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经济服务发展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推进全区改革和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共清理14个不符合规定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新整理土地面积2.7万亩,提前并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成立区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市场进一步规范。扎实开展园区清理整顿,整合优化园区资源。主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努力缓解资金、能源等要素制约。区级财政重点向“三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全年财政总支出2.5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近亿元;出台了工业企业不并网自备发电机管理和柑桔、毛竹运输销售补助办法等政策,支持各经济主体勇闯难关。
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增势。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19.0%。工业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园区新开发土地面积1478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7亿元,新入园企业49家,工业招商实际到位资金4.15亿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工业性总投入4.*亿元,增长50.8%,实现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增长23.3%。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全区197个技改项目完成总投资5.24亿元,列入市重点的6个技改项目完成总投资1.12亿元。企业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实现产值6.76亿元,增长60.4%,实现销售收入6.59亿元,增长48.56%。建筑业健康发展,实现施工产值4.30亿元,增长5.4%。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城郊型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8.58亿元,增长22.4%。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柑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畜禽产业乘势发展,产值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建市级以上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7个,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柴家柑桔合作社年商品化处理销售柑桔近10万吨。农村劳动力集中培训、输出取得新进展,劳务收入累计近3亿元。专业市场园区建设加速推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亿元。上洋市场区初具规模,全年新开发土地面积625.6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00万元,总投资1.3亿元的钢材、建材、石材三个市场基本竣工。百家塘片区8.63平方公里的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积极培育旅游业,编制了《*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启动了七里“农家乐”人居休闲旅游试点。
(二)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入,在全省首批免征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400余万元。认真开展乡(镇)街、社区区划调整和理顺市区体制关系的调研,为市、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和二轮山林承包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圆满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事管理改革加快,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
深入实施借力发展战略,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新引进各类项目269个,已到位市外资金5.3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同比分别增长了76.5%、71.4%和100%。山海协作工程进一步推进,新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总额7.16亿元,履约率97.1%,资金到位率83.3%。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新发展私营企业434家、个体工商户3067户。全区自营出口1544.34万美元,增长57.1%。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推进年”活动,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全面提速。编制和完善了《*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区村庄布点规划》,初步完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航埠、石梁、石室、九华、万田等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总投资9.5亿元的32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百村整治”、“百库保安”、“下山脱贫”、“乡村康庄”等一批工程全面完成。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和九龙变电所等市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任务也顺利完成。石室崇文小区初具规模,九华玫瑰花园、石梁衢门山小区、石室西安古街等建设项目开始启动。在全市率先实现通乡镇公路等级化建设目标,农村交通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网络、社会治安、文化活动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的复查和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区的检查验收,荷花街道新荷社区、实验小学、*乡三山村分别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卫生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初步形成,社区环境卫生工作已逐渐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城中村”改造难中求进,列入去年改造的东门、北门、大南门、落马桥四个村,协议签订582户,完成应签协议的81%,开始建设安置公寓房。
(四)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加突出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加突出精神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加大,全年9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网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1502万元,农技110和工业110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深化,撤并学校16所,校生均数从年初的458人啬到569人。总投资6000万元的清泰外国语小学顺利开学,填补了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化发展的空白。学前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高标准高质量实施,航埠、石梁、黄家、华墅等4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乡)。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区图书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第一届社区艺术节、农民文艺会演、农运会、社区运动会等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参加全省农运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十二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并继续保持省、市两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城南医院升格为区(县)级医院。启动区志编撰工作,被评为“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单位”。人民武装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省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省军区先进团级单位”等荣誉称号。审计、统计、民宗、外事、侨台、档案、文物、残联、老龄、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五)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谐社会构建呈现新局面。始终把为民富民作为最高宗旨,促进社会环境更加稳定。十件为民办实事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投资3486万元,完成174.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100万元,全面完成5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投资4200余万元,下山移民493户1760人;培训农民2.3万人次,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7896人。投资1260余万元,改(新)建学校厕所49座,建成学生公寓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900余万元,兴建了石室供水工程;完成华墅水厂主体工程。投资3250万元,完成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市级生态村、20个区级生态村建设;启动了5个示范村和31个整治村建设。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9000多户、调频广播6700只;“数字*”项目列入省“五大百亿”工程。投资600万元,新建航埠中心卫生院医疗大楼。投资4*万元,全面完成社区“四化”二期工程建设。农村五项救助体系全面建成。3*3户5774名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1733名城乡低保子女和1158人次少数民族学生义务教育免费就学实现应免尽免;全区15.94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76.6%;6所敬老院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356名五保老人入院集中供养,供养率达87.3%,居全市首位;368名历年被征地人员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56.6%。同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支付能力达到74.6个月。
