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发展临港工业管理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发展临港工业管理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贸局发展临港工业管理计划

20*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寻求新突破的关键之年。2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达到63.3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达到23.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7亿美元和5亿美元;自营出口增长15%,达到44.5亿美元;除能源、石化、钢铁三大行业外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10%,达到21270元和10*0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净增就业岗位9000个。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抓好“六个着力”:

一、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综合实力。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按照“纵抓产业链延伸,横抓产业集群规模”的总体思路,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技术装备国际先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劳动生产率高、生态环境友好、区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临港工业,加速集聚石化、能源、钢铁、纸业、汽车等临港产业群,加快发展造船产业,建设东南沿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投产年”活动为载体,促进*钢铁项目、逸盛石化二期等22个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投产,推进*电厂三期、LNG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三星重工三期、吉利汽车新生产线等15个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港五期、六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台塑大乙烯项目、中华纸业三期第二阶段工程、三菱丽阳二期等项目报批和建设进程。

推动服务业发展。围绕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推进航运、港口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建设*主物流园区,加快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交易中心,促进港口运输、国际仓储、出口加工、国际配送的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围绕建设*大都市商贸副中心这一目标,以方便群众生活为着力点,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做好国际购物中心、凤凰城商业街、长江国际中心、太平洋国际大厦等三产项目招商工作,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钢材市场,做大做强连锁经营企业,全面提升城市商贸功能。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创新社区服务形式,鼓励发展设施维修、病老护理、社区卫生和健身娱乐等社区服务业。

培育新经济产业。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信息产业、休闲娱乐业等新经济产业发展。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创造条件培育软件产业孵化园,引进网络企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动“休闲经济”发展,继续办好乡村旅游月活动和旅游发展论坛,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互动合作,着重推介凤凰山主题乐园、*山风景区、洋沙山滨海旅游区及*港工业游等旅游产品,推出重大体育赛事、*文化体育培训中心等对外招商,打造体育赛事旅游品牌,完善区域休闲、观光、娱乐、度假功能,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按照“有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一要求,以新型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为重点领域,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设计和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主动出击,通过加强无地少地招商、“以外引外”、“以民引外”、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外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引进世界著名企业、三产项目和新经济产业上的新突破。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外贸出口合理增长,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建立快速反应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维护企业权益。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外出参展、外设窗口、外建基地、外购品牌和跨国经营,引导企业主动接轨长三角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到中西部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基地,加强与衢州等地的资源和产业合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省科技强区建设成果,强化自主创新的平台建设,支持*技术转移中心、*海天塑料机械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为*产业集群提供技术创新、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等服务。推进科技创业园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园区成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业创新基地。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支持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支持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创办研发机构,鼓励引进外资创办企业研发机构,力争培育自主创新企业30家。推进专利示范与产业化工程,人均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实施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密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45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9%。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公平、服务、引导、管理”的要求,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参与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保障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引导和支持企业“强强联合”、“民院牵手”,推进自主创新,加强品牌和技术标准化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资金实力、较高技术水平、较好品牌基础、较大市场规模的民营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善于经营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企业家,促进民营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市融资、资本经营运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链延伸和实施文化战略上有新突破。实施“提升工程”,调整优化老工业小区布局和老企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塑胶、塑机、纺织服装、模具、文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引导*特色产业和临港大工业联动发展。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二、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整体提升城区发展水平。按照“一体两翼”的城市框架和“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的发展战略,着眼于促进港口、产业和城区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整体提升新碶、大碶、柴桥、霞浦组成的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加快体育公园、游泳馆、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国际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扩大范围、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逐步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商务和航务管理中心。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加快春晓区块开发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7亿元,促进9个以上企业开工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面开展*岛保税港区前期工作,进一步研究确定功能定位、开发模式和开发体制,抓紧各项规划功能调整和*岛盐田废转,推进大桥、码头、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好重大支撑项目的引进洽谈。拓展白峰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城区规划建设空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东部副中心城区的建设。立足于小港区块的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主动接轨*城市东扩,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空间规划,盘活土地资源,改造配套设施,整合产业发展,强化居住功能,实现与*东部新城、*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加大城乡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建成新碶至春晓公路一期溪岙岭隧道和连接线、*港四期码头连接线、LNG项目临时配套道路,推进同三线疏港高速公路、穿山疏港高速公路、骆霞线集装箱专用通道、通途路*段和骆霞线亮灯工程建设,优化城乡交通网络。启动建设*客运枢纽中心,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按照“转变理念、拓展领域、理顺体制、创新手段”的要求,努力促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网格化、人性化发展,促进城市管理向乡镇延伸,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城市管理有序,培育文明、和谐的城市氛围。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努力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扶持柴桥花卉、*设施化蔬菜、小港蔬果等基地创建市级万亩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增加技改投入,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建设步伐,积极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深入实施富民工程,依托*模具、灯具、文教用品等传统块状经济优势,大力引导和推进以模具设计、灯具装配、文教用品制作、服装设计、网络服务等创意工业为主的新时期现代家庭工业,加快农民向创业型市民转变。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鼓励农民创办二、三产物业,加快农民财物积累向投资增值转变。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调整和优化村庄布局规划,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和撤村建社区工作。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低标准海塘加固、河道疏浚改造等工程,加快大碶、柴桥已实施的污水管网改造进度,扩大村级污水生态化处理试点范围,推进农村污水联网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工程、“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联镇带村、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工作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村基层政府和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广泛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和合格村创建活动,带动培育一批可借鉴、能推广的特色村,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加快建设生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目标,以生态*建设为载体,以争创省循环经济试点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村镇、绿色单位、环保模范单位等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大对钢铁、石化、造纸、电力等临港大工业生态化改造力度,推动台塑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促进*电厂脱硫工程、岩东再生水回用等50个循环经济项目早日建成投用,大力推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清洁生产,走出一条低能耗、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在认真做好土地、电力、能源、水资源的统筹安排和优化配置,努力改善资源要素有效供给的同时,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制定节能降耗专项规划,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加强土地开发保护与挖潜利用,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单位的节能节电,加强水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积极推进医疗垃圾和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发挥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示范作用。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严格执行新批项目的环保、能耗要求,把牢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源头关。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行动,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执法力度,加强重点企业的环保监管,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建立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大环保工作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与市民的环保意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着力加快社会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实施社会事业提升工程,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围绕“创建高水平教育强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按照“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举、硬件建设和内涵发展并举”的要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提高教师素质,着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建设柴桥中学电教综合楼、华山小学综合楼等教育设施。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十五年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段免缴杂费政策,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创造条件保障外来务工子弟接受义务教育,争创省义务教育示范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高教育绩效,培育和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群众需求。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市民继续教育、职工技术培训,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加快远程教育发展,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努力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教育网络,争创省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

