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强化建筑节能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强化建筑节能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贸局强化建筑节能计划

一、20*年*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现代服务业引领增长

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业领衔增长为特征,能级得以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区级税收15.3亿元(同比增长63.8%),其中金融业全年累计完成区级税收5.3亿元(同比增长919%)。航运业外资船运类企业集聚效应明显。中介业随着总部型、头脑型龙头企业入驻,总量不断壮大。信息服务业尚缺乏行业领先企业,规模效应有待提升。

(二)产业联动日益深入

商业消费市场整体回升,商旅文联动日益深入。实施了和平饭店南北楼、圣德娜、大盈综合楼等“腾笼换鸟”6.29万平方米;以新世界城为主的五大单体百货的娱乐、餐饮、休闲等消费比重同比增长明显;引进国际品牌旗舰店5家,国际品牌75个,地区总部7家;老字号品牌向外拓展网点193个;举办*老字号博览会、旅游节、电影节等全市性大型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商旅文联动。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8.5亿元,完成区级税收7.86亿元,继续保持中心城区商业的领先优势;完成旅游业区级税收1.3亿元;完成文化娱乐业区级税收0.2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62亿元。与此同时还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节能宣传培训;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共计43.9万平方米、30个建筑项目通过审批验收(20*年本区万元GDP能耗市统计局尚未反馈)。

(三)开放引资能效提升

内资招商注重实效,大招商机制效应显现。共引进现代服务业230家,一批规模型重点企业相继入驻。大力推进“亿元楼”梯度培育,金光外滩中心等10幢楼实现亿元楼目标。着力提升“一楼一档”楼宇数据管理的及时性和落地转化的高效性。全年完成“三个一批”楼宇招商25.4万平方米。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跨国公司和行业领先企业21家;新批准合同外资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9个,合同外资达1.699亿美元;新引进现代服务企业中商业营销、专业咨询和航运物流的行业集聚效应明显。

(四)城区建管进展有序

市、区重大市政工程如期推进。人民路越江隧道及人民路道路拓宽动迁收尾;河南路拓宽完成竣工;昼锦路拓宽动迁结束;西藏路拓宽二、三期,斜土路—国货路、*站路拓宽工程动拆迁积极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站点建设完成竣工。旧区改造积极实施。全年共拆除旧房42.82万平方米,拆平和基本拆平8块基地;全年竣工住宅楼25.79万平方米,竣工商务楼30.72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实现预销售金额127.50亿元,完成区级税收9.82亿元。

城区管理得到加强。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路地区“示范区域”、特奥“示范区域”和*路标杆道路相继建成;交通管理工作继续深化,全区105家社会停车场(库)的梳理工作全面完成;景观灯光和户外广告建设和管理力度继续加大;新建一批配套绿地和屋顶绿化,人民公园借地复绿、小桃园、大吉路等绿地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12.2%,人均绿化面积1.33平方米;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全区环境卫生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区环境监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民生实事稳步推进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展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是目标数的157.9%;失业登记人数低于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100%;20*年我区(区属单位)年人均职工工资达33000元,职工收入同比增长15%。认真落实救助保障措施,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帮困工作,统一调整1.3万名低保人员救助标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和助残服务工作,努力解决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各项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25.18万平方米;累计实现廉租房配租共4705户,登记配租率达100%;为8146名老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5条易积水路段排水管网得以改造;5000名职工参加了“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推进科教兴区战略,制定了科教兴区的指标体系,完成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各项工作,完成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各项创建任务,被中国科协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初步完成街道调整后的教育基本布局,提出了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整的方案,制订了《精品教育指标体系》,完成了*市音乐幼儿园的迁址工程,*学校轮滑馆改建项目交付使用,4所教育机构“退商还教”工作按期完成。全面完成区医疗综合大楼改建项目和相关医疗机构整合工作,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老年护理医院正式启用,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基本建成,制订并启动实施新一轮“*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国际艺术节“天天演”、“周周演”,*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世界少儿豫园中国日”等活动,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成功承办特奥会轮滑比赛和第一届全国自由式轮滑大赛,*体育中心及综合配套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体育馆改建工程动工建设。

(七)资源整合成效显著

按照合理配置与节约集约利用各类区域资源的目标要求,各项资源整合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出台了《*区资源整合运作机制》等规范性文件,为整合工作的深入推进搭建了良好的制度平台。二是建立了区资源整合办公室,统筹协调整合工作。推进了土地、楼宇等资源的调查摸底,以及盐业银行、礼和洋行和大生大楼等经营性资源置换利用的前期工作。三是重点推进社区公共设施配置。顺利完成街道“撤九建六”,按照新的街道建制,制定社区公共设施优化配置的总体方案,启动小东门、豫园、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公共设施布局调整、资源调剂和项目前期开发;完成了外滩和老西门街道社区公共设施规划选址、项目设计工作;新增综合用房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居委会22个,目前已有69个居委会达标,达标率为57.5%。四是启动了工商所、派出所、法院和部门派出机构设施的整合置换。

