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林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林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林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根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从我局职能出发,积极推进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建设,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基本奋斗目标,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发展瓜、菜、果、奶等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以“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龙头企业牵动为纽带,项目带动为手段,产业化经营为载体,用抓工业的方法抓农业,用建设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加大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打造现代化都市型农业。

二、建设目标

按照环城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层、“两河一塬”生态农业层和东部农业保护层规划布局农业板快,以城市为核心,打造我区特色都市型农业。到2020年,全区粮经面积比达到3∶7,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5%,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三、实施战略

实施“转变”战略。依托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构架农业新格局,加快我区农业向现代化都市型农业转变。

实施“拓展”战略。拓展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严格操作规程,推行无害化生产,打造精品名牌,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推介营销,引导农业实现“市场化”。

实施“提升”战略。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升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水平。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提升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基本建设任务

1、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架规模化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群)。坚持项目带动,继续发展现有“瓜、菜、果、奶”支柱产业,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化生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建成6.5万亩高等级甜瓜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甜瓜4万亩,努力打造以*为中心的“中国第一”甜瓜基地。二是建成8万亩高等级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在渭北地区形成以*为中心的早春蔬菜集中生产区域,打造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三是建成3万亩特色水果基地,沿“两河一塬”发展以相枣种植为主的优质杂果林带。四是在东部两镇建成以2万头优质高产奶牛、3万只奶山羊为主体的奶畜业生产基地,做到标准化养殖、清洁化养殖,年畜奶总产量10万吨。按照农产品市场质量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逐步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向绿色健康化生产、绿色健康化生产向有机营养化生产的推进,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益。

2、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精品化、专业化生产。按照区域种植、养殖布局,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发展和带动种养农户,在村组形成“一村一品”或“两村一品”、“三村一品”,并努力在镇街形成“一镇一业”的生产格局,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在巩固我区现有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扩大发展的原则,以发展区域特色、龙头特色和科技特色为平台,每年扶持发展4-5个专业村,力争“十一五”末使专业村的数量占全区行政村的60%,“十二五”末占到80%,“十三五”末达到100%。

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有效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架农村新的经济结构,转变农民增收方式的重要途径。坚持市场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劳务输出。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2000人,并逐年递增,到“十三五”末,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多渠道促农增收。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利用5年时间,使全区5万多农民得到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种养的水平和经营的能力。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配套完善主导产业基地路、井、渠、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万亩,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全面提升地力。二是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年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任务8000亩,做到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统一标准,统一实施,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二是采取上级资金扶持、区财政列支、招商引资、农民自筹等方式,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园区标准化养殖、节水灌溉等设施高效农业,到“十三五”末,使全区农业设施化程度达到75%以上,提高农业的产出率。

5、加速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档次和水平。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突出抓好“基地省部级挂牌、农产品权威认证和知名品牌注册保护”三环节,20*年前全区全面实现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认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0万亩,同时使主导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十三五”期间,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3万亩,逐步使名、优、特产品向有机食品挺进,把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做好支撑。一是继续按照“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和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巩固现有协会发展,每年发展3-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十三五”末使全区70%以上的农民加入协会。通过协会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优质产品品牌、开拓市场、壮大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好服务。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相继建成甜瓜批发交易市场、西北早春菜批发市场等大型市场,建成4个产地批发市场,规范管理,疏通渠道,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增强交易功能。同时年开展1-2次名优农产品宣传推介万里行活动,举办农产品展销、采摘节会,扩大产品知名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覆盖全区农村、连接大市场的全市一流信息服务体系,年发展信息服务点10个,做到区有网络中心,乡镇有网络站,村组有网络点,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四是建立完善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立6个规范的镇街分散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完善规范区级动植物防疫中心,建成7个镇街动物防疫站和10个植物防疫检疫点。建立重大动植物检测预警、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建立健全动植物防疫和植物病虫害防治队伍。

