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经济社会项目发展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经济社会项目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经济社会项目发展计划

20*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之年,也是我们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力打造“实力*、生态*、平安*”的关键之年。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这有利于我们继续扩大利用外资总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从国内形势看,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体制环境日趋完善。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石油价格高位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技术和绿色壁垒增多;今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严格的土地政策,总体形势继续趋紧;国际国内和周边地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做好今年的工作,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既有不利因素,更有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正视形势、坚定信心,正视成绩、谦虚谨慎,正视困难、急流勇进,正视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四大战略定位,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强化依法行政,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能,充分调动好发展积极性,努力兼顾好发展协调性,有效配置好发展要素,着力维护好发展环境,推进*二次创业。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们的现实基础,确定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达到241亿元。

——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4%,达到48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2.3%,达到16.1亿元。

——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持平,达到10.5亿美元和5.8亿美元。

——自营出口比上年增长10%,达到26.1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6%,达到17065元和7315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6%。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净增就业岗位8000个。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外向带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按照“保规模、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原则,转变招商思路,从被动招商向主动招商、从随意招商向重点招商、从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从单产业招商向多产业招商转变,实行无地招商、少地招商和总部经济招商、上市公司引资、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延长产业链,吸引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明显和占用资源少、无污染的项目。调整招商重点,有针对性地促进欧美日韩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来*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和研发中心;引进与石化、钢铁相配套的上下游项目;充分利用329国道改造及沿海中线工程、凤凰山公园、国际物流中心、中心区房地产开发等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三产项目开展招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财政税收增长。

保持外贸出口合理增长。以优化贸易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力争加工贸易的比重提高到37%。积极推行外贸制,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增强出口竞争力。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出口预警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各类反倾销、反补贴,提高抗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加强税务、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为外贸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推进内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设立境外带料加工贸易企业、承包境外工程、建立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收购企业,缩短贸易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接轨大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有利时机,积极到上海设立信息、技术和营销中心。鼓励企业到东北、中西部等地区开展企业购并、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实现低成本扩张,拓展发展空间。

(二)实施赶超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港口和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培育临港大工业产业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克服要素制约,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加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程。

加快产业集聚步伐。以七大百亿工程和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按照“尽快建成一批、抓紧开工一批、规划生成一批、有效申报一批”的要求,加快台塑石化其余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建龙钢铁与杭钢重组,为港务局四期、五期集装箱码头建设提供保障,协助做好LNG项目的报批工作,继续推动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加速形成能源、石化、粮油、造纸、钢铁等为支柱的临港大工业产业群,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依托现有产业结构优势,深度延伸石化、钢铁、汽车、塑料机械等产业链,加快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和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优特钢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增长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技术对开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渗透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从外延型向内涵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为项目落户和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推进开发区东区集约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围绕推进民企“二次创业”,着力构建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咨询、资金融通、人才开发、技术创新、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完善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要素供应,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部门垄断,破除政策和体制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业“强强联合”、“民院牵手”、“民外合璧”,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善于经营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企业家,促进民营企业在资本经营运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链延伸和实施文化战略上有新突破,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企业权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发挥科技和人才的核心作用。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五大突破。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促进技术与经营的有机结合,实现体制创新上的关键性突破。实施系统集成推进工程,通过引进集成、消化吸收、创新提高,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技术领先、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规模企业,实现系统集成上的规模突破。全面实施人才和智力集聚战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调整人才结构,实现集聚科技人才上量的突破。依托港口和产业优势,从建设重点工业园区、推进深度分工、培育企业集团和整合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新市场组织、创立区域品牌等方面着力,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服务上大的突破。围绕临港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发展配套产品,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形成上的新突破。

