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工业经济整治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工业经济工作情况
(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力求在转型升级上作表率。一是注重“四个结合”,明确学习要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过程中,紧紧围绕“帮扶企业克难攻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这个主题,坚持注重完成规定动作与创新自选动作相结合;坚持注重深化学习与深入调研相结合;坚持注重解决企业当前困难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注重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工业经济工作相结合。二是落实“五个一天”,做到真学真懂。读一天,累加至少一天时间通读学习材料,精读重点篇目。听一天,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陈晓苏等作专题报告;讲一天,开辟“工业经济论坛”,局领导作专题辅导,八位中层干部轮流在论坛发言;访一天,分管领导带科室人员走访企业,听取意见和建议;谈一天,组织开展心得体会交流和思想解放大讨论。三是开展“六个一次”,深化学习效果。听一次意见,分别召开八大行业民主恳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献一次计策,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每个科室亮出计策,并评出一、二、三等奖;相继开展理一次思路,办一次实事,外出一次考察,组织一次竞赛等活动,收效明显。四是通过“四个步骤”,广泛征求意见。请上来,召开了市直各部门代表、企业家代表及工业经济系统干部代表三个层面三次专题民主恳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12条;发出去,将200多份征询意见表分发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机关、乡镇街道、重点骨干企业,还在局机关网站张贴公告并设置征求意见专用邮箱,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21条;走下去,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乡镇、深入企业,登门走访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8条;坐下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出六大类23条意见和建议,切实加以整改。五是围绕“一个报告”,开展分析检查。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分析反思班子及班子成员在学习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起草局机关分析检查报告中,多次组织讨论,不断修改完善,确保问题查找得准、原因分析得透、措施制定得实,报告紧扣“帮扶企业克难攻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主题,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情况、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客观原因、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举措。
(二)以“五送五联”活动为载体,极力破解共性难题。今年以来,我市以“五送五联”活动作为“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工作的主要载体,通过“送信心、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和“联系一个市级部门、一个村、一个行业协会、一家重点企业、一项重点项目”活动,帮扶企业克难制胜。通过活动,全市广大干部走进企业、贴近企业,掌握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企业在当前环境下遇到的困难和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主动服务意识,也使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关心。一是开展全面走访。在活动开展的一个月时间内,市、镇(街道)、村三级干部集中一个星期时间,到全市企业和各类重点项目中开展走访,开展送政策、送服务等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送信心。与此同时,我局对各类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编成《企业优惠政策摘要汇编》并印制1万余册,结合进企大调研活动,开展送政策到企业和政策指导解读活动,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欢迎。据统计,各级各部门在一个月时间里,走访全市企业上万家,其中市级部门和各镇街道230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共走访4*4家企业。二是举办主导行业座谈会。我局和各行业协会联合,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召开泵与电机、水产食品、造船、塑料等主导行业发展座谈会,联系行业的市领导参与座谈。座谈会上,围绕企业如何应对挑战,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等内容,广泛听取意见,研究发展对策。三是破解共性难题。“五送五联”活动期间,各级各部门共收集企业反映各类问题1657个,其中大多数为融资困难、土地紧缺、人才缺乏等要素制约共性问题。据统计,活动月期间各级各部门当场为企业解决问题372个,占问题总数的22.5%,对于涉及到政策、资源等方面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都向企业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释。在此基础上梳理出20个共性难题,市政府召开难题交办会议,落实到相关部门集中突破。到目前为止,20个共性难题中,加大工业政策扶持力度、健全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制订土地使用税奖励政策、设立保函专项资金解决船舶出口和境外工程保函难、零地技改项目审批难等14个难题已解决,其余6个难题,相关责任部门都已制订好详细方案,继续破解中。
(三)以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技术创新。开展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组织*五福、*台钻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海之味、宝利特新能源等5家企业申报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会同专家对20*年度33家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评审认定。二是品牌创新。积极打造产业区域品牌,通过媒体宣传和展会等途径,努力提升“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帽业名城”、“中国鞋业名城”等国字号区域品牌影响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知名专业展会,通过展会平台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组织船舶企业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船舶工业展览会,组织机床企业参加上海东博机床展,以及组织参加第十二届西洽会、第十七届昆交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等知名展会。三是管理创新。积极推荐省级、台州市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本市级4家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进行现场验收评审,以示范企业为标杆在行业内推广精益生产模式。以讲座和培训为载体,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组织20强工业企业赴台考察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和义联集团、光阳摩托、台中精机集团等台湾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并达成多项合作事项;举办2009中国(*)泵与电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论坛,邀请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等业内专家和王相荣等本土企业家,就世界金融危机给泵与电机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如何促进*泵业转型提升进行了阐述。
