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

一、**市“十五”旅游业发展情况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旅游局的指导下,全市围绕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旅游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业形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大旅游格局呈现新局面。“十五”以来,全市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环境,大旅游、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

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定位于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在**召开全省

旅游工作会议,要求举全省之力把“一江两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支持**加快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加以培育,多次召开旅游办公会,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组织开展旅游工作专项调查和视察,全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旅游监察办法》,批准成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执法大队)。五年里市财政投入旅游专项资金2100多万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要求,围绕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加快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优化美化城市旅游环境,开展联合旅游执法,共建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全市加强了发展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全社会旅游意识普遍增强,“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日益浓厚,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2001年,**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五”以来的五年是**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107.8万人次,比“九五”增长1.14倍,累计旅游创汇2.22亿美元,比“九五”增长1.27倍。接待国内游客3704万人次,比“九五”增长71%,国内旅游收入217.3亿元,比“九五”增长65%。旅游业总收入235.7亿元,比“九五”增长6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8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8万人次,旅游创汇3856万美元;国内游客8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8亿元,旅游业总收入57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9.4%。入境游客接待量在全国已公布的28个重点旅游城市中排名第26位,在地市级旅游城市中排第8位。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同级各市州之首。

(三)旅游产业实力得到新提高。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市旅游生产力稳步增长,旅游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121家,其中国际社7家;星级饭店70家,其中四星级6家、三星级22家;星级游轮8艘,豪华旅游车辆400多台;旅游企业经理327人、获得导游资格证1637人、旅游从业人员25万多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景区49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6处、国家3A级景区11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市形成了三峡旅游7条新干线、8条一日游线路和6条周边特色游线路,形成了**三峡旅游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年秭归县、夷陵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三峡大坝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全市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四)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十五”期间,全市加强了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建设。全市编制完成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20年),确立了**旅游中长期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各县市区也相应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规划。全市进一步加大了旅游项目建设,“十五”期

间,全市旅游开发建设项目57个,投资总额36.4亿元,到位资金10.98亿元,争取旅游国债资金6900万元,有利地促进了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旅游区、长阳清江生态旅游区、九畹溪旅游综合开发和柴埠溪风景区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均瑶广场、三峡游客中心、三峡旅游广场等重点城市旅游配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和完善。三峡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三江航天集团、兴发集团等大公司大集团投资**三峡旅游,一批境外和国内民营集团也纷纷投资**旅游,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

(五)旅游城市形象宣传实现新突破。2002年,我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的城市旅游形象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年,三峡国际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IFEA)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节庆品牌。

承办了2003年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祝活动,进一步把**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大大提高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几年来,在央视等全国重点媒体和境外媒体加大了宣传力度,连续几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报“三峡工程在**”的天气预报,2003年与央视合作《欢乐英雄》国庆特别专辑《热气球飞越新三峡》,开展了“新三峡十景”评选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华中旅游博览会,并举办了**三峡特展。先后四次在华东线、华北线、华南线、西部沿线4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巡游活动,举办2002、2003年两届“全国百强旅行社**行”活动。组织开展了港澳、欧美、日韩、澳新等境外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拓展了海外旅游市场。出版了《走进**导游词》、《**三峡旅游导游图》、《中国**新三峡旅游精品景区画册》、《**旅游宝典》和《三峡国际旅游节宣传画册》,制作了新三峡旅游多媒体查询系统和**新三峡旅游VCD风光片,大力宣传了**城市旅游形象。同时,加强了长江三峡沿线和神农架、恩施的区域旅游合作,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六)旅游行业管理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市旅游行业管理围绕“六创”(即景区创A、饭店创星、城市创优、旅行社创强、导游创佳、厕所创星),深入开展“旅游行业管理年”活动,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市旅游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在旅行社管理上,出台了《旅行社、导游业务操作流程》、《对旅行社组织游客进入**旅游进行奖励的政策》。在全省率先实行旅行社“十分制”管理。加快了旅行社改制步伐,加强了旅行社“窗口”建设,加大了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在饭店创星上,开展了星级饭店规范达标活动。低星级饭店重点抓好安全管理和清洁卫生,着力提高饭店舒适度。三星级以上饭店重点加强舒适性、整体性、专业性的“三性”建设;打造大堂、客房、餐厅“三个核心区”;落实**旅游线路进大厅、旅游宣传品进房间、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进商店、旅游特色餐饮进餐厅“四个进入”。同时还开展了旅游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提高了旅游饭店的服务水平。在景区创A上

,连续三年深入开展了景区整治规范工作,乱搭乱建的拆掉,乱堆乱放的搬掉,乱开乱挖的关掉,乱刻乱画的清掉,乱吐乱扔的扫掉,旱厕、异味、污水除掉,有白色污染的物品用具换掉,脏乱差、不文明的帽子摘掉,基本实现了无白色污染,无卫生死角,无违章建筑,无安全隐患,无假冒伪劣商品,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拉客宰客、黄、赌、毒现象,无重大责任投诉。同时,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和新闻记者对全市3A以上景区进行了明察暗访。五年来,我市共有17家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有3家景区被评为2004年度全省“十佳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创A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导游管理上,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导游人员培训教育和管理的通知》,市旅游局出台了《**市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制度》,成立了**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完善了导游IC卡管理系统,强化导游人员的年审、考核和培训工作,推动了导游人员社会化管理。承办了湖北省导游大赛,举办了全市导游大赛,在2004年和**年全省导游大赛中,**导游获奖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加强了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五年来,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的负责人和导游员共8000

多人次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旅游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深入贯彻《湖北省旅游条例》、《**市旅游监察办法》,加大旅游市场环境的综合整治。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

通知》,市旅游局出台了《**市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十项措施》、《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广告宣传

的通知》。连续几年会同工商、公安、交通、卫生、物价、质监等部门开展了旅游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认真受理游客投诉,年结案率达100%。五年来,全市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旅游无安全事故、无重大责任投诉,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年“五一”700份问卷抽样调查显示,游客满意率达到98%,全市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十五”期间**旅游取得了进步,但是,**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旅游城市,不是一个发达的旅游城市;只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不是一个旅游经济强市;发展不够、实力不强仍然是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是全市尚未形成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群体。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精品名牌不多。**部分旅游资源是顶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垄断地位,但产品的开发以自然粗放经营的观光型为主,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等参与型的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缺少全国一流的旅游精品。

三是中心城区核心吸引力不强,旅游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周边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游客往往直接去外围县市和三峡腹地,在宜停留时间短,平均花费较低,对旅游产业的贡献不足。**都市旅游在产品生命周期表中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应的中心城区旅游服务功能也略显不足,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

的条件和基础亟需改善,成为旅游目的地有待时日。

四是客源市场开拓不够,旅游宣传促销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造成**旅游客源市场波动频繁,入境客源市场整体恢复不够,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周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开拓不足,导致境外、省外游客比例不高。

五是交通枢纽地位正在形成,但是区域协作开展不充分。随着大交通的改善,**正在成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域交通枢纽,目前对外旅游联系呈“十字型”结构,南北与张家界、神农架相连,东西与武汉、重庆相通。省内与武汉、神农架的合作力度较大,但与重庆、张家界区域协作开展不充分,区域交通优势转化为旅游合作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还有一定差距。

六是旅游产业总体素质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现状依然存在,缺乏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七是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三、**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一是中国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阶段。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潮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重要的发展机遇;按照“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方针,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大市场,为旅游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湖北旅游及区域旅游格局的调整,使**旅游在湖北旅游和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凸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点,途经**的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将在“十一五”期间竣工,三峡机场已获准对外开放,将极大地改善宜

昌旅游的发展条件。国务院六部委《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定位于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省委、省政府实施“一江两山”区域旅游综合开发战略,提出要把“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标志着**在湖北省的旅游增长极地位已经形成。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为品牌的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将成为湖北旅游和区域旅游“十一五”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是**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旅游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健康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的经济发展一直位于湖北的前列,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经济实力不断上升,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为**旅游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四是三峡工程进入收获期给**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2009年三峡工程全面竣工后,三峡工程将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成为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旅游的最佳增长点。“两坝一峡”、“高峡平湖”旅游资源重新组合,原有资源的升级与深度开发,新生资源融入旅游格局中,将形成主题更

明确、更具有适应能力的线路,由此带来一批支撑产品的旅游项目群。旅游产业不仅内部结构优化,而且与外部企业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

五是北京奥运会及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举行为**旅游营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向世界营销的一个窗口,中国将会宣传促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旅游产品,其中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将会作为主打产品。借此机会,**可以本着“比赛在北京、观光来三峡”的营销理念,

带动周边旅游产品的共同开发。

四、**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为重点,努力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大品牌,提高**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步伐,推动全市旅游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战略

1、和谐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用”和“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型旅游开发模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模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协调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城市旅游与县市旅游、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建设绿色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综合开发战略。产品开发以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基础,既要注重观光旅游的提质增效,又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使旅游产品从单一型观光旅游向集休闲、度假、体验、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转变,创造复合型产品体系,提高旅游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旅游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3、精品名牌战略。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大品牌,不断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以重点项目、精品线路、精品文艺节目、节庆活动、骨干企业为载体,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国际化进程,加速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建设。

