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化,精准定位特色产业方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成效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3.5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6.3万亩,中稻播种面积5.45万亩,二晚播种面积28.38万亩,秋杂粮播种面积3.37万亩,全县种植优质稻面积达26.6万亩,占水稻面积41.9%。截止目前,全县水稻全部收割完毕,粮食总产达30.2万吨。二是“菜篮子”供给有保障,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截止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5.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2万亩,共建成50亩-500亩连片设施蔬菜基地91个,500亩以上连片设施蔬菜基地3个;今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7521亩,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数102.19%;示范带动群众700余户,带动就业近万人。全年预计蔬菜年产量达37.5万吨,实现产值3.9亿元,户均增收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00万元以上。三是特色种植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全县中药材面积达5.5万亩,新增中药材0.9万亩。全县胭脂柚面积达0.3万亩,新增面积0.15万亩;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927.6亩,收购烟叶4304.95担,收购金额611.2万元,实现烟叶税134.4万元。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截止目前,全县4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9亿元;全县共有农民合作社536家(今年新增合作社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28家;家庭农场155家(今年新增家庭农场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50亩以上种粮大户1499户。大力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截止目前,银行累计发放贷款298笔7599.45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大力促进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休闲农业经营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和土地入股、托管模式的促进作用,采取转包、股份合作、互换、转租等各种形式,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5.6万余亩,土地流转率约为63.9%。

(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2021年继续采取省、市、县三级共建的方式,以自然村为单元,完成了138个新农村建设村点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其中:省级村点50个、市县自建村点51个、县自建25户以下村点37个。至目前为止,全县拆违拆临6.2万平方米,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536次,清理卫生死角723处,清理和转运农村生活垃圾1527吨,清理村内池塘938口,清理田间地头、沟渠塘的废弃物120吨;清理集镇乱搭乱建53处、乱堆乱放39处、占道经营76处。美丽宜居示范(试点)创建进步明显。今年以来,各乡(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违拆临等工作进行了布置,及时制订本乡镇《2021年农村环境整治暨拆违拆临攻坚行动方案》,对照县级督查照片一对一开展整改,向各村下发督办单,全程监督整改情况,并举一反三,对照整改。全面落实“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理念,按照全域规划建设、全面长效管护、全新发展产业、全民共树新风、全力组织推动的“五全”要求,完成了六家桥乡和礼陂镇2个全域美丽乡镇、15个美丽村庄、2150个美丽庭院,提升了抚八线和礼崇线2条美丽示范带。

(四)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日益完善。一是深化乡风治理。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深化农村文明创建,大力宣传文明、节约、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新农村新生活”“好家风好家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增强环境卫生意识,推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筑牢精神家园,实现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明确村民负责各自房前屋后范围内的卫生清扫保洁、物件摆放有序、绿化管护到位,对违反责任内容的行为,按照村规民约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在村庄设立了道德“红黑榜”,对环境卫生整洁的上“红榜”点赞鼓励,差的上“黑榜”曝光,引导农民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二是落实资金保障。按照省市县乡1:1:2:1比例每年配套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村庄环境管护经费,设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专项资金。以常住人口为基础,通过财政投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收入、社会各界捐资捐助等多种方式,增加村庄环境管护经费。三是严格督查考核。把镇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统筹、企业履约、农民参与“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及“政府统筹、乡村监管、企业实施、群众参与”的行政与市场融合的农村环境和庭院经济长效管护模式。实行“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的调度考核机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加强平常实绩督查,掌握推进动态,并将督查考评情况与“以奖代补”资金等直接挂钩。同时,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加强舆论与社会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曝光村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反弹及不文明现象和行为,确保镇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成效。

(五)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一是圆满完成2017-2020年度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任务。省高标办下达我县2017—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4.49万亩,根据历年上图入库信息表明:四年实际完成建设面积15.22万亩,其中:2017年上图入库面积3.5万亩、2018年上图入库面积4.66万亩、2019年上图入库面积3.76万亩,2020年省下达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82万亩,实际建设面积3.5万亩,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四年建设任务,超过计划任务0.72万亩。二是2021年度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2021年省下达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2万亩,总投资1.56亿元,涉及全县15个乡镇41个行政村,项目采用EPC模式,分2个标段,于2021年9月挂网,10月8日开标,11月12日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3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六)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95.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6%,包括水稻55.9万亩、棉花0.8万亩、油菜10.9万亩、蔬菜13.4万亩、果树9.1万亩和其它作物5.2万亩,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1061.5吨(折纯)。建立9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面积6000亩,草地贪夜蛾监测网点30个,提高病虫防治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控制病虫危害,减少损失,保障农作物丰产丰收和农民增收。通过政策实施,确保水稻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6%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全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专项行动,每个乡镇建立了回收点。

(七)农业综合执法有序开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结合省、市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地春耕备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重点禁捕水域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巡查、督查、检查工作。以水稻、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为重点,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质量为主要内容,采用日常管理集中整治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抓好重点作物、重点市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的查处工作,并联合全市交叉执法3次,出动执法人员46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68余家,完成省下达的农药抽样任务10个,饲料抽样任务10个,肥料10个,兽药10个现已全部送往检测机构检测。

(八)各项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今年上级下达我县多笔补助资金,其中2021年下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4612万元,下达一次性补贴资金776万元,稻油轮作补贴资金300万元,稻谷补贴1710.85万元等。我局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做好政策的宣传,督促各乡镇农技部门认真按照文件精神,严格操作程序,如实上报实际种植面积,张榜公布,逐级汇总上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已顺利发放了耕地地力补贴资金、一次性补贴资金,其他补贴资金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序进行。另外,今年我县中央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共1021.9292万元(包含2019年结余资金),截至目前为止资金全部使用完毕。目前,共补贴各类机具497台/套,受益农户485户,其中:履带式拖拉机7台、轮式拖拉机61台、微耕机152台、旋耕机129台、驱动耙34台、水稻插秧机38台、植保无人机14台、施肥机14台、秧盘播种成套设备1台(套)、组合米机11台、联合收割机23台、水稻直播机2台、田园管理机11台、报废机具129台。

