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局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局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与日本隔海相望,南距盐城5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人口1*万。

随着沿海地区的逐步开放,*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凸现,所以,必须寻求一套科学、系统、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来指导其在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苏东沿海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使*成为苏东沿海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热点,就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资源环境支撑,全面参与“海上江苏”一体化进程,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新休系,不断增强*县的综合竞争力。

一、*生态环境的现状

1生态环境

(1)沿海*

县境海岸线南至*,北至*,*盐场。全长44.6公里,达标堤长70公里。有*28.12万亩,其中潮上带21.02万亩,潮间带19.*万亩,未围1.95万亩。县境海岸由于海区内强劲的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了侵蚀性海岸,滩面刷深严重,年均刷深15cm,蚀退15m左右,最大纵深3.2km,最小纵深为0,滩地高程一般在1~1.8m,土质为粉沙泥质,潮间带浅滩平均1.58km,坡度2~2.6%。

(2)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水产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虾、蚌、蟹等71种,林木主要有水杉、意杨、刺槐、银杏、柳树、桃李、梨、杞柳等100余种,草本植物有200余种,中药材1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稻、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200余种,另有党参、太子参、白术、何首乌、半夏等100余种中药材植物。野生动物资源120多种。动物资源丰富,人工养殖畜禽有黄牛、马、长毛兔、鸭、鹅等多种,有鱼类等水产品71种,有鸟类120多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还有野鸭、野兔、獾等各种野生兽类和两栖类动物。

(3)旅游资源

*县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资源,因此,*县根据资源禀赋特点开发了*海堤风光游览区,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二号位、三号位位于*段*地区。此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人文旅游资源,其特有的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和抗战遗址成为*特有的人文气息,是生态文化旅游的热点。

2、经济建设现状

(1)地区经济总量

*县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年增长了16.8%,占盐城总量的7.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4亿元,增长6.9%,占盐城第一产业总量的10.02%;第二产业增加值28.86亿元,增长22.1%,占盐城第二产业总量的2.26%;第三产业增加值20.56亿元,增长17.2%,占盐城第三产业总量的7.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86元,比20*年增长了17.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种的构成比例由20*年的30.1:39.4变化为28.7:41.6:29.7。财政收入占盐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995年有4.5%上升到20*年的5.7%。经济总量在稳步提高,经济总体水平尚处于盐城各市县后端。

(2)开发区建设

*县开发区主要包括工业项目集中区、化工项目集中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项目集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分为启动区、中区(*上海科技工业园)、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台湾工业园)、西区和北区六个分区。工业类型主要包括棉纺、机械、制药、食品等,涉及传统产业项目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地新工业项目。目前工业项目集中区已有63个项目进入,30多个企业投产运行。

化工项目集中区南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项目涉及科技含量较高、污染较轻的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中间体项目,以及一些基础化工和成品化工项目。其设计规划,污水处理厂、环保热电厂及污水管网工程设计均委托知名院所负责。

二、*生态环境的规划目标

(1)2*0年目标

建设项目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环境质量符合生态县建设要求,农村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有所改善,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①根据功能区划和子区域生态承截力评价,确定资源保护方案和开发利用计划,提倡可持续的资源开发思想和节约型、循环型的利用模式。

②根据*环境现状确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制订各类污染源定期监测制度及治理措施,落实三个各生产项目环保管理制度,加强城乡生活环境优美化建设进程,治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在工农业应用的范围和进程。

(2)2*5年目标

①在先期资源开发计划与方案制订及初步实施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各行业资源利用比例与利用形式,以及行业内部各项目、项目之间、各类行业之间对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和具体技术路线。实施资源再生工程和物质还原工程,提高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储备,适度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②环境保护注重攻克难点,进行末端治理的扫尾工作,全面推进各行业污染过程治理模式;有效落实工程上马的环评制度和污染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农村方面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乡村优美化;建立智能化的过境污染监测系统及污染载体的治理;环保部门的工作与社会生产生活形成管理严格规范、管理内容详细具体、监督健全的环保执法与民众守法的健全体制。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3)2020年目标

