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市

2009年的工作重点是:保增长、扩内需、促转型、惠民生。就是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加大投资消费拉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组织投入200亿元以上,安排88个重点项目,加大对交通能源、城建环保、社会事业、自主创新、重大产业、平安保障的投资力度。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重点项目支持,加强纳入国家重点和省新十大工程的项目建设。积极储备一批、招商引进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配套政策体系,优化项目立项、招标等程序,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和进度督查。推行BT、BOT、代建制、收费质押、银团贷款、再担保、信托等融资方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责权利相一致的多元投资体系。协调商业银行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合理调整房地产相关规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启动新一轮以交通、电力、民生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嘉明电厂二期后续工程、500千伏桂山等输变电工程、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一期、廉租解困房、东南门市场改造等项目年内投入使用。全面推进“五横六纵九加密”干线路网和“一港五区”建设,交通运输投入增长48%。加快建设新岐江公路、十水线、福源路、*港二期、人民医院综合性公交枢纽站、社会福利院、黄圃和三角热电联产等项目。新开工建设东部快线、横二线、广珠中线二期、新图书馆、市档案中心和轻轨石岐站、小榄站、*站及其配套路网等项目。推进小榄快线、番中大桥、纵一线、纵四线、横五线西段、广珠中线三期、古神公路二期、黄圃港、“139”文化街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努力扩大消费。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扩大内需政策,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农村市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和个性化消费。加快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扩大发展信贷消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强化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完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妥善处理价格调整对低收入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认真落实价格补贴政策,安排公共交通政策性补贴2800多万元。完善价格信息披露机制,稳定市场预期。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工业高级化与适度重型化,努力发展先导性好、成长性高、支柱性强的重点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0%。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以家用电器、五金制造、灯饰光源、家具制造为优势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健康医药、游戏游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力争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400亿元以上。提高产业组织整体实力,培育工业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布局整合优化,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实现从数量规模向效益优势转变。

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升级传统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加大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发展步伐,鼓励各类金融、信用担保、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建设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法律会计、咨询策划、资产评估等中介行业。增强特色专业会展的国内外影响力,壮大会展经济。完善服务业外包产业链,发展粤港澳服务后台和外包基地。加快建设火炬区、*、小榄等中心商务区,推进凤鸣、益华、富华、大信等特色商圈和轻轨站点经济圈建设。推进城区服务业错位发展,支持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石岐区火炬计划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小榄、三乡、坦洲、石岐等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发展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旅游项目,加快特色旅游发展,打造怡景片区等六大旅游板块,创建孙*故里5A级国家旅游景区。加快服务业要素价格调整。

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建设“创新、开放、优质”的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延伸供应链和价值链,充分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强化市场开拓能力,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促进装备制造、健康科技、信息服务等优势集群加快发展,建设好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临海装备制造基地、软件园区;增强家用电器、家居安防、精细化工等传统集群竞争力,建设好小榄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南头中国家用电器制造基地、东凤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黄圃中国家电产业配套创新基地;培育游戏游艺、卫浴洁具、花卉苗木等新产业集群,建设好港口中国游戏游艺产业基地、阜沙中国淋浴房产业基地、古镇南方绿博园。

增强发展后劲。鼓励企业抓住调整期机遇兼并重组,不断做大做强。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总部经济。以处于产业链高端、结构高级化、规模质量优势并举的大项目为重点,发展一批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推进中船工业船舶制造、中海油天然气利用、明阳风电设备、天乙铜材、嘉明电厂三期、南朗温泉城等项目建设发展。

帮扶企业渡难关。市财政扶持产业发展资金增至3亿元,引导企业重技术、树品牌、优结构、强管理、谋发展。市财政安排1亿元,实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补助。加强政银企合作,推进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把握资本市场周期机遇,加大力度推进企业上市。支持风险投资及股权投资,拓宽企业融资平台。加强企业经营状况监测服务,建立多方预警和多种服务机制。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市财政投入1亿元,实施“十大科技工程”。通过政府主导、资源整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完善市、镇、企业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区域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推进科技成果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筹建国家建筑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施科技强企支撑计划,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省部产学研合作,自主组建或与科研机构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执法力度,完善重点行业专题专利信息数据库。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广“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盟方式,发展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重点培育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及出口名牌,促进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推动具有自主品牌、自主技术、自控市场的企业发展。

营造良好自主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政策配套,设立创新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自主创新投入体系。发展技术评估、成果交易、创新融资等服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和市民科学素养,鼓励创新创造。推进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成立工业园区培训鉴定基地,建设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产业人才体系。

四、扩大内外两个市场,提高经济开放水平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把握广珠轻轨开通、深中通道规划建设等机遇,主动参与珠三角区域交通能源、公共安全、要素市场、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港澳在产业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建设好产业转移园区,有序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市财政安排3800万元促进外贸增盈增效,鼓励企业进出口,重点扶持优势区域特色产品和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发展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开拓欧盟、东盟、拉美、中东等市场,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贸易格局。扶助企业降低出口风险,鼓励企业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支持企业主动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扩大资源能源、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进口。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扩大内销,发展一批面对国内需求的专业市场。鼓励加工贸易向上下游延伸,引导企业增资扩产、扩大国内采购和深加工结转业务。完善准入管理,引进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建设用好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展销会,发展国内外销售网络。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完善“大通关”建设。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强对国际资本和市场的研究跟进,开拓新的外资来源地。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大对国际龙头企业、央属企业、国内上市企业、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促进外商投资向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生产和物流配送等环节延伸。推进能源环保项目的国际合作发展。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