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成功破获了“4.11”特大抢劫杀人案等一批大案要案。防范和处理“”等邪教工作成效明显。开展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491件,信访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妥善解决了历时30多年原“土碗社”历史遗留问题,“联泰”、未安置老知青等问题也得到成功解决。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共为1627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14.52万元。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目标,逐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努力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区共取消与行政许可法不相符合的行政许可项目39项、收费项目52项,废止规范性文件20件。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办结率99%、即办率66.9%、满意率99.8%。深化“三心一线”工作机制,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深入推进。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五条禁令”,政风有新的改进。推进电子政务,工作效率有新的提高。继续加强廉政建设,注重治本抓源,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99.4%。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第一,加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利用我区地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主城区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努力把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借力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工业这条“短腿”,举全区之力主攻工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以工业化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第三,加快发展必须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的思路,努力以大项目、好项目来促进大发展、快发展。第四,加快发展必须始终保持“谋、快、敢、实”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加快经济发展还是推进社会进步,无论是解决发展中困难还是破解深层次矛盾,始终坚持深思熟虑谋发展、雷厉风行抓落实、敢为人先出新招、实干苦干求实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发展的困难比估计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加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一直关心支持*发展的部、省、市属单位的干部职工、驻衢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友好城区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们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发展中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缺乏有一定规模的骨干龙头企业,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质的提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要素制约影响较大,资金和人才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政府财力仍较薄弱,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很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廉政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知难而进,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持之以恒,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二、2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今年是我区建区二十周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承前启后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新的一年,纵观国内外,我们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期。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转移。省委、省政府更加关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大市、区统筹发展力度,提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升市区发展首位度,努力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这些都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通过二十年来发展,我区地方生产总值从1985年建区时的0.76亿元增加到28.09亿元,年均增幅达1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0.11亿元增加到14.34亿元,年均增幅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57亿元增加到18.41亿元,年均增幅20.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68元增加到4820元,年均增幅达13.1%。财政总收入从1990年的0.09亿元增加到1.7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993年的0.1亿元增加到1.19亿元。建成区面积从1987年9.8平方公里增加到34平方公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特色进一步凸现,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这些又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后劲、注入了活力。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口,机遇稍纵即逝,因势利导,再努一把力,就能把*推上发展的快车道,就是一番新天地;稍一疏忽,略有懈怠,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丧失追赶先进的良好时机。我们只有倍加用心把握时机,用实际行动把机遇转化为优势,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2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坚持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着力建设“五大*”,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特色经济,推动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5%,突破3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3%,突破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更加注重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借力发展。要充分“扬长”,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等比较优势,创造特色、培育特色、提升特色,并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要通过走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增强竞争优势;要充分认识我区非内生型发展的现状,借助外力“避短”,主动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在发展目标上,必须更加注重量质并举、和谐发展。牢牢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区两级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做大总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实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结构与质量相协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在发展手段上,必须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继续加强、要素制约矛盾仍然突出的情况下,更要把项目建设放在重中之重,通过项目建设来缓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通过项目建设特别是大项目建设促进大投入、大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在发展方法上,必须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必须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精神,把心思凝聚到思发展、谋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发展、促发展上,把本领用在争发展、快发展上;必须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针对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在各项部署和举措的具体化、可操作化上下功夫,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发展的形势喜人,发展的态势逼人,发展的前景诱人。面对二十年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发展热潮,我们恰逢天时;金衢丽产业带的隆起,我们占尽地利;而全区上下盼发展的愿望、求发展的热情,又形成了空前的人和。这些为我们的奋斗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为我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