(四)以重点项目推进为带动,实施高强度工业投入。一是抓政策引导。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今年由我局制订、市政府下发了《帮扶企业克难致胜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对工业企业的技改贴息从过去的6%-8%上调为6%-10%,单项补贴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二是抓项目推进。重点抓好22个台州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和6个回归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对其全程跟踪、督查,帮助协调解决难题,尽最大努力推进项目进度。同时认真做好技改项目的备案、核准和咨询工作,每月到企业中开展办证连线和提前介入送服务活动。1-6月份共备案、核准项目104项,计划总投资20.88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8项,计划总投资17.28亿元。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台州市和本市级各类创新项目(包括国家级产业升级、省级技术创新、转型升级、贸易壁垒攻关、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等项目)30多个,积极为企业争取专项资金,降低创新风险。三是抓零地技改。继续大力度推进零地技改“555”行动计划,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开展一条龙办理服务,主动帮助企业快速办理零地技改项目立项、备案工作。1-6月经我局备案核准的零地技改项目共93项,计划投资额16.44亿元,同比增长24.26%。其中纯设备投入项目72项,厂房改建加层项目21项,新增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四是抓项目招商。积极承接央企产业转移,会同相关部门和企业到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考察,与该公司签署经济技术战略合作项目协议,在投资、技术和产业对接等多个项目上达成合作意向。组织企业参加北京·台州产业招商会,共有4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近65亿元;1个项目在上海·浙江经济合作洽谈会上签约,总投资额4000万元。
(五)以打造产业集群为方向,全力推动“一基地两试点”工作。“一基地”:省级新能源创新示范基地。起草《创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推进机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推广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争创省级新能源创新示范基地。“两试点”:一是推动泵业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省级试点工作。与省级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年产值超200亿元的泵业、汽摩配和鞋帽服装区块,制订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产业转型提升提供宏观引导。二是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省级试点工作。通过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物流、营销、设计等专业化服务,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促共进。目前已制订出台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实施方案,提出了分离工作必须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五个重点领域,整个工作分宣传发动、试点工作、总结推广等三个阶段进行,同时明确了扶持政策。召开全市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动员大会,全面动员并部署工作任务。在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推进下,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已筛选出30家左右拟分离试点企业名单。
(六)以实施扶优扶强为切入点,大力培育规模企业。一是继续实施“135”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按照“135”企业培育方案,全力帮助企业按方案要求抓好落实。加强监测和动态管理,市“135”工程办公室编印工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小册子,定期通报工程进展情况,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开展当好参谋,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继续开展“三百”企业竞赛活动。开展百家成长型企业和三百家小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选20*年度百家成长型企业和三百家小企业竞赛活动优胜企业,并予以公开表彰。三是继续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全力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爱仕达已按证监会规定补充材料,等待上市过会。组织拟上市企业参加上市培训会,并多次联合业内专家为拟上市企业进行一对一上市辅导和咨询服务,目前万邦药业、鱼童发达造漆已完成上市尽职调查。指导帮助企业股份制改造,组建新界股份公司一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结构调整,目前万全信号中外合资事宜已进入攻坚阶段,长宏船厂收购事宜顺利完成。
(七)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出台《关于帮扶企业克难致胜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充分考虑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实际,在税收政策上,努力做到能免就免、能减就减、能缓就缓,全力扶持企业“过冬”。二是完善企业资金链危机处置机制。去年以来,为及时化解企业资金链危机,市政府成立了企业资金链危机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正副组长,下设专门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工作。今年当中马等企业遭遇资金链危机时,我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政银企协作,及时出台相关措施,帮助企业化解危机、渡过难关。目前中马债务危机已经化解,隆标企业也已重组改制,确保了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稳定。三是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按规定及时完成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我市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金汇小额贷款公司于今年5月10日开始试营业。利欧、金汇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运行良好,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3%,截止今年5月底,两家公司累计发放贷款共493笔2.7亿元。市政府出台《关于组建*市信合担保公司的方案》,由钱江摩托、利欧股份和市国投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新型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难问题。出台《关于帮助企业解决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船舶保函问题的意见》,先期筹集2000万元设立出口保函风险专项资金,解决船舶自营出口和建工企业承揽境外工程保函难问题。四是完善辅助资金兑现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类辅助资金兑现力度,今年“五送五联”活动月期间,我局联合财政部门,根据各级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尚未兑现的20*年度技改补助、20*年度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专项奖励、部分20*年度技术中心专项资金奖励共4000多万元工业扶持资金,予以兑现到位。
