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局人才编制发展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引导城区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继续选派城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服务,全年不少于600名。完善考核服务机制,确保选派的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完善新录(聘)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层锻炼制度。完善鼓励和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按岗招募、分类培训和分类考核机制。
2.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能力。采取上挂锻炼、跟班实习方式,选拔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到城区交流锻炼。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人才分类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专题培训活动,举办乡镇(街道)中层干部培训示范班4期,培训基层干部500名。启动公共服务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轮训计划。
3.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激励。完善农村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办法,对农村乡镇及所属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时以工作业绩和贡献为主,放宽学历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农村公共服务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对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挂职干部、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
二、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4.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积极参与《20*-2020年*市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及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编制,构建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5.加强高端产业人才引进。全面梳理现有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制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措施。研究实施高端产业人才引进专项计划。探索依托产业功能区、重点产业建立“人才特区”。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新增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加强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力争2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8人入选省“百人计划”。推进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建设。
6.加强产业急需人才培养。实施高端产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选拔100名主导产业、高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赴国(境)内外培训交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举办“653”工程培训班4期,培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依托产业功能区建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分产业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产业人才培训联盟的作用,完善急需产业人才培养的政府、企业合作机制。全年完成产业急需人才培训1万人次。
7.完善产业人才作用发挥机制。研究实施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择优资助。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合作机制,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产业搭建平台。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急需人才职称评价办法。完善产业发展人才服务机制,实现一个产业功能区有一个人才工作站、一个重点企业有一个人才服务专员。完善市级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强化优秀创业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激励。
三、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
8.创新公务员选用机制。完善从服务城乡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的办法。建立市和区(市)县级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制度。推进机关公务员竞争上岗。深化完善政府雇员制度,重点向产业功能区拓展。
9.创新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分级分类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市公务员考核办法。创新考核方式,建立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体系。探索公务员工作实绩与待遇挂钩的具体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认真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登记工作,规范参照管理机关(单位)人员管理。
10.创新公务员培训机制。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集中开展公务员专题培训。举办公务员时事大讲堂,建立*市公务员培训专网。开展公务员培训名师推荐活动,建立*市公务员培训师资库。完善公务员实践锻炼机制,推进公务员跨部门、跨区域轮岗交流,选派公务员到基层挂职。积极选派公务员赴国内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对流。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机制建设
11.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机制。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和效果评估,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参与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用好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健全各级各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联动机制。
12.完善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机制。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的实施工作。完善服务城乡基层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多岗位锻炼和考核机制,加强服务城乡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完善服务期满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机制,做好服务期满大学生志愿者创业就业服务工作。
13.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招募15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年内完成1万人次。办好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站,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4.完善中长期改革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分专题开展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理顺各级政府职责、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等专题研究,完成《*市统筹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20*-2020年)》,探索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框架。
15.深化“五项改革”试点。深化郫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温江区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深化锦江区、武侯区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试点,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推进乡镇(街道)职能转变。继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16.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国家和省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市和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探索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机构设置模式。
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17.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继续做好长期不运行事业单位清理和巩固工作,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履职运行情况评估制度。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深化政事分开,探索公共服务管办分离的实现形式。
18.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全面完成全市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任务。完善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管理办法、特设岗位管理办法。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统计工作。
19.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收尾工作。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中有关问题的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制度。
七、统筹推进综合性基础工作
20.加强重大政策和重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加强与各级科研院所和学会协会的联系,围绕重大政策和重点难点问题合作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加强调研和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应用。完善重大课题研究力量整合、表彰激励和资金保障机制。
21.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做好全市人事编制系统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人事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深化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组织开展人事编制系统“五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公务员申诉控告工作。
22.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管住总量,做好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工作,加大机构编制管理监督力度,积极推进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管理。盘活存量,积极推进金堂县编制职数“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改革试点,探索与部门职责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分工相适应的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现有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人员基础数据库。依法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23.做好军转干部计划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扎实做好2010年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安置任务。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扶持指导力度。做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24.推进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探索人才市场与人力资源市场相互贯通的有效途径,推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继续推动人才服务向重点企业、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功能区延伸。加强*人才市场区域交流合作。完善人才供需信息定期制度,做好年度人才资源状况报告和主导产业人才开发目录编制工作。做好人事考试工作。
25.做好人事宣传工作。完善新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办好人事局门户网站、《*人事信息》和《情况反映》,做好各项上宣和外宣工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做好政务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健全人事编制工作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引导社会舆论。
26.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大信访突出问题的分析梳理和政策研究工作力度,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矛盾。强化信访逐级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加强内部联动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协作,构建大信访大维稳工作格局。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八、统筹推进人事编制系统自身建设
27.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和能力建设。继续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落实工作,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强干部培训,举办2期人事编制干部业务培训班。注重实践锻炼,完善干部选调、轮岗、挂职等制度。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
28.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惩防并举,强化作风建设。深化“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活动。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29.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建局,进一步健全基本制度和工作规则,健全管理规范。健全和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和程序,加快实施行政问责,加强对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检查。完善公务员日常考核机制。完善重点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工作督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