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项目管理发展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项目管理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项目管理发展计划

20*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关键一年。20*年我省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要继续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题目,努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努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已进进了稳定低生养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题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同一思想,进步熟悉,推动各地把人口计生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低生养水平。必须坚持“四个不动摇”,即坚持计划生养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养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身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养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的方法,果断遏制生养水平反弹的势头。

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题目。必须建立党政负责、部分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继续深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和生养文明建设活动,努力转变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加强孕情监测和全程服务,打击“两非”行为。

三是加强城区和活动人口计划生养治理和服务。坚持以流进地为主的原则,落实“属地化治理、市民化服务”治理和服务新机制。加强流进地流出地协调配合,加强双向考核。

四是努力进步出生人口素质。科学制定进步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行动计划及技术服务规范,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和全省监测网络,定期评估通报。计生、卫生、残联等部分要在各自的范围内密切配合,大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积极倡导科学婚检,逐步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婴儿死亡率。

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构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养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

六是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机制。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养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关爱女孩专项资金、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养奖励、农村独女和双女上学加分等优惠政策,让广大计划生养家庭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七是全面加强计划生养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养机构、队伍、阵地建设。计生技术服务站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基层计划生养行政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社区治理服务队伍建设。加强计划生养信息化建设,进步行政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

(二)努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新时期我省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治理创新、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进步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依法行政、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一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养法规体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治理制度,将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机制、经费投进、活动人口治理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当前,要加快《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养条例》的修改完善,力争将《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修改完善《活动人口计划生养工作治理办法》。

二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利于稳定低生养水平的奖励优惠政策,以及普惠政策基础上的计划生养家庭优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鄂发\25号文件中有关计划生养利益导向的政策规定,全面落实计划生养事业费,确保事业费按省定标准纳进各级财政预算,为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实施农村计划生养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养奖励政策;启动计划生养家庭特别救助制度;对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家庭和落实尽育措施的两女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建立关爱女孩资金;实施对农村独女、双女上学加分奖励;建立计划生养系列保险;落实对计划生养女儿户优先优惠、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政策;落实其他各项人口计生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对实行计划生养的家庭予以奖励、优先、优惠,享受更多的待遇。

三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养治理服务体系。加强以县级计生服务站和乡镇中心服务站为重点的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进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稳定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确保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机构和职员的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计划生养工作机构的性质。要配齐配强乡镇从事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公务员和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职员。加强对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职员的培训,进步服务能力。全面实施计划生养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开展“三大工程”,进步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和优质服务满足率。

四是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把稳定低生养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题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进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订人口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各级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完善人口目标治理责任制和考核评估体系,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五是健全人口和计划生养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依法治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养组织领导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利益导向机制、治理服务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确保计划生养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扎实做好农村和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

湖北是个农业大省,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依然落后,部分群众的婚育观念与现行人口和计划生养政策存在差距,农村人口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我省农村低生养水平面临反弹压力,出生人口素质总体不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活动人口治理服务滞后,老年人和留守儿童题目严重,给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武汉城市圈中的几个城市又是群众婚育观念比较落后、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活动人口相对集中、计划生养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和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

一是围绕文化*、乡风文明,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和生养文明建设。以宣传党的十七大和中发\22号、鄂发\25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基本国情、计划生养基本国策、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继续推进以“走向生养文明,建设幸福家园”为主题的生养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开展生养文明六大行动,即特困家庭救助行动、“三难”家庭扶持行动、“四缺”家庭支持行动、计生女孩家庭关爱行动、少生快富家庭奖励行动、生养文昭示范家庭表彰行动;积极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培育一批“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的新家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围绕改善民生、富裕农民,加强和完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深进推进奖扶制度,探索推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教育部分要制订落实农村独女户和双女户中考、高考加分的实施办法;财政和相关部分要出台有关政策,加大对农村计划生养家庭优先、优惠、奖励政策的落实力度;民政部分要对农村计划生养家庭因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和节育手术并发症等原因致贫的优先予以救助;劳动、卫生等部分要在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养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时,将实行计划生养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优先纳进保障范围;积极探索手术并发症患者扶助、节育手术保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计划生养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建立优先、优惠、奖励、扶持、救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三是围绕维护农民权益,严格依法行政。深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步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养便民维权活动,推进人口和计划生养政务公然、村务公然。依法严格征收社会抚养费。