(八)综合改革扎实推进

企业集团改革重组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端正置业与南外滩集团、源程置业的资产托管重组;完成**置地有限公司(原端正置业)的增资扩股;完成蔡同德药业股权调整方案、资产评估和股权转让;完成了*大世界(集团)公司市区资产重组;配合市国资委完成*申花SVA文广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股权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医保预付制和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扎实推进全科团队建设、全科医师培养、户籍制保健服务、各级医疗机构间医疗合作、双向转诊、门急诊诊查费减免等各类改革措施。全年共有214.06万人次享受了门诊诊查费的减免,减免金额达1498.43万元。

二、20*年*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预期

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落实之年,也是我国办奥运迎世博的关键之年,更是加速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奋进之年。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奋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围绕“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和“经典*”的工作主线,坚持“抓发展、保建设、重民生、促和谐”,进一步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重大市政建设和旧区改造、突出民生保障、突出社会稳定,为全面完成*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预测: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

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

招商引资:引进内资50亿元;引进合同外资2亿美元、实到外资1.6亿美元。

拆除旧房:完成30万平方米。

劳动就业:新增就业岗位29600个,失业登记控制在13370人以内,技能培训14000人。

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相关指标。

三、20*年*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区委对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任务,通过“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力以赴保建设、以人为本重民生、坚持不懈促和谐”,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区发展模式,围绕楼宇经济,大力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站在民生的高度,积极探索旧区改造新办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一)聚精会神抓发展,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内涵质量

1.聚焦现代服务业,借势提升金融业能级

聚焦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要按照“正确定位、差异竞争,引进龙头、加快集聚,完善政策、优化环境”的要求,做深做透金融服务业,做大做强航运物流业,做实做优中介服务业,做精做细信息服务业。要针对现代服务业企业流动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利用比较优势、强化区域特色,找准自身定位,锁定发展重点,拟定并启动现代服务业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进金融、中介、航运等现代服务企业入驻*。同时要充分利用市级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抓住长三角联动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路—外滩地区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依托载体,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加快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和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过深入推进老大楼存量资源的盘活和开发利用,以及环人民广场沿线的北京路、*路、*路、*路、*路等五个结点的高档商务楼宇和环境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资源。

优化环境,提升金融产业能级。要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繁荣所创造的利好条件,加强规划引导、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完善配套设施、实施政策聚焦、强化政府服务,不断优化金融业的运行环境。大力引进基金、证券、理财等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增强我区金融业“高增值、强辐射”型核心竞争力,力争使我区的金融服务功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强化招商服务,优化招商能效结构

深化产业研究,完善大招商机制,不断提高招商质量。要做好我区产业现状的动态分析,强化比较优势,细分重点行业。要全力发展服务经济,深入发展总部经济,趁势发展世博经济,积极发展知识经济。通过扩大增量、拓展存量,积极培育优质税源,不断提高引进企业的“双落地”率,增强税源持续增长的稳定性。

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以服务型政府职能建设为导向,合理分工、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不断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发挥大招商格局的综合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专业化优质服务。同时要健全企业流动的预警机制,充分沟通、及时协调、积极应对,切实巩固税基、稳定税源。

3.开发商务楼宇,不断壮大楼宇经济

加快“筑巢引凤”。要重点推进“一带三区”商务楼建设,外滩源半岛酒店完成土建,洛克菲勒和罗斯福基金会项目、外滩33号、益丰大厦、204号地块、外滩镶牙工程项目进入施工,596号地块完成动迁、8-1地块完成招标出让;*路地区要完成一百商城、王宝和大酒店(二期)、解放日报新闻中心、大舞台广场、海怡大厦等项目竣工,推进恒基大厦、雅居乐国际广场(金昌摩尔大厦)等项目建设,加快163号、179号地块启动开发;豫园地区要推进546号、豫泰、确城地块动迁,完成福都商厦竣工,推进英皇明星城、香港名都等项目建设。

