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品质量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五”期间,我市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1.8%,比“九五”期末上升5.4个百分点。同时,“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名牌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到2005年底,全市累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6只,浙江名牌产品163只,均位居全省第二位,获得国家免检产品46只,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水平,发挥质量工作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6〕43号)精神,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产品质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我市产品质量和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为先导,深入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运行机制,并达到以下质量目标:
(一)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重要工业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质量指数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优势行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骨干企业的主导产品有90%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二)名牌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名牌产品达到60只以上,浙江名牌产品260只以上,*名牌产品700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80只以上。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80%以上的规模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并有效运行。获省以上质量奖企业20家以上。
(四)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生产企业取证率达9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取证率达90%以上。
(五)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不出现省以上点名的区域性质量问题。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名牌培育工程。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实现企业质量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力的提高。按照培育贮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名牌产品培育与保护力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结合我市区域产业的集群优势,大力推进区域名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名牌产品2-3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区域名牌产品3-5只。
(二)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完善针对企业的技术标准服务网络,构筑全市WTO/TBT、SPS通报预警服务平台,加强技术标准公共信息服务。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增强我市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对引进设备和利用外资生产的工业产品,实行事前产品质量标准的鉴定审查备案制度,技改项目验收、科技成果鉴定要与提高标准水平或采标相结合,大力提升标准化在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方面的作用。
(三)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牢固树立“提高质量、科技先行”的观念,根据自身和市场条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成果的应用,提升产品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提高产品质量相结合;加大重要质量赶超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计量测试方法,积极实施“能源计量工程”,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实施“计量服务工程”,以中小企业为重点,进一步贯彻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计量校准和检测服务。
(五)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全市80%以上规模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积极宣传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积极推广六西格玛等精细质量管理模式,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组织企业开展QC小组、现场管理、质量改进、降废减损等活动,总结推广工艺突破口、质量控制点、文明服务达标、零缺陷、可靠性管理等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六)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对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强制性管理的产品,严格申报、审查、发证、监督等主要环节,加强对发证产品和发证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对监督抽查不合格、质量问题严重或违法使用证书、标志的,应取证而未取证的企业,要依法予以查处。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培育食品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鼓励食品企业通过创牌、HACCP认证、ISO9001认证等工作,完善管理、规范生产,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严厉打击各类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七)加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重点骨干企业的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查询系统,为重质量讲诚信的企业营造好的质量环境,促进企业自觉提高质量意识。建立产品质量预警体系,建立以质量指数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对产品质量的事前监控能力。广泛收集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市场行情、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流行趋势等信息,不定期向区域内企业通报。加强国家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增强企业应对国际倾销和反倾销调查的能力。支持企业应对国际反倾销调查,鼓励企业积极申诉和应诉。尽快完善区域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形成政府、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有机结合的预警体系。加快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的通报速度,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加快贸易伙伴技术数据库建设,深化应对技术壁垒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
(八)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制度。组织实施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公布监督抽查结果。把涉及人体健康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对一些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认真组织专项抽查,切实做好对不合格产品的整改工作,防止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加大对无许可证、无强制认证产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惩处生产不合格产品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犯专利、商标权和冒用名优产品标志的违法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领导,完善监督网络。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具体负责全市质量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要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质量监督网络建设,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形成反应快速、监督全面的工作机制,打造对产品质量工作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作用,营造有效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产品质量工作的良好局面。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对企业经营者要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对质量检验人员和质量关键岗位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基本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对普通职工要加强质量基础知识教育,自觉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产品质量工作。
(三)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中介服务。市政府设立“市长质量奖”,并开展“全市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表彰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办法另行制订。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加强产品质量工作中的服务、协调、自律、监督和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发挥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其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加强行业质量监督和规范化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和质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有效服务,促进产品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