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气象事业科学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09年是我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加快建立气象现代化体系的重要一年。总书记,要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搞好各项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全面落实,切实增强做好各项气象工作、搞好各项气象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009年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突出加快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突出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为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一)切实抓紧抓好各项气象服务,大力增强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特色气象事业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
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准确性,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时效性,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要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全力做好决策、公众、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认真抓好精细化气象服务,全力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第11届全运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做好上海世博会气象馆建设、参展、服务和第16届亚运会气象服务的筹备工作,继续加强气象防灾科普工作,把气象科普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提高防范应对的科学性,高度重视和着力加强各类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继续发展基层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村镇)创建活动。
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科技作用。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力提升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气候变化预测预估业务发展和气候变化决策服务能力,为国家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增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分析认识能力。要加强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国家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水资源的影响评估。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积极做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市场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按照贯彻《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加大粮食生产气象保障工程项目落实力度,制订《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针对农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气象服务,加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要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实施,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和作业水平。要加强基层灾害防御队伍管理和培训,积极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
(二)切实抓紧抓好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工作,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实现气象现代化的目标,关键就是要加快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一靠需求牵引,二靠工程带动,三靠科技人才支撑,四靠科学严谨扎实的作风。我们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为核心,综合气象探测业务为基础,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统筹协调发展。
着力加快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按照科学布局、需求牵引、优化结构、完善体制、突出效益的要求,以提高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气象服务满意度和气象服务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要尽快建设现代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推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在国家和省级业务中应用。要加快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壮大中国天气网并启动省级站网建设。要建立公共气象服务考核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稳步推进省级公共气象服务机构及业务建设。要切实提高科技含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气象科技服务的活力。
进一步强化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始终把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作为现代气象业务建设的核心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要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重点,提高数值预报系统业务支撑能力,提高数值模式同化所需资料获取能力。要着力推进以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为主体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要继续推进MICAPS3.0省地级业务化应用和升级工作,启动综合气候业务平台开发工作。要强化观测资料综合应用,推进卫星遥感资料共享和应用工作。要完善会商流程,改进和加强各类重大气象服务和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总结工作,编写预报员手册,制订并实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规范。
扎实推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按照科学布局和统筹集约要求,进一步强化综合气象探测系统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观测内容较齐全、密度适宜、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的综合观测体系,高度重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推进业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优化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加强对区域气象观测网业务运行的指导。要加快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风云二号03批卫星工程、雷达信息共享平台、海岛/海岸自动气象观测站、国家级地基GPS/MET站和空间天气监测站建设。要加强农业、交通等专业观测网的规划设计,调整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要完成气象探测环境分级分类保护方案,加强省级装备维修维护能力建设,完成国家级实时气象业务灾难备份系统方案设计。要推进灾害预警系统重点工程的立项工作。
(三)切实抓紧抓好科技和人才工作,加快建立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科技和人才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始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
着力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气象科技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利用、气象服务等五个方面的科技新突破。要加强气象行业科研专项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强化项目的业务应用目标。要加大公共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业务科技研发力度,提升气象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要建立气象科技成果交流平台,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机制。要完善科研项目定期检查、反馈和通报的机制。
大力推进气象人才体系的建设。要紧紧抓住当前国际、国内人才资源的有利条件,加大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和新时期的用人导向,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大力加强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实施“业务科技骨干计划”和“青年新秀计划”,着力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切实抓紧抓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工作,着力完善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法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优化气象事业发展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围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科学发展要求,完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和完善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加快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联合、区域联防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要完善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的监测、评估、预测、服务体制,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机制。要切实改进气象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有机联系的方式和渠道,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技和气象业务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决策、公众、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合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协调运行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完善观测、加工、传输、预报和服务环节,加快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要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业务服务密切结合、优势互补、成果有效转化的机制,加快形成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交流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基层人才队伍补充和稳定的机制,加快形成促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保障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气象人才体系。要继续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完善强化科学管理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加快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努力构建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开放合作新格局。要完善与中央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军地气象信息共享、天气会商和联合保障机制,完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制。要建立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各国在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技合作。要做好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示范项目、国际沙尘暴示范项目等的实施工作,做好智力引进和境外培训,继续推动与港澳台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
依法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依法发展和依法管理是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基本要求。要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空中云水资源开发、雷电防护、气球施放等社会管理职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制定工作,制定《防雷检测管理办法》,修订完善《气象行政处罚办法》。要加强标准化科研创新和标准化基础研究,加大标准培训和实施力度。
(五)切实抓紧抓好基层工作和党的建设,全面促进全面协调可秩序发展。
着力加强基层工作。要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现代化建设,提升艰苦台站气象业务自动化水平,降低基层气象台站工作强度,加大艰苦气象台站综合改善力度。要加大对青海等省藏区气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做好《气象部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气象部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实施工作。
继续推进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切实抓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要继续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发展创新、争创一流的时代风范,把全部门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以建立健全气象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实好《中国气象局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
切实加强科学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要科学调整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职能,合理划分事权,解决管理职能交叉、重复分散建设和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等问题,自觉做到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和系统效益的最大化。要加强各级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主流媒体的联系,构建气象宣传工作新格局。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维护部门和谐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