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国民经济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十五”及2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围绕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落实“工业38条”政策,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全区工业性投入7.1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全社会技改投入项目完成投资总额5.4亿元,同比增长20.3%。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新增省级新产品10个。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完成工业增加值5.71亿元,同比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50.2%;五个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50.2%,占全区规模产值的79.8%;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家,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全年工业园区新开发面积1418亩,基础设施投入1.74亿元,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工改商等举措,促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4万亩,农村专业合作社5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市级3家。服务业比较优势逐步显现,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4%。实现外贸出口1770万美元,同比增长18.3%。*专业市场城初具规模,新引进3家专业市场落户。
“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业初显成效。房地产、商贸、社区服务等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完善招商激励办法,加强“山海协作”对接,提高招商的针对性、有效性。全区新引进各类项目共2*个,协议引资总额1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强化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开展“项目推进会战月”活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5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强了发展后劲。切实抓好要素保障,通过经济形势分析会、项目融资信息会等形式,加强银企对接,全年共促成银企合作签约项目10个,协议资金6930万元。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从2800万元提升到6300万元,有效地服务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论证,为我区合理利用低坡丘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打下基础。继续实施土地整理,新增耕地838亩,获建设用地折抵指标6*亩。盘活建设用地指标464亩,土地综合供应率达86.8%,保障了全区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的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二)围绕统筹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积极配合开展“五城联创”活动,顺利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和省灭蚊灭蝇双达标考核。依托市区优势,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交一体化和供水一体化的步伐,实施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乡村康庄、百库保安、万名农民饮用水、下山异地脱贫、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一批实事工程。加快农村集镇规划建设,完成8个乡镇总体规划和158个示范村、整治村规划编制工作,着手修编《*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20年)》。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快提升农民素质。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被商务部列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区)。较好完成省、市重点工程征迁任务,共征用土地266.67公顷,拆迁房屋面积2万多平方米。浙赣铁路市区取直工程、衢化路南段拓宽工程、塔底水利枢纽工程、电力塔基工程等征地任务全面完成。衢常铁路、黄衢南高速公路、苦狮线改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中推进。
(三)围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加快发展各项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进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教育逐步均衡发展,获省级“教育强区”称号。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保持全市前列。成功举办建区20周年系列活动和“生态*、桔乡*”上海推介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工作不断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创业环境继续优化。完善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低保六项制度得到民政部的肯定并推广。建立了敬老院“六挂钩”社会联动制度,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88.5%。完善了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各项制度。全面启动城乡困难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3.7%。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进展,新增就业岗位1550个。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强和改进行政监督,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10件实事如期完成:(1)投入资金2300万元,完成下山异地脱贫搬迁354户125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4461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12人。(2)全年投入2147万元,新增省级教育强乡3个、市级教育强乡4个,争创了省级教育强区。(3)投入资金1286万元,解决改善饮水困难群众11*0人。(4)完成绿化、硬化面积共5.4万平方米。拆除“城中村”旧房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成公寓安置房6.8万余平方米。(5)全面实施柑桔“三疏一改”和“增糖降酸”工程,推行无害化栽培技术,建成无公害柑桔基地5万亩。(6)全面完成42个村的整治任务,启动建设10个环境优美村。(7)在全市率先完成乡村康庄工程的“双百”目标。(8)新增省级生态示范镇1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市级生态示范乡2个、市级生态示范村4个。建成7个乡镇垃圾中转站,146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完成7个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9)城南医院通过“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验收,并更名为*区人民医院,完成了医院扩建的土地报批、规划、征地拆迁等前期各项工作。花园卫生院因巨化路拓宽改造和市规划变更,顺延至今年实施。(10)完成了区人武部办公营院整体工程的一层建设,营院工程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抓住机遇、经受考验、加快发展的五年。“十五”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和政协依法民主监督,各级各部门积极努力,全区人民与时俱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群众和企业家、创业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为*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部、省、市属单位的干部职工和驻衢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城乡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繁重;财政增收形势依然严峻,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与建立公共财政和勤俭办事业的要求还有差距;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的任务需要继续加强,部分机关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我区“十一五”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规划,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意义重大。下面,从四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纵观全局,我区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凸显,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继续加快,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注重和谐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文件更加关注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更加重视市区发展的首位度,这些都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区经济正进入新一轮发展的调整上升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处在夯实基础、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关键期;城乡发展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融合的推进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的矛盾凸现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发展形势,必须着眼于又快又好,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着眼于再创优势,坚持特色发展;必须着眼于城乡协调,坚持统筹发展;必须着眼于关注民生,坚持和谐发展;必须着眼于求实创新,坚持务实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纲要(草案)》的指导思想
《*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在省规划研究院的指导下,由区政府具体负责研究制定的。根据《中共*市*区委关于制定*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加深区情认识的基础上,着力把握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数十易其稿,历时一年多时间,形成了《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市委“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战略部署,围绕“跻身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加快“五大*”建设,扎实推进工业立区、商贸兴区和生态建区,转变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区发展的实际,《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2020年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更加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5:30:55左右。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建成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3%以上,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0%以上。
——社会发展更加进步。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卫生医疗体系和全民健身体系,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区、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区,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区和体育强区。政府职能继续转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法治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更加宜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进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行列,资源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5%以上。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区要在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农村。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把握“两个趋向”,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进一步修编完善《*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十一五”时期,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积极实施“欠发达乡镇和贫困村奔小康工程”,大力推进下山脱贫,到2*0年,力争完成下山移民3750人以上。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中心镇、中心村的培育和建设,着力提高中心集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2、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资源要素越紧张,市场竞争越激烈,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越迫切。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构筑“两个圈层五个基地”的农业布局、“1+3”工业集聚平台和“一心一片五带”的服务业布局。二是扶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到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7%,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制造业。以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服装纺织、竹木家具和农产品加工等五个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的集聚,到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等为重点,培育壮大各类新兴服务业,到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15%,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五是创优产业路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全区产业技术层次的提高。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对外知名度。
3、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落实到发展循环经济上来。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整体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强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工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倡导节约型生活消费模式。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环保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保持生态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
4、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竞争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区域竞争软实力的提升。一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三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教育创强成果,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四是繁荣先进文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水平,争创省级体育强区。五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
5、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要求,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整合共享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配合衢常铁路、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杭新景高速公路和黄衢南高速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2*0年,市区到中心集镇的县道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乡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不断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积极推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四是强化能源保障。配合电网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建设。五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推进重点防洪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加强消防网络建设,构建自然灾害预防减灾体系。
6、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到2*0年,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80%、90%以上,供养标准达到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二是加快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年,城镇就业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三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强化食品药品的监管,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对各类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四是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依法打击各类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7、推进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我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一是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加强引资平台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完善招商引资的制度和考核体系。二是提升外经贸工作水平。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增强出口竞争力,到2*0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达到4500万美元以上。三是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健全区域协作互动机制,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
8、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改革是区域发展动力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的工作职能真正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二是完善体制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社会领域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制度改革。三是优化创业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支撑体系,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各位代表,“十一五”奋斗目标令人振奋,“十一五”各项任务艰巨光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我们坚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各位代表:开局之年,任务光荣,使命在肩。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以崭新的风貌、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