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领导任务学习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不断掀起招商热潮,在亿元项目推进上求突破。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大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火车头”。今年,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励精图治地开展“亿元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以大项目的大推进实现发展的大跨越。一是在创新方式方法中招引大项目。继续坚持“全员招商、专业跟进、主帅出征”的工作方式,采取协作组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再掀招商引资的新热潮。今年,市里将抽调精干人员,组建6个专业招商局,重点在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或6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上求突破。各县(区)也都要成立专业招商局,着力打造一支招商引资的精锐之师。树立“招工就是招商”的理念,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招兵买马,满足用工需求。二是在深化南北合作中集聚大项目。围绕创建“*省产业转移示范市”的目标,按照“共建园区以招商为主、项目以工业为主、管理以本地为主”的原则,始终把南北共建园区作为“最大项目”、“最大特区”,大力扶持,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省里的扶持政策,以最大的优惠吸引外地企业落户,以最大的诚意赢得苏南各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确保在全省考核中夺得第一,每个共建园区今年分别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三年内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30亿元,争取达到50亿元。三是在培大育强企业中催生大项目。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在招引大项目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拿出市场、技术、品牌、股权等固有资源,围绕上下游产品招引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集聚大项目。今后,除正常技改贴息和专项资金补助外,对固定资产投入亿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的,另行给予奖励。要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加大对秀强、箭鹿等进入辅导期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早日上市。年内,确保全市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2家以上。四是在严格考核奖惩中保障大项目。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体系,坚决杜绝假招商、招假商以及以小充大、以旧充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到年底,对市直部门招商实绩落后的,“一把手”将实行“负责制”;对各专业招商局,完成任务的优先提拔使用,没有实绩的扣减招商经费;对各县(区)和*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继续实行1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或6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完成情况“一票否决”。今年,市里还将成立帮办服务考核中心,加强对帮办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成效的考核,促进帮办服务内涵延伸、范围拓展、水平提升。
2、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在产业集聚提升上求突破。“调结构、促转型”,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重大战略。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从*现阶段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产业集聚推进结构提升,以总量扩张带动转型升级,加快建立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一是做大做优传统产业。要瞄准传统产业发展新方向,最重要的是延长上下游配套,缺什么补什么,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横向同类集聚,加速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食品饮料产业,要大力推进*、双沟两大酒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娃哈哈、汇源、嘉士利等项目建设与发展,确保年内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要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完善链条为关键、品牌创建为核心,重点加快德力化纤、翔盛粘胶、晨风服饰、海欣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扶持波司登服饰、千仞岗服饰、箭鹿集团等企业发展,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林木加工产业,要向高档贴面板、高档家具等产品延伸,加快启动林浆纸一体化、双虎家具、蒙欣家私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金属加工产业,要加快形成以南钢金鑫轧钢、苏钢鑫益机械为重点的140万吨轧钢规模,巩固发展金属压延产业,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来抓,以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为导向,加强研究、指导和扶持。机械电子产业,要增强机械制造的产业链衔接,加大研发和创造能力。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可成科技项目建设及配套企业的引进,做大做强电子装配、新型灯具、高压电器、五金加工、设备制造等产业,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新材料产业,要围绕打造全国第一的特色薄膜生产基地,重点实施彩塑集团、赐富工业园、金田塑业、首义薄膜等项目,确保年内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新能源产业,要突出抓好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新型动力电池、风能设备等领域的产品开发,打造新能源产业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要抓好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省级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快*软件园二期、三期和*服务外包产业园数据备份中心、软件孵化器等项目建设进度,为落户企业提供工作场所,搞好生活设施配套。要继续以数据处理、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行业应用软件研发、文化创意、动漫制作等为重点,拓宽招商领域,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实施西楚动漫、京东商城、经纬呼叫中心等重点项目。今年,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要确保突破10亿元。同时,积极发展环保、新医药、传感网等产业,着力构筑发展新优势。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大型三产项目与二产项目同等重要、大型服务业项目与先进制造业项目同等待遇的原则,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确保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加快餐饮酒吧、休闲会所、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服务场所建设,确保年内每个县(区)建成或在建1家五星级宾馆。