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政策研究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政策研究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政策研究意见

同志们:

这次会议很重要,部党组和周济部长非常重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成绩,交流经验,进一步明确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很多集中在教育领域。我们的工作很重要,事业发展要靠方方面面的努力,但关键是要靠政策、靠制度。同志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邓小平同志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同志和同志也反复强调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这些年来,我和同志们一起工作,深深体会到教育政策研究和法制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的工作、责任和使命,都直接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息息相关。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来教育政策研究和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包括教育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制订并且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举五个方面的例子。

第一,农村教育方面。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有步骤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明确了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把发展基础教育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地方,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各地优势,从各地实际出发,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突出了到20世纪末初步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和方针政策。*年,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提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财务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把农村教育摆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年,国务院又决定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用两年的时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从“农村教育农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再到实现名副其实的九年义务教育,这种政策的重大变化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年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超过95%,青壮年文盲率降到了4%以下。

第二,高等教育方面。世纪之交和“*”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与法制保障是分不开的。这里,我举四个政策为例。一是高校扩招政策。*年,根据经济社会连续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人民群众希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人口统计的变化,加之过去若干年高校招生增幅滞后于GDP的增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经过全国艰苦努力,*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我国高教历史性地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二是与扩招配套的四项政策措施。为保障扩招的顺利进行,国家出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政策,调动了社会资金,较大地解决了扩招的瓶颈制约问题,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政策;实行成本分担政策,大学培养成本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成本分担机制相配套的是建立和完善了高等学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教育公平问题。此外,还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要求。三是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政策,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改革公立大学办学体制,不再由各部门办学,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政府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体制。四是提出“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大学不仅要育人,创造知识,还要服务社会,坚持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当然,这些年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也有政策研究滞后的地方。比如,如何以有效的宏观政策促进各类高校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而非简单的升格升级;如何加强多校区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

第三,职业教育方面。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年,国务院两度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不断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到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各级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0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万,达历史最高水平。当前,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都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怎么发展,用什么政策来推动,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四,素质教育和德育方面。*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素质教育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年以来,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文件,召开了两次中央工作会议。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进程;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唱响“新童谣”等活动;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建设;出台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中考招生,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大力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

去年,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就素质教育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批示高瞻远瞩,针对性极强。为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教育部与等有关部门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就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对教育决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建议,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第五,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方面。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如,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包括认真研究如何使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成本分担更加合理,严格控制收费标准;积极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的高等学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和政策,探索并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高等学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不让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学校收费行为逐步规范。为切实解决高校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年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实施了“阳光工程”,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得到了社会的好评。针对这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严峻的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近几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对教育重大战略与宏观问题的研究。在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并实施了《*—*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围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校科技创新、全民教育、教育应对加入WTO等许多问题,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思路。目前,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已全面启动了《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这将是2l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是努力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正在广泛动员,认真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集中各个方面的智慧,力争使《2020纲要》研究制订的过程,成为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形成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的思路和政策措施的过程。

过去几年,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工作同样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教育立法取得新进展。“*”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先后审议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启动了《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教育部提出了推进教育立法“五修四立”规划,并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一批规章;各地加强配套地方性法规、规章建设。二是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普遍制定了贯彻落实《纲要》、指导依法行政的具体实施意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些审批项目,规范了审批程序和行为,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三是依法治校扎实推进。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目前,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已在全国大中小学普遍开展,有158所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四是广泛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各地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普法经验。在充分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还没有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各地工作开展也不平衡;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变化很快,教育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不够深入,在不少方面存在滞后的现象,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依法行政还面临一些体制性障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我们在自身队伍建设、理论学习、抓典型试点引路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些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深入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提升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水平

当今世界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一个是知识经济、知识社会方兴未艾,两者相伴相生、互相促进。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政治的多极化和文化的多元化在曲折中前进。而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必须通过政策、制度与法制的建设,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与法治保障。

教育要改革、要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相对而言,“面向世界’,这一方面我们走得慢一些。今天,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下,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怎样制定政策、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必须认真思考。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眼光,深入分析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追踪世界教育改革新潮流,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和经验。

近些年来,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如下一些趋势和特点。

第一,更加突出了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和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地位,优先发展教育。各国政府的施政纲领或发展规划中,都把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各国都制定了有关教育发展的专门文件和法案。如*年,美国开始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改革法案,加拿大了《加拿大创新战略》框架文件。为加快本国教育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突出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

第二,为公众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教育质量的重要性被放在突出地位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举办了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为所有青少年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是本届大会的主题。*年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全民教育:必须注重教育质量》,将质量列为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之一。

第三,在建设21世纪创新社会、创新国家进程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已成为许多先进国家追逐的潮流。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不断调整教育政策,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日本经过10年争论,于前年通过的高等学校法人化改革便是一例。许多国家都注重协调政府与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为民众提供多元化教育选择的机会。但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没有出现政府对教育完全放任的现象,所谓的“市场化”,实际上是政府为促进和积极干预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改革措施,政府仍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第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地位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育公平的问题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也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当前,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提出的“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的理念已经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并不断扩展,其意义从一般的普及基础教育逐步扩展到了在种族、性别、年龄等方面所有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扩展到了面向所有人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第五,注重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具体行动。终身学习的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步得到了各国的认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都体现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方向。日本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美国、韩国、英国等许多国家也都制定了有关终身学习的法律。随着终身学习受到更多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如职业教育在终身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日趋突出。

