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年是全面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更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促进人才人事工作大发展之年。20*年全区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力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提供人事人才保障。
一、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力度,加快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步伐
1、以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围绕“新*工程”建设,力争全年引进各类人才4000名,其中高级职称150名,博士、硕士40名,保证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横向联系,及时了解企业人才岗位需求,对新办的骨干企业主动上门征求意见,使企业的筹建与人才的引进同步开展,为企业开展全方位人才服务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做到招聘工作“四结合”:就地招聘与外出招聘相结合,面上规模招聘与专业小型招聘相结合,进人才市场招聘与入高校招聘相结合,市场招聘与网上招聘相结合。组织我区重点企业到人才相对密集地区招聘高层次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我区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多批次、小范围的组织用人单位赴外招聘或网上招聘急需紧缺人才;抓住浙洽会和高洽会两次盛会,组织企业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组织重点实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带项目、带岗位赴高校或科研机构定向引进人才和智力,做到引人才、引智力两者并举。充分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的优惠政策,争取建立新的博士后工作站或博士后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强与工科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与高校互动机制,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做好大专院校与企业需求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大专院校所设置专业、毕业生状况,联系更多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来我区工作,并组织毕业研究生来我区企业实习,使高层次人才对我区高新企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争取在年内与3-4所著名大学签订合作关系,20多所大学建立信息联络关系。与区内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开发合作关系。建立区、镇(乡)街道、企业三级信息通报网,完善、扩大企业人才信息网络会员制,大力加强网上人才市场建设,逐步建立高校人才信息库、社会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及企业招聘岗位人才需求信息库,为实施网上双向选择,搭好服务平台。同时扩展人事,多元化为企业服务。
2、以知识更新提高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工作力度。计划全年培养各类人才3500名,其中高级职称60名,中级人才760名。培训各类人员10000人次以上。大力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列入国家、省、市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抓好市“4321人才工程”新一轮培养人选的补充调整工作,推荐市级以上突出贡献、特殊津贴人选2-3名。着重了解掌握一批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中高级职称,对我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优秀专业人才和在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建立后备人才库。加强企事业单位培训内容需求的调研,推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培训科目,积极利用各种培训渠道,对销售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进行相应培训。选拔推荐15名以上优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赴国内外高校进行深造,攻读MBA、MPA、EMBA等硕士博士学位和短期培训。加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力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区内专业人才教育继续实行学时管理,与职称评聘相挂钩。
3、适应市场经济特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强化聘任管理。结合事业单位的类型、编制及承担的任务,完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方案。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结构比例严格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结构比例指导。对核定的结构比例,要严格控制聘任数量,逐年逐步到位;已超过职数配置的,通过自然减员、交流、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比例。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有效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要根据各职称系列不同的特点,制订细化量化、操作性较强的评审标准。少数有条件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对个别专业比较特殊,要求又比较高的,可试行“以聘代评”。对企业的职称评审实行必要的政策倾斜。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中开展职称评定工作,针对企业中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不受学历等限制,在一些特殊行业,采取特殊办法解决那些专业能力强、在社会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专业人才的职称问题。放宽对大中专毕业生首次确认的限制。减少评审环节,简化评审申报材料。加强评委会的自身建设,选聘建立评审专家库,组织一支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办事公道的评审专家队伍。
4、切实转变观念,强化人才环境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加强我区人才环境建设。广泛宣传和发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针对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展开调研,完善人才流动中户籍、社会保险转接、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辞职辞退等政策。健全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展开针对性的调研,加快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推动各类人才由“单位所有”到“社会所有”的转变,促进人才市场供需主体到位;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通过正当竞争进行“双向选择”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建立疗休养制度,在企业工作的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到我区服务两年以上的,有计划地统一组织健康体检;组织一批区内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和优秀人才赴外地考察休养。对事业单位引进的硕士、博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其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鼓励区内三个工业园区和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新建一家且运行正常的,给予一次性的经费资助。加强对“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的动态目标管理和跟踪服务,对考核确定为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培养资助经费。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国内外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给予一定的培养资助经费。建立完善企业走访制度和联系高素质人才制度,每位局领导联系若干名取得重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加大考核力度,完善镇乡(街道)人才工作考核办法,为引才、育才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作风建设,加大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力度。
5、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按照《2002-2005年宁波市国家公务员培训实施计划》计划培训1200人次。规范初任培训,举办一至两批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强化更新知识培训,继续抓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培训”、“公务员英语300句”培训,实施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普通话”培训计划,全面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公务员达到2000人次。开展公务员学历教育,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文化素质,鼓励公务员参加在职本科、研究生课程学习、第二学历教育、MPA教育。