以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为契机,加快具有*特色的景点建设和延伸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湖滨新城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建设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四是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开展省级经济开发区“升档进位”竞赛活动,大幅度提高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亩均投入产出论英雄、计业绩,今年所有新上项目,每亩投资额必须在150万元以上、年纳税额30万元以上。坚持基础设施开发与产业功能配套相结合,加快双回路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以及蓝领公寓、邻里中心、居民安置小区等工程建设,增强大项目落户的承载力。加快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区、食品产业园、重点项目集中区、彩塑包装以及原酒生产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早日形成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今年,每个县(区)都要建成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的特色园区。五是严格抓好生态保护。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决不引进“污染难治理、治理不达标、达标增排量”的项目,决不准把减免排污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度,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攻坚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年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6.75万吨,新建排污管网145公里。深入开展低碳示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重点加强路、河、沟、渠两边的绿化和农田林网的方格化植树,千方百计增加环境容量和森林碳汇,确保年内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3、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在全面协调发展上求突破。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按照“五个一体化”的要求,着力构建以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我们要把这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全力加快中等城市群建设。按照“富集人气、集聚商气、彰显特色、一体发展”的要求,加快中心城市和三个县城建设,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群。大力实施人口“倍增计划”,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市人口达到75万,沭阳县城区达到60万,*、*两县城区均达到35万以上。充分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调控手段,推动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中心城市危旧片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在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今年,中心城市要完成危旧片区改造150万平方米,全市要新建商品房6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4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园博园、中心城市水系沟通、运河湾自然农园、第二水源地、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建设,依托发展大道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和品位。二是切实加强“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树立“镇当城建”的全新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产业集聚,完善功能配套,促进商业繁荣,广泛吸纳人口。到2015年,全市8个省级重点镇建成镇区人口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14个市级重点镇的镇区人口2万人以上,一般乡镇的镇区人口1万人以上。所有乡镇要对镇区规划进行新一轮修编,高品位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配套,不求面积扩大,但求精致完善。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免费的养老保险或者土地流转入股加入农村合作社,农村宅基地置换小城镇住房的“双置换”机制,鼓励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返乡就业创业农民一步进城入镇。三是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继续按照“集中集中再集中”的原则,抓住农村“平改楼”的机遇,鼓励农民自建、代建、共建,严禁开发商下乡建房,严禁城市居民下乡购房,最大限度保障农民自主建房、低价住房。积极探索宅基置换、地随人走的建房机制,做到建新与拆旧衔接推进、新房入住和老宅置换同步落实,确保年内具备入住条件的集中居住区入住率达到60%以上,老宅基置换率达到80%,每个集中居住区达到500户、人口在2000人以上。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集中居住区的宜居度和吸引力。四是不断提高土地供给保障能力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强土地使用税征收工作,增强集约节约用地意识。积极做好用地大文章,多争取省留计划和“点供”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产业结构升级项目、民生工程项目的用地需求。深入推进土地“三清”,加大对闲置、囤积土地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确保年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2.5万亩以上。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增加“三大收入”上求突破。生态高效农业是基础产业、富民产业,也是*最有可能在全省率先崛起、走在前列的产业。要围绕建设“中国知名、*第一”的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优化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按照“整体推进、连片开发”的要求,年内每个县(区)建成1个万亩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以上市级产业园,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基地、产业带动载体。特别要增强农业高科技的“核心智慧”和“系统集成”,依靠荷兰瑞克斯旺,做成世界中纬度的育苗中心。今年,要确保新增高效农业40万亩、高效渔业1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万亩。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大力开展“龙头企业提升年”活动,加快天津宝迪、广东温氏、*雨润、南京卫岗、益客食品等项目建设。加快启动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巩固和拓展“生态农业博览会”招商成果,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确保全年农业项目协议引资100亿元,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销路决定生路。要始终把农副产品营销摆上突出位置,加快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每个县(区)都要建成1个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并确保在年内投入运行。