推动“腾笼换鸟”。通过“统盘考虑、整体定位,多方联手、利益共享,市场运作、国际招商”,加速推进结构调整和功能重塑。要完成中丝亚太、*河百联仓库等约8万平方米的调整任务;做好“亿元楼”的培育和服务工作。密切关注华旭国际大厦、亚龙国际广场、廖创兴金融中心、宏伊国际广场、兴业大厦等重点培育楼宇;切实做好新一百商城、解放日报新闻中心、港博大厦、亚洲大厦、展中大厦等后续楼盘的跟踪服务。争取新增亿元楼1-2幢。

加大老大楼功能置换的工作力度,加强与市级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市区联手开展外滩一线老大楼的置换招商,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在老大楼内办公的行政事业机关置换出来,吸引更多的金融、中介、航运等现代服务企业入驻。努力使老大楼在置换过程中形成高端新业态、税源新增长,重点企业回归的多赢局面。

4.坚持多元发展,着力拓展商旅文产业

坚持多元发展,扎实推进商业、旅游业和文化娱乐业等产业能级提升,不断拓展各产业的内涵品质,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要继续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发展品牌商业,提升商业能级。要及时把握奥运、世博商机,积极应对国定假日调整带来的新变化,精心策划市场活动,精心组织节庆促销,重点参与“20**购物节”,通过积极开展商业营销,努力促进消费增长,进一步扩大*商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抢占商业发展高地,力争引进品牌地区总部3家,国内外旗舰店3家,国际品牌50个,向外拓展老字号网点100个。

旅游业借奥运旅游之机,突出做好三个“品牌”建设。一要培育重点项目,扶植企业“品牌”;二要创新运作思路,巩固节庆“品牌”;三要开展旅游宣传,扩展*“品牌”。文化产业要重点参与*路和豫园地区的商旅文结构调整,提升文化在商旅文中的集聚度。要在全市率先试点启动豫园地区文化旅游规范景区建设工作,打造*商旅文结合的综合管理规范景区。通过品牌文化活动的承办和娱乐项目的引入,促进商业、旅游、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联动发展。

加强都市产业园区调整建设,加速淘汰和迁移劣势企业,加紧旅游纪念品等创意产业发展,积极调整提升老仓库、老厂房特有功能。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要建立统计考核体系,推广试点工作经验,抓好重点商街节能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确保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降耗双约束的目标。

5.深化综合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明晰集团公司定位和发展目标,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行业集中。稳妥推进集团公司改革重组,实施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国资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不断提升经营决策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压缩亏损企业户数,切实提高国资运营质量和效益,力争20*年国资增值保值率达5%,实现国资收益收缴5200万元。

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36条”和“市政府38条”,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推进非公经济的市场公平准入;搭建信息、政策及服务平台,畅通政府与非公企业沟通交流的渠道;加大对非公企业的金融支持和综合服务力度,突破非公企业发展瓶颈,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进一步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一是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规划、政策、资金、价格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参与和支持改革,确保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费和建设资金的投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居民医疗费用负担。二是积极探索推进分配领域的改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深化经营者激励机制、职工收入同向增长机制、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思路和措施,促进社会分配更加公平。

(二)全力以赴保建设,重点推进市政建设、旧区改造和城区管理

1.确保实现重大工程节点目标

一是加快实施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外滩南北通道工程、人民路越江隧道工程、十六铺交通枢纽、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开发等项目建设中的相关协调工作。二是抓紧实施世博周边配套路网动迁和建设。完成西藏路二期、三期、*站路、斜土东路—国货路拓宽工程前期动拆迁,按时拉开道路施工,力争当年完成建设。三是积极推进世博相关配套项目。协调区内802号地块和复兴地块争取20*年上半年拉开动迁,年内结束或基本结束;配合抓好西藏路22万伏及世博50万伏电力隧道工程施工相关协调工作。四是继续协调配合轨道交通9号线、10号线5个站点建设,完成昼锦路拓宽,实施架空线入地等市政工程。

2.积极稳妥推进旧区改造

一是加快推进一批旧改结转项目动迁。做好B4地块、复兴地块、琴海苑、中福花苑(二期、三期)等结转项目动拆迁工作。二是抓紧启动许可证有效期内项目的动迁。三是抓好一批旧改项目的收尾拆平。重点推进老城厢露香园路二期、老西门2-2地块、老城厢松雪街一期和董家渡11号地块等项目动迁工作。适时启动13号、15号地块。确保20*年拆除旧房30万平方米,收尾拆平动迁基地10块。

要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推进董家渡5号、9号、11号地块和老西门B块恢复启动等项目,抓紧推进*滩花园、*新苑二期、嘉利浦江园等住宅项目建设。20*年计划商办楼竣工25万平方米;住宅楼竣工15万平方米。

