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监局加强理论服务年终总结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质监局加强理论服务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质监局加强理论服务年终总结

一、实施名牌战略,抓好“两个带动”,狠抓质量振兴工作。为实现“两个突出”,我局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两个领域的名牌带动,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公元牌塑料管材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东方牌凹版塑料油墨、九峰牌东魁杨梅等5个产品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正国牌模具、海之梦牌冷冻水产品等5个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蜜橘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浙江省第12个、*市第1个获此保护的特色农产品。一是健全名牌工作机制。制订了《2005-2010年*区质量兴区实施计划》,《计划》对各项质量目标进行了量化和细化,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内容涵盖创名牌、区域性质量整治、免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标准化工作等各个方面。区政府已将计划转发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先后两次召开了全区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书记、镇长和质监联络员工作座谈会,还下发了《*区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参考意见》,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响应,极大地激发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铁腕抓质量”的信心和决心。20*年11月16日,区政府召开了质量兴区暨名牌表彰会,区长徐亦平作了动员报告、区人大主任朱锋、市局潘亚平局长、区政协主席王富友、副区长邹伯若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接着分别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质量兴区领导小组和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拉开了“质量兴区、名牌立业”的序幕。同月27日,区政府在杭州主持召开了*蜜橘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新闻会,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秦平、副省长茅临生以及省市区其它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海内外近20家新闻媒体单位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同年12月15日,*区质量协会成立,首批吸收会员120多家,形成了行业自律新机制。二是夯实名牌质量基础。质量是名牌的基础。我们注重抓好企业技术基础工作,坚决消灭无标生产,提高标准适用水平,组织对摩托车、医化行业开展采标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数据库。对浙江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试点工作。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业园区企业采标率、先进技术标准实施率分别达到100%和82%。抓好标准化长效动态管理,制(修)订标准2579项,标准备案1916项,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办理代码87*个,IC卡8866个、新办商品条码367个、复审1213个。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制订了《安全食品蕃茄》、《安全食品茭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蜜桔》等地方标准33项,其中《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蜜桔》已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初步构建起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框架。*东魁杨梅等主要农产品编制了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通过了省级验收。推动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对大中型企业重点引导建立计量自律机制,全区88%以上的中小企业达到国家《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规范》的要求。按照JJF1069-20*《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切实抓好全区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计量技术机构管理进一步规范。积极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对全区出口型产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撰写了《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对*区主要产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现在区里已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并出台了《*区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方案》。此外,我们还依托省WTO/TBT咨询中心和*分中心,以《简报》形式不定期预警通报,为产品走向国外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质量综合管理,全区现有37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6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57张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和356张“3C”认证证书,为产生更多的名牌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明确“两个突出”,狠抓安全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20*年开展食品企业的普查摸底,20*年初开展以10种产品为重点的“民心工程”,其中有小麦粉、酱油、肉制品、桶装饮用水等多种产品为大众食品,突出了食品质量安全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位置。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了责任。开展了治源头保平安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对饮用水、果冻、食品包装等行业开展了专项整治,基本摸清了我区食品行业的底数和质量安全现状。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分类指导、区域责任监管等有效措施,消除了部分质量安全隐患。还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学生食品等组织了一系列的专项检查和打假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查获不合格食品近20吨,涉案货值30多万元,其中公开销毁了10余吨。为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减轻不必要的损失,制定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加快建立企业曝光台、黑名单等质量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强企业质量信誉建设。二是突出抓好特种设备安全。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平安*”的目标要求和省市局的工作部署,时刻坚持安全监察无小事、人民生命重如山的工作原则,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监察网络。一是将安全监察协管员由各镇企业服务中心逐步延伸到各村和重点企业,有效延伸安全监察触角;二是对专(兼)职安全监察协管员加强培训和考核,使其进一步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必备知识,共举办培训班2期162人,做到100%持证上岗;三是建立安全监察协管员安全监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激发安全监察协管员的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安全监察协管员安全监察报告制度,通过安全监察协管员走访企业,随时掌握企业特种设备增减、安全运行等状况,有力提高了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五是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监管到位。五年共查处隐患设备235台(套),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263份,现场指导整改263处,停用设备112台(套),现场捣毁“土锅炉”49台。六是圆满完成了气瓶和压力管道普查。共普查压力管道使用单位635家、管道6147条、总长599公里,建档登记液化气瓶30余万只,两项普查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三、完善监管机制,抓住“两个源头”,狠抓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在抓好“两个带动”的同时,我们坚持在严把产品生产厂门、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两个源头”上下功夫,完善监管机制,遏制假冒伪劣,加大从“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力度。一是严把产品生产厂门。首先,加强了企业质量信用建设,制订了《*区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分批召集企业和各乡镇街道工办负责人召开现场会,要求各方积极配合建立质量状况数据库,目前已为620家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其次,完成了省定检计划,共抽查了8大类85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达到94%,同比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对食品、农资、建材等行业组织了专项整治,使行业性质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第三,加强生产许可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对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白酒、危险化学品等产品共32家企业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复查、换证。