4、区域联动战略。坚持“呼应汉渝”战略要点,加强与三峡区域和周边旅游的区域联合与区域协作。坚持宜渝、宜神、宜恩、宜荆襄旅游空间一体化战略,包括与西部重庆、西北部神农架、十堰、西南部恩施州、东部荆州、荆门和东北部襄樊的空间一体化。坚持市场制度一体化战略,通过完善旅游市场机制和区域旅游一体化制度建设,共同确立区域旅游形象品牌,并通过优化的市场机制和制度管理体系对该品牌进行推广,实施有效管理,从而形成更广区域范围内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体系结构。

5、形象提升战略。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宣传、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实现旅游宣传方式、宣传理念及宣传效率等全方位现代化。借助国际性活动和奥运旅游东风,进一步塑造和推广“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的城市旅游形象,不断提高**旅游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6、城市游憩化战略。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通过建设规范化的旅游城市吸引系统、服务系统、交通系统、标志系统、信息系统等,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对城区内旅游软环境的建设以及各种城市内在文化氛围的培育,形成旅游服务实体和信息网络较为发达的城市游憩服务功能。

7、以人为本战略。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产品,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旅游服务,创造安全、便利、优美、舒适的旅游体验环境。

8、科教兴旅战略。鼓励旅游企业广泛运用科技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提升,推动市场营销、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利用多层次的旅游教育培训网络,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普遍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使**成为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力争进入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行列,初步形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250万人次,其中,接待国际游客50万人次,年均增长22%;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0%,相当于全市GDP的10%左右。

五、旅游区域发展布局

(一)区域布局

**市旅游发展应以长江三峡观光休闲旅游、清江土家民俗体验旅游、三国文化旅游、**都市观光旅游等四大主题为基本开发方向,并通过“一极、三轴、六区”的旅游地空间结构对**市自然、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样化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以形成**市旅游业空间发展秩序和核心竞争

力。

一极”包括**都市旅游核心区和**环城休闲游憩带两个空间层次,它既是**旅游发展的增长极,也是三峡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将是**和三峡区域游客集中和辐散的中心、**和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重心。**旅游增长极通过重点推出**都市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和**环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

提升**城区的建设水准、服务水平、个性品牌和文化魅力,使之成为**各类旅游产品活动和游线组织的中心节点。**都市旅游核心区主要包括西陵、伍家岗、点军、犭虎亭、晓溪塔等几个城市中心组团,是**国际国内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交通集散中心以及都市观光、娱乐、休闲、购物、美食、文化等各种旅游活动的中心。**环城休闲游憩带是依托于**中心市区,辐射至周边郊区,为**及周边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服务和场所的旅游区,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以及夷陵区、点军区、犭虎亭区等近郊区的区域范围,吸引物主要包括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车溪民俗旅游区、三峡人家风景区、晓峰风景区、龙盘湖度假区等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

三轴”分别是指**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清江旅游发展轴、**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旅游发展轴是**旅游产品或活动组织的主要路径和方向,分别是长江三峡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清江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并沿旅游发展轴以水系支流或交通线路纵向延伸,串连多个不同类型的旅游区,构成**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组合。其中**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由**中心城区向西沿长江指向奉节,主要推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产品、“两坝一峡”旅游产品,并沿香溪河纵深串连香溪屈原·昭君·神农旅游产品。**清江旅游发展轴由**中心城区至宜都和长阳,沿清江指向恩施,主要推出清江民俗风情与巴文化旅游产品,并纵深串连五峰生态旅游产品。**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由**中心城区向西北沿107省道、224省道和荆宜高速经当阳、远安指向襄樊,向东沿318国道、沪蓉高速经犭虎亭、枝江指向荆州、武汉,主要推出当阳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并串连丹霞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六区”是**市的六大核心竞争力旅游片区,分别是都市观光旅游片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片区、“两坝一峡”旅游片区、当阳-远安三国文化-丹霞山水旅游片区、清江民俗风情与生态旅游片区、香溪屈原·昭君·神农旅游片区。各旅游片区涵盖了以片区主题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多样化旅游资源,是**市核心竞争力旅游产品和其它旅游活动组织的空间单元。

(二)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是深度开发策略。通过深度开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在价值,注重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加快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品牌增效,形成一批应对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高端产品。

二是产品组合开发策略。按照旅游产业化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景区、旅行社、饭店、航空一体化经营,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不断提升旅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特种产品开发策略。充分利用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和峡谷生态、亲水体验资源集聚优势,大力开展漂流、科考、探险、自助游、徒步游,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种旅游和专项旅游产品。

四是市场导向开发策略。突出资源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开拓创新,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组团开发方案

从资源和市场出发,结合“一极三轴六区”空间结构,确定**旅游的八大产品组团如下:

①**都市观光旅游产品组团。以都市观光、商务会展、城郊生态休闲度假三大产品为主体,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沿江灯饰工程、沿江景观大道、滨江公园文化长廊、磨基山观景平台、葛洲坝平湖旅游区、城市广场(夷陵广场、世界和平公园、五一广场等)、解放路商业步行街、三峡旅游超市、三峡游客中心、会展中心、三峡旅游培训中心、均瑶广场、太平鸟中西部时尚品牌中心、**博物馆、龙化石博物馆和城郊生态游憩区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②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产品组团。依托三峡大坝和高峡平湖风光,不断丰富完善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宜-奉-宜线、宜-渝线)、环坝双神游、漂流探险游等产品,重点开发高峡平湖旅游区和凤凰山-木鱼岛、大老岭等景区,完善九畹溪-泗溪-链子崖等景区,逐步实现三峡一线游向一片游、乘船游向复合游、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

③“两坝一峡”旅游产品组团。以葛洲坝、三峡大坝两个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为核心,辐射周边高品质的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坝区观光游、西陵画廊观光体验游、三峡文化游等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新建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科考旅游区和西陵峡平善坝乡村农业旅游区,不

断完善“两坝一峡”区域旅游产品,打造“两坝一峡”中国顶级、世界精品,建设环坝旅游经济圈。

④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组团。深度挖掘三国关公文化内涵,重点开发三国故迹、关公文化观光和玉泉寺、鸣凤山宗教文化朝觐旅游产品。推进三国遗址文化体验区、关公文化旅游区和宗教文化朝觐区建设。注重与荆州、荆门、襄樊等地开展区域合作,联合开发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⑤清江土家风情旅游产品组团。以清江流域土家民俗风情和巴文化起源为主题,以“清江水·土家源”为形象品牌,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基础,突出开发土家民俗风情体验、清江自然山水观光和休闲度假三大旅游产品,重点培植宜都天龙湾、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

⑥香溪文化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组团。以屈原、昭君名人故里旅游和香溪河流域自然风光为主题,开发文化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重点塑造屈原、昭君故里旅游精品。

⑦五峰生态旅游产品组团。以柴埠溪大峡谷风光、后河原始生态、白溢古寨等为核心,开发乡村生态体验游等特色产品,重点建设柴埠溪·后河生态旅游区。

⑧当阳-远安丹霞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组团。以丹霞地貌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景观为核心,重点

开发丹霞山水、绿色生态和特种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鸣凤山、百宝寨、灵龙峡、金家湾、鹿苑寺和三江军事博览园。

3、“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

开发方向:一是以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沿江大道、发展大道-西陵一路为两廊,以解放路商业步行街游憩商务区(RBD)和葛洲坝平湖旅游综合服务区(TAD)为双核,以环城半小时交通辐射区为休闲游憩圈的激情**不夜江城游、都市观光文化休闲游、水电特色商务会展游、城郊生态休闲度假游等**都市游。二是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城区为重点,以长江水道为主轴,重点开发三峡大坝现代工程游、两坝一峡游、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宜-奉-宜线、宜-渝线)、环坝双神游、屈原昭君神农游、清江风情游、三国遗迹游。

建设重点:重点建设十大旅游精品,即建设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打造“两坝一峡”(葛洲坝-中华鲟园-三游洞-西陵峡口-车溪-平善坝-黄牛岩-黄陵庙-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凤凰山-木鱼岛)中国顶级、世界精品;新建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科考旅游区;塑造屈原、昭君故里旅游精品;培植宜都天龙湾、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构筑柴埠溪-后河-大老岭-金银岗生态旅游区;完善漂流、探险及户外拓展(九畹溪-泗溪-链子崖-兰草谷-愚人岛-丹水-晓峰-灵龙峡-宋山-南津关大峡谷)健康运动休闲基地;优化清江土家民俗风情旅游区;提升三国遗址关公文化旅游区;美化“激情**”都市旅游区。

4、重点旅游节事活动策划

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以“极目楚天·高峡平湖·壮美三峡·激情**”为主题,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以及系列节事活动;推出**三峡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塑造“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城市形象;并结合以歌颂移民在三峡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这一主题,举办三峡移民旅游宣传活动。

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以屈原文化为主题,以国际龙舟拉力赛为载体,一方面运动员和游客的到来能够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的播放和宣传,能够把三峡美丽的自然人文风光展现给全世界。