继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并在规范中不断提高。加强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培育无形市场。加快优质农产品进超市、进城市步伐,尽快建成一批直供、直销基地。四是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深入开展农业技术革命,瞄准农业科技前沿,以优势产业核心区为基础,大力推进“三新”工程,充分发挥瑞克斯旺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荷兰绿港、中加奶牛、*(台湾)农业合作示范区等项目落户,建设一批区域性种苗、种畜禽中心。年内,每个县(区)都要建成一个集精品生产、科技示范、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一个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农庄大棚。五是加快强镇兴村步伐。深入开展乡镇(街道)分档竞赛活动,确保年内全市25%的乡镇财政总收入超5000万元,55%的乡镇超20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超5000万元的乡镇达15个,超2000万元的乡镇达40个,超1000万元的乡镇达90个;90%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
5、大力实施“东向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优越的发展环境是区域竞争的最重要优势。按照争当沿海开放最直接、最便捷、最畅通的“门户”目标,围绕“思想全面对接、规划无缝对接、交通快速对接、产业借势对接、城乡一体对接”的要求,推动“东向战略”尽快落到实处,全力构筑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在公路建设上,开工建设省道344快速通道*段,做好省道326建设前期工作,着力打造*向东连接连云港机场和港口的无收费快速通道。加快省道245、249*段建设,确保年内竣工。开工建设国道2*、省道330、325*段,力争明年底宿新高速建成通车。在铁路建设上,加快宿淮铁路建设进度,确保明年底建成通车;完成徐宿淮铁路立项审批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打通*到连云港、上海的铁路通道,把*建设成为华东铁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航运建设上,全力提升大运河通航能力,加快建设*运河中心港物流枢纽,开通京杭大运河集装箱运输。规划建设*至连云港港口的水上快速通道,构筑通江达海的大港航格局。积极争取在连云港设立*码头区,在*设立连云港港口货待区,把*打造成“无码头港口”。同时,紧密对接沿海开发12个专项实施方案,加快编制和完善有关规划,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沿海开发配套工程。
6、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求突破。要大力弘扬“敢试敢闯”的精神,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围绕办事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实现部门对窗口的充分授权,全面实施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超时默许、缺席默认等制度,建立动态清理机制,切实做到审批事项再减少、流程再压缩、环节再削减、收费再降低,确保市权范围内的审核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充分发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作用,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网上审批、网上监察。二是增强金融服务创新力。继续深化金融改革试点,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扩大金融机构总量,确保全年引进金融机构2家,组建村镇银行2家,成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8家,2家以上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力争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争取扩大授信额度,增加贷款规模,确保全年新增贷款2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贷款6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市级五大投融资平台,切实增强融资功能和投资经营能力,确保五大投融资平台总资产不低于150亿元,直接融资30亿元以上。三是深化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保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管办分开”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医疗卫生领域,促进有序竞争,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行风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防范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营造和谐有序的医疗环境。同时,坚持上下联动,跟踪问效,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八个政策性文件的落实,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对外开放方面,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是全省唯一每个月都保持正增长的地级市,这说明我们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上大有潜力、大有可为。要抓住当前宏观政策宽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外资突破年”活动,更大力度“引进来”,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外贸渠道,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抢占新兴市场,继续保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平台,以生态特色旅游为切入点,积极宣传*、推介*,在主动服务、积极参与中分享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快海关、国检大楼建设步伐,确保年内投入使用。结合*运河中心港物流枢纽工程建设,积极规划论证*口岸建设,为发展开放型经济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商务环境。
7、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求突破。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落实好惠民政策,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创业就业。创业是财富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全力推动创业实践,加快发展创业经济,广泛开展“三来一加”、“创业行动村村行”等群众性创业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主创业、勇创大业。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认真解决困难群众、返乡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农民工返乡就业5万人。深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全面实行企业拿订单、学校下菜单、政府出资买单,以及县乡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部门联合的“三单四联”培训模式,确保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真正使想创业的有机会、敢创业的得支持、创成业的受鼓励。二是建立健全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民保障水平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实行全覆盖,这是今年最大的民生实事和最大的财政支出。