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科学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优化整合农村组织资源和党员人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共定西市委[*]35号文件精神,现就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必要性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党组织体系,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单位的传统建党模式的有益补充,能够较好地解决因党组织的覆盖面不广而带来的组织链条的缺失和党员教育管理的“盲点”,使党组织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确保党组织的网络体系更加严密和稳固,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是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过渡,农村出现了许多基地、大户、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突破原来的条块限制,按照市场规则重新整合,呈现出了多元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与时俱进,自觉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按照地域原则设置组织结构的传统模式进行调整创新,使党组织内部结构由一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才能在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找准定位,对不同的经济组织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使各种经济组织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是适应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趋势,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的需要。随着农村党员从业岗位发生的诸多变化,党员个性化发展日益明显,有些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党员,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比重相应增大,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的趋势日渐凸显。适应农村党员队伍出现的这些新变化,使农村党组织的设置能够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志趣和需求的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能够满足党员个性化发展要求,让其专业特长得以充分展现,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对单一的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的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进行调整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党组织体系。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是完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程度不断增强。而村级组织对农民的管理范围相对缩小,同时税费改革后,村级可支配财力减少,村级组织牵头兴办公益事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只有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党组织体系,实现党建工作的重心下移,才能有效发挥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落实到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双培双带“工程实施为目标,通过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建立以村党(总)支部为主体、专业党支部(党小组)为骨干的村级党组织新构架,充分发挥村党(总)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各种专业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为加快全县农村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1.坚持依据政策法规进行创新调整的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必须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在不改变原有行政村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前提下,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根据乡镇和村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灵活科学地稳步实施,条件成熟一个,调整组建一个,绝不能一哄而上、搞“一刀切”。
3.坚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应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区域化的要求出发,根据农村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特点、经济组织形式的调整与变革,正确把握好经济发展与党建工作有机统一的关系,找准党组织设置与生产力发展的结合点,适时合理地调整和改进村级党组织的设置方式,防止搞成形式主义。
4.坚持便于开展党的活动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要以便于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领导为前提,根据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盲区等基本要求,分类设置、管理,建立完善的、能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坚持发挥党员专长的原则。要通过因人制宜,分类设置党组织,让有一技之长的党员找准事业的凝聚点和作用发挥的支撑点,使有相同或相近专长的党员形成组织合力,提升产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主要方式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以“四改两提高”为基本思路:即改过去按党员居住地划分党组织为按党员从事的产业和各自的专长划分;改过去党组织由组织单方设定为党员自主选择和组织统筹安排相结合;改过去统一的党组织共性职责为共性与个性职责相结合;改过去党组织的统一化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为普遍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按照以下方式创新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1.兼并联组,建立联合党组织。即实行村与村、村与企(乡镇企业)、村与居(居民委员会)之间联合建立党组织,以实现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促进共同发展。
村村联建:针对有些相邻村彼此有较强互补性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形成以强村带弱村的新格局。
村企联建:突破行业界限,将村镇骨干企业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合建立党组织的形式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村居联建:在城市郊区农村与社区居委会相连的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可将村党组织与居委会党组织合并建立新的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居的工作。
2.依托产业,建立协会或专业经济合作党组织。即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在已经注册、运行比较规范、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突出、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并且条件成熟的协会中建立党支部,实行“党组织管协会、协会促产业、产业联农户”的党组织设置方式,使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或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建立经济联合体党组织。在专业协会和各种经济联合体中建立的党组织,其隶属关系以村党组织管理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由县委、县直有关部门党组织或乡镇、村党组织进行管理。
3.升格改建,建立党总支部。对村域面积大,党员人数50人以上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将党支部改建升格为村级党总支(党员100人以上的村,可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和工作需要成立党委)。党总支下设若干个专业党支部,专业党支部一般可分三种类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党支部,可对村辖区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单独式、联合式等多种方式组建党支部;以农民专业协会为载体建立产业党支部;根据党员年龄、专业特长等分类建立老年党支部或其他形式的专业党支部。
4.跟踪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加强对务工经商的农民党员进行组织教育管理的同时,要以乡镇、村或多个村为单位,着力在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体中建立长期或临时党组织,改变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比较薄弱的局面。
四、加强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强化责任,提高认识。各乡镇党委要将农村党组织设置的调整创新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考核农村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指标,纳入到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之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落实。要分层次召开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和党员大会,进行学习培训,广泛宣传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调整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实施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步骤,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要调查摸底,分步实施。县委组织部要根据农村发展实际,在对村级经济的产业结构、布局特点,党员从业岗位、专业特长、年龄基本情况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排摸和分类的基础上,指导乡镇、村党组织围绕支柱产业开发及各自产业发展的目标,按党员个人志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定党员归属和组织设置方案,并分步组织实施。
三要严格程序,选强班子。对于建立党小组的经乡镇党委审批后实施。建立专业党支部的乡镇党委要将相关材料上报县委组织部把关后再由乡镇党委审批。专业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要注重择优选配一些有奉献精神、文化程度高、有较强“双带”能力的协会负责人、致富带头人或回乡创业人员中的党员担任。村党总支部和专业党支部成员原则上实行“双层交叉兼职”,即由党总支委员兼任产业党支部书记,由各产业党支部委员兼任各党小组组长,确保村级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到边到底。
四要建章立制,理清思路。各乡镇党委对各类专业党组织要在经费上给予适当的支持,活动上进行指导,管理上进一步规范。要指导和帮助村级党组织在制定共性职责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各党支部(党小组)个性工作职责,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五要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各乡镇党委要及时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经验,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设置运行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本乡镇实际,不拘泥于己有形式,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设置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和提高,推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