(八)以节能降耗工作为重点,推动结构优化调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我市工业能耗强度继续呈稳步下降态势,1-5月全市43家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74吨标准煤(电力按当量系数计算),同比下降10.2%。具体工作中:一是开展节能监管。召开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起草下发《20*年度节能降耗工作任务书》,对全年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依法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督促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消耗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上报7家企业为2009年度能源监察审计对象。对工业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从源头上控制了能耗增长,1-6月份我局共对96个项目实施节能备案,对18个项目实施节能审查。二是开展节能宣传推广。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台州·*)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会,展示节电、环保、节能、应用等各种类型的技术和产品,推广会共设两个展馆9个展区100多个摊位,上千个节能产品进场参展,参展企业和采购商200多家。在节能推介会期间,还以政府补贴、让利于民的方式,开展现场推广节能灯活动,3天时间内共销售节能灯3万只。此外还与教育部门合作举办“*杯中小学生节能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以家庭和学校为媒介普及节能知识。三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调研并上报36家企业为09年清洁生产审核对象,其中省级3家。对于参加审核的30多名企业负责人,组织举办清洁生产业务培训会,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工作。
二、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从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企稳和回暖的因素不断增多,如信贷政策适度放宽,原材料价格回落,企业订单情况有所好转等。但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影响,经济运行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导致出口形势严峻,企业资金压力未能根本缓解,工业投入增长乏力,部分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等,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全市工业经济系统一定要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更有力的对策、更有效的措施和更快速的行动,扎实应对,转危为机,全力做好保稳促调和转型升级工作,力保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大局。
(一)在深化“两年”服务上下功夫,着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是在破解共性难题上加大力度。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力协调处理好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五送”活动期间企业反映的20个共性问题,到目前为止,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14个问题,对余下的6个问题,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发挥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优势,分职分责,逐一破解,及早予以突破。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上加大力度。密切关注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对于关键经济指标退步明显的镇(街道)和重点企业,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现场,分析原因、出谋划策,提出加快发展思路。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出口企业的运行情况,及早预警并提出快速反应对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严防产业整体性滑坡现象出现。三是在缓解资金要素制约上加大力度。加强政银企合作,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强化监管,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高度重视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及时掌握情况,做好提前介入,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资金链断裂危机,确保产业安全和区域经济稳定。
(二)在优化调整结构上下功夫,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承接央企产业转移。重点与北方工业公司和北京重型机械集团等加强合作,邀请企业高管、专家来温考察,争取在汽车整车和新能源等项目上实现合作,通过引进大项目、优势项目来推动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实施腾笼换鸟策略。整合工业园区和功能区资源,开展产业对接招商,接轨北京、上海等地的产业转移,在确保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前提下,努力承接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化及其他高端产业。加大回归工程工作力度,积极发挥总部经济作用,建立健全在外*人回乡创业服务机制。与此同时,配合“市外*”建设,以江西泰和“*工业园”等市外产业基地设立为契机,在市外建立企业原材料供应基地和产品生产营销基地,鼓励引导产业梯度转移,腾出空间和资源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二是完善主导产业扶持体系。根据发展现状,拟将原有八大主导行业在保留汽摩配(电动车并入汽摩配行业)、泵与机电、鞋帽服装、水产食品、船舶修造五个行业的同时,其他三个行业调整为建材塑料行业、工具机床行业和厨卫家电行业,同时鼓励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行业,形成“8+3”行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健全主导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促进行业自律发展。
(三)在培育规模企业上下功夫,着力改善低小散局面。一是全力实施“135”工程。认真总结工程实施情况,按照“135”企业个性化培育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和目标任务,一如既往地抓好工作落实,帮助企业稳步推进,确保工程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大力开展“三百”企业竞赛活动。深化重点企业与成长型企业、成长型小企业“1+1+3”结对帮扶活动,开展调研、全面掌握重点企业在本市生产配套情况调查,根据企业实际落实产业对接帮扶措施,通过“传帮带”和产业对接,延伸大企业产业链,助推小企业成长。三是努力推动企业上市。加大拟上市企业规范改制力度,帮助爱仕达电器过会,推动新界泵业进入上市辅导,帮助鱼童发达造漆和万邦药业按上市要求做好基础工作。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帮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万全信号等企业合资事宜。组织举办上市知识培训,着重讲解创业板上市相关知识。
(四)在加大技改投入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要抓重点,推进工业高强度投入。组织实施200个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60个3000万元以上和10个上亿元技改项目。抓好18个申请列入国家振兴规划重大工业项目和省、台州市、本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的推进,对项目立项后报批情况、工程实施进度、竣工投产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服务,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做到早安装、早开工。二是要重点抓,推进零地技改“555”行动计划。要像泽国镇和大溪镇一样,继续深入推进零地技改“555”行动计划。一方面,抓住当前原材料价格回落、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充分运用技改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准确把握时机,引进先进设备尤其是国产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企业扩展生产空间,提高建筑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对零地技改厂房改建加层项目继续提供便捷服务,联合各部门实施现场集中审批,确保“555”行动目标的如期实现。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转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用土地的消化利用力度,通过各种措施盘活挖潜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资源,切实提高利用率。