努力保障要素供给。按照“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原则,加强项目用地管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集约利用水平。盘活全区的零散和企业闲置土地,以缓解新引进项目的用地需要。发挥驻外办事处的沟通联系作用,千方百计争取土地指标。通过超前准备、提前申报,认真做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鼓励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快*万亩围海造地工程、梅山七姓涂围垦和盐场改造工程,确保占补平衡。加大用电调控力度,强化有序用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步伐,推进220KV沙湾变、35KV塔峙变、110KV芦大线改道、110KV居子变改造和500KV甬东变、北天变工程建设,促进台塑热电厂、白板纸热电厂、明耀环保热电厂等扩建项目建成运营。加快推进境外引水工程建设进度,增加原水供应量。加强水资源供应调度,积极探索“中水”回用,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积极探索和发展资本市场,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引导银行扩大信贷投入规模,保障合理供给。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充实现有信用担保机构实力,拓宽中小企业受益面。

(三)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服务业新突破。抓住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统筹规划、联动发展、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及为港口配套的现代服务业。

发展港口物流业。依托港口优势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构筑发展载体,强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加强港口管理,推进区港联动,促进港口物流业良性发展。抓紧规划建设港区联动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力争及早引进2—3家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发展为港口配套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拨、包装加工、车船服务等服务产业。完善*区域交通规划,加快建设城区集装箱专用停车场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保税北路、疏港公路、改造骆霞线,完善港口物流交通体系。

繁荣商贸服务业。按照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商业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房地产等生活消费性服务业。加大市场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菜市场布局,推进菜市场“农加超”改造。积极培育决策咨询论证、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质量认证、经纪等专业型中介服务机构及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继续发展金融保险、电信、房地产、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逐步形成符合*发展定位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体系。

开发特色旅游业。以“东方大港、花园新城、滨海风景、山水情怀”为主体要素,深入挖掘、开发、利用区内大工程、大项目和山海资源,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编制完成《*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港口观光走廊、现代工业旅游基地等项目的策划工作。推进九峰山旅游区品牌打造、形象塑造,继续抓好吉利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凤凰山主题公园建设,形成以“观光游览、康体娱乐、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新格局。

(四)坚持富民优先,加快群众富裕进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执政为民,把探索“三农”问题、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切实加快群众富裕进程。

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深化跨区发展战略,开辟新的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引导农民异地创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科研机构作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争创绿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区发展平台,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坚决制止弃耕抛荒,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全区粮食供应安全。深化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做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强中心村和示范村建设,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区道改造,努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加大农民转移力度。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力度,通过“创业型”、“订单型”、“定向型”培训模式,建立起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联动机制,促进农村被征地人员、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着力开发一批社区服务、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积极发展临时工、钟点工和劳务派遣等灵活就业形式。建立劳动力需求信息库,规范和有序发展劳务中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给有就业愿望的人提供便利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就业空间。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条件,取消对投资者的身份限制,提供低门槛和平等的创业条件,鼓励有创业愿望的农民自主创业,提高资本性、经营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认真抓好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强化基层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民政部门主渠道和慈善组织济贫帮困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主体多元化,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给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不同层次、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

扎实办好实事工程。围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继续抓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扩面、农村二次改水、屋顶水箱改造等实事工程的同时,20*年度新增十项实事工程。

1、按照“提高培训质量、促进社会就业”的原则,出资500万元,完成5000名未培训被征地人员和5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适用技术的培训任务,促进转岗就业3000名;

2、投资3000万元,完成全区35公里未达标农村公路的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3、投资388万元,建设97个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4、新建100套经济适用房,进一步改善城镇困难户的居住条件;

5、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力度,投资6000万元,对大碶、柴桥等街道污水管网进行改造;

6、开展城乡水环境整治,投资6600万元,实施岩河整治、水库加固、海塘碶闸维修和河道清淤;

7、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投资5500万元,建设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改造宗瑞医院门诊楼;

8、投资2.5亿元,新建、扩建和改造全区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全区教育设施;

9、投资4200万元,进一步改善消防大队、青峙消防中队的设施和装备;

