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数学教研组发展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数学教研组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局数学教研组发展计划

总的目标:教研回归课堂,落实学校的提高教学质量方案、措施,研究我们教师的教,怎样最大限度的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使我们的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渗透数学文化方面更有成效。

具体做法:

1、加强对教材、课标、中高考命题的研究。要求:新教师要尽快的熟悉教材、课标,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入研究学情,研究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老教师对新增内容同样要下功夫来研究,要站在比学生高一个层次上看这些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带来哪些影响,学习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作用,回过头来的再看在这些新知识点上命题的特点,更好的理解命题者的意图,预测命题的方向。全体数学教师都要钻研近几年的中考和高考题,注意命题的方向,要清楚每个章节中在哪些地方出题,考查学生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新教师既要上拜师汇报课,还要对一些难点课题进行说课比赛。老教师要对新增内容上公开课,并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进行反思并加以汇总。

2、进一加强自主学习的教改研究,要点集中在怎样最大限度的使教师的教务于学生的学。教学不能只走形式,要求学生学在前,学生有可能在哪些地方遇到障碍,你是否心中有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曝露学生的思维结点,怎样收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你点拔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你要随时随地思考。进一步深化听评的研究,授课教师说清备课与课堂教学的依据,听课教师要参于到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研究中去,使听评的教师的互动有的放矢,要听出问题、研出水平,提高听评课反思的质量。

3、以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教师们将教学和教研相结合。对于所教班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集体备课中要进行交流,疑难问题的教学要集思广益,再复课,再反思,写出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价值的教学论文出来。

4、加强解题基本功的训练。提倡教师们多解题,并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研究。底线是:给学生所发的题目,必须是老师已解过的,而且是精选了的,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解法错误要进行归因研究,并集累这方面的经验。

5、提高教学质量,各备课组制定具体的措施如下:初一,(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2)、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3)、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时做到脑中有教材,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实行分组制度,优差生结对子,以优带差.每月按时找学生谈话,摸清学生的学习动态,加强具体指导.作业量: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4题.初二,(1),加强听评课制度的落实,提高教学的艺术。(2)、认真用好集体备课资源,对难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突破。学生间结对子,互帮互学;搞好培优补差工作.作业:作业本上每周2-3次,每次3-5题,学案定期检查,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批改方式,学期总次数达50次以上.初三、(1)、加大辅导力度,牺牲休息时间,周六增加一节补课对学生进行答疑。(2)、加强两位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学的艺术。(3)、做好差生的补差和优生的培优工作,多做面对面的指导工作。(4)共同编写不同层次的练习卷,进行练习,做到及时讲评.(5)单元测验定期进行,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对落后的班级及时进行跟踪整改.高一、(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3)、强化学情研究,控制教学的难度。(4)利用校本课程对教材中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给以提升.(5)、做好每一次作业与单元测试的分析与总结,将质量意识细化到平常的每一次教学活动中。作业:每周作业本上交一次,每周周考一次,每周立体课堂练习册检查一次,每周不定期的对课本作业情况抽查一次.高二、(1)加强教材、课标、考纲的研究,领悟其实质,提高教学效率。(2)熟悉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态。(3)积极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强化练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作业形式:检查学案即练习册;批改书面作业;课堂练习及时订正;定期测试。作业量:每周3次(批改2次,检查一次)

数学组内要求,每个备课组针对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教学成绩较差的教师要做出深刻的反思,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备课组长要组织组内教师多听其课,帮助其寻找教学过失,每一次单元测试后,都要有分析对比及时发现问题,代课的教师要有提高教学成绩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把教学质量切实当做教学的生命线。

6、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各备课小组制定以下教研课题。

初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二、(1)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2)如何处理课后作业,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初三、如何大面积提高中考质量。

高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探究。

高二、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高三、高考应对策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