(五)在“一基地两试点”工作下功夫,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突出重点,强化协作,狠抓落实,合力推进,确保“一基地两试点”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一是推进省级新能源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新能源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与省级以上院所机构合作,精心组织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化步伐,力争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结合新能源基地创建,在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400亩标准厂房,并在房顶上全部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成为厂房利用太阳能的示范工程,同时以飞地经济等模式,安排各地企业入驻。二是推进泵业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省级试点工作。继续与省级部门机构合作,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泵业、汽摩配和鞋帽服装三个块状产业的集群发展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规划实施为契机,逐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三是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省级试点工作。按照既定方案、落实政策措施,有序推动工业企业主辅业自主分离。下阶段将对试点企业进行逐家调研走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分离方案。同时与有关部门加强配合,良性互动,合力推进工作实施,确保年底前完成各分离企业的注册登记工作。加强简报和媒体宣传,动员更多企业加入试点行列。
(六)在加快创新转型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技术创新。抓好各级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从源头上提升研发能力,力争三分之二以上重点企业都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搭建工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提高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对传统产业中带动作用大、有导向作用的转型升级项目实施大力扶持,争取每个主导行业都实现两项以上创新转型项目。二是管理创新。继续抓好企业管理创新示范点建设,建立健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探索星级企业管理创新评定模式,客观科学地评估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宣传推广企业实施管理创新、应对危机实现提升发展的典型例子,为面上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增强各级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品牌创新。积极打造产业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在提升“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鞋业名城”等现有区域品牌知名度基础上,积极争创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国家级区域行业品牌。重视企业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建设,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起草。四是市场创新。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现状,盯住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展销会,继续高标准、高要求组织企业组团参与。年底前完成*三期商贸城*工业产品展销平台建设,打响*特色产业知名度。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新兴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依托工量具、钢铁、机床、水产品等实体专业市场,借助各行业网络平台,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帮助企业把产品推向全国和全球市场。五是体制机制创新。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重组联合。
(七)在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与上海交大等名校合作,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开设“百鸣讲堂”系列讲座,通过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帮助企业家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组织20强工业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老总到复旦大学参加短期培训,接受名师辅导,促进管理者整体素质提升。积极发挥各行业协会和镇(街道)作用,面向中小企业,根据行业实际和企业需求,分区域、分层次、分专业举办创业辅导培训。同时,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加强内部培训,组织员工开展各方面知识更新,使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八)在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上下功夫,着力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节能工作机制,强化措施,全力完成今年各项节能目标。一是抓节能监管。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尤其是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的监管。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节能审查和备案工作,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项目。逐步建立健全能源行政执法制度体系,明确责任,规范程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加强能管员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防止业务疏忽而造成工作失误。二是抓节能推广。将各项节能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淘汰高能耗淘汰设备。继续通过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强节能降耗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三是抓清洁生产。抓好清洁生产企业试点工作,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和措施,强化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年内新增15家清洁生产企业和6家绿色企业。
(九)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上下功夫,着力推动机关作风改变。高质量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改工作。一是制定整改方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向党员、群众公布,自觉接受监督。二是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工作思想、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向,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注重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下大力气解决事关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问题,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努力予以破解。三是完善长效机制。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