到2020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全面控制。我县境内水、气、声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功能区要求。农村环境质量彻底改善,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1)生物多种性保护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射阳、大丰、*、响水、东台五县(市)的沿海地区,面积45.3万公顷,*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以丹顶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禽。区内河流众多,沼泽湿地发育,生物资源丰富,鸟类有31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9种,二级保护的33种。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800只左右,为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也是国际濒危物种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区内还分布着众多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鹿,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二号位、三号位座落于*海岸线范围内,保护区是挽救一些濒危物种的最关键地区,如丹顶鹤、黑嘴鸥、獐、震旦雅雀等。每年来区越冬丹顶鹤达到千余只,占世界野生种群40%以上;有一千多黑嘴鸥在保护区繁殖;千余只獐生活在保护区*,此外还是连接不同生物界区鸟类的重要环节,是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每年春秋有近300万只岸鸟迁飞经过盐城,有20多万只水禽在保护区越冬。我县澡海已上报总局划定了国家跨离保护实验区的范围,总面积为129.17平方公里(不含经济开发区北区预留地及港区开发利用地域)。

(2)湿地保护

湿地是“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形成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湿地、沼泽湿地)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的芦苇沼泽区)和人工湿地(稻田、大中型水库、渠道、塘堰、精养鱼池等)。其特点是面积大、分布广,密度高,有独特性。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时沿海*湿地又被引入“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中湿地、水域生态系统A-1类地点”。沿海*已被引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重要湿地名录。此外,沿海*是亚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质*。其中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许多湿地成为丹顶鹤等多种珍禽的越冬地。

20*年县受保护地区面积为199平方公里,占陆地、湿地面积的比例为11.2%;比20*年增长了86.7%。

(3)森林植被保护与建设

20*年,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121.24万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面积61.58万平方米,建成区居住绿地面积3*.82万平方米,生产绿地5.2万平方米,建成区防护绿地139万平方米,道路绿地面积29.68万平方米,总计663.52万平方米。农田林网绿化率全县达到99.1%,全县道路绿化率达98.4%,国、省道达100%,县道达98.6%,乡道达98.2%;全县水系平均绿化率达98.4%,其中河道98.5%,渠道达98.7%。

*县实施了“林业双千万株工程”、“千万株意杨工程”、“林业115工程”、林业45工程以及绿色*“五大林带”建设,基本形成了经海堤和大中型河堤绿化为骨架,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点、线、片、网有机结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同时建成规模连片的杨树、杞柳等林业生产基地;实施了废黄河故道沿线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坎振线两侧最远1000米范围内建设生态示范林带;同时实施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在八巨镇建立无公害果品基地,栽植450亩赤穗梨和日系丰水梨;在振东乡实施了3000亩银杏园工程;在滨淮镇和樊集乡实施林农复合经营工程,总面积近20000亩;在振东乡实施沿海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工程,实际造林面积1025亩;在海岸带进行*林网建设工程,营造海堤防护林0.17万亩。总计林业用地21360公顷,林种比例中公益林、商品林分别为34.3%、65.7%。

20*年计划实施河道防护林带建设,通榆河防护林补植树木不少于1000亩,淮河入海水道防护林带建设不少于2300亩;成片造林计划完成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20万亩。

四、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1)主要目标

——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

——农业人均纯收入8000元

——森林覆盖率≧20%

——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40%

——城镇人均公用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城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和当地政策

(2)主要任务

①全面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20*年底完成生态县规划的编制,20*年上半年完成生态县规划的评审。

②加强对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工作。在省厅的统一指导下,全力搞好特殊生态功能区的调整,加强淮河入海水道及通榆河水源的保护工作;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整确定后,保护好*湿地资源;大力实施海堤防护工程,防止海岸蚀退;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划管理措施,严森在特殊生态功能功区及自然保护实验区范围内新上有污染的项目,限制无污染的项目。

③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年建成市、省级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1个,到2*0年使全县的农村环境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④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工作。到2*0年建成绿色社区10个,创建绿色学校15所。

⑤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村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县60%的建制镇和建制镇中60%的村达到市级以上创建标准。

⑥加强有机食品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应充分发挥我县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在原有有机食品基地面积5000亩的基础上力争将我县的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面积扩大到20000亩。

