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计划

(一)到2010年,我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增加值年均递增15%。

——税收年均递增15%。

——新增有一定能级和规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500户,其中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20家。

(二)战略取向

我区“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是:“吸引、稳定、集聚、优化”。

1、“吸引”,就是以完善的运行环境和有序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吸引同类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以更大的体量、更高的层次,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和扩大我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及其经济发展制高点。

2、“稳定”,就是加强现代服务业现有企业的“留驻、留商、留税”工作,为已入驻企业提供长效常态的跟踪管理服务,针对入驻企业对优惠政策周期可能作出的反应,及时制定预案,倾力稳定企业,增强其立足我区长期发展的信心。

3、“集聚”,就是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企业的集群发展和集聚作用,注重行业链的延伸扩张,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作用,抓住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4、“优化”,就是通过优化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进而优化我区的运行环境和服务环境,并从整体上优化以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航运物流业、专业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机构和资源向我区域集结,大力发展以中介、广告、会展、知识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现代服务业行业,不断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我区“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策是要努力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产业先导发展战略。坚持我区既定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在稳步发展金融、信息、贸易航运、中介和专业服务业等四大基本领域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同时,前瞻性地发掘和培养以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各类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作为先导产业,必须体现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的聚焦。围绕我区产业导向,加强与开发商沟通联系,在抓好现有新的商务楼项目建设的同时,适度加大商务楼项目供地力度,协同做好新一轮商务楼宇的规划建设,并进一步加快老大楼存量资源的盘活和置换开发利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资源。

2、坚持税收增长发展战略。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既要注重功能升级扩容,又要注重税收落地率。以引进国内外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企业为目标,着力引进功能强、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强的金融机构,发展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同时,不断吸引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企业品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我区,以确保税基稳定和税源拓展,促进税收保持稳定和长期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现有企业的“留驻、留商、留税”工作,为已入驻企业提供长效常态的跟踪管理服务,针对入驻企业对优惠政策周期可能作出的反应,及时制定预案,倾力稳定企业,增强其立足我区长期发展的信心。

3、坚持功能提升发展战略。把握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走势,以强化区域功能的综合提升,注重实现现代服务业与招商引资、楼宇建设的“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在实施以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行业构成优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区特有的区位功能和产业功能,形成与周边区域相互错位发展的格局,加快引进证券、基金、信托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衍生企业,在中心城区的区际竞争中,形成自身独有的发展优势。借助我区外滩CBD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产业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巩固我区作为*中央商务区和中心商业区的核心区域地位。

4、坚持行业集群发展战略。结合全区功能建设,在引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过程中,突出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经济地位,结合区域楼宇优势和分布特点,合理优化行业布局,形成现代服务业的行业集群形态和集聚效应。定期分析现代服务业行业的发展情况,注重行业链的延伸扩张,抓住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和跨行业之间联谊会,增进了解与合作,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5、坚持经营国际化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入世后3—5年过渡期的特点和机遇,在广泛引进外资服务业的过程中,注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雄厚资金,带动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服务业接轨,走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著名中介服务机构合作,争取引进国家和世界级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形成行业集聚的龙头示范效应。

三、“十一五”期间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鼎力打造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规划目标,我区将努力建设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和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

1、围绕外滩*江沿岸开发目标,着力打造金融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东南至*江岸线,北抵*,西面边界依次为河南路-人民路-中华路-中山南路,区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该区域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确定的*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集聚区从北至南分为四大功能板块:外滩金融贸易区、十六铺商务休闲娱乐区、董家渡滨水商务宾馆区和世博会展区,将逐步提升金融贸易功能、拓展商务商业功能、补充特色娱乐功能、开辟博览文化功能。外滩金融贸易区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共同构成中心城区最具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市对外滩金融贸易区的定位,要建设体现*历史风貌和现代文明完善结合、以金融贸易功能为主、与陆家嘴错位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金融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其他行业及各相关配套产业合理配比、融合发展的典范。与此同时,注意CBD未来的扩展趋势,由外滩向南适当延伸,带动十六铺、董家渡核心地区新兴商务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的建设,并逐步完善世博周边地区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规划,集聚区内近期可开发商办用地11幅,总用地面积约15公顷;集聚区周边近期可开发商办用地13幅,总用地面积约18公顷。未来三年,将抓紧北部*至复兴路之间区域的开发,具体分为外滩源、外滩金融贸易区、外滩风貌延伸和十六铺三个地块加以重点推进,以尽快形成该集聚区内的开发和建设亮点。外滩源地块将建成*半岛酒店项目。外滩金融贸易区将重点推进中央商场、元芳弄、联谊商厦二期等项目建设。外滩风貌延伸段和十六铺地块将努力完成204和南外滩8-1两大商业办公综合楼项目。

