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劳保局发展就业再就业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保局发展就业再就业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劳保局发展就业再就业计划

二OO九年是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之年,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两大中心思想,结合劳动保障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主导职能,现确定二OO九年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区委区府幸福民生40条为目标,以认真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为抓手,进一步稳定就业、完善保障、规范用工、维护权益,力争使全区的就业状况更加稳定,保障利益更加均衡,用工管理更加有序,各项工作实绩确保全市前茅,全省前列,为全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就业再就业。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失业职工和被征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2000名和10000名,外来劳动力培训11000名;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8000名;失业职工和被征地人员就业扶持政策的受益面达到70%以上,再就业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4%以下。

(二)社会保险。城镇职工“五大保险”的扩面人数分别达到20000名;外来工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25万名;区内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70%(含老年人生活补贴享受人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重点参保对象的参保率达到85%以上。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补偿率达到53%,农村医保门诊补偿率提高到45%。

(三)劳动用工管理。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全区职工劳动合同平均签订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扩大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覆盖面,审查企业总数达到10000家以上;全年开展劳动监察专项行动6次,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劳动仲裁结案率达到91%以上,并力争使调解结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通过“两推进一强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就业进程。

按照就业工作“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即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过程,努力把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努力把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2009年我区就业工作将通过“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推进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功能”,来确保全区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是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的创建。这项工作列入区幸福民生40条的实施范围,2008年底已在全区社区中启动了创建工作,2009年将以全区行政村为重点创建对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主要就是通过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挖掘社区(村)就业潜力,开发社区(村)区域的就业岗位,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使社区(村)内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实现就业。2009年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率达到90%,充分就业村的创建率达到50%。

二是推进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随着宁波市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就业扶持的享受对象、待遇等都有了新的变化,2009年将着重做好两个“对接”,一是做好内外政策的对接,即将失业人员就业政策与区内的被征地人员就业政策相衔接,引导失业人员在不同政策之间有序流动。二是做好用工单位、就业对象与相关政策有效对接,把政策用活用好。特别是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引导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达到既减少成本支出,又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之目的。

三是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导地位,2009年在市场建设中重点实施“三大拓展”:一是拓展在大型工业园区中建立分市场,设立公共职介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提供就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面的作用,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合作。二是拓展构建劳动力网上招聘交流平台,探索新型的人力资源供需交流方式,使劳动力供需双方利用现代的信息工具,足不出户实现供需匹配,提高市场的利用率和选择机会。三是拓展设立市场触摸式职介查询系统,在坚持市场日常职介窗口服务、大屏幕提供岗位的同时,2009年区人力资源市场将新增设若干个全市联网的职介触摸屏,使求职者能即时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提高职业的匹配率。

(二)通过“两创新一调整”,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免费培训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失业职工、被征地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提升,促进了他们的就业。2009年针对当前培训工作中管理手段落后、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将以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培训形式,调整培训补助政策”等途径,切实提高实效性,努力实现既保数量又保质量之目标。

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全面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职工培训的电脑台帐,杜绝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产生同工种同级别重复培训等不正常现象发生。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建立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网上申报系统,既方便职工参与培训,又增加培训信息的辐射面,使培训工作更加有序、有效。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为切实提高学校的培训质量,2009年将认定一批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对外来工培训、被征地人员培训、失业人员培训机构实行定点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进行年度考评。同时建立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建立市场与培训的双向反馈制度,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培训机构和参训者,将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反馈给市场,减少培训与上岗之间的环节。同时对今年开展成效比较显著的SYB创业培训将进行重点推广,加大培训力度,力求培训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以创业来带动就业。

三是调整培训补助政策。在坚持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前提下,2009年适当调整我区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政策,初步设想改变原来按人不按工种补贴政策,完善为按工种确定培训费补助标准,并把补助政策向我区就业前景好、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工种倾斜,并为以后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社会化过渡打好基础。

(三)通过“两着力一提高”,健全我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9年我区社会保障工作,将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制度创新与政策完善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于职工社会保险的扩面和外来工保险制度的深度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医保的保障力度,争取建立起一个覆盖面更加广泛、保障力更加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着力于职工社会保险的扩面。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的修改,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体系将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户籍的人员将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城镇职工保险。为此在社会保险的扩面过程中,在保证新增长点的同时,重在于对一些政策改变后可以纳入城镇职工保险序列的人员进行引导,让他们进入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序列,如对尚处于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员,将积极引导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低标准养老保险,既提高他们的待遇,也可以逐步理顺各类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可保障他们在医疗上有更好待遇,在工伤、失业、生育时得到保障。同时,外来工社会保险制度推行一年后,总体来说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一年来这方面劳资矛盾骤减,基本解决了外来工社会保险问题对企业的困扰。但由于外来工这一群体流动性大的特点,也导致外来工保险参保人员流动性大的矛盾,面对2009年参保满一年后的“退保潮”,在确保实施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将积极引导外来工克服“重眼前、顾小利”的狭隘思想,以稳定这项制度,充分体现政策的初衷。同时将继续推进外来工社会保险的实施,对企业新进的外来工做到全覆盖,特别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保险增长机制,从源头上规范管理。

