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环境优化要点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环境优化要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环境优化要点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全民受教育程度及能力的普遍提高,家长、社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要求参与学校教育、参与管理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力有所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对教育的期待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关注、期待、要求一方面可以变为对学校教育的不断指责,加重教育所承受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化为一种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更何况,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对孩子的发展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家庭、社区协作一直是德育管理的有效方式。但传统意义的协作从整体来讲,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观念层面上,家长和教师对“三结合”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沟通模式上,家校之间缺乏全面信息沟通和平等交流。在参与方式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且参与途径和内容较为单一,同时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计划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沟通少,对学生得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大。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三结合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我校就学校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有效的“三维”育人氛围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学生为主体,构建良好的“三维”教育氛围,搭建实践探索的舞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过程同步、教育方法互补,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一、夯实内部建设,构建开放式育人校园。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良好的内部建设是实现“三结合”教育的基础,是构建开放是育人校园的前提。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保障,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由镇妇联、社区或村队代表、学校主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奠定了“三维”育人氛围形成的基础。设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班级家长教师协会为“三维”育人氛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家校通”和“校长信箱”为家校顺畅有效沟通提供了保证。为了落实“三结合”教育工作,我校先后完善了家长学校交流表彰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重大活动参与制度、家长委员职责、家长委员会活动制度等,拟定了《班级家长教师协会章程》(包括三章十一条,涉及意义、职责和制度),明确了学校特色活动家长参与要求、评价内容等(以学生孝敬长辈和文明礼貌的教育要求和行为评价为重点),为建构科学、合理的“三结合”教育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

2、科研引领前行,网络拓展途径

我校本着立足实际,精选课题,参加了全国教育学会主办的“*”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科研课题的引领,为我们探索“构建三维育人氛围,优化育人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使我校的特色教育“传承中华美德,合力育良才”在教育方法和实践途径上有了突破。探索了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围绕“知行——体验——评价一一感悟——强化——树立典型”开展活动的教育思路。

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介的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力量,已成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一个桥梁。家长和学校间进行网络联系,可以探讨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为学生的发展交换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自己在学校建设和学生成长的见解。实现以学校为指导,以家长为主体的双向合作关系;实现教师家长双向互动、互相学习,教师在家校关系中有绝对权威转变为相对权威;实现从孩子出发的个体性教育目的。学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通过校园网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全面介绍,公布校长邮箱和各部门主管领导邮箱,同时学校开通了留言板,班级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实现以学校为指导,以家长为主体的双向合作关系;实现教师、家长双向互动、互相学习。

3、重大活动开放,感知孩子亮点。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每年都有重大活动,除每学期开学典礼的表彰会,学校每年都要有计划的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童话节”等活动。在众多的主题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强项,成为某项活动的亮点。根据这些,每次活动我们都要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家长们兴致极高,和孩子同台表演,并通过各种方法为孩子留下快乐的一瞬间,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的成功,为孩子的健康、快乐而幸福。

二、落实家校工作,创建互动式育人氛围。

学校和家庭,教师和父母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两类最重要的环境和人物,因此,家校关系一直被学校列入教育的重要方面而给与关注。

1、指导家庭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家庭和学校为共同培育青少年走到一起,学生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关注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学校已成为学校德育的阵阵之一,也是学校制度化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我校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基础上,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指导,观看家教录像,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教育经验等;开设“家长意见、建议箱”;以及每学期“家长开放日”活动,都注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供家教指导。重视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入校指导,做到参观、培训同时进行。以《当代家庭教育报》为依托,通过读报答卷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

多年来,我们指导家长做到“三知”“三会”“一沟通”三知是:一知学年家教主题,二知家长学校主要活动,三知学生在校表现。三会是一会指导孩子活动,二会倾听孩子心声,三会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一沟通是随时关注孩子成长,与孩子进行沟通,提高家长素质。

同时我们向家长建议:与孩子要做到“四适度、四适时”,即:“适度接触——传递亲情,适度赞美——鼓励自信,适度期盼——明确目标,适度示爱——表达亲情,适时惩罚——教育矫正,适时游戏——亲子互动,适时激励——引导提高,适时倾听——走进心灵”。加大家校沟通力度,学校提倡教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面谈、家校联系本、短信、喜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配合“礼孝”教育,学校编印了《习古训学做人》家校互动教材,家长和孩子同学古训、同感悟、同交流、同做孝事,同时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丰富了家庭教育内容。

重视新生家长的入校指导,做到参观、培训同时进行,通过家长参观校园环境,对学校的办学情况有一个初步感知,对学校有初步的认同感。通过培训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为家校配合奠定基础。加大家校沟通力度,学校提倡教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面谈、家校联系卡、短信、喜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开展互动活动,实践感受亲情。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我们抓住春节、母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我和父母一起做”进行感恩教育。春节以“我和父母一起做,争做文明好家庭”为主题开展活动;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对学生进行“我爱妈妈”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今天我当家”的角色体验活动;重阳节、中秋节开展“我和父母一起做,孝敬长辈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元宵节、端午节等开展“我和父母同过节”活动,孩子们在逛庙会、包粽子中感知民族传统文化。

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课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老师通过活动为学生和家长的真情交流搭建了平台,通过角色游戏、岗位模拟、换位活动、真情对话等让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感悟亲情,让孩子感恩父母。为了树立良好的家庭风尚,我们多次开展“我和父母一起制定以‘忠、礼、孝’为主要内容的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开展亲子互动游戏的征集评选推广活动,构建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

三、挖掘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式育人舞台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应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这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善的,学校要利用社会教育优势,把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的开放性。

1、挖掘教育资源,构建教育网络。

学校重视和利用社会资源,把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我们先后与驻地部队、敬老院、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协商建立了军训基地、敬老爱幼基地、科技艺术训练基地。同时学校注意社会人力资源的挖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和“五老”中聘请校外辅导员,充实了学校的教育力量,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提高了教育实效性。注重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做到家校主题教育联合下发通知,学校、社区、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真正形成联动。

2、利用教育资源,搭建实践舞台。

(1)走进社区,感受生活。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参观新村、访问老干部、社区调查等活动。学生们在参观新村时对其优美的环境、齐全的服务设施赞叹不已,感受着生活的幸福。在访问老干部时了解到新村的奋斗史和发展史,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在对社区环境调查、居民文明程度调查、服务人员调查时寻找到了生活中的榜样,了解到优美的环境需要保洁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大家的维护,从而更加热爱小区。

(2)建设社区,共享文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优势,让教师走进社区和村队,指导合唱、老年秧歌、健身舞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社区的花草树木设计宣传牌,参与社区的环境建设。学校和妇联一起共同开展评选、表彰“好家长”、“文明好家庭”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教育氛围。以争做“文明礼仪好家庭”和争做“文明礼仪小使者”开展教育活动,开展“我和父母一起做,争做文明礼貌星”主题活动,为了使此项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和镇妇联还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礼仪小品赛、家庭运动会、家庭风采展示等活动。走进社区可见孩子们文明的身影,孩子们敬老爱幼尊长辈,用自己的言行感受着讲文明、懂礼貌的快乐。

社会、家庭、和学校合作,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与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增强了学校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校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与家庭合作不仅增进了家长之间的团结互助,促进了家长和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作为主体身份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协助班级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也是对家长和教师的再教育,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学校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学校、家庭和社会就是生命的共同体,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它们是彼此互生互利、共享共荣。只有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股力量融为一体,不断发展三结合教育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让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

几年来,我们学校先后荣获“北京市敬老文明模范校”、“北京市优秀家长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北京市礼仪教育先进校”;“北京市美德教育行动示范校”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