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深化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扩大城区优质医疗资源规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与小病受惠制度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推广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提高农村医疗工作水平,争创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发挥公共卫生中心、妇幼保健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资源共享平台,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探索医疗商业保险,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秩序。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力度,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的要求,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深入实施“人人享受文化”活动,开展百场戏剧、百场体育比赛、百场广场文化和千场电影放映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阳光”工程建设,实现村村建有标准化文体活动场所的目标。举办首届*港城文化节,积极营造区域人文环境,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加大精品文艺创作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办好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和全国乒超联赛海天俱乐部队主场赛。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

重视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推进“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增强全民国防安全意识,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气象预报监测工作,建设气象大楼。重视做好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侨台事务、外事、统计、接待、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

四、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深入实施“法治*”,加强法治政府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和就业促进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推进政务透明化、行政法治化为目标,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大对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完善“区长信箱”、区长值班电话、“阳光热线”等民意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听证、投诉、重大决策向公众征询意见、新闻会等制度,切实转变施政方式,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和结果转变,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村委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选举制度,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决策制度,完善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和“法治先进街道(乡镇)”、“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先进企事业单位”等创建活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制意识,有序参与民主实践,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被征地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创业和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的岗位技能和综合文化素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就业。深入实施用工补助、税费减免等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的长效帮扶机制,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完善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重点抓好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着力做好农民工先行办理工伤保险工作。按照“低门槛、广覆盖,职工可选择,制度可衔接”原则,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企业职工、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深入实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深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完善大病医疗救助、教育助学和廉租房为主、经济适用房为辅的住房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法律援助、残疾人援助等各种专项救助活动,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运转协调、结构合理的分层分类救助体制。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全面推广“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组织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小港居家养老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争创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区。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民间自愿捐赠,建立制度化的慈善事业。

五、着力培育和谐文化,激发社会活力。实施和谐文化培育工程,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继续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争先、包容、守信”的*创业文化,通过对先进文化的持续推进、恒久建设,激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业热情,形成人人关心发展、齐心推动发展的良好创业氛围。加大对各类创业典型的发掘力度,树立富有时代特色的创业榜样。积极开展创新型机关、创新型企业的创建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女排精神”的深入挖掘和宣传,鼓励企业家、创业者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地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弘扬包容仁爱精神,认真落实“亲商、富商、安商”政策,支持创业者,善待外来者,共建和谐社会。深入开展“信用*”建设,通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讲认真、守秩序的社会氛围。

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以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以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增强市民的文明素质。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社会责任评价活动,不断增强公民、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企业等和谐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志愿者队伍,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学校、企业的心理疏导机构建设,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培育社会工作者队伍,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鼓励干事创业,鼓励勤劳致富,鼓励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健全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人才的开放性和竞争的活力,造就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参加的三方性、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规定,以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为着力点,完善欠薪保障金制度,探索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促进所有劳动者待遇平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消除一切制约创新、创业的体制障碍,稳步实施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改革,杜绝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六、着力完善社会管理,提高施政能力。积极培育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注重开放、协商、对话、参与和合作,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和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行政审批和监察系统,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群众和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注重财政绩效和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和考核工作,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着力办好政府实事工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保廉体系,规范公务接待行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设“廉洁政府”。

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发挥业主委员会、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机制。完善农村拆迁户分散安置、货币化安置方式,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力度,逐步向城市社区过渡。加大业主委员会培育力度,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社区组织网络、工作机制、活动空间、服务内容延伸到楼院,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和谐社区。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基层自治组织、各种行业组织、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各类群众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释放社会压力、调节社会平衡、激发社会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抓好社区慈善爱心超市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培育民间公益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推进“平安*”建设。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完善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制,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加快建设治安动态监控系统二期工程,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管体系,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完善居住证制度、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等政策措施,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服务、管理和维权“四位一体”的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增强广大外来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规范运作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行危化企业管理资源区域共享,建立中心村义务消防队伍,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应急队伍和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寻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变压力为动力,化信任为责任,高扬科学发展的旗帜,肩负和谐发展的重任,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