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质监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09年我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以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服务”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监管制度,创新机制体制,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加快质监事业发展,争当全省欠发达地区质监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
1.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活动。继续帮助指导阳春市、阳东县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在省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推动开展质量兴业活动,鼓励和支持全市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兴企活动。
2.继续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名牌培育工作力度,积极实施“千百亿”名牌工程,依托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专业镇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品牌,今年力争我市有10个以上产品评上名牌产品。加大名牌宣传力度,发挥名牌带动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质量兴企之路;加强名牌后续监管,对抽检、送检不合格和被举报投诉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省名牌生产企业的约谈制度。
3.加强质量基础相关工作。开展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工作;继续做好企业质量状况建档工作,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4.增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有效性。加大对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产品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项目的监督检查;执行监督抽查后处理各项措施,强化监督抽查后的分析。
5.确保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分级管理和动态管理的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重点产品的监管。
6.加强质量状况分析。市局每两个月一次、县局每个月一次对本辖区质量监管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市局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状况分析会。
7.以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监管。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启动电子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普查建档信息,对获证企业实行动态监管。
8.加强质检机构日常监管。组织对全市法定质检机构的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其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情况。
二、食品监管工作
9.继续保持生产加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乳制品专项整治;全面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认真抓好无证照食品加工点的整治工作;加强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
10.强化食品小作坊监管。推动政府划定区域,推行集中加工模式,完善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完善进货和销售台帐登记制度,加强对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小作坊的后续管理。
11.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推进食品监管信
息化管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小组。
12.全面推进食品及其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严格执行审查工作制度,提高发证质量;完善年审工作制度,推动无证查处,加强证后监管。
13.加强食品监督抽查工作。继续发挥稽查队伍作用,完善综合检查队伍制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严格抽查后处理,完善抽查结果科学分析评价。
14.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基础性工作,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危害分析调查工作,重点开展对我市传统特色食品进行风险评估。
15.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
责任人制度,制定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人定期培训计划,推行食品安全先进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提高自身质量控制水平。
三、标准化工作
16.建立先进标准体系。开展现代产业先进标准试点工作;加大采标工作力度,全年确保完成20个以上的采标任务。
17.促进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优势传统产业主导产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以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方法标准为辅的优势传统产业标准体系。
18.大力推广应用联盟标准。借鉴中山等地推广联盟标准的经验,在阳东县东城镇省五金刀剪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全面推广应用联盟标准。
19.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在五金刀剪和食品加工等产业中选择5家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帮助企业完善标准体系,增强竞争力。
21.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认真学习借鉴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经验,开展专题学习考察活动。
22.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争取年内新建2个国家级、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特色农业,推动省级示范区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区,努力将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成为标准化种植、养殖产业基地。
23.加强标准化宏观管理工作。定期向上级提交实施技术标准
战略情况的报告。
四、计量工作
24.民生计量工作。继续推进“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在全市眼镜店推行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确认明示制度,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工作;督促有条件的宾馆酒楼明示服务承诺和举报投诉电话;加强对农产品收购过程的计量监管;强化商品量计量监管,组织定量包装商品市级监督专项抽查工作;集中组织开展对电子计价秤的专项整治。
25.大力推进能源计量工作。抓好《节约能源法》、《用能单位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法律法规的宣贯;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提高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器具配备率、受检率和检定合格率;加强能源效率标识的应用和监督管理。
26.拓宽计量监管和服务领域。力争年内解决民用三表、医用
三源、测速仪等计量器具强制检定难题;推进公路计重收费设备的计量检定工作。
27.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推动机动车检验员上岗发证、换证工作,提高安检机构技术条件和检测能力;强化安检机构监管手段,推动全市建立安检机构电子监管系统。
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28.推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落实。充分发挥专兼职安全监察人员和专职巡查人员的作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责任;推动基层政府履行好宣传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基层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度考核范围;对企业法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免费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法制培训,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29.加大源头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无证制造、无证安装、无证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30.开展重点监控设备分级监管专项整治。开展“回头查”活动,巩固排查治理成果;巩固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深化气瓶、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等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31.提高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处置措施,组织开展演练和人员培训,提高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
32.拓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强化对
有关节能降耗地方标准执行情况和锅炉水质监督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司炉人员节能知识的培训。
六、稽查打假工作
33.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开展以农资、食品、建材、特种设备、家电下乡产品等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开展供水、供气、供电等领域的计量执法检查;注重大案要案查处,认真做好涉刑案件移交工作;加强对产品质量突出的区域性、行业性问题的联合执法检查。