第四,为把大的质量问题和区域性假冒伪劣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全面推行了区域监管责任制,将12名监管人员分行业组成了5个监管责任小组,分别签订了责任状,承担调查、指导、宣传、巡查、报告、整治六个方面的职责,使监管职能有效集中、监管重点相对明晰、质量责任比较具体、各项工作相应到位。通过区域监管,一改过去随机抽样式的质量检查为覆盖式检查,特别是对C类、D类企业实施不间断巡查,使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据统计,实施区域监管责任制以来,我们对企业的检查次数减少了,但在生产领域查处的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二是深入开展打假治劣。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从源头抓质量”的批示精神,以生产领域和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打假保农业、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健康、打假保旅游、打假保安全等打假战役,实现了在我区不发生区域性制假行为、不出现较大规模制假窝点、不发生恶性质量事件的预期目标。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0100家次,检查产(商)品20000批次,查处假冒伪劣产(商)品案值1245万元,捣毁制(售)假窝点121个。办理案件892件,立案640件,其中大要案49件,结案率达到100%。在打假治劣活动中,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四个环节:一是明确重点。主要在查处建材、食品、电器、农资、医疗器材等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的产品。二是收缩查处范围,把产品质量监督的稽点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并重转到以生产领域为主,种好了“自家责任田”。三是注重大案要案的查处。如2002年查处的“宁波埃美柯”铜球阀案、20*年7月中旬查处的7.5吨劣质果冻案,社会反响强烈。四是开辟社会举报渠道。印制了集打假举报、质量申诉、业务咨询、行风监督功能于一身的业务卡片,在群众中广为散发,开辟了打击假冒伪劣的案源渠道。同时在执法活动中,还始终坚持几条原则:一是秉公执法、实行案件审理小组集体审理案件制度,克服了“长官意志”、“个别人说了算”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日常监督与检查相结合,全面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独立办案与协同作战相结合、执法监督与舆论宣传相结合。四是加强稽查队伍建设,分期分批安排执法人员到省、地培训和考察,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合法性、廉洁性。五年来办的案子中,无行政复议撤销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发生。

四、加强能力建设,提供“两个支撑”,狠抓自身素质提高。五年来,我局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素质建设,为“从源头抓质量”提供了硬件、软件支撑。一是加强硬件能力建设。从基本建设入手,不断加大“实力工程”实施力度。目前,投资1700万元、占地面积5.2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的新质检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已峻工,即将交付使用。不断加强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我们在基本建设投入大、资金紧张的同时,积极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先后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15台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检测能力。与浙江永高公司以股份合作形式建设的浙江省塑料制品检测中心今年7月已挂牌运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瞄准浙江省模具质量检测中心,向省局递交了《浙江省级模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可行性报告》。二是加强软件能力建设。强化廉洁自律意识。首先是注重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做到了真诚相待,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发挥了“领班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班子内部坚持民主集中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各项制度,维护班子团结。其次,抓好“一岗双责”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体制,建立了一整套包括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工作例会等在内的工作制度,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网络。局党组与各科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经常督查,做到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真正体现了“一岗双责”。第三,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允许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发挥了表率作用,带动了团结,推动了党风廉政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整个部门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干部职工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建立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学习制度。每年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5—6次以上,要求每位成员都要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坚持每周一夜、每月最后一天的政治学习制度,先后开展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学习型机关创建、特种设备和行政执法队伍思想作风教育整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教育活动。二是规范办事制度。着力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两年来,我们修订、规范和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办事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坚持落实财务管理“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财务内审制等制度,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新路子,在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服务力度方面探索出“一单一册一卡制度”(工作联系单、业务联系卡和质量技术公示手册),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该做法在去年“工业经济服务月”活动中受到了区效能办的表扬和推广。强化内外监督。随着改革不断深入,部门职能不断增强,工作对象不断增多;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外部诱惑不断增多,对全体干部职工都是很大的考验。我们及时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措施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监督和纠正。一抓事权运用规范。抓好政务公开,做到了办事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办事时限和办事人员“六公开”,阳光操作,透明办事,以公开促公平、公正。建立用户意见反馈制度,由用户对办事人员的工作情况、服务态度、收费情况、满意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办事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二抓服务收费规范。服务收费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学习外地经验,推行一揽子服务,技术机构与企业签订了各类服务协议,并不定期开展技术服务协议检查,对服务承诺履行、收费规范等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并且强调处理好服务与规范、服务与执法等方面的关系,决不把本该服务也收费,决不以权力搞创收,决不只收费不服务,决不以服务为名行处罚之实。三抓行政执法规范。制定了《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没收物品管理规定》、《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和规定;加大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考核力度,对立案登记、办案程序以及执法人员的办事纪律等做出具体规定,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实施立案案件调查人员与决定人员相分离的原则,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职能科室负责人、局法制员和分管领导三重审核制,注意把好处罚对象关、案件证据关、办案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和法律用语关。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对涉及企业的监督检查,坚持以帮助、教育为主。对涉及市场准入条件的,事前告知相关企业;推行综合执法,减少到企业检查的频次;对轻微违规行为,首次不予罚款;由于注重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合法性、廉洁性,全局执法水平显著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