五、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建设。新增强农惠农投入6900万元,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各项事业水平。完成村级规划编制,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文物保护等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加快融合,区域配套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村改居”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农民居住小区,优化农民生活环境。以加大投资拉动为机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等级标准,健全农村公路管护机制。建设220个农村候车亭,加快农村出行公交化步伐。完成250公里主干农路硬底化,建设2.6万亩连片耕地的农路农桥,建设标准农田和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全面落实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任务,完成中顺大围达标加固和西河水闸工程,启动中珠联围水闸重建,提高防洪抗风险能力。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安排1.2亿元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条件。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农业风险救助机制。鼓励农村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土地产权明晰、节约集约和科学管理。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落实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城管执法工作向村(居)延伸。加快村级统一核算改革。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向股份有限公司过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所有欠发达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00万元以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资产财务管理,加强村级审计监督,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支持港口、民众等镇发展农业物流和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化镇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推进农业机械化。扶持花卉苗木、特种水产养殖等向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建设农业现代园区。培育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农业名牌等农产品标识,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打造一批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推动疫病禽畜无害化处理。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及海域管理。

六、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全力创建全国生态市。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环保投入增长15%。启动建设第二批10万吨污水处理厂,加快城区珍家山污水处理收集系统二期、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推进电厂脱硫工程,加快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中心、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总投入3600万元建设大气环境、江河水质和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控系统,完善重点污染源监管,完成污染源普查。全部镇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开展农村小康环境生态示范活动。加强水资源管理,投入1.5亿元进行内河整治。加强五桂山自然生态保护,推进“绿化大地工程”,完成林相改造5400亩。力争通过全国生态市验收。

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全面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制,建立市镇两级污染减排协调机制。完善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加强重点能耗及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指导。加大违法排污企业查处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深入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善产业能源供应结构。弘扬生态文化,构建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序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的节约型社会。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面开展土地预征预控。严格土地管理,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园地、低坡山地等补充耕地指标工作。加快“三旧”资源改造利用步伐,加大闲置用地处理力度。健全土地监管长效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厉查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强矿产资源利用管理,做好防治地质灾害工作。

七、科学依法治税理财,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大力培育税源和新的税收增长点。完善收入异动预警机制,确保应收尽收。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等税收政策,不断拓宽收入领域。统筹政府非税收入,扩大“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强化土地及规划收费征管,促进政府收入增加。加强政府经营性资产资源管理。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安排59%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扶持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社会事业,其中69%用于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产品保障水平。坚持过“紧日子”,严格压缩和控制一般性支出,实施行政经费零增长,专项经费减5%。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严格控制追加预算。创新政府项目投融资体制,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确保财政安全。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型财政分配体制,健全市镇财政收入划分、转移支付的稳定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专项资金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审计和重点专项资金审计。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市属企业用人、薪金制度改革,提高国有资产依法监管水平。加快国有企业业务整合,向优势领域扩展。加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业绩考核、收益收缴、资产转让和产权管理。清理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增强市属集团公司融资发展能力。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社会资本和竞争。

八、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名城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市财政投入23.7亿元,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学校优质化工程和名校带动战略。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教育,新增高中教育市级成本分担2300万元,落实“生均经费市镇共担”机制,实施“扩容促优”工程,扩大品牌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支持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广东药学院*校区、广东理工学院等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优质民办教育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完成*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市实验高中扩建、*中专二期、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黄圃校区一期等项目,推进华侨中学高中部、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等建设。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突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全面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实施孙*文化等“八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扶持镇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扶持培育影视动漫、工业设计、演艺策划等创意产业。提升特色产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按照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等“六大功能”要求,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强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提高基层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力争2010年实现全民医保,达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完成新中医院工程,加快中心血站等项目建设。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加强传染病防控。让市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积极推进体育、人口计生等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加强镇村体育设施建设。健全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和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探索建立外来人口积分服务管理机制,科学控制人口规模。扎实推进对口援建汶川县漩口镇工作。做好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台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干、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九、大力改善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实施财政扶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构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格局。完善社会管理网络,提高各类组织的自律性、诚信度和规范化水平。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探索新的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推进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市财政投入2500万元推进就业创业。加大社区(大嫂)工作坊、企业村(社区)车间等就业基地建设力度,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政策及服务体系,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探索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启动失业基金3000万元帮扶失业人员培训和再就业。加强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城乡劳动者5万人次以上,确保每个农村家庭都有具备就业能力的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市财政投入2.6亿元用于社会保障。提高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参保总人次达470万。实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关心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城乡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安排3100万元用于城乡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等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围绕监测预警、物资储备、社会动员、舆论引导等重点环节,加强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市财政投入1.2亿元加快廉租房供应,推行以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廉租房保障体系。完成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和城区预制构件公房改造。完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系,探索退役士兵安置一体化政策。发展社区公益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公益组织,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做好残疾人工作,提高孤残儿童养护水平,发展慈善福利事业。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适应社会转型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线的大调解格局,完善信访工作网络。规范各类群体性事件处置方式,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依法维护劳资各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公安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加强互联网管理,推进“网防工程”建设。关心流动务工人员,加强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效能。加强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安全等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以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重点,开展行政机构改革工作。完善行政部门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努力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畅顺、监督有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管理制度。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办好。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巩固扩大基层民主,推动政府依法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贯彻行政许可法,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加强政府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效率提速。扎实开展广东省“创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革试点”工作,推行重点项目协同办公、三级电子监察、行政服务热线、网上投诉调处等电子政务。畅通政府与群众双向沟通渠道,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建设廉洁政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政府机关形成勤奋学习、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为政清廉的风尚。坚持求真务实,改进文风会风。加大监察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树立行政成本意识,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加强对政府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