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计划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年、创新之年和提升之年,农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全县农业工作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的宏观背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要进一步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用现念和全新工作方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指导思想

20*年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县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委县府“保强创优、走在前列”的总目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承前启后,在巩固、提升、拓展、创新上做文章,在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上下功夫,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20*年农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立足我县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错位发展。着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合力拓展农业产业空间;积极稳定粮食自给率,努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业安全,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为:

——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在37万亩、16万吨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18亿元、增长3%,亩均耕地产出值达到4250元。

——新(扩)建山地蔬菜基地1500亩,新创国家和县级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各2个,完成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2500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万亩,外拓农业基地5万亩。

——鼓励增加基地设施和技改投入,农业企业总产销增长15%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家,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增省级以上农业名牌产品(著名商标)4只。

——拓展农业三产,新增村户型农家乐1家、三星级以上经营户10户,争创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点)1家,全县农家乐经营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全县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总交易额达到27亿元。

三、工作措施

20*年农业工作主要是:围绕“一个重点”,实施“三大工程”,抓好“六项工作”。

(一)围绕“一个重点”:就是要围绕做优城郊型现代农业这一工作重点。

城郊型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到新阶段后,依托城市辐射发展形成的一定区域条件下的具有超前性的农业形态;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系统。做优城郊型现代农业是县委县政府在新形势条件下,立足我县实际,经过科学论证后提出的。它是实现我县“保强创优、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县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是我县农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必须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

(二)实施“三大工程”:就是要大力实施基地示范工程、强龙带动工程和产业拓展工程。

1、做精做优设施农业,实施基地示范工程。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将产业基础、资源和生产条件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竞争优势明显,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的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畜牧、水产、竹木等作为主导产业,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努力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做优效益。并研究制定和争取相应的支持引导政策,大力提高主导产业设施化水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优质化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建设较为先进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拓展在种子种苗、花卉、特种水产等领域的应用,突出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抓特色、抓科技、创品牌,强化生产全程管理,实现更高产出、更高效益,力争在现有设施农业的基础上,以花卉、水产等产业为突破口,率先打造1—2个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有影响力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2、做大做强加工农业,实施强龙带动工程。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发展农业,用工业手段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围绕绍兴县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在茶叶、蔬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开展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成长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农业龙头。积极推进企业资本经营,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途径,扩大规模、做强主业,提高效益,争取上市,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的上规模、上档次、强带动的农业规模企业。

3、做深做透休闲农业,实施产业拓展工程。一是拓展农业功能空间。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创新强农、创业富民的重要抓手,以南部山区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村户型农家乐,规范提升农庄型农家乐,形成多点连线布局,使之成为我县农业特色基地的窗口和山区农民创业增收的新产业。同时大力做好宣传推介,打响“乡村旅游在绍兴”品牌,提高我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二是拓展农产品基地空间。以建粮源基地和为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为重点,通过承包开发、龙头延伸、优势扩张、种业辐射等途径,向外拓展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形成“两头在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三是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搭台、政策支持、企业唱戏的方法和展销、联销、营销等形式,积极探索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加强农产品自营出口,大力支持集团型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开设销售窗口、创办贸易公司,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二大市场,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扩大绍兴县农产品的营销空间。

(三)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1、推进规模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农业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没有适度规模就没有现代农业。要深入研究制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因势利导,加强服务,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和专业大户法人制度(法人农场),促进土地的有序集中,不断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要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要与农产品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配套推进,做到引导登记一批、扶持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规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按标准组织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业标准化体系,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

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提高我县绿色农产品认证率。积极实施重点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建立健全肉品质量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体系网络,提升从生产到流通各主要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带动和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08年要完成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只,新认证绿色食品2只。

3、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维护农业安全。要以创建动物防疫规范化镇街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和应急预案,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08年新创建动物防疫规范化镇街7个,使全县动物防疫规范化镇街达到50%以上。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柑桔小实蝇等植物疫情的普查、预警和防控,大力开展社会化统一植保服务,08年推广水稻综合防治25万亩、统防统治2万亩次。深入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加大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力度,做好源头防堵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工作和渔业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和“平安渔业”创建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防范和杜绝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

4、实施农业环保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按照绍兴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部署,进一步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程;结合小舜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肥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当年完成10万亩;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县应用推广60万亩次;积极探索符合当前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生产模式,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水锤泵等农村生态能源工程;严格落实绍兴县“新时期治水工程”实施任务,抓好河蚌网箱搬迁和河道渔业设施清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生态化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粮食是特殊的战略物资,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要切实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抓好农田抛荒工作,确保全县粮食生产总面积达到37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7万亩)以上;积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进一步实施水稻单产提升工程,抓好良种推广,改善品质,确保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积极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工程,扩大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面积,全年推广稻鸭生态共育10万亩、单季晚稻“五改”技术10万亩、轻型栽培技术25万亩次,全面增强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6、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积极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信息服务,以农民信箱、绍兴县数字农业网站为平台,实现对农民产、供、销的全程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切实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