⑦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20*年上半年着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为先导,做好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标志产品认证工作。

⑧将县城绿化与美化有机结合,优化宁静安逸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在主干道及街巷和水系逐步形成环城绿化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和城区林带相配套,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积极开展园林式城乡创建活动。

五、几项近远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东部海洋生态经济功能区的建设

海洋经济生态功能区依托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沿海地区形成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生态经济区域。以海洋和沿海陆地、湿地为依托,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盐业、外向型产业、港口物流服务业等,同时注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陆边缘交错区的保护。

⑴海洋经济的发展走资源型经济产业道路,主要是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盐业生产以及配套的农渔产品加工。

⑵建立港口保护税区,海洋高新产业区,发展航道、港口物流业、仓储业、加工制造业等,壮大第三产业,提高经济增长水平。

⑶利用沿海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发展沿海*旅游观光。

⑷经济的发展同时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沿海*生态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港镇、滨淮镇和振东乡,该区特有的资源禀赋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进行淡水、*、海洋养殖项目。同时以海滩、海堤的自然风光和现有的海堤建设基础上开发沿海观光旅游业。注重沿海*开发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与整治,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以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3、生态旅游是顺应旅游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从最初的观光型逐步发展成为以短期假日、黄金周等为时段的休闲参与型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以其特有的沿海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构筑*生态旅游内容,重点开展沿海*的自然保护区观光旅游、渔业参与游,农业科技参观、农业田园参与游,历史文化参观,户外参与类生态游类型,建成对外有较大影响的保护区观光项目,对内吸引周边市县周未假日旅游人群的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生态旅游业。

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根据*现有生态立地条件的地域结合结构、类型结构和开发方向,建设以保护区、展览馆、户外参与为主要项目类型的自然保护和人文生态旅游项目。

①沿海*生态百鸟珍禽园

依托沿海*资源和现有的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二号位、三号位建设现状,在沿海*地区发展以丹顶鹤为主的百鸟珍禽园,以保护珍禽越冬、繁殖、育幼为主,同时开发生态旅游,建设鸟类珍禽观赏地、注重生态旅游活动中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使人民在*、海滨领略大自然野趣的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设珍禽生活区、科研区、游憩集中区三个生态片区,珍禽生活区通过为各种珍禽的越冬和栖息繁衍创建适宜条件,建设不同鸟区,利用游客步行廊道连接各区,形成鸟类乐园;科研区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实力,建立现代化的鸟类繁育、驯养研究中心,为游客提供科技型的参观项目,游憩集中区主要是服务于整个生态百鸟珍禽园的服务中心。

②海滨风光渔业游

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发展海滩赶海拾贝、捡蟹等参与型活动,体验海洋大自然的情趣;以渔业为基础,以出海为主要形式,发动当地渔民开展船夫一船只租赁业,发展“做一日渔民”的海洋捕捞生态游,为游客提供出海打鱼的机会,体验海洋带来的特殊性趣味。

到2*0年,沿海地带初步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治理;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并投入运营;盐业、农林牧渔养殖业、海洋捕捞业等传统海洋经济产业已建成规模,并稳步发展;引入新兴产业,发展以食品加工、零部件加工、机械制造、港口物流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项目。

到2020年,建成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海港口物流集散中转中心,申请保税区建设,使海洋建设逐步转变成为高新科技支撑,资金密、劳动密集型的沿海经济增长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建成机制健全、规范严明、措施得当的海洋生态平衡保护系统,实现海洋经济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和效益分析

1、投入机制和成本机制。建立以境内外国家、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为主体的投资方,积极争取国家拨款,货款和国际投资,结合地方自筹,建立各种专项补助基金,投资生态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利益。设立“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付费”的市场化投资机制。实行竞争投资,效益和风险共担,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实行投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利税政策优惠化,项目基础设施环境完备化、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督规范化等,为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和政策软环境。

2、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的展望

以生态海洋开发为抓手,实施生态化产业战略,发展产业链群和外向型经济,打造生态产品和服务品牌,降低成本,提高附加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依靠生态旅游等方面建设实现社会人文环境品位的提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公众道德素养和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切实在开发过程中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资产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