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财富论坛:以“大旅游、新产业”为主题,广邀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企业人士,分析在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旅游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动力,研究三峡旅游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战略。

世界临坝城市国际论坛:结合**作为临坝城市的特点,从城市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召开国际学术论坛,打造**国际会展城市的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支持引导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办好**三峡漂流节、全球巴人寻踪祭典、中国长阳·纵渡清江画廊——张健横渡队挑战赛、关公文化旅游节、中国秭归屈原文化旅游节、昭君文化旅游节、**三峡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枝江桃花艺术节等节事活动。

六、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规划

(一)国际旅游市场定位

海外游客市场的定位和开发策略如下:

一级海外市场:美英德法四大国际市场

美英德法四个国家的游客占**海外游客比例很大,是传统的优势市场。要通过完善服务增强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等世界级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逐步辐射坝区周边的自然风光和土家民俗风情,进而开发休闲度假产品留住游客。

二级海外市场: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市场

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游客市场由于同处于大中华文化圈的范畴内,对三国文化、峡江文化、巴楚文化等旅游产品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部分旅游市场着力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

三级海外市场:其他地区市场

开发其他客源市场,首先推出具有知名度的大坝、三峡,然后逐步渗透到其它旅游产品。

(二)国内旅游市场定位

国内旅游市场的定位和开发策略如下:

一级国内市场:湖北及周边省市客源市场,主要包括重庆、四川、湖南和河南周边客源市场主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进行短途旅游,休闲度假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自驾车旅游渐成趋势。针对该部分游客,着力推销休闲度假产品、自驾车旅游产品和都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二级国内市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客源市场

该地区游客是中国市场消费能力最强的客源市场,针对该市场

开发精品观光旅游产品,注重将文化产品进行物质包装,促进文化与自然的结合,提升产品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级国内市场:其他客源市场

国内其他客源市场需要通过与其它地区线路和产品的合作进行开拓。

(三)旅游市场营销方案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市场营销战略,拓宽客源市场。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发展入境旅游,增加高端游客。要按照“深度开发欧美、全面提升港澳台、巩固稳定东南亚、大力开拓日韩”的思路,大力提高入境游比重,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入境客源市场格局。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上,重点开拓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二是发挥三峡大坝旅游区在国际国内旅游中的品牌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三峡大坝是**市最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大特色品牌。要充分发挥这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和带动效应,促进全市旅游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营销手段,拓宽宣传促销载体。要坚持办好**三峡国际旅游节等旅游节事活动,创新办节方式。要加强同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的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华中旅游博览会及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各种宣传促销活动,扩大**旅游的影响力。采取形象策划、节事活动、媒体宣传、花车巡游、踩线考察

、电子商务、网络促销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建立营销网络。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促销“联动机制”,增强我市旅游宣传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推行航空、酒店、景区、旅行社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自助游,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塑造旅游形象。按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要求,确立旅游形象、主题口号

、视觉形象等,实现旅游宣传理念、宣传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进一步塑造和推广我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的城市旅游形象。针对市场需求,突出产品特色,把“三峡捧出**市、世界崛起水电城”、“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三峡明珠、世界电都”、“来**、游三峡、看大坝”、“壮美三峡、激情**”、“三峡起点、巨坝**”等营销宣传口号叫响。

七、旅游要素规划

(一)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旅游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旅游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要素,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优化旅游产业体系,确保“食、住、行、游、购、娱”旅游生产六要素基本配套,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快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从“速度型”到“效益型”的转变,并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旅游企业改革。通过改组、改制、控投、资产重组等形式,组建专业化的集团、公司,积极推进中外合资合作公司的试点,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实施大旅游产业带动战略。通过对**旅游产业内部六要素的协调与配套,促进**旅游行业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大产业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提高大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使旅游业成为**市面向外省(市)以及海外的“广告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有

效方式和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消除贫困的重要力量。

(二)重点旅游服务业

1、旅游星级饭店

按照“控制总量、改善结构、合理布局、提质增效”的原则,重点进行结构布局调整和质量提升,到2010年星级饭店突破12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50家。

在**市中心城区、夷陵区和坝区内,适度发展高档次旅游饭店,大力发展中档次饭店,控制发展低档次饭店。在各县(市)和重点旅游景区,根据市场需求,以中、低档次星级饭店建设为主。改变千篇一律的“标准间”模式,根据接待对象的多元化特点,由单一住宿功能向多类型、多功能转变,大力发展商

务会议型、休闲度假型、保健疗养型以及经济型酒店,引导家庭旅馆、乡村旅馆、汽车旅馆和汽车宿营地建设。推行管理规范化、推广饭店星级制度。凡符合星级标准的饭店,要分期分批,逐步普及。对于分属各个系统的各类社会旅馆(含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建议由旅游部门统一实行行业管理,制定服务规范和质量等级标准。大力开展“四进入”活动,推行绿色饭店建设,推动数字电视尽早全面进入三星级以上饭店,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饭店管理集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发挥旅游饭店协会作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建立行业自治、自律、自我协调的机制。

2、旅行社

按照“调整结构、优化重组、提升素质、扩大规模、培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促进旅行社业从水平分工体系向垂直分工体系的转变,

力争建立由批发商、专业旅行商和商共同组成的新的旅行社业分工体系,到2010年旅行社达到2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达到10~20家,争取有1-2家旅行社进入国家“双百强”,有1-2家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旅行社落户**。

鼓励**市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走出去”或其它方式重组,强强联合,形成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鼓励中型旅行社发展专项旅游服务,提倡以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及服务,突破产品单一和重复的缺陷;加快小型旅行社实现网络化。加强旅行社审批管理,切实落实旅行社的审批、年检制度以及质量保证金制度,取缔非法经营的旅行社,不断加强和完善旅行社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导游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市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制度》等,继续加强对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建立导游人员管理考核档案和信誉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导游人员IC卡管理,开展导游大赛和导游等级考试,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旅,加强旅游质量监督,妥善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旅游餐饮

以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为发展思路和方向,在**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三峡文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的传统底蕴,积极打造**特色风味餐饮,推动餐饮企业的品牌规模化与连锁化。以每年一届“三峡美食节”为契机,开发系列风味菜肴、三峡风味小吃、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等。积极兴建和开

辟旅游餐饮特色街区,加强农家乐的引导规范,恢复传统老字号餐饮服务点,形成老字号系列,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和外埠餐饮文化,满足各种旅游者餐饮需求。积极发展各类中、西式菜系餐馆,注重餐饮布局,改善就餐环境,提高餐饮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确保食品和饮食安全。

4、旅游交通

①铁路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加快宜万铁路和汉宜高速铁路的建设。新建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作为市区主要客运站,并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建设点军火车南站。增开**至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等城市的高速列车或旅游专列,加强**同国内主要城市及省内邻近城市的交通联系。

②公路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完成沪蓉高速、沪渝高速**西段建设,启动老河口至**段公路建设,初步形成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强与恩施、万州、重庆、神农架以及张家界的旅游交通联系。建成江南翻坝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远当一级公路和神农架至兴山旅游公路,依托主要县乡道升级改造一批三级公路,加强城区至各县市和各

主要景点道路的改造升级,使全市旅游景区的公路实现通达化、黑色化、景观化。

③水运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依托长江、清江、香溪河及库区支流航道,构筑水运主通道。重点开展三峡库区新增航道标准化建设,改善延伸香溪河航运通道,同时加大清江航道梯级开发配套建设,在市域内构建完善的网络化航道系统。建设城区旅游专用码头;重点建设“两坝一峡”旅游码头和高阳客运旅游码头、归州旅游码头,扩建秭归港旅游码头,完善隔河岩旅游码头;建设通港公路,加强水运码头与铁路、高等级公路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行内河星级游船标准,不断提高旅游船质量和服务,鼓励游船使用清洁能源,治理河道污染,改善旅游环境。

④航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加快口岸开放的基础工作,按4E级标准建设好三峡机场,全面提升**空港的对外开放形象。开放**-香港包机,力争早日开通国际航线。加强机场内部管理,设立和完善空港娱乐休闲设施,提供相关服务。设立多语种旅游标识服务系统和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确保游客出入空港安全、方便、快捷。

5、旅游商品

大力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各种旅游商品,突出旅游商品的“三性”,即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强调“三风”,即中国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开展“**三峡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研制、设计、开发力度,努力形成小商品、大产业。积极引导各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具有当地文化、原材料、工艺技术等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系列。加强产销联动,以三峡游客中心为主体,以各类商场、购物中心为依托,以旅游景区商店为补充,形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强化现代化购物中心如夷陵广场商圈、解放路商圈、东湖商圈、五一广场商圈、晓溪塔商圈、太平鸟中西部时尚品牌中心等的功能和服务,规范发展奇石古玩一条街、果园一路花鸟市场和夷陵区长江市场,加快建设三峡旅游步行街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规划建设旅游商品特色街区。

