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特殊教育发展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期间,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的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坚持特殊教育与与其他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改革与发展并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办学条件等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一、“**”计划实施情况概述
回顾“**”发展,我区的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我区的特殊教育已形成了由培智学校为核心、随班就读为辐射、智障儿童早期教育逐步介入的网络体系,全区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我区是全国特殊教育的先进区,**培智学校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教育科研中心,更是苏州市特殊教育对外宣传的窗口。为了一切智障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培智学校在“**”期间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办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其一,注重完善教学设施,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为学生“学会补偿、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二,注重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为“精心呵护、精心浇灌、精心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三,注重开展教科研活动,为“呼唤心灵、呼唤自信、呼唤交流”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适应特殊儿童特殊需要的教育。目前培智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一至九年级、轻度重度双轨、走读寄宿合一的有一定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并获得了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等荣誉称号。
区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让轻度智障儿童回归同龄常态群体。首先是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每学期制订、操作、实施“随班就读”工作计划;其次是以点带面,加强交流、研讨,努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第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校长的考核之中,切实将“随班就读”工作落在实处。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相当一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完成了学业,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在新的形势和需求面前,我区的特殊教育发展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科学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特殊教育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重新思考和界定。
首先,“随班就读”的工作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我区的“随班就读”解决了轻度智障儿童的就近入学问题,让他们较好地回归自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促进发展。同时随班就读工作还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鉴定存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采取回避态度,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做好相关的鉴定工作,因此这部分儿童不能纳入特殊儿童范畴。教师无法了解这部分儿童的成因以及现状表现,因此不能提供特殊需要的教育。第二,班容量过大,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特殊需要。第三,没有针对特殊儿童的课程内容、实践内容和生活内容,教师只能放低常态儿童要求,因此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第四,对于“随班就读”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方法、培养途径以及发展目标、培养方向等都还值得探索和研究。
其次,我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危机。现有师资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的发展、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特殊教育经费存在明显不足等。
二、“**”发展目标
“**”期间,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苏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苏府〔**4〕23号)以及国务院、省教育厅、民政厅、残疾人联合会等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现状,继续探索发展新路,立足“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如下目标:
㈠总体目标:
——满足特殊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确保全区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98%,均达到与普通儿童少年的同等水平。
——逐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使我区特殊教育向学前和职教两头延伸。努力做到:促进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探索学前康复教育、进一步发展职前教育和培训。
——全面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到2010年末,全区特殊教育师资大专率达100%,本科率达40%左右。
——加大经费投入,满足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培智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力争使**培智成为省内一流、全国领先以及和国际融合的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㈡主要目标:
⒈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块集合的立体式的教育体系
要进一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也能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社区功能,为学生接触社会、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学会学习提供社区服务和参加简单劳动的实验基地。
⒉实现早期教育、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的三步发展
在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前提下,要着眼于特殊儿童的终生发展,培智学校教育要向两头延伸。充分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残疾儿童的学龄前教育。要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使智障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生活、生产和就业能力,为他们将来能做一个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打好基础。
⒊发挥教育、培训、开放的三大功能
作为苏州市培智教育中心、苏州市弱智儿童康复中心、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实习基地的**培智学校,要进一步发挥为中、重度智障学生以及自闭症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功能;进一步承担起为全区乃至全市或兄弟省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提供师资培训的重任;要继续承担起市、区对外宣传或示范的窗口,进一步保持学校在省内外的领先地位。
⒋体现医育、教育、训练三项服务
智障学生除了智力低下,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生理缺陷或心理疾病,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医育和康复训练是让残疾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培智学校还要不断完善康复服务体系,针对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科学地开展智力开发和功能康复训练,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程度的康复,使智障学生在“医育、教育、训练”一体化个别教育中逐步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走上社会后的生存、生活能力。
⒌成为教育、教研、科研的三位一体
培智学校要继续本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特殊教育科学研究,积极尝试特教课程改革,更好地满足智障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把学校做大、做优、做强,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创新中把**区培智学校办成全省一流的特殊学校,积极争创“全国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⒍探索走读、住读、送教的三种教育形式
区培智学校目前是一所走读、寄宿合一的学校,对于走读生和寄宿生,由于在校时间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学校对他们所采取的教育形式也不相同,期望继续探索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学校不能放弃2%以下的丧失学习能力的特殊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做到零拒绝,要主动送教,积极探索义务送教的新的教育形式,使学校能够真正向全社会开放。
三、保障措施:
⒈继续抓好课程改革实施
要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转变,要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积极探索适应智障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改进方法,解决“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凸现我区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扎实的教研、科研工作给**培智赋予丰富的内涵,促进学校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以确保我区特殊教育继续得以在省内外保持优先、领先的地位。
⒉深入开展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质量特殊教育以及完成“**”目标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引进热衷特教事业、研究特教事业、奉献特教事业的优秀师资,并加大力度提高待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制度健全,管理严明。努力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凝聚和谐、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以及建设一支爱心强、素养高、能钻研、善学习的现代化特师队伍。
⒊努力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⑴继续以政府投入为主,特殊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基建费等要列入区级财政预算,政府要确保特教专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以保证学校能正常运转。
⑵特教事业也是一种慈善事业和福利事业,要继续营造全社会关心特教事业发展的氛围,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助学,学校要坚持走社会办学的道路,多渠道筹措资金,作为学校资金的补充。
⑶对特殊儿童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⒋切实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⑴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主管部门继续加强重视、指导和考核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保障全区“随班就读”工作落在实处。
⑵要加强教导部门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意识,探索教育方法、培养途径以及发展目标等,保障教学有实效。要做好档案管理,按人建档,做到资料规范、齐全。
⑶加强教师责任意识,保障“随班生”能获得正常教育。要钻研业务,掌握特殊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和要求,在课堂上努力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教育,让他们与常态儿童共享一片蓝天,获得良好发展。
⑷指导家长正视现状,配合学校做好相关鉴定工作,与教师共同承担起“随班生”的学习辅导。
5.积极发展智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和职业培训
“**”期间,培智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限要向两头延伸,即将学前教育、职业培训纳入我区培智学校的教育范围,积极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和智障学生的职业培训。
⑴本着“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教育、早康复”的原则,积极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探索以学校、家庭、社区对3岁以下智障儿童的早期康复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水平。
⑵积极探索智障学生职业培训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努力为智障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切实让智障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推动我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早日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