主要措施

一是推进外滩金融贸易区规划实施。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市外滩金融贸易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已于20*年4月完成并获市批准。要充分利用规划出台契机,广泛进行宣传,有步骤地推进实施。以“重塑功能,重现风貌”为目标,根据外滩地区的历史、现状和风貌保护、建筑形态及功能拓展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和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机构,进一步发挥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按照“过境畅通,到达便捷,动静结合,公交、公务优先”的总体原则,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高外滩地区的交通效率和人流吞吐能力。优化外滩地区道路系统,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启动河南路拓宽改造工程,完善四川路和江西路以公交和公务车为主的机动车交通系统。加大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力度,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的力度,提高外滩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

三是抓紧推进老大楼置换和改造。按照“市场导向、企业运作、政府推动、多元投资”的原则,实现对老大楼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加快老大楼存量资源的盘活和置换开发利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资源。随着条件不断成熟,进一步开放投资,将老大楼项目的保护与利用推向市场。对经过改造后的老大楼,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直接在市场上转让和出租经营。将市场化理念贯穿于项目的规划、开发、经营、策划包装和宣传推广中,充分挖掘老大楼潜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加强外滩地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推进老大楼的新一轮置换,逐步把不符合外滩功能定位的企业和机构置换出去,腾出空间,把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引进来。

2、围绕南京路地区功能拓展实施方案,着力打造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

南京路地区是集中体现城市活力的商务商业核心区。北起*,南至淮海路、人民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至成都路,区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要利用多个传统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汇聚的优势,传承经典,渗透发展,重塑功能,聚合做强,进一步强化商业商务和现代服务功能,成为*高档商业商务聚集的标志性地区之一,展示*中心城区的繁荣繁华。重点推进西藏路沿线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延安路、淮海路五个路口的功能节点建设,增建高档商务楼、宾馆、公寓。西藏路北京路口的主导功能是贸易、会展、信息物流,要推进金桥广场、金昌广场和泛太平洋广场的建设;西藏路南京路口完善商业、文化、旅游功能,在完成新世界综合消费圈和世茂国际广场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百联商城项目建设;西藏路福州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业、商务、行政、文化、休闲,在都市总部大楼投入使用的基础上,推动申花地块的改造;西藏路延安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务、文化、娱乐,结合音乐厅的移位成功和品位提升,推动“大世界”项目的改造;西藏路淮海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业、娱乐、商务,重点推动东方海外商务、宾馆项目的启动和建设。环广场其他地区还要完成廖创兴金融中心建设,推动大光明地块改造等。

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北至*,南至复兴东路的西藏路两侧,包括西至黄陂路的环人民广场周边地区,是《纲要》确定的延安路——世纪大道东西向现代服务业产业带的核心地区,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在产业定位上形成与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错位发展的态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中介、航运、信息、娱乐等现代服务业行业,依托人民广场地区市级文化中心、办公机构集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便捷的公共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入驻。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体现城市繁荣繁华景象、汇集高端现代服务业、展现新型时尚魅力特色的现代商务集聚区。

主要措施

一是塑造都市中心的空间环境。利用行政文化中心的集聚辐射效应,依托独特的交通枢纽和生态环境景观条件,充分发挥*市中心窗口和众多放射状商业步行街和专业街汇集的优势,分别以新世界、世茂国际广场和明天广场为标志性建筑,形成强烈的都市中心感。重视城市历史遗产,有效维护主要开放空间和观景点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视廊通道,实现传统特色公共空间与现代标志性景观建筑的有机融合。

二是加大功能型、结构性招商力度。依托该集聚区具有充足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的、高级别的商务楼宇载体,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的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入驻,侧重于吸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中介专业服务和知识服务等方面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形成诸多大企业“头脑在*”的格局。

三是加强概念包装和对外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炼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和功能特征,加强整体概念的包装,宣传西藏路环人民广场地区优越的区位环境,日趋完善的商务商业的配套设施等。通过加强对外宣传,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投资的一片热土。

(二)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

按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集聚,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继续落实“集聚、吸引、优化、稳定”的发展思路,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六大重点行业,实施政策聚焦,集中突破,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能级。