7、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用先进的科技改造农业。坚持试验、示范、引导、培训,做好优良新品种、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是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积极引进推广优良新品种。对国审“阎麦8911”进行提纯和复壮,建设2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对甜瓜、西葫芦、辣椒、甘蓝等品种引进逐步进行规范,使之系列化、产业化。二是以农业“科技入户”为平台,加大甜瓜嫁接技术、瓜棉套栽技术、大棚设施三蔓整枝、三膜覆盖、温床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夏玉米双百示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三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三夏”、“三秋”农机化作业和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硬茬播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灭茬覆盖旋耕播种、玉米秸秆挤丝揉搓等5项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玉米机收。到“十三五”末,使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8、发展壮大龙头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优质粮食、畜产品、瓜菜、果业的深加工,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重点培育以亚宏面粉厂、航城面粉厂、晶晶面粉厂等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链,以百跃乳业有限公司、康桥乳业有限公司和关山秦龙儿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业加工产业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扶持发展以加工蔬菜、果业为主的企业,并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营销、运输业。引导企业创新机制和体制,加强生产线技术更新和改造,使其实现农产品的初加工到精加工到高附加值加工的运作。扶持并发展壮大2个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其步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创建省级名牌2个,市级品牌5个。

9、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坚持走“优化品种、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路子。实施“吨粮田”工程,建设武屯东孙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区,对国审“阎麦8911”进行提纯复壮,并引进、试验和推广其它经济作物品种。抓好小麦“三圃田”生产管理,提高我区粮食良种化水平。实施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推广半精播、玉米早播,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粮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发展专用小麦、高蛋白饲料玉米等优质专用粮,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到“十三五”末,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年总产稳定在8—9万吨。

10、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加强石川河、清河流域的林业生态治理工作,栽植以相枣、柿子等杂果为主的经济林3000亩,栽植生态观赏林1000亩,切实改善两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大林木管护力度,加强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提高林木保存率。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绿化成果。二是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农村沼气,栽植经济型、观赏型树木为重点,每年确定10个村组,做好村容村貌环境绿化美化工作。

五、实施步骤: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要集中力量,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打造我区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根据我区实际,配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启动实施阶段(“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加大投入,使全区甜瓜面积达到5.5万亩。早春菜面积达到6万亩,果业达到4万亩,奶牛存栏达到1.55万头,粮经比达到63:37,基本形成“瓜、菜、果、奶”特色产业格局。全面推行农业产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第二步:整体推进阶段(“十二五”期间)。扭住特色主导产业不放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使全区甜瓜面积达到6.5万亩。早春菜面积达到8万亩,果业调整到3万亩左右,奶牛存栏达到1.75万头,引导产业无害化生产,并向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建成以东部为主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供给、服务城市的高效设施农业保护区。形成西部和“两河一塬”为主的休闲娱乐农业生态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的生态、文化、生活多元化功能得到初步拓展。

第三步:优化提升阶段(“十三五”期间)。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新格局。东部高效设施农业保护区以都市居民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向农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龙头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运销大户、经纪人成为拓展产后农业为突破口和通向市场的桥梁。西部休闲娱乐农业生态区以都市居民生活、娱乐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都市型农业洁、净、美、绿的特色,建立起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高度统一和谐的生态环境。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抓好农业工作落实。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性,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落实目标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健全督促检查机制、抓落实竞争激励机制,分阶段,有计划的逐项逐事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一是坚持把20*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贯彻好,落实好。同时,稳定、完善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渠道,实施项目农业,每年争取国家、省、市、区投入农业资金1000万元。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农民自筹以及争取协调贷款等多方融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3、多措并举,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一是要抓好示范服务。以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载体,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二是要抓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同时发挥科技下乡、信息网络、电视栏目、农广校和专家授课等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工作。三是创新服务举措。完善提高服务举措,创新和强化服务手段,全方位为农民提供生产服务。四是充分利用现有农业信息网络资源,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生产、销售、技术信息。

4、依法行政,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以《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会同质监、工商等部门开展农业生产资料联合打假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非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农业执法水平;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实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好“村帐镇(街)代管”工作。及时处理好农民负担上访案件,化解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纠份和矛盾,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农村“一事一议”程序化、普遍化,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