6、旅游娱乐休闲

以水电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等为重点,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娱乐休闲项目,引导旅游娱乐休闲的富文化性发展。以打造大型精品文艺节目为重点,大力整理、挖掘、编排、演出具有三峡、**特色的歌舞和文艺节目,把《盛世峡江》、《梦·三峡》、《楚水巴山

》、《列牙·毕兹卡》等打造成为旅游文化精品,并以满足大众和游客的需求为基础,与市场紧密结合,注重提升该类节目的文化内涵。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研究与宣传,重点是加强**城区各类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修缮,条件成熟时还可对部分遗迹进行复建,以丰富城区旅游内容。加强对全市范围内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挖掘和整理,积极支持各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景区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通过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包装,提升景区的档次和魅力。各类旅游星级饭店和度假区要因地制宜地提供旅游娱乐服务,逐步形成中心城镇和旅游景区相结合,大、中、小各种规模和各种特色相配套的比较合理的娱乐活动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园林艺术、雕塑、旅游工艺纪念品展等活动,扩大**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扩大英语作为辅助语种在传媒中的使用覆盖面,在公共设施、旅游标志、旅游商品包装、旅游宣传品、旅游景点推行中英文并用,逐步形成国际性、外向型的旅游文化环境。

(三)旅游人力资源

坚持本地培训与区外引进并重,院校培养与在岗培养并重,“继续教育”与“竞赛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制定和落实《**市旅游人力资源“十一五”规划》,建立一套有效的旅游人才开发体系和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努力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经营管理

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一支能履行好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多重使命的优秀导游员队伍,一支在策划、营销、评定上有创新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一支能够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进一步完善三峡大学等大专院校旅游类专业的配置,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充实、提高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和旅游职业高中,完善、发展**三峡旅游培训中心,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旅游行业人才激励机制。以提高在职员工素质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和关

键人才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力资源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建设国际性旅游名城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八、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1、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加大旅游投入。重点建设与旅游业配套的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根据财力状况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当地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项目的推介宣传。市财政安排旅游专项资金在现有5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00万。

2、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发挥优势、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纳入扶贫计划。支持和推动具备旅游发展条件的重点村镇、民族地区做好旅游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规范旅游发展。建立旅游扶贫示范区,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用于旅游区规划、农户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

3、在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服务功能基础良好、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的地区,把旅游业发展、城镇

化建设和农村脱贫致富同步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县市积极参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强县”,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与建设部门联合推进“旅游型村镇”建设,重点支持高阳镇、水月寺镇、周坪乡、归州镇、屈原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晓峰乡、土城乡、桥边镇、高家堰镇、渔峡口镇、红花套镇、潘家湾土家族乡、渔洋关镇、荷花镇等建成地方旅游小镇。积极引导“农家乐”旅游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4、国家及省市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民族发展、以工代赈和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要尽可能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

5、旅游景区可依法出让经营权,转让收益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以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非政府投入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可按建设规划,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分期供地和分期办证,土地出让金、开垦费、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分期付款或缓缴。

6、严禁对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进行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严格控制在国家和省市确定的范围内;星级饭店空气检测、环境检测费用按照下限收费。

7、对旅行社贷款进行全市及本地旅游产品宣传,由财政有重点地给予贴息支持;落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规范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提供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规范旅行社接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相关单位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或者会务服务的活动,旅行社代办的商务活动支出可列入旅游成本,在流转税前扣除;对旅游创汇型企业比照出口企业实行结汇奖励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尽快做大做强。

8、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北京、上海等地旅行社组织海外游客来宜,鼓励旅行社在主要客源地组织专列、包机到宜,鼓励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利用**友好城市、对口支援省市、在宜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拓展客源市场。

9、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以三峡游客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游客接待和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三峡旅游集散中心。支持旅游客运汽车公司开辟特色旅游专线,并与周边城市联网,实行跨区域营运。对正在进行经营的旅游车辆不得随意扣留,确保旅游团队行程。

10、对在三峡库区注册经营并吸收移民就业的旅游企业,一经国家批准,可按减免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用足用活国家关于三峡库区旅游项目全额贴息和投资补助政策;三峡库区旅游企业和项目可比照库区工业企业和项目享受其他优惠政策。

(二)保障措施

1、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支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旅游发展的领导、支持和推进工作。要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发展。要特别注重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各县市区政府要尽快健全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制度及目标考核制度,认真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旅游企业存在的困难,落实发展项目、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各地要根据财力逐步增加财政对旅游宣传促销和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投入。

2、构建大旅游的发展机制和模式。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进一步争取城建、城管、规划、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支持,推进行业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项目、资金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与景区开发同步同向配套,城市规划和建设充分考虑旅游功能的发挥和完善,政府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面向市场促销相结合。要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打破旅游资源的条块分割,整合好建设、农业、林业、文化、民宗、民政、水利、环保、体育、科技、教育等行业系统管理的资源,主动引入旅游理念,设计旅游功能,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将生产设施、劳动过程、节赛活动、民俗风情等转为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功能作用,推动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发展。在行业和企业层面,要按照“发展产业群、拉长产业链”和“深度开发、多点增长”的思路,鼓励多行业联手、多企业合作,做精做深、做大

做强旅游产业。要高度重视旅游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通过补助、贴息、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大力扶持“农家乐”等项目的发展。

3、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大力实施“呼应汉渝”战略要点,积极主动加强与武汉、重庆两个大都市的旅游合作,努力践行鄂渝两地“1+3”框架协议,共同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一江两山”和与荆州、荆门、襄樊、恩施的旅游合作。积极争取开通张家界-**-西安旅游专列,争取开通**-万州-九寨沟、**-西安-九寨沟空中航线。

4、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按照有利于促进保护与开发相互融合、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剥离景区(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逐步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着力培育、推广景区市场化运作的典型。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企业参与景区开发,要严格开发实力、开发理念等准入条件,实行无绩效退出机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景区(点)、饭店、旅行社、旅游运输公司等旅游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服务组织。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加快旅游企业的民营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旅游经济;扩大外资进入旅游业的领域,积极创办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旅行社。支持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葛洲坝国际旅游公司、清江旅游公司、三江航天旅游公司、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和兴发集团大力发展旅游业,“十一五”期末,力争形成3家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5、加快旅游招商引资步伐。优化投资环境,对因投资环境不善而阻碍旅游投资或引起投资商投诉、撤资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分块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抓好列入省市“十一五”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有关部门举办招商会和在对外招商引资时,应有重点地推介旅游项目。要提高项目的策划、包装水平,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吸引力。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在旅游开发权和经营权出让、以资源和土地入股合作开发、投资商以技术入股参与开发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吸引外地骨干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开发,兴办旅游经济实体;支持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以各种形式投资旅游产业。创新旅游招商引资办法,由以政府招商为主体逐步转入以市场招商为主体,推行业主招商、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招商方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

6、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以“魅力三峡、激情**”为主题,以长江三峡、三峡工程等为标志性品牌,进一步塑造和推广“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发挥各地和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联动促销机制,统一开展对外促销,形成整体宣传合力,产生市场凝聚效应。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在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组织赴外参展促销、邀请海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媒体来宜实地考察等方面,把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和有针对性地开发细分市场结合起来,把品牌促销与组合推广结合起来,把有效的传统促销手段与求变求新求异结合起来。精心策划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等重大节事活动,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节庆会展品牌。大力拓展城市旅游宣传阵地,在高速公路和机场、码头、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集散地设立大型旅游公益宣传广告,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在事件促销上取得突破,利用三峡工程竣工、北京奥运会、全国八艺节等重大事件,策划运作大手笔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目的地的整体宣传促销。各有关部门要把旅游形象宣传纳入对外宣传计划,广播、电视、报纸要开辟旅游专题、专栏、专版宣传我市旅游形象;文化、广电等部门要积极开展以**都市、长江三峡、三国文化、清江民俗风情等为题材的电影、电视、音乐、文学创作;外宣、外事、侨务、对台等部门要把邀请各界人士来访与推广旅游线路结合起来。

7、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发挥旅游业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势,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把旅游

业建设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兴产业。鼓励和推进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打造“生态旅游景区”。规范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完善旅游开发的相关手续,争取人大、政协对旅游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杜绝核心旅游区域内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象。

8、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积极参加中国旅游网上博览会,发挥信息化促销功能。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并与全国各主要客源地联网。大力实施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充公发挥三峡游客中心的功能,重点旅游地区也要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把握市场需求,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旅游信息服务。

9、大力推进依法治旅。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湖北省旅游条例》、《**旅游监察办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重点地区的旅游执法大队,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提高旅游执法水平。完善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交通、建设、文化、卫生、质监、物价、环保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旅游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要严格依法办事,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严禁乱执法和不作为。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全面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指导和督促旅游企业落实行业标准和国际通行标准。

全面推进诚信旅游建设,树立诚信旅游形象。建设旅行社、饭店和导游人员的“诚信信息库”,完善旅行社和导游职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开展“抓行动、树形象、促发展”活动,加强行风评议和公共监督。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活动向纵深发展。

10、强化旅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级旅游安全保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在旅游经营单位建立企业主体安全工作责任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建立健全旅游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完善旅游紧急救援体

