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发展安排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总体目标,大力关注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基本情况
1、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城镇安置就业再就业13.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8%,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7.4万人次。出台了《关于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实施意见》,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3545户4927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7.14万本,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减免相关税费2700万元。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保基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加强失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全市1010家12万名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和特困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分开参保,成为全国第三个实行分开参保的副省级城市。增加医保基金支出1亿元,为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帐户,解除了因单位欠费而无法享受医保待遇的后顾之忧。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4.49万人、100.1万人、98万人、57万人、69.8万人,确保了全市25.9万名离退休人员各项养老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
2、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5.1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1元,增长15%;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市有6.4万城镇居民和6.68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顺利,发祥巷片区拆迁完成,经一路两侧、馆驿街、振兴街等片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经济适用房完成17万平方米,提供经济适用房1000套以上;累计资助住房困难家庭7000户(次)以上,提供实物配租住房161套。
3、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升学率继续保持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89%。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76.2%,高于全省平均录取率12.8个百分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除。关注弱势群体子女就学,困难家庭学生各项资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4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已接收3万余人。
4、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不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卫生服务,强化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切实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被列入国务院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33所,覆盖了城区61个街道办事处、414个居委会、240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提高了5个百分点,参合农民达到306.8万人,共筹集资金16016万元,受益参合农民285.72万人次,受益率92.23%。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年末总人口604.8万人,自然增长率3.08‰。
5、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十一届全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主体工程全部封顶。马术赛马场已经省批复立项。有关比赛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进度加快。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的45%。大力培育体育市场,积极扩大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销售电脑型体育彩票2.2亿元,占年度任务135%,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6、泉城地域旅游中心作用凸显
深入开展“泉城和谐城乡游”活动,推进“泉水之都”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开发旅游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促销,努力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全市拥有旅游景区(点)45个,旅游星级饭店80家,旅行社204家,旅游从业人员6万多人。全年接待游客200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21.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6.1万人次,旅游创汇707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33.1%。围绕办好十一届全运会,着力加强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建设。
7、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属艺术院团演出1700余场,观众220万人次,实现收入530万元。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步伐加快,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数字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新的电视制作播出系统正式启用。品牌栏目创新工作顺利实施。新闻出版业大力构建“五报一网”媒体平台,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民族宗教、慈善、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积极进展。
二、存在问题
1、充分就业压力较大。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每年7万多人的新成长劳动力,大批农村转移劳动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就业需求。而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又大量短缺。自主创业的环境还需进一步营造。
2、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待开展。养老保险收支倒挂现象突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有待加强。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职工工资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部分企业在工资确定、调整和支付等方面不规范,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4、促进教育公平任务艰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上好学校难、上好学校贵”问题突出,就学不方便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新建居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建工作滞后。
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服务公平性不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尚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惠民医疗补偿长效机制不健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保障不足。
6、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筹资渠道不宽,制约了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缺少能够充分体现省会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区域卫生规划难以实行,卫生资源布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还不够协调。
7、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奥体中心等比赛场馆建设进度仍需进一步加快,部分比赛场馆和全民健身设施尚未开工建设,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缺口较大,整体服务接待能力亟待加强,建设资金非常紧张。
三、*年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的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承办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这一历史性机遇,围绕实现“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带动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年,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安排:
——全市年末总人口6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19450元。
——接待游客2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6亿元,分别增长14%和16%。
四、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1、深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以经济发展作为扩大就业的根本保证,大力发展各类市场需求大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拓展就业空间和渠道。探索多种形式的就业途径,发展弹性就业和非正式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全面落实就业政策,计划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850个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就业实现动态“清零”。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工作。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努力建设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对接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协调推进。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1.5万人、105万人、100万人、61万人、70万人,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将覆盖70万人以上。修改完善《*市养老保险条例》,依法加强扩面征缴工作,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全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上调80—150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由月人均1148元增加到人均1260元左右,继续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全市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建立完善医疗救助、失业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积极推动社会互助,鼓励倡导社会捐赠,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地区倾斜,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学校服务范围的要求,推进教育资源布局调整,落实*市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改造,安排改造186处农村中小学校舍,完成200余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标准化配套。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普通高考升学率。贯彻落实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优化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4、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要求,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5、加快泉城旅游业发展
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泉水文化、现代都市、传统民俗、乡村生态等资源优势,加强*都市圈旅游合作,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大明湖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泉城特色标志区,继续加快*植物园二期、玫瑰湖湿地公园、商河温泉度假区、芙蓉街改造等项目的开发建设进程。大力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增强城市吸引力,吸引招徕中外游客。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产业链,丰富泉城夜生活,研究开发旅游系列产品。培养骨干旅游企业,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强化行业诚信建设。
6、大力推动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体现省会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动漫、博览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积极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继续推进民族宗教、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7、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政府对公益性事业的有效投入,逐步改革社会事业建设资金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有关社会事业项目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建立形成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社会事业项目培育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的策划运作实施。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积极推动我市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步伐。
8、全力推进十一届全运会筹备工作
全力做好十一届全运会的比赛场馆建设和各项备战工作,重点做好列入全市《*年至*年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项目计划》中的奥体中心、马术赛马场、历城区体育场馆、章丘体育馆、皇亭体育馆、市体校全民健身中心、百花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第二工人文化宫全民健身中心、现代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市妇幼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抓好以“健身路径”为主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增全民健身设施4万平方米以上,组织全市大型群众健身活动10次以上,举办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全运同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