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工业经济创新发展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工业经济创新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工业经济创新发展计划

20*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实施区第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立足*实际,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努力谋求新作为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要求,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扎实推进“五大突破”,深入开展“民生提升行动年、项目开工建设年、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工作新局面。2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达到80.5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达到31.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7亿美元和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10%,达到24090元和11380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新增就业人数9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将着力推进“八个坚持、八个加快”:

一、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发展新型临港产业集群。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的报批和建设,促进台塑一期项目形成规模效益,力争宝新不锈钢焊管、吉利汽车技改、金翔纸业、海天塑机及数控机床、大千纺织、三星重工四期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钢铁一期二阶段及配套工程、亚洲浆纸业第二阶段、*电厂三期、*港四期及五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力争LNG接收站及发电厂开工建设,推进台塑二期乙烯项目的洽谈和报批,开展中华纸业四期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实施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战略,今年力争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增强大企业对产业集群的龙头牵引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主动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协作配套,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推动钢铁、石化、能源、纸业、汽车和船舶等临港大工业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大力发展以注塑机、模具和数控机床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我区工业素质提升的主导力量。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高端、高效、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编制全区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块的建设规划,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功能层次明晰、发展水平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优先发展港口物流业和航运服务业,加快推进*国际现代物流园区等功能区块的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航运企业,培育本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形成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依托港口和临港工业,大力培育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打造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商贸网点的规划和建设步伐,发展连锁经营和会展会务,增强中心城区商贸服务功能。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全面培育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业,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把发展新经济产业作为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以信息产业、网络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发展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引进国内知名软件企业上取得突破。积极引进网络企业,促进网络产业健康发展。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动漫艺术、产品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以核心商务区块为载体,培育和稳定本土企业总部,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大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以及研发、财务、管理、销售等智能型总部。把握旅游业发展趋势,加快休闲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古阿育王寺佛文化旅游区开发,加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发展格局。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途径。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高、集约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态园区和柴桥万亩花卉、*万亩绿色蔬菜、小港万亩蔬果、春晓名优茶四大市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带动全区中小型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着力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经营能人,支持引导高素质人才从事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改善农业融资环境,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二、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国家级产业基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等平台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创新合力。强化科技创业园孵化器功能,出台鼓励政策,推动民营科技孵化器发展。依托现有企业,引进国际国内各类智力、科技资源,打造塑机、模具、汽车电子、节能环保、数控装备及控制单元五大产业创新平台,形成塑机、压铸模具、汽配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推进电缆行业、麦芽行业检测中心和*多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坚持内育、外引、借智并举,引进一批知名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培训一批企业需要的技能性人才,加快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对推进创新的主导作用。

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四个十”创新主体,着力扶植1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新增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1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推进企业信息化;培育10家专利及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逐步完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的体制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明显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力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家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600亿元。

优化创新环境。搭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导,市场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构建政策服务平台。抓住国家启动建设以创业板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契机,财政投入3000万元设立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领域。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举办“*山”院士论坛等创新活动,构建科技合作服务平台。推进*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三、坚持以扩大新型开放为动力,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拓展开放思路,创新开放模式,优化开放结构,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提升开放水平。着力引进技术和管理先导项目,强化招商选资,以开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引进产业配套项目,发挥重大项目“以大带小、以点带面”效应,以开放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着力引进技术嫁接项目,引导外资投向机械、模具、文具等产业,以开放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着力引进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项目,以开放提升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着力引进税源型项目,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以开放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推动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出口品牌梯度培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出口品牌评价、促进、保护和推广体系,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升传统产业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进口贸易,鼓励企业进口急需的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承包境外工程。引导企业主动接轨长三角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到中西部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基地,扩大与衢州等地的资源与产业合作。积极开展对口扶贫,努力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拓展开放空间。按照建设世界一流保税港区的目标,加快*岛开发步伐,积极做好*岛保税港区申报工作,力争尽快获得批准。完成*岛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大桥、码头、商务大楼、七姓涂围涂四大重点工程和岛内供水、供电、污水处理、通讯等公用设施工程建设,启动进港公路、大桥连接线建设。研究制订*岛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高起点开展招商工作。推进春晓区块园区道路、管网、万亩围塘填渣、干岙110KV变电站等重点配套工程建设,确保*至春晓公路建成通车。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和税源型产业,全年确保60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努力把春晓区块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生态型滨海区域。进一步完善并实施以春晓开发建设管委会带动春晓镇的统一的财政收支管理体制,实现春晓区域体制精简高效、相对独立的封闭运作。完成白峰峙南区块整体规划研究,加快实施峙南围涂二期工程和白洋线改造工程,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布局船舶制造项目和以化工产品仓储、配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项目,形成新型临港产业基地。

优化开放环境。按照“合法合理、精简效能、积极稳妥”的原则和“方便、快捷、有效”的工作目标,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部门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扎实推进电子行政审批和监察系统的全面应用,进一步完善审批服务机制。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完善投资环境配套管理制度,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着力保持并强化高效便捷的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把*打造成与新型开放引领区相适应的投资环境最佳区域之一。理顺部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强大合力。进一步理顺区级部门与街道、乡镇的条块关系,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完善街道、乡镇管理体制,强化街道、乡镇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城市管理方面的职能,授予相应的管理执法权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四、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城乡融合,改善人居环境,塑造现代化滨海城区新形象。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加速推进“中提升”发展战略,优化确定核心区块总体规划方案和各单项工程设计方案,加快实施泰山路南侧景观工程、五星级酒店、太河商务中心等项目工程,统筹开发商务楼和住宅楼,均衡建设高中低档住宅小区,将中心城区核心区块建成为高层次商务功能和高档次居住功能有机结合、代表区域整体形象的核心区域。有序推进城中村和老小区改造,对新碶横浦区块进行整治开发,逐步改变城区面貌。加快供电、供热、供气、污水管网及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字化综合执法平台,建立健全城市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征地拆迁工作体系和机制,实施调整后的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和补偿标准,规范完善政策操作细则,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依法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需要。