系和旅游保险体系。

一、**市“十五”旅游业发展情况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旅游局的指导下,全市围绕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旅游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业形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大旅游格局呈现新局面。“十五”以来,全市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环境,大旅游、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

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定位于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在**召开全省

旅游工作会议,要求举全省之力把“一江两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支持**加快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加以培育,多次召开旅游办公会,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组织开展旅游工作专项调查和视察,全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旅游监察办法》,批准成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执法大队)。五年里市财政投入旅游专项资金2100多万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要求,围绕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加快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优化美化城市旅游环境,开展联合旅游执法,共建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全市加强了发展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全社会旅游意识普遍增强,“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日益浓厚,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2001年,**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五”以来的五年是**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107.8万人次,比“九五”增长1.14倍,累计旅游创汇2.22亿美元,比“九五”增长1.27倍。接待国内游客3704万人次,比“九五”增长71%,国内旅游收入217.3亿元,比“九五”增长65%。旅游业总收入235.7亿元,比“九五”增长6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8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8万人次,旅游创汇3856万美元;国内游客8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8亿元,旅游业总收入57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9.4%。入境游客接待量在全国已公布的28个重点旅游城市中排名第26位,在地市级旅游城市中排第8位。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同级各市州之首。

(三)旅游产业实力得到新提高。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市旅游生产力稳步增长,旅游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121家,其中国际社7家;星级饭店70家,其中四星级6家、三星级22家;星级游轮8艘,豪华旅游车辆400多台;旅游企业经理327人、获得导游资格证1637人、旅游从业人员25万多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景区49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6处、国家3A级景区11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市形成了三峡旅游7条新干线、8条一日游线路和6条周边特色游线路,形成了**三峡旅游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年秭归县、夷陵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三峡大坝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全市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四)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十五”期间,全市加强了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建设。全市编制完成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20年),确立了**旅游中长期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各县市区也相应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规划。全市进一步加大了旅游项目建设,“十五”期

间,全市旅游开发建设项目57个,投资总额36.4亿元,到位资金10.98亿元,争取旅游国债资金6900万元,有利地促进了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旅游区、长阳清江生态旅游区、九畹溪旅游综合开发和柴埠溪风景区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均瑶广场、三峡游客中心、三峡旅游广场等重点城市旅游配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和完善。三峡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三江航天集团、兴发集团等大公司大集团投资**三峡旅游,一批境外和国内民营集团也纷纷投资**旅游,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

(五)旅游城市形象宣传实现新突破。2002年,我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的城市旅游形象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年,三峡国际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IFEA)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节庆品牌。

承办了2003年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祝活动,进一步把**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大大提高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几年来,在央视等全国重点媒体和境外媒体加大了宣传力度,连续几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报“三峡工程在**”的天气预报,2003年与央视合作《欢乐英雄》国庆特别专辑《热气球飞越新三峡》,开展了“新三峡十景”评选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华中旅游博览会,并举办了**三峡特展。先后四次在华东线、华北线、华南线、西部沿线4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巡游活动,举办2002、2003年两届“全国百强旅行社**行”活动。组织开展了港澳、欧美、日韩、澳新等境外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拓展了海外旅游市场。出版了《走进**导游词》、《**三峡旅游导游图》、《中国**新三峡旅游精品景区画册》、《**旅游宝典》和《三峡国际旅游节宣传画册》,制作了新三峡旅游多媒体查询系统和**新三峡旅游VCD风光片,大力宣传了**城市旅游形象。同时,加强了长江三峡沿线和神农架、恩施的区域旅游合作,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六)旅游行业管理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市旅游行业管理围绕“六创”(即景区创A、饭店创星、城市创优、旅行社创强、导游创佳、厕所创星),深入开展“旅游行业管理年”活动,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市旅游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在旅行社管理上,出台了《旅行社、导游业务操作流程》、《对旅行社组织游客进入**旅游进行奖励的政策》。在全省率先实行旅行社“十分制”管理。加快了旅行社改制步伐,加强了旅行社“窗口”建设,加大了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在饭店创星上,开展了星级饭店规范达标活动。低星级饭店重点抓好安全管理和清洁卫生,着力提高饭店舒适度。三星级以上饭店重点加强舒适性、整体性、专业性的“三性”建设;打造大堂、客房、餐厅“三个核心区”;落实**旅游线路进大厅、旅游宣传品进房间、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进商店、旅游特色餐饮进餐厅“四个进入”。同时还开展了旅游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提高了旅游饭店的服务水平。在景区创A上

,连续三年深入开展了景区整治规范工作,乱搭乱建的拆掉,乱堆乱放的搬掉,乱开乱挖的关掉,乱刻乱画的清掉,乱吐乱扔的扫掉,旱厕、异味、污水除掉,有白色污染的物品用具换掉,脏乱差、不文明的帽子摘掉,基本实现了无白色污染,无卫生死角,无违章建筑,无安全隐患,无假冒伪劣商品,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拉客宰客、黄、赌、毒现象,无重大责任投诉。同时,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和新闻记者对全市3A以上景区进行了明察暗访。五年来,我市共有17家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有3家景区被评为2004年度全省“十佳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创A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导游管理上,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导游人员培训教育和管理的通知》,市旅游局出台了《**市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制度》,成立了**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完善了导游IC卡管理系统,强化导游人员的年审、考核和培训工作,推动了导游人员社会化管理。承办了湖北省导游大赛,举办了全市导游大赛,在2004年和**年全省导游大赛中,**导游获奖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加强了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五年来,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的负责人和导游员共8000

多人次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旅游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深入贯彻《湖北省旅游条例》、《**市旅游监察办法》,加大旅游市场环境的综合整治。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

通知》,市旅游局出台了《**市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十项措施》、《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广告宣传

的通知》。连续几年会同工商、公安、交通、卫生、物价、质监等部门开展了旅游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认真受理游客投诉,年结案率达100%。五年来,全市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旅游无安全事故、无重大责任投诉,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年“五一”700份问卷抽样调查显示,游客满意率达到98%,全市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十五”期间**旅游取得了进步,但是,**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旅游城市,不是一个发达的旅游城市;只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不是一个旅游经济强市;发展不够、实力不强仍然是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是全市尚未形成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群体。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精品名牌不多。**部分旅游资源是顶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垄断地位,但产品的开发以自然粗放经营的观光型为主,商务会展、休闲度假等参与型的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缺少全国一流的旅游精品。

三是中心城区核心吸引力不强,旅游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周边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游客往往直接去外围县市和三峡腹地,在宜停留时间短,平均花费较低,对旅游产业的贡献不足。**都市旅游在产品生命周期表中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应的中心城区旅游服务功能也略显不足,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

的条件和基础亟需改善,成为旅游目的地有待时日。

四是客源市场开拓不够,旅游宣传促销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造成**旅游客源市场波动频繁,入境客源市场整体恢复不够,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周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开拓不足,导致境外、省外游客比例不高。

五是交通枢纽地位正在形成,但是区域协作开展不充分。随着大交通的改善,**正在成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域交通枢纽,目前对外旅游联系呈“十字型”结构,南北与张家界、神农架相连,东西与武汉、重庆相通。省内与武汉、神农架的合作力度较大,但与重庆、张家界区域协作开展不充分,区域交通优势转化为旅游合作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还有一定差距。

六是旅游产业总体素质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现状依然存在,缺乏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七是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三、**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一是中国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阶段。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潮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重要的发展机遇;按照“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方针,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大市场,为旅游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湖北旅游及区域旅游格局的调整,使**旅游在湖北旅游和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凸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点,途经**的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将在“十一五”期间竣工,三峡机场已获准对外开放,将极大地改善宜

昌旅游的发展条件。国务院六部委《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定位于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省委、省政府实施“一江两山”区域旅游综合开发战略,提出要把“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标志着**在湖北省的旅游增长极地位已经形成。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为品牌的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将成为湖北旅游和区域旅游“十一五”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是**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旅游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健康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的经济发展一直位于湖北的前列,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经济实力不断上升,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为**旅游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四是三峡工程进入收获期给**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2009年三峡工程全面竣工后,三峡工程将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成为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旅游的最佳增长点。“两坝一峡”、“高峡平湖”旅游资源重新组合,原有资源的升级与深度开发,新生资源融入旅游格局中,将形成主题更

明确、更具有适应能力的线路,由此带来一批支撑产品的旅游项目群。旅游产业不仅内部结构优化,而且与外部企业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

五是北京奥运会及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举行为**旅游营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向世界营销的一个窗口,中国将会宣传促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旅游产品,其中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将会作为主打产品。借此机会,**可以本着“比赛在北京、观光来三峡”的营销理念,

带动周边旅游产品的共同开发。

四、**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为重点,努力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大品牌,提高**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步伐,推动全市旅游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战略

1、和谐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用”和“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型旅游开发模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模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协调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城市旅游与县市旅游、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建设绿色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综合开发战略。产品开发以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基础,既要注重观光旅游的提质增效,又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使旅游产品从单一型观光旅游向集休闲、度假、体验、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转变,创造复合型产品体系,提高旅游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旅游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3、精品名牌战略。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大品牌,不断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以重点项目、精品线路、精品文艺节目、节庆活动、骨干企业为载体,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国际化进程,加速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建设。