1、以资源积聚和金融创新为抓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以“外滩——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总体定位为依托,大力促进我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有步骤推进外滩老大楼的功能置换,引进海内外著名的金融、商务机构及世界著名品牌零售商,拓展以银行理财、保险经纪、基金管理、黄金交易、产权交易及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为主的金融服务功能,发挥金融服务业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核心作用以及对其他现代服务行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到20*年,金融服务业要形成由15-20户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金融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0%左右。

一是加大金融资源集聚和功能建设。贯彻落实“本市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关意见”,抓住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有利契机,依托国家外汇交易中心、银行同业拆借中心、黄金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研究,深刻把握国内外金融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集聚。加快外滩金融贸易区功能建设,努力将外滩金融贸易区打造成资源配比合理、产业生态领先、人才信息集聚,具综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金融中心重要载体之一。

二是大力吸引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产品集聚。充分发挥外滩地区历史、人文、区位、营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浦东陆家嘴地区的金融企业和机构开展融合互动、错位互补。抓住中国人民银行在*设立第二总部的历史性机遇,努力争取金融监管及政府职能部门对我区金融产业政策的倾斜和聚焦。积极争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在外滩金融贸易区的先行先试。

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延伸与配套产业。通过盘活外滩地区经典老大楼,发展拍卖行、典当行等金融延伸行业,引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股份制银行、投资理财公司等企业入驻,营造最具海派特色的融资和理财服务氛围。发挥外滩3号、18号等的联动效应,积极引入国际、国内著名的品牌专卖及休闲、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营造合理布局、科学配比的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2、稳固优势企业的集聚态势,着力发展物流(航运)服务业

围绕国家《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在物流企业审批、市场整合、税收管理等方面的调整意见,为现有集聚的优势企业度身定制服务政策,完善航运物流工作协调服务机制。以推进*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契机,巩固全球航运著名企业已汇聚*的优势,引进新的企业,做大产业总量,促进物流航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到20*年,物流航运服务业要形成由15-2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物流航运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贸易航运业发展环境,不断扩大贸易航运服务业的总量和增量。发挥我区延安路、西藏路一带原有贸易航运机构集聚经营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贸易航运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著名航运机构入驻。进一步克服和消化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业务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扩大进口,做大企业规模。

二是构筑网上物流交易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公司入驻,加快发展第三方现代物流服务业。根据我区地域特点,采用信息技术,完善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利用一批国际物流巨头落户*的契机,通过国内外市场融合和物流企业的竞争合作,吸引、培育、发展具有规模水准的第三方现代物流服务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对物流企业承接外包服务给予支持。

三是促进区际联动合作,确立和保持我区贸易航运业在全市的地位。按照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在与虹口、浦东等区域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基础上,明确我区物流、航运业的主攻重点。利用全面入世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物流、航运机构入驻。加强同海关、港务局等航运服务机构及关键性人才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创造条件引入航运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3、以市场化、专业化为重点,着力发展专业中介服务业

积极把握全面入世后中介和专业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合作,着力促进我区的中介和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到20*年,中介和专业服务业要形成由2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中介专业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继续保持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产业优势地位。

一是争取引进国家级和世界级中介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依托已经入驻的知名企业,做大会计和法律服务业,做强审计、物业顾问、资产评估及其它类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二是加快引导经营规模、业绩、品牌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或国内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经纪、等市场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以倡导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拓展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实力和服务领域。

三是鼓励工程、高新科技、专利、专业保险公估等市场专业技术类中介机构走现代化和专业化道路,加强服务专业深度和特色,建立和保护中介专业服务的自主知识产权。

4、以公共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及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把握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我区现代服务业整体能级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到20*年,信息服务业要形成由10户以上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信息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0%以上。

一是继续培育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行业。进一步发挥*科技京城作为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重要载体的作用,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品开发及其服务方面形成集群优势,引进国内外头脑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软件研发工程,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充分利用我区电信服务企业集聚的优势,巩固发展移动通讯、固定电话、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区域性信息交汇服务中心,提高其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

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延伸行业。充分借助我区电信服务的集聚优势,发展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服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等,逐步形成信息交汇服务中心,提高信息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

三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我区南京路、北京路的商贸商务功能调整,完善网上购销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网上交易、展示、服务等基本功能为特点的现代服务贸易业态。进一步加大和优化银行卡、电子钱包(付费通)等消费环境建设,推进传统商业向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商业转型。

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全区政务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的政务活动窗口,推进“市民信箱”等政府公开信息的建设和使用。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政府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引导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亮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会展广告服务业

