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工业经济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20*年工作总结
(一)工业、商贸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超过预期的提升绩效
产业总量持续扩张。今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267亿元,增长27%,其中明确为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培育的“4+X”产业,完成总产值130亿元,增长39.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7%。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68亿美元,增长80.1%。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6家,达到332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3家,达到37家,并拥有10亿元企业集团3家。成功举办中国(*)木门行业高峰论坛和*市机电产业提升科技论坛。我市荣获“中国木门之都”称号;新增4个(虎球、顾家、*、德厦)“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江化、红火、*虎、申达实施对外战略扩张;“联城消防”*籍业主加盟1500多个。
平台开发重点突破。我市原“二区四基地”经过整合优化,形成以省级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四都、峡口乡镇功能区为两翼的市乡二级工业平台开发体系,以莲华山开发为主体的市中部工业区办公室挂牌运作。大力推进山海协作示范区、十里牌工业园重点区块建设,分别推出1000亩、500亩优质连片熟地,启动高新技术园区前期工作。全市二级平台新出让土地1028亩,新平整土地4507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2亿元;新入园企业70家,新投产企业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5%。
项目投入卓有成效。全年实施新、续建工业投资项目288个,完成投资35.3亿元,增长16%,其中已投产或部分投产183个,完成投资22.2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63%。今年同期在建的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数量为我市历年之最,达到12个,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4个,强有力地支撑了工业投资增长,其中虎山水泥新生产线点火;英博啤酒竣工投产;丽人纤维板、双氧水易地扩建主体完工;中鑫毛纺项目开建。首个10亿元级招商项目雷士新型电光源成功签约。
节能降耗全面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管齐下”取得新成效,完成衢州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2.6%”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商贸服务纵深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8亿元,增长19.5%;共同创建成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千镇连锁工程”提质扩面走在全省前列,左邻右舍跨省区经营步伐加快;新增2家(兴合、刘氏)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资格企业;浙江万商控股集团成立;加贝(山海协作)、好又多购物中心开业;浙江驰骋物流、城北大型超市主体完工;“清湖牌”酱油被命名为省“老字号”品牌。
(二)经济综合部门的决策参谋作用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上半年,我局全程参与市“工业提升”主题大会的紧张筹备,提前介入,集中力量,深入调研,对工业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及扶持政策(即“36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和论证,紧接着,又及时提出操作性强《实施办法》、“市长特别奖”、“创业绿卡”等配套政策,为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提供了丰富、翔实、可靠依据,多次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围绕我市“重点培育产业筛选和中部平台开发机制”两大紧迫问题,高质量地提交了《论我市区域品牌建设和主导产业选择与龙头企业培育》和《莲华山工业基地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与实施纲要》,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重视,并采纳了其中的主要内容。一年来,我局对事关全市工业、商贸、外向经济即期增长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如工业经济运行、产业招商突破,高新技术园区运筹、存量土地盘活、区域品牌建设、企业上市培育、民间融资引导、商贸服务提升、汽车综合市场设立、危化品(油漆)市场管理、蜂产业外向发展、光伏新兴产业引进等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创新探索,提交了一批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借鉴、有建议且前瞻性、操作性较强的调研报告。同时,与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一起,创办《调查与研究》(9月10日首期至年底共刊出11期)赠阅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架起了政府部门与会员企业沟通的桥梁,受到了政界和企业界的良好评价。我局荣获20*年度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三)围绕提升发展,充分、有效地发挥经贸部门职能作用
产业培育突出创新。研究提出《工业提升目标体系预测分析及实施评价办法》,为稳步推进工业提升阶段性目标奠定了工作基础;精心编制《输配电产业发展规划(20*-2015)》,提出了以产业链为主线、项目为支撑、空间布局为保障的战略措施,已通过行业专家论证;选择创建了分行业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监测点,侧重于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和涉企政策兑现的实时监测,以及与企业有关的新政策建议传导;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市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作出快速反应,打破常规展开经济运行分析,在我市工业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之时,迅速研拟出台“强体、降负、解困”为宗旨的“保稳促调12条”政策,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致力打造产业区域品牌,通过省人大会议提案和省经贸委申报等途径,力争“省电光源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品牌。
平台建设突出档次。按照工业提升的新要求,强化市园区办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全市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招商实行统筹协调;高标准完成《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概念规划》编审,以及《莲华山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初审;创新制订并实施《工业平台管理办法》和《工业平台信息互通制度》;进一步完善平台开发主体开发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并通过现场、例会、报表等途径加强督查;全盘掌控,超前谋划,及时提交2009年全市可开发工业用地计划实施方案;全力支持山海协作示范园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市宏鑫公司、酿造厂搬迁前期工作。
项目推进突出质量。(1)坚持市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制度,按照“两统一、两集中”要求,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公,审议周期缩短,每周一次,全年共受理214个,其中同意落地166个,进入平台99个;待定14个;因不符合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空间布局或“安、环、能”评不过关,否决34个。(2)试行工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复核制度,8至12月共受理企业申报37个,已通过28个,暂未达标9个,促进了投资履约率、用地利用率的提高。(3)运用市“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以“310”为重点的工业技改项目实行倾斜支持。(4)引导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今年在建的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零土地”技改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23%。(5)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新认定8家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12家市级以上(其中省级4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考核,并推荐“江化股份”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成2个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和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鉴定验收;完成3只新产品省级鉴定,12只新产品列为省级备案。(6)主动对接,迅速策划我市23个重大工业、商贸项目,争取国家、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扩大内需专项投资政策。全年通过“经贸口”争取到工业、商贸17个项目、总额2957万元的国债补助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荣获我市20*年外联业绩先进单位三等奖。(7)全局谋划重大项目自报项目数163个,确认入库5个,进入项目储备库1个。(8)指导全市面上工业、商贸招商引资,荣获我市20*年度招商引资服务先进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初建“X”新兴产业发展招商项目储备库。强化全员招商引资考核,全局自报招商项目27个,经确认实际到位市外投资(含结转)6920万元,完成全年核定任务数的115%。(9)认真承办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视察活动,接受指导、检查与监督。