3.不断强化城区长效管理

一是健全各项网格化管理制度,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提高处事办案的及时率和结案率。二是以世博会周边为重点,涵盖半淞园、小东门、老西门等地区涉及的48条道路近3平方公里区域,落实新一轮市容“示范区域”建设工作。三是继续推行人行道长效管理,加强对社会停车场(库)和道路机动车停车场的管理,推行非机动车规范停放管理和非机动车立体停车架的推广。四是开展“核心区域道路洁净工程”,解决40处垃圾入地问题,启动新型公厕和公厕导向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四分类”30个小区。五是认真做好20*年迎奥运彩灯布置方案和建设工作;配合做好*路景观灯光的改造工作;启动迎世博景观区灯光项目;积极推进豫园地区灯光节能改造工作。六是加强综合管理执法力度。加强交通疏导和服务,减少乱设摊总量和乱设摊集聚地;扩大四个重点景区和17条主要道路长效管理的覆盖率;在道路拓宽和整治时要同步实施周边绿化、环境美化、景观设计和步行系统配套等,努力塑造经典*的窗口形象。

(三)以人为本重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1.确保完成政府实事项目

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之以恒,逐年推进”的要求,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1)拆除旧房30万平方米;(2)新增就业岗位296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3370人以内,技能培训14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00人;(3)完成6个旧小区综合改造;(4)改造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60万平方米;(5)改造25根高层居民住宅生活垃圾管道;(6)完成15个住宅小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设施纳管改造工程;(7)完成3条易积水路段排水管网改造;(8)进一步扩大廉租房,全面实施新标准的困难家庭配租工作;(9)新增养老床位100张,新增1所市级示范型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社区101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0)为旧小区新装电控防盗门700扇;(11)在全区标准化菜市场中全面实施电子计价秤“管理、设置、秤重和检定”的四统一;(12)帮助2000名国有(集体)转制企业离岗、协保职工参加“特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

2.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一是探索社会救助兜底衔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相互衔接、覆盖全面”的一体化救助保障体系。做好医疗救助政策、居民医保政策、本市支援外地建设退休(退职)回沪定居人员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工作,启动安徽下放户第二代生活定补工作。二是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加强社区劳动力资源调查,深化推进失业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活动,促进困难人员充分就业;扎实推进青年职业见习和创业工作,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充分运用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建立健全区属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有效维护各方基本权益。三是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参与协助”的主线,探索建立“*区社区老年照顾体系”,深入开展以“六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3.持续改善群众的安居环境

进一步整合力量、集聚资源,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一是加快“平改坡”综合改造,发挥“消防工程”和“厨房工程”的示范效应,促进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通过“扬尘污染控制区”的复验,认真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第三轮环保行动计划任务。推进绿化建设与管理,计划新建公共绿地6000平方米,专用绿地10000平方米,屋顶绿化10000平方米。三是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实施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以下)的廉租房配租,确保配租率95%以上。四要继续开展各类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区活动,加强对居民区公用部位卫生的长效管理和检查考核力度,巩固灭鼠、灭蚊蝇、灭蟑工作达标成果。

(四)坚持不懈促和谐,努力营造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1.统筹实施资源整合,提升社会事业综合效益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布局规划。统筹实施社会事业、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三个中心”的资源整合,重点推进外滩、老西门、半淞园路街道的社区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小东门、豫园街道的社区公共设施布局调整和配置工作。

推进社会事业项目,一是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扶持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1-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及专利试点单位。二是实施“精品教育”指标体系,办好都市型精品教育。*区第一中心小学建设项目年内结构封顶,*市实验小学完成扩建方案论证,完成好小囡幼儿园和永安路幼儿园迁址修建工程,启动大同中学学生公寓项目。三是明确二级医疗机构的调整定位,推进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四是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三级网络,提升广场文化活动的品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五是组织和参加奥运火炬传递、国际轮滑邀请赛、*市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市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等重要活动,推进*体育馆的改建工程。六是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加强信息规范化管理,建成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支撑体系和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两大信息化重点项目。

2.突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提高社会联动调处能力,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范围的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力度,推进“平安*”建设。以实施社会治安分级预警机制为抓手,严厉打击“两抢”、扒窃、盗窃车内物品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突出犯罪活动。

加强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建立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切实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二是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最大限度控制死亡事故发生。三是启动新一轮质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食品生产等质量监管,确保两大公共安全。

3.构建和谐社区,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围绕构建和谐社区的主题,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与保障功能,强化社区综合管理体系。一是推进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强化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建立社区安全预警机制。二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通过创新模式,重点落实好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切实让居民感到社区服务便利。三是不断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夯实基层组织,推动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形成,通过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完善社区共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