四是围绕服务农民,推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养优质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进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将科学治理与优质服务有机结合,重点加强孕前治理和服务。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计生、卫生和残联等部分要联合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工程,引导农民自觉实行婚检,以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努力进步出生人口素质。

五是围绕治理*,推进计划生养村民自治。把推进计划生养村民自治作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养治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按照“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治理、优质服务”的要求,实现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增添新活力。

六是要切实加强城市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健全、完善城市计划生养治理和服务制度,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属地治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养治理服务体制,落实计划生养属地治理,强化活动人口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共同责任,把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落实到社区。社区要配备专门从事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协管员或信息员,注重做好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封闭小区、各类经济园区的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进一步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养工作责任制。活动人口的计划生养工作要坚持由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治理,以现居住地治理为主的原则,流进地要落实对活动人口计划生养免费服务项目。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要共同采取超常举措,加大农村和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率先在全省起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推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整体水平不断进步。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奋力开创我省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我省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已经进进稳定低生养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题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道路,进一步加强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我省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身抓、负总责。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决定》(中发\22号)和省委省政府《决定》,充分熟悉稳定低生养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熟悉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果断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劲情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主动性,把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纳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进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题目,部署安排重要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党政第一把手要亲身抓、负总责,要做到重大题目亲身研究、重要工作亲身部署、重点题目亲身督办,省人大和省政协每年要组织对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督办或专题调研,不断创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式。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党政第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

(二)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齐抓共管的力度。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养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分析、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建立组织、协调、督导和检查制度。各部分要主动履行计划生养工作职责,建立本系统计划生养目标治理责任制垂直负责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制订人口发展评估体系,加大检查指导和督办力度,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治理。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分的考核督查力度。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计划生养相关职能,在制定完善惠民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计划生养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对人口发展影响的评估,主动征求人口和计划生养部分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养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的投进保障力度。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是政府履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的公共投进,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投进,投进不到位,说明党政主要领导对落实基本国策的熟悉没有到位。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纳进公共财政投进的必保项目,制定刚性约束指标,从财政、基础设施、人力、科技等方面加大投进。20*年全省各地要按照规定,重点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养财政投进体制,确保计划生养人均事业费纳进公共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投进保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养财政投进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进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养经常性工作、计划生养免费技术服务等所需经费落实到位。要认真落实分级负担标准,确保到“十一五”末,各级财政投进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费年人均达到30元,各级政府要足额将计划生养经费列进财政预算。要加强监视检查,保证计划生养事业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空转、挪用、挤占,保证人口和计划生养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经费投进上弄虚作假的,要及时予以通报,并追究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养干部队伍建设,为统筹解决人口题目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组织、人事和编办等有关部分要制定具体方案,确保基层计划生养工作机构和职员的稳定。基层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岗位特殊、任务艰巨,要按规定落实好基层工作职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要充实、配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养部分领导班子,对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留意培养、予以重用。

(四)果断落实人口和计划生养“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目标治理责任制,要以稳定低生养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进步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新机制、形成综合治理格式为重点,坚持对党政领导、责任部分、人口和计划生养部分分别考核,注重公众评价和社会监视。要把人口和计划生养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政绩、赏罚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实行人口计生工作任期、离任、提升考核,对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表彰,对由于工作失职或渎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力,造成生养失控,以及弄虚作假、瞒报谎报人口和计划生养情况的地方和单位,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果断实行“一票否决”,严厉处理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厉查处违法生养行为。充分利用“两清一治”成果,狠抓党员、干部、名人、富人违纪违法生养的查处。各有关部分在提拔任用干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评先表彰时要严格审查其遵守计划生养政策和落实计生工作职责情况。依据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分、人口和计划生养部分目标治理和考核情况,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县(市、区),重点治理一批后进县(市、区),对少数履行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职责较差的部分也要实行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