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加强信息化发展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加强信息化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技局加强信息化发展计划

为推进信息化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提高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根据《20*—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现状

(一)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1、电子政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政府网站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

2、国民经济信息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继续巩固和提高,普遍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在工业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

3、社会信息化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点应用将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信息产业对信息化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继续深入。

(二)我市信息化发展现状。

1、电子政务。建设了赣州市政务信息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务网络互联互通,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统一网络平台,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公务员电子邮箱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部分单位通过政务信息网建立了纵向和横向的业务应用系统,如:市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市工商局的电子工商应用系统。建立了赣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市18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近60个市直单位建立了网站。公安、海关、税务、银行等单位通过实施“金”字工程建立了一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如:公安局市—县三级网全面升级换代,并建立了县—派出所四级网,建立了人口信息系统中心库。

2、企业信息化。制造业企业加大了信息化投入力度,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如:赣州发电设备成套制造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江铃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将信息化建设渗入到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市中小企业局建立了“赣州中小企业网”,为中小企业初步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深燃公司、赣州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事业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用户使用和缴费数据库。

3、社会信息化建设。章贡区“网络社区项目”实现了43个社区服务站和4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网络连接和系统集成,提高了中心城区社区服务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数字赣州”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提供城区三维信息服务,提高了城市信息化水平。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法定传染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4、信息化服务新农村建设。“赣州新农村建设网”和“赣州农网”,整合新农村建设和农口部门信息资源。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公司加快了电信网、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向乡村的延伸,实现96%自然村通电话,47%的行政村通宽带。市果业局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赣南脐橙数据库。

5、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电信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20*年底,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96.6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2.7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37.44万户,新增9.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9.19万户,新增43.6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6部。通电话的行政村343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9.11%。互联网上网用户15.48万户。全市通广播电视的村有3358个,占96.86%。有线电视用户35.47万户,其中章贡区8.45万户,通有线电视的村为2652个,占76.49%。

6、电子信息制造业。近年来,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和电缆等特色产品得到发展,全市现有电子信息企业20多家。

我市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级信息化机构有待健全。县(市、区)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不健全,大部分县(市)没有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政府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机构和职能不明确。

2、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有待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未能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重复投资、分散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3、地方信息化建设投入匮乏。市、县财政投入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少、资金不多,并且使用分散,地方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与驻市单位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4、“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和横向互联的应用系统建设滞后,导致各部门信息系统各自独立,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效益不能发挥。

5、政府网站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市政府直属、驻市单位只有42家建立了网站,且有些网站域名不规范。网上办事功能和政民互动功能重视不够。

6、信息产业比较薄弱。电子信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少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软件开发应用尚未形成产业,研发水平低。

7、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有待提高。信息化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还不健全;信息化人才资源短缺。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和“三个提高、一个创新”的要求,以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信息网络安全为保障,以信息产业为抓手,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努力构筑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为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二)发展原则。

1、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要着眼需求,讲究实效,紧紧抓住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发挥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

2、政府引导,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组织推进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加速信息技术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按照市场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

3、加强对接,促进开放。围绕“对接长珠闽”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积极引进、消化、吸收“长珠闽”地区的先进经验和适用技术,促进产业对接与机制体制对接。

4、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已有和新建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效益。加强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和制度创新,促进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与利用,提高政府运行服务的效能,减少行政成本。

5、优化产业,服务经济。积极将信息化融入赣州市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去,切实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过大、企业竞争力不强和社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围绕“一个战略”(“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突出“二个重点”(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以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为重点)、打好“三项基础”(完善政府网站建设、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赣州”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五大提升”(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水平、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公民信息化知识水平),通过五年建设,使我市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形成合理、适用、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支撑体系,信息化发展在省内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成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

到2011年,我市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形成覆盖全市的高速通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市光纤网络36万芯公里,实现光纤到小区、大楼;全市固定电话达18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1部/百人以上,因特网用户超过50万;实现100%自然村通开电话、100%行政村通宽带网和有线电视。城区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99%以上。

2、基本建成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建立较完善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政务信息网延伸到乡,100%的市级和县级政务部门接入政务信息网,政务部门基本实现网上办公;重点业务系统、数据库基本建成运行,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包括市、县二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政府网站群”,成为政府“信息、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的窗口,并实现可公开政府公文和办事表格100%网络下载、政府行政许可项目80%网上办理。

3、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100%的大型企业和60%以上的中型企业实现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60%以上。建成较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共享。

4、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交通旅游、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成型,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提升。

5、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壮大。信息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服务、信息内容等信息服务业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本地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集成商、专业咨询与外包服务队伍。

6、信息化建设环境更加完善。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政策环境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规范、活跃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全市100%的城市和农村中学普及信息化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