异,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培育学校特色。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三、实施重点及其对策
(一)学校管理
工作重点:针对差异,提高效益,创出特色。
坚持依法办学,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完善学校长效管理机制;规范议事规则,实行民主管理,构建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巩固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
工作对策:
1、修订学校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加强反馈调控。
2、实行全员聘任制。在定编、定员、定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校长室与各部门之间,各部门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签约,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3、完善教职工考核。认真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示精神,有力度地实施教职工的月考核、学期考核、年度考核、工资分配改革,继续实施教职工考核末位工作调整制度。
4、强化民主管理。进一步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做到在学校重大举措出台前,以“教代会”形式,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二)队伍建设
工作重点:适应差异,转变观念,提升水平。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思想先进、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学生发展。具体目标是:本科学历达到90%左右,硕士研究生达到2.5%左右,高级职称达到8%左右。
工作对策:
1、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敬业、勤业、精业、创业”和“树师表、展师风、颂师德、铸师魂”的活动,努力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的师德风尚。
2、完善评价机制。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在年度考核中兑现奖励。
3、加强校本培训。选送优秀教师到市、区名校学习培训,鼓励教师出国培训和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4、搭建成才舞台。学校要塔建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力争推出1~2名区级教学骨干。
(三)教学工作
工作重点:尊重差异,聚焦课堂,因材施教。
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理念,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出1~2个区级优秀教研组;加强质量监控,继续保持合格率达到区平均水平,力争平均分达到区平均水平。
工作对策:
1、加强教研组建设。继续开展教学论坛、“魅力课堂”教学节、“五个一”工程(即读一本教学理论书、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写一份课堂实例、上一堂教改实践课、交一份科研小论文)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构建活动课程体系”为抓手,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校要成立“一团、三队、五组”即合唱团、鼓号队、舞蹈队、器乐队,科技组、美术组、书法组、电脑组、越剧组。搞好校园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每年搞一次学生终身难忘的活动和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3、聚焦课堂教学。继续实行随堂听课制度,双周一教研组研究观摩活动,每学期要有1~2堂区级观摩课、1~2堂校级观摩课,每学期组织1~2门学科进行课堂教学评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强化常规管理。树立科学质量观,注重管理出效益,重点做好质量监控、质量分析、质量反馈工作,每学期做好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工作。
(四)德育工作
工作重点:关注差异,整合资源,追求实效。
落实“两纲”精神,改进工作方法,拓宽育人渠道,在校内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网络,校外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机制。
工作对策:
1、完善工作网络。我们要每学年补充校家委会成员,构建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成长的良好风气。
2、完善班主任培训机制。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争取到2010年,100%的班主任接受轮训,100%的德育专职干部接受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能上岗持证。五年内,我们要培养区师德标兵、骨干班主任、优秀班主任1—2名,校师德标兵、骨干班主任、优秀班主任3—5名。
3、构建课外活动体系。围绕“*娃娃中国行”德育主题活动,按照五大板块内容:民间游戏、民间艺术、旅游景点、人物风采、地方经济,来构建民族精神教育课外活动体系。
4、发挥少先队作用。进一步推动“雏鹰争章”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活动载体,配合学校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
(五)科研工作
工作重点:研究差异,解决问题,指导实践。
做好全国级课题《在公信教育背景下,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争取五年内结题。继续实施区级重点课题《小能人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和《培育小学生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争取在三年内结题。
工作对策:
1、完善管理网络。建立以“中心科研组”为核心的学校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和教科研工作制度,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网络畅通,信息灵敏,制度保证,从而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加强科研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定期邀请专家引领,培养教科研骨干。
3、理顺课题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启动全国级课题《在公信教育背景下,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继续实施区级重点课题《城郊结合部小学小能人教育研究》、《培育小学生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个体研究围绕学校课题进行。
4、做好科研推广工作。学校将继续发挥校刊《芳草地》、队刊《金色漂流瓶》、社报《新芽儿》的作用,作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积累,积极争取在未来五年中校级课题圆满结题,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予以公开发表。
(六)、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重点:包容差异,展示多元,营造温馨。
我们将继续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在改进校园网站的同时,力争教师人人有计算机并有效使用,来提高办公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加强校园管理,重新布局校园绿化,争创“上海市花园学校达标单位”。
工作对策:
1、加强环境建设。重新规划学校绿化,增添校园人文景观,让校园每一处都充满人文气息,并力求建设好各类墙面画廊。
2、开发校园网络。积极开发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完善校园网的建设,不断提高网络办公效率,不断发掘教育功能。
3、发挥图书室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藏书,每年图书递增率达10%以上,逐步使生均图书达20册以上。
4、特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开设如国画、剪纸、陶艺、越剧、民族打击乐、*娃娃中国行等课程,我们将把“越剧”作为学校民族文化特色项目,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授之一技之长。
(七)后勤管理
工作重点:服务一线,挖掘潜力,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规范后勤管理,规范收费标准,严格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为教育第一线做好服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工作对策:
1、贯彻依法办学。继续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坚持勤俭办学方针,合理使用经费。
2、严格财务制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对各类收费标准进行公示,严禁乱收费。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3、规范后勤管理。加强后勤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学校总务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