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局设想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局设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文化局设想

2009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切实推进岭南文化名城建设,以优异成绩向共和国60华诞献礼。

(一)增强服务意识,保障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1、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配合东平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做好*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第二阶段建筑设计方案评选工作,推进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新馆和市文化艺术中心尽早立项、动工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重点解决农村和社区等基层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以2010年全国文化馆和广东省文化站评估定级为契机,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规范化、上台阶,对我市各基层文化馆站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要求,完善全市基层文化阵地、队伍、设施等各方面的建设。开展对口支援汶川县水磨镇广电站、广电网络重建的前期工作。

2、统筹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积极制定和落实保障措施,探索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力争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和机制建立上作出探索并取得突破。

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继续加强合作共建,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建设,不断壮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网络。加快联合图书馆建设。在实现中心组团主要图书馆初步整合的基础上,完成高明区图书馆、三水区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系统迁移,实现五区公共图书馆全面联网与资源整合。积极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加强对各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的督促和检查,鼓励动员多方力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做好农家书屋图书的购买和配送工作,建立完善的图书配送制度。落实基层电影公益放映工程。督促各区完成全年基层电影公益放映任务。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园园通”工程。在今年圆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园园通”工程。拓宽流动文化服务覆盖面。统筹指导各区因地制宜开展各种面向基层的流动文化服务。

3、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为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和市民文化素质,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及公开招标等方式,引进高雅艺术,培育、带动高雅艺术展演市场,使我市成为高雅艺术演出、交流的聚集地。

二是为活跃民间文化活动,加强对植根于民间的合唱团、民间剧团、交响乐团等群众文艺团体的培育和扶持。对水准高、影响大的文艺团体,探索在创作、演出、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政府资助的新方式。

三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关注外来工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园区、镇(街)外来工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组织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渠道,通过举办外来工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改善外来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增强精品意识,努力繁荣文艺创作丰富文化活动

增强文艺创作的精品意识,围绕建国60周年和将于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创作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成就的精品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60华诞献礼。通过粤剧新剧目的创作演出,进一步提升我市粤剧艺术的水平;通过电影《无防之城》和粤剧电影《小周后》的摄制,开辟我市文艺创作新的领域;并组织开展好*市群众文艺“百花奖”文本评选及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活动,以文艺形式展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成就,为明年建国60周年的文艺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尽快解决*青年粤剧团、话剧团因拆迁引起的生产场地重建问题及人员编制问题,进一步增强其艺术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文化艺术新人成长的氛围,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人才的聚集之地、成名之地,增强*宣传文化事业的辐射力、影响力。

增强文化活动的品牌意识,通过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在现有文化活动基础上形成一些高水平的品牌活动。为充分展现我市建国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程,拟开展*当代艺术品、民间工艺精品征集典藏活动和面向市民的“*记忆”历史文物征集活动。同时,组织一系列以“欢乐秋色,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传统文化品牌——秋色的基础上,通过内容形式的大胆创新,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秋色节目,与旅游文化节的成熟项目相结合,共同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增强协作意识,实现广佛文化互利共赢。广州、*都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区和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越。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协同合作,通过共同举办文化节庆,开展文化活动,培育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互利双赢局面。在积极推介*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同时,借鉴国际友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宝贵经验,及时获取行业前沿资讯。筹备组织“*工艺美术走出去”等系列活动,甄选一批工艺美术代表作品,赴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巡回展览。

(三)增强使命意识,继续增加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1、抓好祖庙全面修缮工程。

按计划稳步推进祖庙修缮工程,注重修缮工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力争在2010年春节前全面完成*祖庙修缮工程;将“数字祖庙”打造成我市的标杆科研项目和国内同类项目的最佳范例之一,力争年内推出“数字祖庙”网站等初步成果。

2、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配合禅城区政府做好祖庙东华里片区规划和片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工作。继续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力争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第二阶段的田野调查工作。组织完成我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组织编制《*祖庙保护规划》,并督促有关各区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组织划定第五批1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完善的文物四有档案。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建立第二批市级名录,力争在第三批国家级和省级名录的申报工作中取得好成绩。积极发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指导各区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保护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健全完善传承机制,切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积极争取市、区财政每年投入一定专项保护经费,用于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津贴。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整合原有工艺美术研究力量,对传统民间工艺进行发掘研究和产业开发。加大对在*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创新、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机构、个人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针对民间文艺人才的特殊性,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并争取为其创作提供一定的政府津贴和优惠政策。

(四)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与行业监管

进一步理顺横向、纵向管理执法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文化市场整体防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治理工作力度。调整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准入门槛,优化发展布局。提高行政程序意识,做好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工作。做好建国60周年等重要保障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宣传资讯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新闻出版管理,规范出版行为。推进落实印刷复制业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五)增强产业意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增强产业意识,利用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契机,结合重点发展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战略导向,着力提升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一是促成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已由市政府原则通过的《*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020)基础上,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如设立*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国际文化产业合作项目,吸引和培育文化产业的企业,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双向文化协作与交流,以及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项目。二是支持配合各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进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鼓励、协助各区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合力调整全市文化产业布局,加快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集群发展。选择若干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具体文化产业项目,大力组织实施,带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加大对*民间艺术研究社、石湾美术陶瓷厂、石湾陶瓷创意产业园等重点企业(园区)以及各区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协助做好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项目。三是继续实施“版权兴业”工程。加大版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支持打造自有品牌,搭建版权保护平台,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集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开展版权创新登记和保护工作,同时继续加大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争取在今后的各级领导干部培训中增加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掌握文化产业的政策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本地高校密切合作,共同培养既熟悉*实际,又具有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的文化产业人才。

(六)增强效能意识,不断提高文化行政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效能、改善服务”为原则,大力推行局机关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和考核激励办法,提升整体工作效能。落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管理、审批和执法监督相对分离、互相配合和促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两横两纵”行政审批流程,完善“一个窗口”对外服务、信息化建设和监管制度等配套措施,更好地履行现代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宽选人渠道和用人视野,在加强市、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基本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志愿者素质的同时,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形成高端文化人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强化、规范电子政务的管理使用,以及局政务网、行政审批监察系统、行政投诉电子监察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加强文化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来源,加大对信息的收集、采编和宣传力度。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