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将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一化两建”(即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村务建设工程和以生态家园建设为重点的户办工程),着力培植特色基础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在全力抓好试点村建设的同时,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切实发挥各级党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又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镇规划中,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四)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推进。

(五)夯实基础,继承创新。认真总结参与式扶贫开发小康示范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建设中积累的各种经验,结合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新目标,探索新方法,谋求新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产粮大县和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稳步调优粮食结构,大力推广节肥、节能、节水、节劳等技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按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围绕全县“三线一区”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烟叶、生猪、林果、魔芋、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一批名优农产品基地。各乡镇要建设1—2个支柱产业,各村要有1—2个特色产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梯级结构,构筑特色产业体系。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新路子,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是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粮油、烟叶、畜牧、林果、魔芋、药材、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对农户和整个行业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效益,变产业优势为产品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促进龙头企业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效益上台阶。“十一五”期末,全县要有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达到16家。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到80%以上。

三是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协会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户的带动面达到90%以上。

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结合,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有序流动,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使之成为转移农村劳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平台和载体。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大胆创业,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增收,通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致富。继续坚持走“四基兴村”(改善基础设施、培植基础产业、提高基本素质、建强基层组织)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之路,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不低于6%。

五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宏观管理体系、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和产业技术政策指导体系,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三个目标”。加强优良品种(系)的繁育、引进和推广,突出畜牧业良改体系建设。到2010年,全县主导产业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

六是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以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为契机,鼓励和支持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及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积极创建外埠农产品展销、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

七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土地、林地、水面等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年增幅达到20%以上。

(二)大力实施村庄村务建设工程,改变农村面貌和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科学制定村镇规划。着眼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注重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切实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选项目,因户制定建设内容,同时将整村推进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卫生示范村、科技示范村和文化示范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规划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年完成12个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城乡协调、结构合理、质量稳固、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到2010年,全县有条件的村要通油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解决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不达标的问题。切实搞好村落和中心村镇垃圾收集处理,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建立村庄公共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探索村民自主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途径,提高农村公共设施管护水平。

三是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和村干部“双带工程”,增强党员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培养一批作风过硬、锐意进取、遵纪守法、年富力强的农村党员队伍和村干部队伍。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党员素质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村务公开,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实现基层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基本化解村级债务。

四是协调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建立健全特困救助体系、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大病救助制度、应急救灾制度及残疾人援助制度,大力实施“福星工程”,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电信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村人口密集区通讯网络全覆盖。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巩固“普九”成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提升村卫生室装备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5%以上,村卫生室达标率达到100%,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乡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村文化室、农村体育设施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认真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送戏下乡工作,扶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勤政为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刘银昌精神和新时期艰苦奋斗的鸡公岭精神,全面实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主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组、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十星级文明农户达6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安中心户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建设,“治安中心户”覆盖率达100%;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健全民事纠纷调解组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大力实施以生态家园建设为重点的户办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基本素质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不断巩固、提高、丰富、完善“三建五改”(三建,即建庭园经济、建沼气池、建垃圾处理池;五改,即改房、改厕所、改猪牛栏圈、改道路、改水)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继续坚持沼气池建设“十制”管理,搞好后续服务,确保使用效益和安全。切实抓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和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示范村建设,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生态家园建设的样板。“十一五”期间,每年要建成1个生态家园示范乡镇、12个生态家园示范村、1000户生态家园示范户。到2010年,全县农户沼气池普及率要达到80%。通过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切实改善农民家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是提高“三沼”综合利用效益。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积极推广“猪—沼—X”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把“三沼”综合利用贯穿于农业标准化始终,积极推广沼液浸种、叶面喷洒、沼渣做肥等综合利用新技术,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三是注重培育新型农民。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民的现代意识、开放意识;通过把生态家园建设同乡村旅游和发展市场结合起来,生产适合旅游消费的绿色产品,促进种养业的发展,引导农民树立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通过推广科技,提高沼气池管理水平和“三沼”综合利用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农民的科学意识;通过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培养农民的健康意识;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和谐意识,从而提高农民的素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村制度和县(乡镇)直单位包村的帮扶责任制,突出抓好帮扶村的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规划。各帮扶单位由主要领导牵头,要选派一名干部,其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并长期进驻帮扶村协助抓好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要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分管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试点先行。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和“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从*年起,全县每年重点抓好12个示范村建设,两年完成建设任务,轮次推进。*年重点抓好业州镇松树坪村、野韭池村,长梁乡红石垭村,茅田乡阳坡村,龙坪乡玉兰坪村,三里乡石牌村,红岩寺镇黄木垭村,高坪镇八角村、麻扎坪村,花坪乡村坊村,景阳镇大树垭村,官店镇红沙溪村等12个示范村建设。

(三)强化宣传。广泛动员,精心部署,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和进展情况,加强舆论监督,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加大投入。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整合省、州、县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各项涉农资金,包括老区扶贫、以工代赈、交通、水利、能源等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集并用于新农村建设,每村每年按30万元的标准投入。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通过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投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同时采取贴息的方式推行小额信贷,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监管,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增强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整体联动。实行“县规划指导、乡村组织实施、县直部门帮扶”的工作机制。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负责搞好结构调整、生态建设、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沼气池建设等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免费审批服务。发改部门负责搞好通村油路路基及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沼气池建设和农户房屋改建用地给予政策扶持,其中户建沼气池免费办理用地手续。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搞好村镇规划和农户住房设计,免费为农户提供经济实用、安全美观、节地节能的住宅设计图样。交通部门负责加强村组道路规划的指导和通村油路建设。水利部门帮助农户解决饮水困难。计划生育、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电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帮助和指导搞好农村学校、卫生室、图书室、广播电视通信网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环保事业的指导和服务。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商务部门和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市场网点的建设与管理。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要围绕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工作。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合力建设新农村的生动局面。

(六)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坚持每季度一调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对检查验收达标的村,由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确保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