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卫生业改革发展工作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卫生业改革发展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卫生业改革发展工作计划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全区实施追赶战略,谋求跨越式发展,建设四强新区的重要阶段,也是深化医改,实现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回顾总结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回顾

期间,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抓实干、积极进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主要健康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末,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5.66岁,其中男性74.07岁,女性77.46岁。

二是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初至末,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所有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均实施了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全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乡街卫生院均成立了卫生监督协管机构,卫生监督协管机构建立率达100%。

三是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期间,全区卫生机构从726个增加到748个;卫生技术人员从2157人增加到3942人;执业(助理)医师由1246人增加到2159人;注册护士由660人增加到1007人;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606个,从业人员987人;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含村卫生室)从84.11万人次增加到155.98万人次,增长85%;年出院人数从3.2349万人次增加到5.4754万人次,增长69%;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从0.229万增加到1.115万。医院床位数从1881张增加到2335张。

五年间,全区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774台,增长40%。其中:100万元及以上10台,增长40%;50-99万元15台,增长33%;50万元以下749台,增长40%。至年末,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达9198万元。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部活力。改革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院管理及绩效考核制度,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到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保证。

五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完成606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及11所乡街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为25所乡街卫生院及606个村卫生室配置基本诊疗设备,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进行补助。通过振兴计划、执业医师招录等形式招录102名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乡街卫生院工作。

依据《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以街道办事处为基础,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已全面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并按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万元标准,为政府举办的韦曲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基本诊疗设备。

六是依法执业水平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卫生许可证发放、办结率和发证前审查率均达到100%,重点单位卫生监督频率8次/年以上,疾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七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年,参合农民已达77.5089万人,参合率达94.4%,实现了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全覆盖。年至年,我区参合率由启动之初的86.89%提高到94.4%,全区累计筹集新农合基金3.28亿元,补偿患者136.73万人次,补偿总额2.67亿元。其中住院补偿19.9万人次,补偿金额2.5亿元,人均补偿1250.78元;门诊统筹补偿83.16万人次,补偿金额1082.58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区”称号。

八是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期间,财政卫生拨款(含中医)从784.7万元增加到2499.68万元,增长3.19倍。区政府安排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631个,总投资1.1873亿元。其中乡街卫生院建设项目11个,投资1265.1万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14个,投资40万元;村卫生室建设项目606个,投资6578万元。

九是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得到加强。期间,加强了卫生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了热点问题的查处力度,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㈠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年来,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断完善,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主城区,实施追赶战略,谋求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都为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了更大空间。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特别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和城镇居民医保推广,以及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加之国家积极扩大内需、坚持民生优先的情况下,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需求加速增长,形成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支撑。

经过时期的发展,我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村三级服务网得到巩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同时,一批重点项目和国债项目的实施,使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水平得到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㈡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但当前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二是随着城市布局的调整、人口老龄化加剧与疾病谱的变化,使我们面临的急、慢性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任务更加繁重;三是医药卫生管理职能分散,部门协调难度大,属地化管理和全行业管理难以实现;四是城乡之间、中西医之间、预防与医疗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还不完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编制严重短缺,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服务能力较弱,对今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㈠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保障人民健康利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以卫生五项重点工作为主线,切实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化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加快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区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㈡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为动力,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卫生事业发展之路。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公益性和公平性,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3.坚持重点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的原则。在巩固发展城市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地位的同时,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医药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4.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原则。改革卫生事业发展模式,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外延扩充到内涵发展转变,科学规划和构建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卫生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坚持“大卫生”观念的原则。把医疗卫生服务转变为社会性、全局性的卫生行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转变人们的卫生观念、增进有益健康的行为方式上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卫生工作的参与程度,促进与此相关的多部门配合协调,促进社会人群共同参与。

6.坚持卫生工作与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原则。发展卫生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㈢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西部医疗卫生中心,形成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到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在西部地区居于前列。具体指标:

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

(1)平均期望寿命:男性74-75岁,女性77-78岁。

2、主要疾病预防控制指标

(2)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以上(以乡街、社区为单位),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力争在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3)全民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区85%以上,农村75%以上,流动人口80%以上。

(4)碘缺乏病防治达到碘缺乏病国家消除目标。

(5)成人每年血压测量率及35岁以上成人每年糖尿病检测率达60%。

(6)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00%;农村乡、村级卫生组织达95%。

3、卫生监督指标

(7)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100%。

4、妇幼保健指标

(8)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95%;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95%;全区住院分娩率≥99%;全面实行新法接生。

5、医疗卫生服务指标

(9)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依据市政府规划)达到100%。

(10)年,城区拥有急救分站1个,农村拥有急救点7个,基本覆盖全区。

6、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11)完成区级医院、乡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建设和标准化内涵建设,实现村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12)基本实现农村每万名人口0.5名全科医生。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14)新农合筹资标准年达到人均0元。

7、科技开发及人才队伍建设

(15)“十二五”末设立5个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后备学科带头人6名,中青年业务骨干60名,进行重点培养。

(16)建成1个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8、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

(17)力争“十二五”末依据2.5张中医病床/万人设置,每病床75-78㎡医疗用房的国家标准填平补齐。

(18)各综合医院中医科病房设置不低于病房总数5%。

四、“十二五”主要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总体目标,本着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富民强国这个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改善卫生资源配置,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卫生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㈠调整布局,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按照《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年)》精神,我区医疗机构设置依据市、区政府两级规划,三类地区配置的原则进行设置。“十二五”期间,全区医疗机构数量及相应的医疗资源量基本保持稳定,到“十二五”末,三级综合医院新增1个;二级综合医院新增1个;一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再新增;门诊部以下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提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加强医疗机构建设,缩小城乡卫生资源占有率差距,初步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满足城乡基本医疗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1.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探索维护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财政投入机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推行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平、效率的内部运行管理制度。

2.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按照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原则合理布局,及时在新建和改扩建的居民住宅区、新设立的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原有医疗资源转型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施和标准化建设步伐,落实各项配套资金。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施和标准化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工程,优先立项、简化手续、减免规费,要加大新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造力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拥有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自有房屋和基本设备。

4.加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衔接。将社区慢性病干预、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社区首诊制,引导居民在社区就诊,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格局。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政策,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根据服务人群、辖区范围、服务内容,按照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人数。加大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尽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6.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制定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起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激励机制。

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工作。依法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范围,加强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社区民主监督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退出机制。

㈢强化农村卫生服务工作

1.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提高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服务能力。实行乡街卫生院院长聘任、职工全员聘用、岗位绩效工资等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落实农村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服务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2.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实施区医院迁建、卫生院和卫生室提标建设,使区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完成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以区医院为龙头,乡街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实施乡街卫生院“安心工程”,解决卫生院职工住房难、吃饭难、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

3、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渠道和措施为农村卫生引进适宜人才;继续采取优惠政策为农村招录医学大专院校毕业生,面向社会为农村基层医疗单位招聘具有执业资格的急需专业人才,返聘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退休医师到乡街卫生院工作等措施,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继续强化农村卫生在职在岗人员培训培养;采取到城市医院进修学习轮训,乡医专业素质的提高和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等,进一步加强农村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积极实施百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计划,提高农村卫生医疗服务水平。

㈣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力度

1.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行乡街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加强乡街卫生院临床骨干和乡村医生中医业务培养,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做到全部乡街卫生院有中医、用中药,村卫生室懂中医、用中药。社区全科医师接受中医药知识专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国家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要求。

2.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为主题,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开展中医科、中药房、煎药室达标建设,创建市综合(专科)医院示范中医科。继续加强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争取区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

3、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技术大比武活动,以读经典、背方剂、做临床、比技能为内容,人人参与,掀起中医药人员精专业、爱本行的活动热潮,广泛引导群众爱中医、用中医。

㈤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综合防病能力。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使区疾控机构达到国家建设和装备标准。巩固和健全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疾控能力建设,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建设,力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达全区人口数的万分之一。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