各县(区)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广泛宣传,狠抓落实,力争年内农村适龄居民参保覆盖率达到95%。特别对新农保补贴资金问题,就是财政再困难、财力再紧张,也要压缩其它开支,优先调剂资金,确保足额、及时到位,切实把这件大事办好。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比例达到45%以上;“五险”扩面新增1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参保人员续保率达90%以上。健全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着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来说,必须坚持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养。要按照实现教育精明增长的要求,抓住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扶持的政策机遇,狠抓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三个重点环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力争创造更多*教育的“高山”。始终把培养更多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严格执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本地就业率、市外招生、与西部合作办学“三项考核”,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大“以奖”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前职业教育的好势头,确保年内职业学校学生本地就业率达到35%;普职比调整为4:6。大力实施“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135工程”,力争年内引进市级领军人才30名以上,其中入选省计划10名以上。四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围绕到2012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按照“重心下移、帮扶到村、落实到户”的要求,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坚持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广泛开展“五方挂钩”、“牵手脱贫”等活动,积极推广“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等帮扶模式,确保年内2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实现新目标,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新考验。要以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1、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建设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科学发展的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的主题,坚持上下结合、二三批联动,强化整改,跟踪问效,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求,创新设置方式,探索“机关+村居”帮建、“村居+村居”统建等方式,切实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目前,我市党员队伍结构还很不合理,党员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3.8%,比全省少0.8个百分点,其中55岁以上老党员占37.2%,初中以下学历占47.7%。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经纪人、返乡创业人员、企业技术骨干等优秀青年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2、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勇担重任的干部队伍。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和推行公推公派、公推公选、竞岗交流、挂职锻炼等选人用人方式,制订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初始提名办法,加大从基层优秀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中选用干部的力度。建立健全在一线识干部、从基层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考评机制,既要考核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项目推进等事关发展的“显绩”,也要考核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维护稳定等影响长远的“潜绩”;既要考核任职干部,也要考核挂职干部;既要考核正职,也要考核副职,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决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3、强化敬业奉献意识,营造富有激情的干事氛围。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的干事激情,坚决摒弃“小城市好生活、小地方好做官”的思想,坚定不移促发展,全力以赴创一流,以干部创事业引领全社会创大业,以干部的拼搏奋斗带动全社会共同奋斗。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慢发展是失职、不发展是渎职”的意识,对事业尽心、对工作尽力、对岗位尽责,努力干出前人未干、群众认可、后人敬仰的业绩。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克难奋进的拼搏精神,敢于应对挑战、攻克难关、破解难题,决不因宏观向好而盲目乐观,决不因形势复杂而无所作为,决不因一时困难而束手无策,以昂扬的斗志成就大事,赢得发展。大力弘扬敢试敢闯、敢超敢冒的创新精神,善于在用活政策中抢占先机,勇于在突破常规中拓展空间,敢于在大胆实践中闯出新路,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
4、倡导求实务实落实,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惟有狠抓落实,才能把决策变成实践、任务变成行动、目标变成现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精力进一步集中到抓落实上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使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始终保持真抓实干、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全程紧逼、奋勇争先的意识,雷厉风行、紧张快干的效率,排除万难、志在必得的勇气,做到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网络工作法、现场会办制和竞赛评比制等工作机制,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抓住“第一时间”,形成“第一反应”,抢出“第一效益”。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塑造勤廉为民的公仆形象。党风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发展大业。要紧扣发展大事、富民大计和稳定大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发展经济、善待百姓,哪一条都不能少;勤勉办事、清廉干事,任何时候都不能丢;顾全大局、促进和谐,干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增强联系群众本领,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做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三责联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甲流感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切实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