6、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改进和完善考录工作的重点环节,严格规范考录程序,对考生比较关注的“体检”环节,制订详细的操作、程序和办法,严格遵章行事,严防营私舞弊,提高公务员考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加社会和考生的满意度。二是加快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务员数据库,对全区公务员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基础数据准确,录入工作细致,日常维护及时,掌握全区公务员基本情况,随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公务员的职务升降、调任转任、辞职辞退等日常管理工作实行数据库直接操作,并与年报相衔接,年报直接由数据库自动生成,逐步取消各单位上报环节。
7、以考核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行为规范。要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注重作风建设,完善服务制度,大力推行政府承诺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等,不断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根据有关规定,研究制订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作为公务员在直接面对社会执行公务或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及言行标准。强化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纪律约束,建立和实施服务监督制度。要加强公务员个体考核。进一步完善以平时与年终、定性与定量、定期与不定期、目标管理考核与岗位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立体化考核体系,使考核工作真正成为规范、评价、激励、引导公务员行为的有效方式,成为在机关内部形成争先创优、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和促进公务员工作作风转变的重要手段。
三、以增强活力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8、探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切实加强编制控制。改变长期以来按拨款形式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以事业单位自身特征、社会功能和工作性质,将事业单位分成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和途径,采用不同的改革方式。要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撤销和重组设置不合理的机构。事业单位按照职能重新分类后,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要逐步做好改制的调研工作。对上级有关部门有改制要求的,在单位条件成熟后逐步转制改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宏观监督。制订出台《*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原则、设置条件、编制和领导职数配置、审批程序以及监督检查等规定,督促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确定的职责范围履行职能,严格按核定的编制数和领导职数配备人员。健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行政执法,把好事业单位年检这一环节,在依法监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财务运行、业务宗旨范围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仲裁工作,及时、公平、合理、稳妥地处理人事争议,保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9、创新制度,逐步建立有利于社会化管理的人事机制。完善事业单位用人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聘用制的作用,制订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考办法,在从严控编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对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的招收、使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要逐步探索建立适应社会化管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完善社会化的人事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对新考录人员实行人事制。即新招收人员人事档案挂靠人才开发服务中心,本人工资、职称、社会保险等均实行人事,使事业单位人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今后,事业单位人事工作要逐步向人事制方向发展,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也可全部实行人事制。
10、锐意改革,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试点。调整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开展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的调研工作。对监督管理类等事业单位要强化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政策管理。对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事业单位,依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贡献、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向一线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对事业单位高层次特殊人才,可根据人才对单位的预计贡献份额,经过一定的程序,实行单位与个人协商约定报酬,试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此外,事业单位也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资本、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其它形式的分配办法。
四、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主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良好的人事干部队伍
1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结合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上级人才会议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用科学的人才观武装思想,认识当前人才人事工作的地位作用,把握人才人事工作的发展规律,研究人才人事工作的对策措施,不断谋求人才人事工作新的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如召开讨论会、各科室宣讲业务课等形式,对全局工作人员进行人事业务知识培训;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加强能力建设,推行人事岗位能力证书制度,通过制度的推行,在局内营造一种崇尚学习,钻研业务,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继续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人事局,使全局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12、加强调研,创新思路。继续完善和推行局调研制度,改进调研方法,把调研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当前人事人才工作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力求通过深入的调研,寻求突破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及时总结整理调研经验,指导和促进人才人事工作理论和调研工作的不断创新。
13、加强制度管理,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区人事局工作人员考核暂行细则》,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AB岗制、公开办事制及文明用语规定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将个人每月考核以适当方式公开,与评先评优和年终考核挂钩。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局内部各项管理工作,使之制度化。努力在全局形成人人依制度办事,人人依制度受奖惩的局面,使工作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将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输送到中层领导岗位。局内部真正建立起良性用人机制,激发全局工作人员的活力。要按照为民、务实、廉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去年全市人事系统作风和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人事工作纪律,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