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了推广沼气等适合农村实际的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我省农村沼气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沼气建设是按照生物厌氧发酵原理,对工农业生产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和人畜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源生态工程。通过沼气建设,能有效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畜禽养殖环境,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能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达到发展清洁能源、节省燃料消费、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能为农作物提供沼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有利于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农业走上高效生态的发展轨道。因此,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来抓,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农村沼气建设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农村沼气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将沼气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类沼气建设模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力争新建1300个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年末生猪存栏300头、牛存栏3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水达标排放,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50处、小型沼气工程1100处、沼气沼液沼渣(以下简称“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200个,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8万只,建设户用高效秸秆气化应用示范村100个。加快农村沼气建设,重点组织实施三大工程:
(一)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示范村、整治村,利用沼气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在平原、经济发达地区,推广户用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相结合的“器、沼、池”能源生态模式;在山区、欠发达地区,结合“改厨、改厕、改圈”,加快以户用沼气池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建设。
(二)实施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以沼气厌氧发酵为核心技术,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处理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和农产品加工废水。结合“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以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综合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畜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以开发利用沼气、户用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开展沼气入户、发电和户用秸秆气化等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三、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管理和服务
(一)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强沼气施工队伍管理,从事沼气设计、施工的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要严格按标准建设,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沼气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县(市、区)要逐步建立由有沼气施工和管理经验人员组成的服务队,负责沼气工程管护,确保沼气工程安全、高效、能持续利用。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沼气技术研究和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大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同时,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等循环模式,创新农作制度,促进种养有机结合。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村沼气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沼气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有沼气工程的乡(镇)、村要指定专(兼)职沼气辅导员和专管员,加强沼气技术指导。
(三)优化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职责,落实工作经费,优化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管理与服务。积极探索沼气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持沼气专业村成立农民沼气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发展沼气设备经营、沼气工程养护和技术服务等组织,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后续管理服务能力。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模养殖场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等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部署,加大建设力度。各级农办、农业、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建设、环保、卫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与配合,合力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坚持“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省级有关部门要整合财力,增加对农村沼气等建设的投入,资金补助适当向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倾斜,并统筹考虑国有农场。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业主自筹资金发展沼气产业。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