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教体局工作打算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教体局工作打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教体局工作打算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教体系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县(市、区)教育发展考评位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中考质量综合排名连续13年全市第一。共获得“全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区”等市级以上奖项150余个。区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600余篇,大公路一小手指操活动在中国教育报、央视频等媒体推介,我区《办优教育惠民生》在中国教育、教育微信推介,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投入校建资金2.58亿元,启动和实施重大校建项目23个,阳明中学高中部等5所中小学、区十六保等5所公办园交付使用,新增学位6180个。6个PPP项目计划融资12.49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5个。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突出。常态化开展“三个课堂”建设,多次在“三个课堂”国家级教育信息化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赣七中等3所学校评选为全省“智慧作业”样板学校,红旗二小等7所学校入选我省中小学智慧(数字)校园,工信部教育扶贫项目——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落户我区,12所中小学首批试点。作为市唯一区域承担全省春季“线上教学”授课拍摄任务,制作高质量线上课程841节。“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成功入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全省唯一。

(二)队伍素质不断增强。

加强补充和培养。加强补充和交流轮岗。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多渠道招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38人,补充招聘幼儿园非编聘用制教学人员30人。完善我区教师“区管校聘”相关实施细则,交流轮岗教师120人,民办学校支教公办教师回公办学校33人。组织参加(举办)各级各类培训38期,参训教师5470人次。落实关心关爱。安排资金1.36亿元发放2019年度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绩效,确保教师人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表彰市、区优秀教师142名。

(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学雷锋“劳动美”志愿服务、“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战疫英雄进校园”等活动,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粒扣子。编撰地方教材《江南宋城福寿》(小学版)。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广泛开展三项文化教育、童谣传唱、新时代好少年、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举办红色故事会、阳光体育、模拟法庭、主题读书等各类比赛。全区青少年综合性实践基地增至9个,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基地增至52个,培训人数7万余人次。1所国家级、21所市级和10所区级文明校园,7所市级和33所区级健康促进校顺利通过复评。稳健推进办学改革。探索教育集团成员校退出试点工作,章江路小学、区八保、区九保和区十五保从原教育集团退出,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潜力。区政府与赣三中联合办学,共同扶持阳明中学(高中部)发展,填补了我区无普通高中办学的空白。

(四)教育公平不断彰显。

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全力推动镇(街)、村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等工作落实。年内教育资助惠及 11778人次,发放各类资助金622.5万元,做到了应助尽助。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经济困难和留守家庭子女开展入户关爱,落实建档立卡学生心理疏导、活动关爱、课业辅导等帮扶,组织100名精准扶贫学生开展寒假研学实践。做好招生和大班额消除工作。修订招生工作实施办法,通过完善新生报名系统平台、学位预警、调整学区范围、公民办同步招生、随迁子女摇号派位、生源公开调剂分流等措施确保开学平稳有序,促进生源均衡。多举措扩充、盘活、挖掘学位资源,全面消除66人以上大班额,56人及以上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顺利完成大班额化解五年规划目标。

(五)教育保障水平日益增强。

学校党建不断深化。年内安排区领导到学校上思政课53人次,举办全区思政课教师培训班和教学竞赛。做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17个学校党组织结对帮扶17个农村及民办学校党组织。全面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新成立1个基层党委,7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着力打造滨江二小、中学等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示范点,2个党建创新案例获全省“三化”建设技能大赛三等奖。红色主题诵读活动获2019年度全市十佳组织单位。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学校“三个百分之百”建设。严格做好学校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区中小学、幼儿园272个校区复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防溺水、校车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防溺水有奖举报制度,预防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3月,我区获评“2019年全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县(市、区)”,防溺水工作成果获2019年全省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六)体育事业创新发展。