加快西联东拓进程。继续推进“西联动”、“东拓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小港、戚家山区块功能定位,优化空间规划,改造配套设施,整合产业发展,强化居住功能,在规划布局、城区建设、产业发展、功能提升等方面实现与*东部新城和*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全面拓展白峰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城区规划建设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借势临港产业基地的建设,整体推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区建设和功能提升。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中心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集聚。推进*山成片连线区块和高塘片区的建设,创新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联镇带村、村企结对,合力共建新农村。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治理、民居墙体改造等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和应急系统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实施清水河道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红卫碶、穿山碶外移扩建和五七塘南段高标准海塘建设工程。把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作为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抓手,基本完成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以土地、资本、股权、合作经营为重点的长效增收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稳妥开展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做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

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广节能产品,提倡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从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入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多渠道开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宣传普及教育,构建人人参与、个个有责的全社会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推进生态重点建设。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普遍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完成25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严格限制引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从源头上把好总量控制关。加大环保监测和污染整治力度,开展第一次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环境应急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对钢铁、化工、粮油等行业的监管,推进*电厂脱硝工程和企业防尘网建设,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成工业固废处置站,加快岩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小港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和春晓污水处理厂建设。

探索生态发展模式。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加快构建以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区域大循环为特色的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与浙江大学在循环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全面合作,完成103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完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库,推进实施百家企业资源节约行动计划、百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行动计划,探索校地联合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模式。健全能耗指标考核、监测和公告体系,设立区能源监测中心,加强对全区能耗状况的动态监控。深化工业、建筑、交通、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生活用电五大领域节能工作,建设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完善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用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六、坚持以提升民生为根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实施“民生提升行动计划”,将更多的发展成果用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全民创业和就业。鼓励支持社会各阶层及各类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与市场结合,创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体制政策障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力争3到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研究制定现代家庭工业发展规划,促进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提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创业融资渠道。继续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加大企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覆盖范围外的城镇居民纳入保障范围。深入实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政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进一步调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政策。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门诊医疗救助标准。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扩大廉租住房制度实施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积极做好农村住房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推进外来人口集中居住房建设。强化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应急救助基金,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服务。支持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发展。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高效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教育“三中心”、岷山中学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开展城乡学校帮扶活动,实现城乡、区域、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普及高中段教育,重视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职高实训基地,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充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基金,进一步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统筹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人民医院、迁建区中医院、扩建开发区中心医院、小港医院,启动第二人民医院扩建、白峰卫生院改造、小港开发区医院改建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将更多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加强医疗卫生队伍、重点医疗学科、医德医风建设,加大高素质卫生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积极构建“菜篮子”安全网,着手对农村菜市场进行规划改造,加快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迁建中心屠宰场,推进放心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倡导文明健康生活。

构建便民交通网络。全面推进疏港交通道路工程建设,启动建设集装箱货运第二通道、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及连接线、江南公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建成*疏港高速公路延伸段,积极配合推进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集装箱车辆通行和停放管理,努力缓解交通“瓶颈”制约。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深化公交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改造站点设施,方便群众出行。继续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工程,进一步改造农村不适应道路等级桥梁。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探索“积分制”管理试点、外口管委会等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形成新老*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矛盾。抓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依法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市场主要商品物价监管,强化货源组织调运和储备,保障市场供应。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执法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七、坚持以建设和谐文化为重要支撑,加快提升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围绕文化强区的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文明风尚,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掘*创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塑造并弘扬新时期*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争先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全面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家庭及和谐企业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和谐社会心态。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认真开展普法教育,提升市民法律素质。

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载体、文化精品、文化品牌,引导市民形成普遍自觉的、体现现代文明要求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度挖掘文化先进内涵,鼓励创作更多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创建新的“五个一工程”文化精品。加强赛事文化培育,高水平、高质量组织承办好“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站*展示点活动和中国女排主场赛事、世界杯乒乓球赛等各类重大体育赛事,以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国家篮球训练基地为载体,打响赛事文化品牌,努力打造“赛事之城”。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和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文化用品制造业、体育健身服务业、文化中介业等文化产业,大力开发赛事产业,形成具有*特色、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赛事产业链。

强化文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基层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化“三百一千”和“文化下乡”等活动载体,促进“文化阳光工程”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满足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多样化和服务个性化的需求。

八、坚持以提高施政能力为关键,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坚持科学理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切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破除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保守意识和思想束缚,以宽广的眼光和战略思维分析形势、制定政策、谋划举措、推进发展,努力营造创新创业、争先争优、善作善成的干事氛围,使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勇于赶超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努力提高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新闻制度,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长远规划、重点建设、战略布局等重大事项,事前广泛征询意见,努力做到科学论证、科学决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政府“阳光工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畅通区长值班电话、区长信箱、部门信箱和政府网站等政民互动渠道,保障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之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区的有效措施上,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力求在指导思想上务实,在工作方法上求实,在具体工作中落实。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建立健全促进工作落实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勤政廉洁。大力弘扬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确保权力规范、透明和正确运行。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做到科学理财、用财。强化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加强审计监督,以制度管人、管钱、管事,树立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当前*正处于推进“五大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