建立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区健康教育所建设,人员配备不少于5名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开展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全面实现全区无烟医疗卫生单位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建立属地管理、政府为主、条块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区级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乡街、社区有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区疾控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成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构建卫生应急系统平台。

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我区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出血热、乙肝、性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有针对性开展预防干预措施,在全区范围内落实“四免一关怀”等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措施,实施结核病“两免一加强”,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加大对薄弱地区和重点地区的督导检查,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稳步减少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加强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区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提高保健服务能力。开展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等级评审,实现妇幼保健机构达到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水平。形成标准统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

全面实施国家妇幼卫生综合项目,贯彻落实孕产妇、0—36月龄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及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完善项目管理措施,落实项目服务内容,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强化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市场监管,严格执业准入。加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㈦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号)中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的要求,继续完善区120急救分站建设,投入并使用GPRS卫星定位系统急救专用救护车,完成滦镇、鸣犊2个卫生院“120”急救点建设,到年增加到7个急救点。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紧急救援中心的院区出入附近设置急救车冲洗消毒站。

㈧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

严格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大型医疗设备准入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推行医疗技术项目分类管理,严格申报审批程序;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等活动;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做好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工作;推进以电子病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药事服务管理,完善处方点评制度,规范临床药品使用,加强合理用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推动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提高护理质量。强化血液质量管理,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确保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

㈨建设基于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整合本辖区现有的卫生信息资源及相关信息系统,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数据共享、安全可靠、覆盖全区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数据交换。重点做好:

1.以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实现区域内居民基本数据的建立及辖区内的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2.加快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网上直报、在线审核、及时结报、实时监控,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

3.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就诊一卡通”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改造现有的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和提高管理水平。

㈩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病防治规划,扩大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强化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加强以放射职业病为重点的职业病监测工作。继续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提高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水平,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发挥卫生监督三级网络作用,进一步加大打击无证行医工作力度。

(十一)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卫生行风建设体系,坚持正面教育和制度建设并重,以深化卫生改革为动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纪律约束,用制度和机制管人,从源头上体制上根治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以营造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环境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为重点,以开展“温馨服务工程”活动为载体,诚信服务,便捷服务,增进医患沟通。继续推行“一日一清单”等价格公示制度,定期公布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效率、医疗费用情况,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引导医疗消费,促进医疗机构提高质量和加强行风建设。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行风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行风建设与运行机制改革紧密结合,集中治理红包、回扣、乱收费、乱检查等问题,规范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扩大行风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广泛征集和定期分析群众意见和建议,宣传卫生政策,彰显先进人物和优秀群体,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卫生队伍建设成理想崇高、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队伍,确保卫生改革目标的实现。

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带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思路,根据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筛选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1.区医院迁建项目

2.区卫生监督所新建项目

3.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新建项目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改造项目

六、加强卫生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

围绕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确保全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创新

1.积极推动卫生领域的各项改革,破除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着力解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和发展不全面、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力做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公平开放市场准入,改革政府包办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引导企业、外资、慈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卫生事业,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按照受益与负担相对称、管理能力与管理范围相匹配、事权和财权相统一,下达任务与考核指标相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政府和部门在卫生事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责任和权利,把责任和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4.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加强全行业监督管理,使政府部门从公立医院具体事务的微观运作中摆脱出来。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探索建立和完善医院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

5.稳步提高卫生事业财政支出比重,多方筹集卫生事业发展资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按照均等化目标建立我区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合适比例和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对我区卫生事业的支持,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倾斜支持,合理利用财政增收资金,有效增加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6.加强卫生事业资金使用绩效监管,对卫生事业投入与产出进行综合监测和评价。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区实际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㈢明确工作责任,落实规划任务

规划任务涉及单位多,任务实效性强,必须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目标,纳入政绩和目标考核体系。

㈣建立规划实施评价机制,实现规划目标

加强规划执行的督导检查,做好规划执行的沟通与协调,组织有关方面开展中期评估,及时对规划执行效果进行论证和校正,争取最大限度实现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