二是着力于破解历史性的养老矛盾。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滞后性,导致积聚起一系列的群体性矛盾,针对当前几个群体因养老利益不均衡产生的群访事件,在前阶段大量调研、反复论证、向上竭力争取的基础上,按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破解方案,以期探求出既能解决历史性矛盾又不引起新的群体性攀比的破解之路。具体为:对于农村职工养老保险领取人员,纳入城镇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范围,在养老金的增长机制、丧葬抚恤待遇等问题上有较大提高,逐步消除这一群体,减少和规范过多的社会养老保险险种。对于原乡镇企业的退休人员,对其目前领取的乡镇“劳保”、老年人生活补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将其引导到老年人员养老保障的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进入社会养老保障的范围,将我区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从制度全覆盖向群体全覆盖迈进。

三是提高农村医保的保障力度。按照区委幸福民生40条提出的目标,我区农村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要进一步递增,本着“稳步发展,逐年提升,持续发展,群众得益”的总体方针,2009年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将上一个新的台阶。目标为农村住院医疗补偿水平从目前的50%提高到53%,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持平;农医保门诊补偿率从30%提高到45%,逐步接近城镇居民医保的水平。预计要实施上述方案,个人每人每年增加保费50元,区财政每人每年增加44元,镇乡财政增加20元,充分考虑了各方的负担,以期在提高待遇与保持制度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四)通过“两建立一优化”,积极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既为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劳动执法带来更艰巨的任务。2009年在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工作中,将以建立企业用工管理信息系统为手段,以建立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为保证,进一步优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确保我区劳动用工秩序的稳定有序。

一是建立企业用工管理信息系统。为更好地掌握全区的劳动用工状况,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2009年将重点建立企业用工管理信息数据库,落实企业联系点,对企业的用工状况、工资支付状况、社会保险支付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结合劳动保障年度书面审查工作,对用人单位实行“绿、蓝、黄、红”分类管理,对企业裁员和群体性欠薪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实行月报制度,实时掌握信息、化解矛盾,确保企业用工状况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重视研究《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更多的企业规范用工、关爱职工,创建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是建立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体系。为推动我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方式的创新,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劳动保障执法体系,保障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2009年将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是指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将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化监察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形成相关用人单位及劳动用工情况数据的一种工作方式。要求在全区划分出22个执法监督责任区域(即每一镇乡、街道)为一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内按企业的数量,下设若干个二级网格。每个镇(乡)、街道至少设置一个二级网格,用人单位较多的镇(乡)、街道可划分为多个网格。一级网格由区劳动监察大队管理,二级网格依托目前的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管理。由此建立起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监察体系,使劳动监察变被动为主动,从静态到动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同时在监察过程中将妥善处理好服务企业与严格执法的关系,对发现的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问题重在治理纠错,对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优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针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坚持合法、公正、及时的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充分发挥镇(乡)、街道劳动争议调解队伍的作用,尽力保证一裁终局的案件在法律规定的45天期限内裁决结案,强化调解能力,探索调解新模式,设想专门设立调解员,对小额、简单、涉及人数较少、事实清楚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调解来解决。同时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在目前4个镇(街道)派出庭的基础上,再建立1—2个派出庭,缓解当前劳动争议案子急骤上升,应对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

(五)通过“两强化一提升”,维护劳动保障工作的整体形象。

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对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09年在队伍建设中,将着重通过强化素质建设,强化宣传普及,优化服务质量等措施,尽心尽责为人民工作好、服务好。

一是强化素质建设。劳动保障工作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将时刻做到心里装群众、凡事想群众,深入基层,特别将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办实事、求实效。将把就业、社保、维权等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为此我们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制度、机制和体制上认真加以研究,特别是对前瞻性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办法和措施。

二是强化宣传普及。目前劳动纠纷案件高发的原因是企业和职工对劳动法律法规的认知还存在着盲区,为此2009年宣传工作还将持之以恒,继续坚持宣讲座谈、现场咨询、阳光热线、发放资料等有效形式,同时也设想通过知识竞赛、网站设宣传台等形式,扩大宣传的辐射面,将企业引导到遵纪守法,职工引导到合法维权的轨道上来,创建起全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将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树立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在全系统范围内进一步推进效能建设,完善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职工执行省、市“四条禁令”的督查,使全局干部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有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