4、区域联动战略。坚持“呼应汉渝”战略要点,加强与三峡区域和周边旅游的区域联合与区域协作。坚持宜渝、宜神、宜恩、宜荆襄旅游空间一体化战略,包括与西部重庆、西北部神农架、十堰、西南部恩施州、东部荆州、荆门和东北部襄樊的空间一体化。坚持市场制度一体化战略,通过完善旅游市场机制和区域旅游一体化制度建设,共同确立区域旅游形象品牌,并通过优化的市场机制和制度管理体系对该品牌进行推广,实施有效管理,从而形成更广区域范围内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体系结构。

5、形象提升战略。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宣传、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实现旅游宣传方式、宣传理念及宣传效率等全方位现代化。借助国际性活动和奥运旅游东风,进一步塑造和推广“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的城市旅游形象,不断提高**旅游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6、城市游憩化战略。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通过建设规范化的旅游城市吸引系统、服务系统、交通系统、标志系统、信息系统等,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对城区内旅游软环境的建设以及各种城市内在文化氛围的培育,形成旅游服务实体和信息网络较为发达的城市游憩服务功能。

7、以人为本战略。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产品,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旅游服务,创造安全、便利、优美、舒适的旅游体验环境。

8、科教兴旅战略。鼓励旅游企业广泛运用科技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提升,推动市场营销、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利用多层次的旅游教育培训网络,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普遍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使**成为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力争进入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行列,初步形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250万人次,其中,接待国际游客50万人次,年均增长22%;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0%,相当于全市GDP的10%左右。

五、旅游区域发展布局

(一)区域布局

**市旅游发展应以长江三峡观光休闲旅游、清江土家民俗体验旅游、三国文化旅游、**都市观光旅游等四大主题为基本开发方向,并通过“一极、三轴、六区”的旅游地空间结构对**市自然、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样化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以形成**市旅游业空间发展秩序和核心竞争

力。

一极”包括**都市旅游核心区和**环城休闲游憩带两个空间层次,它既是**旅游发展的增长极,也是三峡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将是**和三峡区域游客集中和辐散的中心、**和三峡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重心。**旅游增长极通过重点推出**都市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和**环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

提升**城区的建设水准、服务水平、个性品牌和文化魅力,使之成为**各类旅游产品活动和游线组织的中心节点。**都市旅游核心区主要包括西陵、伍家岗、点军、犭虎亭、晓溪塔等几个城市中心组团,是**国际国内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交通集散中心以及都市观光、娱乐、休闲、购物、美食、文化等各种旅游活动的中心。**环城休闲游憩带是依托于**中心市区,辐射至周边郊区,为**及周边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服务和场所的旅游区,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以及夷陵区、点军区、犭虎亭区等近郊区的区域范围,吸引物主要包括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车溪民俗旅游区、三峡人家风景区、晓峰风景区、龙盘湖度假区等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

三轴”分别是指**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清江旅游发展轴、**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旅游发展轴是**旅游产品或活动组织的主要路径和方向,分别是长江三峡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清江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并沿旅游发展轴以水系支流或交通线路纵向延伸,串连多个不同类型的旅游区,构成**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组合。其中**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由**中心城区向西沿长江指向奉节,主要推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产品、“两坝一峡”旅游产品,并沿香溪河纵深串连香溪屈原·昭君·神农旅游产品。**清江旅游发展轴由**中心城区至宜都和长阳,沿清江指向恩施,主要推出清江民俗风情与巴文化旅游产品,并纵深串连五峰生态旅游产品。**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由**中心城区向西北沿107省道、224省道和荆宜高速经当阳、远安指向襄樊,向东沿318国道、沪蓉高速经犭虎亭、枝江指向荆州、武汉,主要推出当阳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并串连丹霞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六区”是**市的六大核心竞争力旅游片区,分别是都市观光旅游片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片区、“两坝一峡”旅游片区、当阳-远安三国文化-丹霞山水旅游片区、清江民俗风情与生态旅游片区、香溪屈原·昭君·神农旅游片区。各旅游片区涵盖了以片区主题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多样化旅游资源,是**市核心竞争力旅游产品和其它旅游活动组织的空间单元。

(二)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是深度开发策略。通过深度开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在价值,注重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加快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品牌增效,形成一批应对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高端产品。

二是产品组合开发策略。按照旅游产业化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景区、旅行社、饭店、航空一体化经营,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不断提升旅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特种产品开发策略。充分利用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和峡谷生态、亲水体验资源集聚优势,大力开展漂流、科考、探险、自助游、徒步游,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种旅游和专项旅游产品。

四是市场导向开发策略。突出资源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开拓创新,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组团开发方案

从资源和市场出发,结合“一极三轴六区”空间结构,确定**旅游的八大产品组团如下:

①**都市观光旅游产品组团。以都市观光、商务会展、城郊生态休闲度假三大产品为主体,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沿江灯饰工程、沿江景观大道、滨江公园文化长廊、磨基山观景平台、葛洲坝平湖旅游区、城市广场(夷陵广场、世界和平公园、五一广场等)、解放路商业步行街、三峡旅游超市、三峡游客中心、会展中心、三峡旅游培训中心、均瑶广场、太平鸟中西部时尚品牌中心、**博物馆、龙化石博物馆和城郊生态游憩区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②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产品组团。依托三峡大坝和高峡平湖风光,不断丰富完善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宜-奉-宜线、宜-渝线)、环坝双神游、漂流探险游等产品,重点开发高峡平湖旅游区和凤凰山-木鱼岛、大老岭等景区,完善九畹溪-泗溪-链子崖等景区,逐步实现三峡一线游向一片游、乘船游向复合游、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

③“两坝一峡”旅游产品组团。以葛洲坝、三峡大坝两个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为核心,辐射周边高品质的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坝区观光游、西陵画廊观光体验游、三峡文化游等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新建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科考旅游区和西陵峡平善坝乡村农业旅游区,不

断完善“两坝一峡”区域旅游产品,打造“两坝一峡”中国顶级、世界精品,建设环坝旅游经济圈。

④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组团。深度挖掘三国关公文化内涵,重点开发三国故迹、关公文化观光和玉泉寺、鸣凤山宗教文化朝觐旅游产品。推进三国遗址文化体验区、关公文化旅游区和宗教文化朝觐区建设。注重与荆州、荆门、襄樊等地开展区域合作,联合开发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⑤清江土家风情旅游产品组团。以清江流域土家民俗风情和巴文化起源为主题,以“清江水·土家源”为形象品牌,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基础,突出开发土家民俗风情体验、清江自然山水观光和休闲度假三大旅游产品,重点培植宜都天龙湾、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

⑥香溪文化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组团。以屈原、昭君名人故里旅游和香溪河流域自然风光为主题,开发文化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重点塑造屈原、昭君故里旅游精品。

⑦五峰生态旅游产品组团。以柴埠溪大峡谷风光、后河原始生态、白溢古寨等为核心,开发乡村生态体验游等特色产品,重点建设柴埠溪·后河生态旅游区。

⑧当阳-远安丹霞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组团。以丹霞地貌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景观为核心,重点

开发丹霞山水、绿色生态和特种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鸣凤山、百宝寨、灵龙峡、金家湾、鹿苑寺和三江军事博览园。

3、“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

开发方向:一是以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沿江大道、发展大道-西陵一路为两廊,以解放路商业步行街游憩商务区(RBD)和葛洲坝平湖旅游综合服务区(TAD)为双核,以环城半小时交通辐射区为休闲游憩圈的激情**不夜江城游、都市观光文化休闲游、水电特色商务会展游、城郊生态休闲度假游等**都市游。二是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城区为重点,以长江水道为主轴,重点开发三峡大坝现代工程游、两坝一峡游、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宜-奉-宜线、宜-渝线)、环坝双神游、屈原昭君神农游、清江风情游、三国遗迹游。

建设重点:重点建设十大旅游精品,即建设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打造“两坝一峡”(葛洲坝-中华鲟园-三游洞-西陵峡口-车溪-平善坝-黄牛岩-黄陵庙-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凤凰山-木鱼岛)中国顶级、世界精品;新建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地质科考旅游区;塑造屈原、昭君故里旅游精品;培植宜都天龙湾、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构筑柴埠溪-后河-大老岭-金银岗生态旅游区;完善漂流、探险及户外拓展(九畹溪-泗溪-链子崖-兰草谷-愚人岛-丹水-晓峰-灵龙峡-宋山-南津关大峡谷)健康运动休闲基地;优化清江土家民俗风情旅游区;提升三国遗址关公文化旅游区;美化“激情**”都市旅游区。

4、重点旅游节事活动策划

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以“极目楚天·高峡平湖·壮美三峡·激情**”为主题,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以及系列节事活动;推出**三峡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塑造“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城市形象;并结合以歌颂移民在三峡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这一主题,举办三峡移民旅游宣传活动。

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以屈原文化为主题,以国际龙舟拉力赛为载体,一方面运动员和游客的到来能够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的播放和宣传,能够把三峡美丽的自然人文风光展现给全世界。