10、投资3646万元,建造骆霞线、泰河小区、凤凰山公园等停车场,缓解城区停车压力。

(五)统筹城乡建设,优化人居创业环境。立足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中片区控制性详规,开展小港、白峰两个副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和*片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中心区街道等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改善城市形象。编制河网水系等专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规范农村私人建房的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执行效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行政大楼、商务大楼、港务大楼、体艺中心等城市现代化工程,开工建设丽晶超五星级酒店、国际海员俱乐部、国际购物中心、档案馆等一批功能性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改造新大路,开工建设新碶至*公路,逐步优化城乡交通网络,强化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小港、白峰东西两翼的副中心城区建设力度,促进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推进大碶、霞浦、柴桥等街道的城镇建设,尽快与新碶中心城区联成一体。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适时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有序推进撤村建社区步伐,加强现代化新型社区建设,围绕服务和自治两条主线,理顺社区与物业、社区与行政管理、社区与外来人口管理的关系,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组织,进一步理顺运作体制,提高业主自我管理水平,构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政府引导、法律保障”的公共管理体系。

推进“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建设规划,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严把建设项目引进环保审批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在建项目的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区域环境专项整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支持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确保全区污染物达标排放。大力实施“蓝天、绿色、碧水、洁静”四大工程,加快推进*电厂脱硫工程进度和城东生态绿化隔离带建设步伐,广泛开展村镇、公路绿化工作,启动芦江河整治前期准备工作,扩大城区噪声达标区范围,推进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建设,优化港城环境。

(六)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幼儿教育,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段教育质量,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全区教育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抓好*职高迁建、松花江中学续建、泰河中学、泰河小学、泰河幼儿园、小港中心学校、小港中心幼儿园、柴桥实验小学、白峰幼儿园等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增加全社会的教育投入。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条件,努力解决在*务工的外来人员子弟就学问题。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全面开展“知*、爱*、建*”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创新、争先、包容、守信”的创业文化理念,使创业文化素养成为*人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使创业文化精髓成为全区人民的普世价值,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力,提升*的综合竞争力。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共建和谐社会。以建设“信用*”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信用道德教育,倡导和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创造诚实公平的信用环境,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全面推进文体卫生事业。“当好东道主,办好女排赛”,全力组织好中国国际女排赛、世界女排大奖赛和世界女排锦标赛资格赛等世界级大赛,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育、广电、新闻等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和广电事业。加大医疗卫生投资力度,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医疗市场,推进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向农村延伸,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和预防保健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征兵工作。重视老龄事业发展,丰富老年人生活。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台事务、外事、接待、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

着力创建“平安*”。坚持社会治安集中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构筑动态防控体系,强化基层群防群治网络,建立打击、处理违法犯罪活动与暂住人口管理的联动机制。建立外来创业者“绿卡”制度,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适度集中居住,并延伸建立工青妇等组织,培育一批外来务工人员优秀骨干参与社会管理,不断增强外来创业者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探索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区长值班电话和区长信箱功能,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加强市民的法制教育,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加快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全面履行职责的能力,推进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和民主行政。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全面履行职责的能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政府的要求,倡导有效积累理念,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资源配置机制、要素资源集约利用机制、创新资源供给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培育更多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培育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民间商会,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行业组织的服务、协调和自律作用。

推进依法治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开展法制教育年活动,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治区水平。加强公务员法制教育和培训,增强公务人员的法治观念。认真研究《物权法》出台后对政府施政行为的影响,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增强公信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公开透明和快捷高效的办事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坚持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坚持民主协商,定期向区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的桥梁纽带作用。

规范权力运作,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探索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完善听证会、论证会等制度,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逐步建立行政质询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建设,实现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运作。深化政务信息公开,探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构建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按照“以人为本、依法规范、分级负责、资源整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分项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动物疫病等的预防和应急能力,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廉政责任制,认真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节俭办事,坚决禁止各种铺张浪费。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加快形成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网络。注重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违法乱纪行为,以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挑战都无法阻挡*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任何困难都无法改变*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面对重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面对未来,我们充满必胜信心。我们一定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勤勤恳恳为民,踏踏实实做事,集全民之智,举全区之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