节能降耗突出监管。围绕上级“3个100%”要求,全面落实部门、乡镇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考核责任,提出我市节能(执法)监测监督大队组建方案。加强市“节能专项资金”(100万元)使用管理,组织实施30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推进实施了一批重大节能技改项目。夯实节能降耗基础工作,健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分析制度,构建分行业2005年以来能源消耗基础数据库。坚持扶优汰劣,推荐“江化清洁改造项目”、“*虎节能灯管项目”、“三友电子节能项目”分获国债资金补助;支持虎山新生产线项目同步实行纯余热发电技术,红火带补燃机组完成改造,*虎带补燃机组改造前期启动。基本完成三晟化工、德生木业、三星铜材清洁生产审核和新锦竹木绿色企业审核。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年新验收92个行政村,累计通过114个,至此,已有9个乡镇通过上级验收,稳步迈向省农村电气化县(市)目标。牵头联合、协调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在全市范围倡议并推广使用首批5万只高效节能灯。
企业服务突出实效。组织局干部学习和领会“工业提升”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和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平台展开宣传和解读,制作千本《涉企政策手册》送到企业主手中。参与策划、调研梳理并定期通报市“三服务”活动交办事项(总任务数213件,其中园区20件、企业169件、项目24件),涉及27个部门(乡镇、街道),按期完成涉局6项交办事宜。与市委办共同策划全市范围“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和企业服务、金融服务、机关效能、工业科技“4个110”实施方案;与《今日*》报共同推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稳促调”系列报道,宣传一批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图发展的典型事例。市行政服务中心经贸窗口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全面授权,完善机制,较好满足全局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备案(核准)等9项行政许可事项“两集中、两到位”要求,保持五星级窗口荣誉,获得年度群众最满意窗口。推荐江化、红火集团为省首批社会责任试点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融合我市“*大讲堂”、行业节会,以及新认定的省级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通过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平台,举办《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等论坛讲座或适应性培训13期、1000多人次,荣获20*年度衢州市经委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出色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省“工博会”、“食博会”、衢州“科工会”(获特等奖);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联合启动“邮政助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工程”;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工作。加强局属44家工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支持冰冻雨雪灾后企业重建、自救工作。
商贸服务突出提升。着手修订促进商贸商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出台了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认定和特色商业街(区)命名办法。推进“放心、便捷、惠民”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全年“千镇连锁工程”新增47个、累计完成214个(新区划)行政村首家店建设,覆盖全市280个应建行政村的76%。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行政执法工作,坚决打击私屠滥宰和出售非定点屠宰肉品行为,年内端掉成坤大院车库、清湖路口2个非法屠宰窝点,保障了城乡居民肉食安全。推动培育大企业,实施大项目,万众商贸、左邻右舍、农贸城等3家企业被列为衢州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城北大型超市、左邻右舍物流配送中心等2个项目被列为衢州市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健全我市商贸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建立成品油(站点47个)、煤炭经营(企业16家)市场监测、预警制度。牵头组织我市“十小”美容美发足浴行业整治和规范,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虎山街道试点初见成效。农村散泥市场“增点扩面”取得新成效,受到国家、省散办领导的关注和肯定。我市民爆公司荣获“浙江省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优秀单位”称号。
机关管理突出效能。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管理,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制定并执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经贸局20*年-2012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计划》,努力打造“和谐班子”、“和谐经贸”。围绕“双争先”、“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百企提升)主题实践和“四最环境”活动,推动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建设,每月排出局中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督查、有点评。结合市外经贸局分设、实行新“三定”方案,适应提升发展新要求,对局内部职能科室作出重大调整,增设综合调研科,分设技术装备科,整合财务与资产管理科,职能科室中层干部通过“自荐公推、竞争上岗”,趋于“精干、专业、务实、年轻”,同时推行全员绩效与岗位挂钩考核办法,全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局工作协调性明显增强。利用局机关干部学习教育平台,加强贴近经贸、内涵丰富、数据鲜活重大情况或相关资讯通报,组织全员收看著名管理学家余世维系列讲座,并互动交流,有效提升了干部调研、统筹、谋划、创新、操作“五项能力”。开展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工业、商贸、外向实施情况评估,按期完成我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巡礼图文和2007年年鉴工业、商贸组稿。针对经贸局原组成部门复杂、企业改制遗留及衍生问题较多情况,对维稳工作做到领导重视,动态排查,明确分工,分类稳控,包案到人,同时及时排查和调解企业实施项目引发的周边不稳定因素,全年共承办各类信访15件,办结率100%;共接访群众250余人次,全年无一人“赴省进京”上访,获得市奥运期间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扎实做好我局系统企业党建、承办代表委员议案提案、依法行政、网上“对话平台”、综治、计划生育、老干部管理、赈灾慈善捐赠、新农村结对联系点等工作。加强局属国有、集体资产管理,保值增值、防止流失。
(四)清醒认识影响我市保稳促调、提升发展的现实问题
就全市而言,制约重点产业培育成效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规模化平台开发建设面临用地指标的较大缺口;保持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受到信心和条件的双重约束,大项目策划和产业招商的难度明显加大,企业生产经营经受诸多非常困难的考验,商贸服务发展水平离新的城市定位尚有较大差距。就我局而言,经贸干部队伍在更大视野、更高层次上谋划、引导、推动科学发展的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强化,经贸干部队伍在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形势下应对危机挑战的实际能力和服务才干有待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