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财富论坛:以“大旅游、新产业”为主题,广邀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企业人士,分析在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旅游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动力,研究三峡旅游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战略。

世界临坝城市国际论坛:结合**作为临坝城市的特点,从城市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召开国际学术论坛,打造**国际会展城市的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支持引导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办好**三峡漂流节、全球巴人寻踪祭典、中国长阳·纵渡清江画廊——张健横渡队挑战赛、关公文化旅游节、中国秭归屈原文化旅游节、昭君文化旅游节、**三峡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枝江桃花艺术节等节事活动。

六、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规划

(一)国际旅游市场定位

海外游客市场的定位和开发策略如下:

一级海外市场:美英德法四大国际市场

美英德法四个国家的游客占**海外游客比例很大,是传统的优势市场。要通过完善服务增强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等世界级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逐步辐射坝区周边的自然风光和土家民俗风情,进而开发休闲度假产品留住游客。

二级海外市场: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市场

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游客市场由于同处于大中华文化圈的范畴内,对三国文化、峡江文化、巴楚文化等旅游产品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部分旅游市场着力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

三级海外市场:其他地区市场

开发其他客源市场,首先推出具有知名度的大坝、三峡,然后逐步渗透到其它旅游产品。

(二)国内旅游市场定位

国内旅游市场的定位和开发策略如下:

一级国内市场:湖北及周边省市客源市场,主要包括重庆、四川、湖南和河南周边客源市场主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进行短途旅游,休闲度假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自驾车旅游渐成趋势。针对该部分游客,着力推销休闲度假产品、自驾车旅游产品和都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二级国内市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客源市场

该地区游客是中国市场消费能力最强的客源市场,针对该市场

开发精品观光旅游产品,注重将文化产品进行物质包装,促进文化与自然的结合,提升产品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级国内市场:其他客源市场

国内其他客源市场需要通过与其它地区线路和产品的合作进行开拓。

(三)旅游市场营销方案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市场营销战略,拓宽客源市场。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发展入境旅游,增加高端游客。要按照“深度开发欧美、全面提升港澳台、巩固稳定东南亚、大力开拓日韩”的思路,大力提高入境游比重,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入境客源市场格局。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上,重点开拓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二是发挥三峡大坝旅游区在国际国内旅游中的品牌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三峡大坝是**市最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大特色品牌。要充分发挥这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和带动效应,促进全市旅游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营销手段,拓宽宣传促销载体。要坚持办好**三峡国际旅游节等旅游节事活动,创新办节方式。要加强同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的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华中旅游博览会及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各种宣传促销活动,扩大**旅游的影响力。采取形象策划、节事活动、媒体宣传、花车巡游、踩线考察

、电子商务、网络促销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建立营销网络。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促销“联动机制”,增强我市旅游宣传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推行航空、酒店、景区、旅行社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自助游,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塑造旅游形象。按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要求,确立旅游形象、主题口号

、视觉形象等,实现旅游宣传理念、宣传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进一步塑造和推广我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的城市旅游形象。针对市场需求,突出产品特色,把“三峡捧出**市、世界崛起水电城”、“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三峡明珠、世界电都”、“来**、游三峡、看大坝”、“壮美三峡、激情**”、“三峡起点、巨坝**”等营销宣传口号叫响。

七、旅游要素规划

(一)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旅游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旅游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要素,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优化旅游产业体系,确保“食、住、行、游、购、娱”旅游生产六要素基本配套,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快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从“速度型”到“效益型”的转变,并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旅游企业改革。通过改组、改制、控投、资产重组等形式,组建专业化的集团、公司,积极推进中外合资合作公司的试点,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实施大旅游产业带动战略。通过对**旅游产业内部六要素的协调与配套,促进**旅游行业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大产业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提高大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使旅游业成为**市面向外省(市)以及海外的“广告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有

效方式和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消除贫困的重要力量。

(二)重点旅游服务业

1、旅游星级饭店

按照“控制总量、改善结构、合理布局、提质增效”的原则,重点进行结构布局调整和质量提升,到2010年星级饭店突破12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50家。

在**市中心城区、夷陵区和坝区内,适度发展高档次旅游饭店,大力发展中档次饭店,控制发展低档次饭店。在各县(市)和重点旅游景区,根据市场需求,以中、低档次星级饭店建设为主。改变千篇一律的“标准间”模式,根据接待对象的多元化特点,由单一住宿功能向多类型、多功能转变,大力发展商

务会议型、休闲度假型、保健疗养型以及经济型酒店,引导家庭旅馆、乡村旅馆、汽车旅馆和汽车宿营地建设。推行管理规范化、推广饭店星级制度。凡符合星级标准的饭店,要分期分批,逐步普及。对于分属各个系统的各类社会旅馆(含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建议由旅游部门统一实行行业管理,制定服务规范和质量等级标准。大力开展“四进入”活动,推行绿色饭店建设,推动数字电视尽早全面进入三星级以上饭店,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饭店管理集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发挥旅游饭店协会作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建立行业自治、自律、自我协调的机制。

2、旅行社

按照“调整结构、优化重组、提升素质、扩大规模、培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促进旅行社业从水平分工体系向垂直分工体系的转变,

力争建立由批发商、专业旅行商和商共同组成的新的旅行社业分工体系,到2010年旅行社达到2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达到10~20家,争取有1-2家旅行社进入国家“双百强”,有1-2家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旅行社落户**。

鼓励**市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走出去”或其它方式重组,强强联合,形成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鼓励中型旅行社发展专项旅游服务,提倡以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及服务,突破产品单一和重复的缺陷;加快小型旅行社实现网络化。加强旅行社审批管理,切实落实旅行社的审批、年检制度以及质量保证金制度,取缔非法经营的旅行社,不断加强和完善旅行社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导游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市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制度》等,继续加强对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建立导游人员管理考核档案和信誉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导游人员IC卡管理,开展导游大赛和导游等级考试,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旅,加强旅游质量监督,妥善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旅游餐饮

以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为发展思路和方向,在**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三峡文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的传统底蕴,积极打造**特色风味餐饮,推动餐饮企业的品牌规模化与连锁化。以每年一届“三峡美食节”为契机,开发系列风味菜肴、三峡风味小吃、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等。积极兴建和开

辟旅游餐饮特色街区,加强农家乐的引导规范,恢复传统老字号餐饮服务点,形成老字号系列,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和外埠餐饮文化,满足各种旅游者餐饮需求。积极发展各类中、西式菜系餐馆,注重餐饮布局,改善就餐环境,提高餐饮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确保食品和饮食安全。

4、旅游交通

①铁路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加快宜万铁路和汉宜高速铁路的建设。新建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作为市区主要客运站,并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建设点军火车南站。增开**至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等城市的高速列车或旅游专列,加强**同国内主要城市及省内邻近城市的交通联系。

②公路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完成沪蓉高速、沪渝高速**西段建设,启动老河口至**段公路建设,初步形成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强与恩施、万州、重庆、神农架以及张家界的旅游交通联系。建成江南翻坝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远当一级公路和神农架至兴山旅游公路,依托主要县乡道升级改造一批三级公路,加强城区至各县市和各

主要景点道路的改造升级,使全市旅游景区的公路实现通达化、黑色化、景观化。

③水运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依托长江、清江、香溪河及库区支流航道,构筑水运主通道。重点开展三峡库区新增航道标准化建设,改善延伸香溪河航运通道,同时加大清江航道梯级开发配套建设,在市域内构建完善的网络化航道系统。建设城区旅游专用码头;重点建设“两坝一峡”旅游码头和高阳客运旅游码头、归州旅游码头,扩建秭归港旅游码头,完善隔河岩旅游码头;建设通港公路,加强水运码头与铁路、高等级公路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行内河星级游船标准,不断提高旅游船质量和服务,鼓励游船使用清洁能源,治理河道污染,改善旅游环境。

④航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

加快口岸开放的基础工作,按4E级标准建设好三峡机场,全面提升**空港的对外开放形象。开放**-香港包机,力争早日开通国际航线。加强机场内部管理,设立和完善空港娱乐休闲设施,提供相关服务。设立多语种旅游标识服务系统和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确保游客出入空港安全、方便、快捷。

5、旅游商品

大力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各种旅游商品,突出旅游商品的“三性”,即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强调“三风”,即中国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开展“**三峡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研制、设计、开发力度,努力形成小商品、大产业。积极引导各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具有当地文化、原材料、工艺技术等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系列。加强产销联动,以三峡游客中心为主体,以各类商场、购物中心为依托,以旅游景区商店为补充,形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强化现代化购物中心如夷陵广场商圈、解放路商圈、东湖商圈、五一广场商圈、晓溪塔商圈、太平鸟中西部时尚品牌中心等的功能和服务,规范发展奇石古玩一条街、果园一路花鸟市场和夷陵区长江市场,加快建设三峡旅游步行街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规划建设旅游商品特色街区。