34.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案件查审分离制度。
35.积极推进技术执法。推广稽查巡查联动机制,建立执法部门和技术机构的协作机制。
36.认真做好举报投诉工作。加强12365宣传工作,做好群众举报投诉受理工作。
37.充分发挥政府打假办挂靠质监部门的作用。积极做好打假
协调工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农资、卷烟、酒类为主的专项打假行动,推进打假重点区域和市场动态管理、政府打假责任制、督查督办大要案和牵头专项打假等制度的实施。
七、科技工作
38.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产业体
系需要,继续向省局申报省级质检站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加强专业镇技术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县局直属技术机构建设。
39.加强科研工作。制定《*市质监系统科技奖励暂行办法》,对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成果转化和科技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做好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
八、政策法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40.规范行政许可工作。规范行政许可程序,规范文书制作。
41.提高法制监督有效性。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培训与
指导,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检查;严格执行《广东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各项制度。
42.切实做好质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全市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力度,做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贯彻质量技术监督法律知识;继续开展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免费培训活动,全年计划培训人数500名。
43.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深入挖掘符合保护条件的产
品,力争全年有1-2个产品获得保护;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积极申
请使用专用标志;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续监管工作,出台保护办法。
九、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44.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转变作风作为学习
实践活动的“规定动作”,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机关党委内设机构,组织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改进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5.加强群团建设。积极参加全省质监系统第六届文艺汇演,丰富干部职工文体生活。
十、纪检监察工作
46.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以作风建
设宣传教育为重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47.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一把手”用权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对重要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突出对县(市)局的明查暗访,建立转变机关作风的监督检查机制。
48.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落实中央《工作规划》,制定《*市质监系统*-2012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着力推进惩防体系的构建,逐步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49.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突出办案重点,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
问题;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和利用审批许可、执法稽查、检验检测、名优推荐等工作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的案件。
50.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改革,配合开展第
四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杜绝乱收费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十一、组织人事工作
5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
作条例》,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
选准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开展届中考察,加强对班子的跟踪管理;及时调整团结状况不好、核心作用发挥差、战斗力不强、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班子,提高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和水平。
5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养力度,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跟班学习、高校培训等方式,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与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技术机构;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严把进入系统人员的素质关。
53.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成本
核算制度的改革,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调研。
十二、教育培训工作
54.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执行培训档案、培训证书和培训登记制度、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等。
55.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配合省局做好全市系统*年以后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的任职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建立我市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纳入同级局年度培训计划。
56.加强帮扶联系工作。完善联系点制度,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指导县局;围绕“三提高两促进”的主题,开展驻村工作。
十三、财务管理工作
57.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将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效结合,运用部门预算管理保证经常性经费。
58.规范全市系统收费行为。开展全市系统收费专项检查情况,查找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发指导意见。
59.积极筹措国家刀剪质检中心建设资金,把好建设工程支出的审核关。
十四、宣传信息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60.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集中宣传
力量,充分反映我市质监工作成效;组织开展“3·15”、安全生产月、质量月、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等重大宣传活动。
61.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加强综合类政务信息调研;落实政务信息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考核通报力度。
6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制。各县(市)局要在市局领导下,在地方政府统一指导、协调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组建信息公开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信息公开机构的工作职责,指定专人负责。
63.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的相关制度。制订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机制和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十五、应急管理工作
64.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着重做好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的应急管理工作;加强节假日值班值守和安全保卫工作。
65.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
和质量。
十六、督查督办工作
66.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对上级作出的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重大
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省局、市局下发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指导性、政策性文件的执行情况,全市质监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市局重要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上级和本局机关及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办理情况,规定办理期限公文的办理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严格督查行政问责制,对落实督查事项不力,按行政问责的有关规定进行问责;造成损失和严重后果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