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年,全市上下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0.6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4.5%,为近30年来最快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5%、17.5%和18.4%。
“三化”建设积极推进。工业活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08.6亿元,增长18.4%。五大重点产业实现产值379亿元,增长42%,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5.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84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254.9亿元,增长4.6%;粮食播种面积801.9万亩,粮食总产327.2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77家,全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带动农户17.7万户。城市建设提质扩容。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2%;城市道路景点、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天然气过江等重点基础设施顺利实施,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7%。
社会需求持续增长。一是投资需求稳中有升。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20%。重点工程开工92个,开工率达93.8%;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增长71.7%。二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增长16.8%。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数、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9.8%和24.7%。三是外贸金融日益活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5亿美元,增长28.4%;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30%。
经济质量稳步提高。一是规模工业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亿元,增长70%。二是财政收入完成较好。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0.11亿元,增长25.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64亿元,增长22.43%。三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2.5%和9%。四是节能减排成效初显。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2.6%,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减少2.5个百分点,达到年初预期目标。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制成效显著。全市新批改制国企15家,验收改制25家。农村体制改革得到深化。继续落实了粮补等系列惠农政策,稳步推进了*县、衡山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8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铺开,参合农民402万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投资体制改革顺利推行。
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八件实事工作进展顺利,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另外,教育事业、文化艺术、环境保护、妇女儿童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均得到进一步发展。
20*年,虽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土地、信贷、能源、运输紧张,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工业总量仍然不大,工业结构仍然欠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压力较大;物价涨幅过快,加重了城乡弱势贫困群体的生活负担。这些需要我们在20*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2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0亿元,增长14%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7%、18%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5以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和1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0%;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三、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高工业竞争力。重点建设*钢管深加工、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钢衡重矿冶装备生产基地、安徽合力工程机械、风顺车桥变分器总成、建滔化工“双十”续建、湘衡盐矿30万吨纯碱配套60万吨工业盐等重大项目,扶持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大集团。
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中钢衡重老厂区技术改造,着力实施特变电工新型节能换流变压器研发、*晶体管公司5英寸芯片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集约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松木工业园、白沙工业园(深圳工业园)、*钢管深加工聚集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抓好县市区7个工业园和4个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好我市工业园区扩规工作,形成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态势。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坚决落实能源消耗降低的指标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水口山重污染工矿区环境治理工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对工业的支撑力。重点支持星沙物流、衡钢物流、*粮食物流、中湘五金机电市场等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同时,加快现代金融、现代科技等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二)以现代农业为主题,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
积极稳定农业生产。坚决落实好扶农、惠农、支农政策,严格保护耕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着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和国家双低油菜基地项目,抓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和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力争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8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330万吨左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强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强壮大环球科技、湘竹木业、新五丰、金拓天、怡农生猪、金雁米业等龙头企业,新增3-5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大中型水库除险保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项目和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抓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网完善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力争完成229公里通乡公路、1683公里通村公路硬化以及25个农村客运站建设。同时,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
(三)以扩大需求为支撑,进一步拉动经济较快增长
合理引导投资增长。一是拓宽筹资渠道。通过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抓好招商引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促进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突破资金制约。二是改善投资结构。能源,努力做好耒阳电厂三期、*电厂、祁东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煤炭生产安全改造,重点抓好白沙采煤沉陷区治理;继续推进*主电网和城网建设。交通,继续加快衡炎、衡邵、潭衡西等高速公路以及武广客运专线*段建设,争取湘桂铁路改造、衡井铁路以及衡岳高速公路等项目早日开工。城建,重点推进内环路、衡州大道、蒸湘和蒸阳南北路延伸工程、武广客运专线*站中心广场及配套工程、以及城区和县城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信息,积极实施*移动、电信、联通、邮政等基础设施改造,抓好信息化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房地产投资,扩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有效供应。三是强化项目管理。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在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体水平过快上涨的同时,积极扩大消费需求。逐步提高消费层次,在城市重点合理引导住房、文化、汽车、通信等热点消费,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加快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拓宽消费渠道,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到农村投资商业设施,各类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丰富消费种类,释放消费潜能,活跃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旅游经济带动住宿、餐饮、休闲业的发展,力争全市旅游收入增长30%。
切实加强对外贸易。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出口贸易附加值。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5亿美元,增长40%。
(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建制,健全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加大招投标监管力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突出抓好衡拖、建湘等11家重点企业招商重组工作,继续加大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推进力度。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在全市范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20*年底完成全部林权发证工作。同时,积极推进要素市场、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
强化招商引资效果。充分利用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向外推介项目,吸引外来投资,并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努力加强战略引资,围绕优势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大公司、大项目。力争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增长35%。
(五)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快市、县、乡三级职业培训基地以及农民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精心组织实施“百万培训”工程。加强对城镇“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独立工矿区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实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巩固和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努力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力争社会保险费征缴率超过95%,城市低保资金发放到位率100%。
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加快湖南工学院、*师院、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新校区建设。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抓好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切实做好*市科普馆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广电“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文化站建设,强化物质遗产及非物质遗产保护,引导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安全应急、矛盾疏导和利益协调三大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继续加强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以煤矿瓦斯、道路交通、地质灾害为重点,健全市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争每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同时,高度重视信访、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