(九)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进一步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151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过100万元的村2个,过50万元的村6个,过10万元的村143个。乡村治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郭圩乡下屋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扎实推进“麻鸡价格(收益)保险”。2021年麻鸡价格保险覆盖5个乡镇(六家桥乡、巴山镇、马鞍镇和石庄乡等),分三批承保了麻鸡养殖小农户44户,涉及麻鸡140.3518万羽,保费资金400万元,其中省财政支持200万元、县财政配套100万元、养殖户缴纳保险费100万元。至目前为止,已理赔麻鸡养殖大户33户,赔款金额1832005.8元。

二、存在问题

(一)种粮及生猪养殖效益收窄。粮食价格低位徘徊,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挤压了种粮利润空间,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生猪养殖效益下滑。

(二)防灾减灾任务重。今年气象年景不容乐观,极寒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防灾减灾任务重;粮油病虫害、柑桔黄龙病、非洲猪瘟等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三)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我县农产品多而不优的发展状况依然存在,农副产品加工主要以初级产品、半成品为主,产业链条不够长,产业化水平偏低,农业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能力不强。

(四)村庄长效管护成效不足。少数乡镇特别是基层组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识不到位,部门责任压实不够,个别乡镇和村干部有“等靠要”思想,坐等上级资金、项目投入,行动迟缓,存在不喊不抓、只喊不抓、不督不动的现象。一些基层干部对村庄管护要求认识不清,掌握政策不全面,有松懈畏难情绪,存在临时搞突击运动现象,少数地方发动群众不深入,农民群众没有真正动员起来,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重点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坚决扛稳粮食生产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现象,千方百计稳住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60万亩以上,不断巩固产粮大县的优势地位。持续抓生猪增养补栏,确保恢复势头不中断、生猪存栏继续增加,全力巩固生猪产能恢复势头;强化监督预警,早研判早介入应对,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继续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严防极端天气灾害影响,科学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坚决打赢“虫口夺粮”保丰收攻坚战,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减少病虫害危害。

(二)做好农业品牌创建工作。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坚持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公认化的工作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麻鸡、优质稻、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全县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培育壮大全县农产品品牌体系,逐步构建起龙头企业成群、合作组织成网、生产基地配套、利益联结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品牌农业产业化新格局,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集团式组合、集团式管理,形成产业联盟;2022年力争新增农产品“两品一标”5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赣抚农品”、“麻鸡”、“康斋鲜生”品牌影响力,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抓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进度。严格把握时间节点,确保明年3月底保质保量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积极开展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申报工作,确保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在5万亩以上。

(四)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一是注重培育蔬菜种植经营主体,防止出现空棚现象,依托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钢架大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六家桥乡“冬闲田”300亩试点契机,加强宣传引导,力争2022年“冬闲田”种植蔬菜面积达3000亩以上,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种植业主和农民的收入。稳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全面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推行原有的蔬菜产业奖补政策,加大对连栋钢架大棚、单体钢架大棚、冷库设施建设、蔬菜规模种植、蔬菜品牌创建、蔬菜市场营销、产业风险理赔、产业发展保障、金融融资和产业招大引强的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三是完善蔬菜保险政策。今年已实行蔬菜和设施大棚两种险种,将继续推动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参保,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四是加快成立蔬菜行业协会。加快建立蔬菜行业协会,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带动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合力打造蔬菜品牌和开拓市场。五是深入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积极推行“企业(农民合作社)+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农民进市场,指导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商标订单经营,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蔬菜产供销化一体化。同时,通过土地、信贷、税收等优惠扶持政策,广泛吸引外商企业来我县发展蔬菜基地、开展贮藏加工、完善冷链物流、拓宽营销网络,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链条,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深入实施乡村建设专项提升行动。以加快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创造美丽宜居生活环境为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抓好“水、路、厕、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干净、整洁、有序”标准,着力抓好“沟塘渠清理、乱搭乱建治理、环境绿化美化”等公共环境整治;构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六化”机制,健全完善实用管用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模式,推动村庄处处美长久美。一是精心选点定点。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定点新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2022年合理选择130个左右村点,优先打造基础条件一般、建设内容缺项、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开展村庄整治提升工程,突出村庄建设内涵,打造乡村宜居特色。二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城镇化推进规律与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明确宜居村庄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县域内村庄布局规划。坚持“先规化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付款”原则,聚焦集聚提升类、城效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宜居村庄进行村庄整治建设提升,统筹抓好脱贫贫困村、历史名村、产业特色村、纳入乡村统计范围的农垦场所村庄整治建设,确保建设规范、高质高效。三是分类推进实施。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村制宜确定村庄整治内容。侧重村庄提档升级,补齐制约村庄发展、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的短板,突出生态理念,保持乡村特色,彰显村庄韵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六)加快产业脱贫乡村振兴衔接。持续做好产业增收、就业稳岗、扶贫项目运营管护等机制,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打牢基础;按照乡村振兴要求,接续各项政策,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责任不变、力度不变、队伍不变的同时,衔接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方法、措施上从精准到共享、从特惠到普惠、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不断推进麻鸡、蔬菜等产业做强做优,实现变扶贫为带贫,全面推动乡村整体发展,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