6、旅游娱乐休闲

以水电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等为重点,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娱乐休闲项目,引导旅游娱乐休闲的富文化性发展。以打造大型精品文艺节目为重点,大力整理、挖掘、编排、演出具有三峡、**特色的歌舞和文艺节目,把《盛世峡江》、《梦·三峡》、《楚水巴山

》、《列牙·毕兹卡》等打造成为旅游文化精品,并以满足大众和游客的需求为基础,与市场紧密结合,注重提升该类节目的文化内涵。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研究与宣传,重点是加强**城区各类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修缮,条件成熟时还可对部分遗迹进行复建,以丰富城区旅游内容。加强对全市范围内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挖掘和整理,积极支持各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景区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通过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包装,提升景区的档次和魅力。各类旅游星级饭店和度假区要因地制宜地提供旅游娱乐服务,逐步形成中心城镇和旅游景区相结合,大、中、小各种规模和各种特色相配套的比较合理的娱乐活动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园林艺术、雕塑、旅游工艺纪念品展等活动,扩大**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扩大英语作为辅助语种在传媒中的使用覆盖面,在公共设施、旅游标志、旅游商品包装、旅游宣传品、旅游景点推行中英文并用,逐步形成国际性、外向型的旅游文化环境。

(三)旅游人力资源

坚持本地培训与区外引进并重,院校培养与在岗培养并重,“继续教育”与“竞赛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制定和落实《**市旅游人力资源“十一五”规划》,建立一套有效的旅游人才开发体系和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努力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经营管理

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一支能履行好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多重使命的优秀导游员队伍,一支在策划、营销、评定上有创新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一支能够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进一步完善三峡大学等大专院校旅游类专业的配置,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充实、提高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和旅游职业高中,完善、发展**三峡旅游培训中心,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旅游行业人才激励机制。以提高在职员工素质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和关

键人才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力资源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建设国际性旅游名城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八、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1、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年加大旅游投入。重点建设与旅游业配套的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根据财力状况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当地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项目的推介宣传。市财政安排旅游专项资金在现有5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00万。

2、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发挥优势、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纳入扶贫计划。支持和推动具备旅游发展条件的重点村镇、民族地区做好旅游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规范旅游发展。建立旅游扶贫示范区,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用于旅游区规划、农户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

3、在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服务功能基础良好、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的地区,把旅游业发展、城镇

化建设和农村脱贫致富同步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县市积极参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强县”,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与建设部门联合推进“旅游型村镇”建设,重点支持高阳镇、水月寺镇、周坪乡、归州镇、屈原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晓峰乡、土城乡、桥边镇、高家堰镇、渔峡口镇、红花套镇、潘家湾土家族乡、渔洋关镇、荷花镇等建成地方旅游小镇。积极引导“农家乐”旅游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4、国家及省市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民族发展、以工代赈和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要尽可能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

5、旅游景区可依法出让经营权,转让收益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以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非政府投入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可按建设规划,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分期供地和分期办证,土地出让金、开垦费、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分期付款或缓缴。

6、严禁对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进行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严格控制在国家和省市确定的范围内;星级饭店空气检测、环境检测费用按照下限收费。

7、对旅行社贷款进行全市及本地旅游产品宣传,由财政有重点地给予贴息支持;落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规范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提供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规范旅行社接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相关单位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或者会务服务的活动,旅行社代办的商务活动支出可列入旅游成本,在流转税前扣除;对旅游创汇型企业比照出口企业实行结汇奖励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尽快做大做强。

8、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北京、上海等地旅行社组织海外游客来宜,鼓励旅行社在主要客源地组织专列、包机到宜,鼓励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利用**友好城市、对口支援省市、在宜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拓展客源市场。

9、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以三峡游客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游客接待和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三峡旅游集散中心。支持旅游客运汽车公司开辟特色旅游专线,并与周边城市联网,实行跨区域营运。对正在进行经营的旅游车辆不得随意扣留,确保旅游团队行程。

10、对在三峡库区注册经营并吸收移民就业的旅游企业,一经国家批准,可按减免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用足用活国家关于三峡库区旅游项目全额贴息和投资补助政策;三峡库区旅游企业和项目可比照库区工业企业和项目享受其他优惠政策。

(二)保障措施

1、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支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旅游发展的领导、支持和推进工作。要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发展。要特别注重旅游产业与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各县市区政府要尽快健全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制度及目标考核制度,认真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旅游企业存在的困难,落实发展项目、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各地要根据财力逐步增加财政对旅游宣传促销和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投入。

2、构建大旅游的发展机制和模式。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进一步争取城建、城管、规划、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支持,推进行业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项目、资金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与景区开发同步同向配套,城市规划和建设充分考虑旅游功能的发挥和完善,政府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面向市场促销相结合。要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打破旅游资源的条块分割,整合好建设、农业、林业、文化、民宗、民政、水利、环保、体育、科技、教育等行业系统管理的资源,主动引入旅游理念,设计旅游功能,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将生产设施、劳动过程、节赛活动、民俗风情等转为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功能作用,推动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发展。在行业和企业层面,要按照“发展产业群、拉长产业链”和“深度开发、多点增长”的思路,鼓励多行业联手、多企业合作,做精做深、做大

做强旅游产业。要高度重视旅游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通过补助、贴息、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大力扶持“农家乐”等项目的发展。

3、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大力实施“呼应汉渝”战略要点,积极主动加强与武汉、重庆两个大都市的旅游合作,努力践行鄂渝两地“1+3”框架协议,共同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一江两山”和与荆州、荆门、襄樊、恩施的旅游合作。积极争取开通张家界-**-西安旅游专列,争取开通**-万州-九寨沟、**-西安-九寨沟空中航线。

4、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按照有利于促进保护与开发相互融合、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剥离景区(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逐步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着力培育、推广景区市场化运作的典型。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企业参与景区开发,要严格开发实力、开发理念等准入条件,实行无绩效退出机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景区(点)、饭店、旅行社、旅游运输公司等旅游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服务组织。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加快旅游企业的民营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旅游经济;扩大外资进入旅游业的领域,积极创办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旅行社。支持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葛洲坝国际旅游公司、清江旅游公司、三江航天旅游公司、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和兴发集团大力发展旅游业,“十一五”期末,力争形成3家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5、加快旅游招商引资步伐。优化投资环境,对因投资环境不善而阻碍旅游投资或引起投资商投诉、撤资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分块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抓好列入省市“十一五”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有关部门举办招商会和在对外招商引资时,应有重点地推介旅游项目。要提高项目的策划、包装水平,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吸引力。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在旅游开发权和经营权出让、以资源和土地入股合作开发、投资商以技术入股参与开发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吸引外地骨干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开发,兴办旅游经济实体;支持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以各种形式投资旅游产业。创新旅游招商引资办法,由以政府招商为主体逐步转入以市场招商为主体,推行业主招商、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招商方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

6、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以“魅力三峡、激情**”为主题,以长江三峡、三峡工程等为标志性品牌,进一步塑造和推广“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发挥各地和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联动促销机制,统一开展对外促销,形成整体宣传合力,产生市场凝聚效应。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在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组织赴外参展促销、邀请海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媒体来宜实地考察等方面,把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和有针对性地开发细分市场结合起来,把品牌促销与组合推广结合起来,把有效的传统促销手段与求变求新求异结合起来。精心策划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等重大节事活动,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节庆会展品牌。大力拓展城市旅游宣传阵地,在高速公路和机场、码头、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集散地设立大型旅游公益宣传广告,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在事件促销上取得突破,利用三峡工程竣工、北京奥运会、全国八艺节等重大事件,策划运作大手笔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目的地的整体宣传促销。各有关部门要把旅游形象宣传纳入对外宣传计划,广播、电视、报纸要开辟旅游专题、专栏、专版宣传我市旅游形象;文化、广电等部门要积极开展以**都市、长江三峡、三国文化、清江民俗风情等为题材的电影、电视、音乐、文学创作;外宣、外事、侨务、对台等部门要把邀请各界人士来访与推广旅游线路结合起来。

7、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发挥旅游业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势,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把旅游

业建设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兴产业。鼓励和推进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打造“生态旅游景区”。规范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完善旅游开发的相关手续,争取人大、政协对旅游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杜绝核心旅游区域内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象。

8、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积极参加中国旅游网上博览会,发挥信息化促销功能。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并与全国各主要客源地联网。大力实施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充公发挥三峡游客中心的功能,重点旅游地区也要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把握市场需求,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旅游信息服务。

9、大力推进依法治旅。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湖北省旅游条例》、《**旅游监察办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重点地区的旅游执法大队,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提高旅游执法水平。完善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交通、建设、文化、卫生、质监、物价、环保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旅游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要严格依法办事,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严禁乱执法和不作为。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全面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指导和督促旅游企业落实行业标准和国际通行标准。

全面推进诚信旅游建设,树立诚信旅游形象。建设旅行社、饭店和导游人员的“诚信信息库”,完善旅行社和导游职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开展“抓行动、树形象、促发展”活动,加强行风评议和公共监督。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活动向纵深发展。

10、强化旅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级旅游安全保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在旅游经营单位建立企业主体安全工作责任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建立健全旅游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完善旅游紧急救援体

系和旅游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