抓住广告业全面开放和举办世博会会展业提速发展的机遇,吸引和集聚会展、会务、翻译、广告等行业,实现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新突破。到20*年,广告会展业要形成由10余户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会展广告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

一是理顺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集聚优势企业,做大广告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重振*广告业的雄风。

——利用一批全球领先的广告公司和国内大型的新闻出版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入驻我区的优势,着力打造广告业集聚区域,形成优势企业集群发展态势。

——利用我区老大楼的文化元素和内涵的优势,大力吸引中外资广告企业入驻*。由于广告业对那些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大楼有浓厚兴趣,而我区老大楼资源丰富,老大楼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宽裕,正好适合广告公司对空间的特殊需求。

——按照市有关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定,协调、整合我区高架道路、楼宇立面、广场等户外广告阵地资源,形成集约化管理、开发、利用的态势。

——利用文艺展演、剧院、电影、群众性文化展示活动等场地,开拓发展新的广告领域。

二是抓住世博会历史性机遇,发展*特色的会展产业。

——结合*江岸线改造和世博会场馆建设,择地建设1—2个具有国际水准和鲜明*风格特点的会展场馆。

——借助商务会展、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积极培育发展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赛事、会务、旅游等新产业。

——加强本市与长三角会展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联手推出会务、会展、商务旅游等新活动,吸引商务、旅游人群的集聚。

——加强与国际会展集团的合作,引进会展、会务策划企业及管理人才,吸引国际重大会展、会议加盟*,形成新的会展产业链。

6、以满足新需求的服务行业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潜力服务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转型后的新兴行业,培育发展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派生的新型服务行业。到20*年,新兴潜力服务业要形成由5-1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新兴服务业税收争取年均递增10%左右。

一是依托*江两岸综合开发和南外滩沿江地区的功能建设,凭借*江水岸资源优势,大力拓展水上观光旅游服务业等新型服务行业。

二是紧紧瞄准国际产业转移和“长三角”地区发展,以及我国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利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三是结合我国入世后五年过渡期已经过半和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形势,依托*“四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发展策划咨询、投资论证、技术服务等创意产业。

四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专业事业转轨的新型社会服务行业群。

(三)切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把现代服务业放到区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研究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健全大招商工作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全覆盖的招商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工作目标化、任务项目化、考核数量化。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协调服务体系。

1、建立*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区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其职能主要是确定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全局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协调解决本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现代办。成立两大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机构,突出集聚区功能特色,负责编制集聚区发展的计划和方案,并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衔接,促使计划和方案实施。按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和一业一责原则,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推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举措,并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明确分管领导,明确项目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确保任务落实。年终考核评定。

2、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参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有关设立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举措,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从20*年开始在区财政年度预算资金中安排引导资金,以后年度视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适度增加规模。实行专户管理,滚存使用。设立“引导资金”的目的,是引导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发展,引导和促成关键项目或闲置资源投入使用。

3、形成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聚焦。强化规划引导,促使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在现代服务业两大集聚区内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充分挖掘利用现有存量楼宇资源,充实和提升楼宇质量。改进目前对现有楼宇资源的管理方式,鼓励楼宇业主整合资源用于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要及时主动把握国家和市有关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市相关部门争取部分尚未取得操作经验的政策在*先试先行。积极争取有关扶持政策,形成市、区互动发展氛围。争取市里给予外滩与浦东陆家嘴同等的产业扶持政策及规划和土地政策,促进外滩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

4、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指标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六大行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在地统计制度。加强现代服务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定期对重点区域、楼宇、企业实施跟踪统计分析,积极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明确各项指标的界定和报送程序、方式,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测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5、营造和优化整体发展环境。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更加注重整合整体空间形象、建筑布局和环境体系,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整合步行交通系统,推进道路交通综合改造和整治,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完善停车电子诱导系统。优化景观绿化布局,营造优雅的生态环境;优化服务资源的布局,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对涉及服务业市场准入的工商登记、行政审批等,除国家有规定外,率先实行登记备案制,深化“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网上政务、网上办公,简化审批程序。为中外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服务方案,细化并实施为企业及企业家量身定制的五大服务计划,包括“安家*”计划、“回归”计划、“乐业”服务计划、VIP服务计划、激励计划等。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组建行业或跨行业的联谊组织。

6、构筑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地。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级服务人才,特别是吸引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加快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步伐,积极组织实施服务人才能力培训工程。加强理论、业务、岗位和双语等学习,提高政府部门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