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能源计量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能源计量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企业能源计量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8号),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按照我市《关于开展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的意见》(绍政办发〔*〕86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到2010年底,能源计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企业节能意识和计量意识显著增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100%,能源计量检测率达100%,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达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及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要求,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浪费能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完成“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重点

重点加强纺织、印染、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大力加强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标准计量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按照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JJF1112《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和《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质技监局量发〔〕61号)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和成品的计量检测和数据管理,特别要加强企业能源消耗的计量检测力度,切实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到2008年底重点耗能企业应全部按要求通过计量体系水平确认。

(二)切实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和管理。重点耗能企业要依据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计量器具台帐、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并妥善保管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检定等原始技术资料,逐步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如:流量计、热量计、压力表、电度表、煤气表、水表、衡器、燃油加油机等必须登记造册,依法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强制检定。任何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校准、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和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三)努力加强能源计量的数据管理和统计考核。能源计量检测数据是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依据,各重点耗能企业应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确保原始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要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定期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量化考核、数据比对等,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为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供依据,切实把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市能源计量工作领导小组,市质监、发展改革、经贸、统计、环保、电力、水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政府组织推动、企业主动参与、部门职能到位、技术支撑有力、行业协助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

(二)加强服务,务求实效。市、县(市、区)两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尽快组建“节能减排能源计量服务队”,充分发挥技术机构、计量学(协)会的技术保障作用,建立企业能源计量服务技术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实行以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定责任为内容的“五定”帮扶措施,努力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在计量器具配备选型、检定校准、在线检测、能源平衡测试、企业能源计量状况评判、人员资质培训考核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综合服务,确保企业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科学合理、准确可靠,提高企业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切实把能源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监督,严格考核。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国家节能、计量法律法规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要求,加强对辖区内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状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不按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不按规定开展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以及出具虚假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要进行公开曝光和批评教育,并按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能源计量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能源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结合“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计量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类计量现场咨询和现场服务活动,组织举办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知识培训班,努力提高全社会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认知度,营造能源计量工作氛围。组织相关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经验交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我市能源计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