全民健身深入推进。全年组织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高达6万余人。完成全区新增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工作。研究出台《区体育协会(俱乐部)年度考核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全年新增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7个。圆满完成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任务,共采集体质监测数据样本555人。竞技体育不断加强。开展新一轮“一校一品、多校一品”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区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打造体育特色示范学校。评设区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单位,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组队参加省游泳锦标赛、市系列锦标赛及百县系列赛事,获市锦标赛男篮第一、女篮第六、U10男足第三,获省游泳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全省率先推出全民健身一卡通小程序,发放线上体育消费券40万元。举办首届体育夜市消费节,贯彻落实“六保”“六稳”。打造建设11个健身示范工程项目,新建50个村居全民健身点,完成奥林匹克广场升级改造,做好区属体育场馆免低收费开放工作。完成全年7000万元体彩销售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和新户籍制度实施,城区学校尤其是章江新区中小学安置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压力越来越大。一职校迁项目、沙石中学扩建等项目,因征拆资金未到位、安置点未落实等原因,无法实施征拆工作,影响学校建设进程。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者队伍建设滞后,培训经费紧缺。

三、2021年工作打算

1.扩充资源,开创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是完善农村教育网点规划,补充城市控规外边远农村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网点布点。二是全力推进校建项目建设。加速扩充章江新区和水东版块、农村初中教育资源,改善“两类校”办学条件。力争完成赣二中文峰路校区、白云小学文峰路校区、滨江二小东阳山校区和文清路小学豪德校区低年级部建设,完成沙河中学和沙石中学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一职校迁建和厚德路小学京九路校区扩建工程。三是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公办园建设和转办进度,启动梅江路地块幼儿园新建工程、原滨江二小东阳山校区改建幼儿园、区三保改扩建等工程。进一步加大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力度。

2.提升品质,打造教育管理新高度。

一是科学编制区教育“十四五”规划,继续推行学校年终绩效考核,提升师资建设水平。扩充人员,提升待遇,深入实施区管校聘,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整合力量,建立多级互动的教师培养机制。二是优化教育信息化工作。扎实做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互联网+三个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实施。打造“智慧作业”“人工智能”“智慧(数字)校园”等应用示范校。整合完善教育云平台,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序推进高质量班班通建设。三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妥做好教育集团成员校退出机制试点,加大对阳明中学招生、师资和经费扶持力度。乘“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之势,探索市一职校推进中高职对接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四是启动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3.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德育和思政教育。建好队伍,举办思政教师大练兵、班主任核心素养大赛等。挖掘资源,打造阵地,塑造品牌,将红色文化教育细化到日常德育工作中。落细落小落实《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二是推进体艺劳和心理教育。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加强体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开展好“四球两棋一绳一会”等阳光体育竞赛,举办学校社团展评、师生艺术素质展示等活动,提升师生审美素养。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普查、筛查、辅导、报告、转介制度,探索“心理+学科”“心理+活动”等融合模式。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编撰研发劳动教育教材,结合保文创卫、雷锋日、植树节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三是深化“文明校园”和“健康促进校”建设。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青少年近视防控、学生常见病预防、“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师生文明水平和健康素养。

4.夯实党建,领航教育发展新征程。

一是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育人全过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快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举办思政教师培训班,增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二是不断巩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继续深化“城乡学校党建联盟体”活动,开展城乡学校党建结对。发挥党员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做优党员名师工作室,开展优秀党员名师工作室评比。三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 “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以优良作风营造教书育人良好环境。四是创新推进“党建+”工作。推广“党员蓝青结对”“党员教师教学竞赛”等做法,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党建质量。

5.整合资源,引领体育事业新作为。

一是强化体育设施建设。围绕“集中资源、打造精品”的思路,重点依托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镇建设项目,打造5个村居健身工程精品项目。二是积极推动城市公园绿地打造体育公园,力争中海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引进社会力量,打造全市首个百姓健身房。四是积极推动制定出台体育产业政策措施,引进社会资本改造老旧厂房,打造体育文创园。五是组建区体育产业联合会,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六是继续推广实施“区全民健身一卡通”,定时发放体育电子消费券。组织开展第二届区体育夜市,继续扶持优质体育企业做大做强。六是创新办赛机制,举办区首届“体育达人”积分挑战赛。七是开展体育扶贫(贫困户子女篮球公益班、游泳公益班)、健身指导下社区等活动。八是以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推进乡镇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九是积极申办国家级游泳品牌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