第六,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推动教育国际化不仅可以通过教育服务输出直接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并将其作为保持领先优势的主要手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国际化可以满足其经济社会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作为追赶发达国家的动力。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国际化需要是其目前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订,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要了解国情、研究国情,也要了解世界、研究别人。比如,我国高等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和不少困难。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最新进展,仔细分析国际著名大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其管理和教育理念,学习借鉴适合我们国情的先进经验。这对于推进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发展的经验,制定自己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必须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关键要做到两点:一要继承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加以发扬和光大,对不适应时展需要的加以学习和创新,进而形成中国教育新的独特优势。二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的成功经验。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中国的国情、教育的特殊性,决定要根据中国国情和教育的实际消化吸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紧紧围绕当前教育中心目标和任务,突出重点,进一步切实加强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

*年以来,教育部着力推进三项全局性工作:一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全面启动了《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要任务,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时期努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二是落实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批示精神,与、人事部、社科院、团中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素质教育调研领导小组,分别组织各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了系统的调研;三是根据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讲几个重点工作,供大家一起研究。

(一)研究形成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和法制环境

第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最近,总书记又就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重要指示。德育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有人和长治久安,各项教育政策制定要把它放到首位。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信息社会等都对德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务之急,是要认真研究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中央8号和16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保障青少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央领导对减轻学生负担非常重视,多次做了重要批示,教育部也发了很多文件。但当前学生的负担仍然偏重,人民群众对此有很多的反映。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有多方面,有教育制度、政策的原因,也存在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总的来说,是一个社会性、系统性问题。这就要按照社会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加以研究和解决。政策法制部门要发挥综合部门的优势,更多地从制度层面,系统全面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如何加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切实提高学校和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与美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营造有利的制度和环境等等,都要研究新政策、新措施。

第四,要为素质教育构建新的制度环境。包括如何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如何改革和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和教师教育制度,如何动员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素质教育等。这都需要放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统筹考虑,形成素质教育新的推动机制。

(二)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一,要对“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对这个问题要深入分析,辩证地看。这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暴露了当前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方面。关键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了解问题,制定对策。

第二,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下大的政策决心,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要进行系统的政策创新,从学校布局结构资源配置到校长和教师的任用管理,招生办法等,都要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三是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明确目标和政策,使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教育现状相适应,确保取得成效。四是完善法制保障,逐步理顺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管理规范和资源配置机制。

第三,要依法规范办学秩序。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坚决制止并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要在新的《义务教育法》以及实施条例、地方的实施办法中,在正制定的《学校法》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促进教育事业的规范和发展。

第四,加紧推进建立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首先是完善高等学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解决高校按新机制和新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建立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的帮助。继续动员、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

第五,要研究高校招生、收费、就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规范高校收费,促进毕业生就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改革的成果,推进改革的事实,需要对这些政策措施加以认真的总结,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三)研究制定教育事业为现代化建设全面服务的政策措施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需要一系列新政策加以引导和推动,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第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发展。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财政保证范围,需要解决一系列政策配套问题:一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中央、地方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学校经费预算制度,要从会计制度抓起,切实加强学校各项管理。三是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探索建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四是要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利用效率,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五是要在新的机制下更好地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第二,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城镇化进程的需求和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是十分明确的。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政策问题。一是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问题。既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又要建立职业教育灵活多样的投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联合合作,如何拓宽渠道,建立长效机制。三是如何建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推进普职沟通,完善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道路。四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准入和职业教育的衔接,加快推行“双证制”。五是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摆脱“招生无人来,就业无门路”的状况,真正起到服务农村、振兴农村的作用。六是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职业教育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希望各地能够大胆探索,先行突破。

第三,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要调整政策,切实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建设。二要探索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比如:如何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推动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三要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作用,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要完善集聚人才的政策体系。研究高校如何吸引一流人才包括海外优秀人才,使高校成为培育大师的基地。建立完善符合高校教师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薪酬制度,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四)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大力研究推进教育体制和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第一,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制度创新。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处理好有关部门间的协调关系,密切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学校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办学目标和办学自主权,规范学校法人制度。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大胆探索、试验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模式。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与规范,积极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

第二,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大力推动依法治校。“*”期间,要进一步推进“四修五立”工作:修改《义务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现行的教育法律,制定《学位法》、《考试法》、《学校法》、《终身学习法》、《教育投入法》,积极推动各地制定必要的配套性法规。健全教育法律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法治化的教育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健全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建立健全对地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对学校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对教育实施状况的监控体系。进一步改进督导评估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监控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学校法制教育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化。推进依法治教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建章立制,规章之间、规范性文件之间也不能相互矛盾,确保令行禁止。二是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一般来说,只有改革到位了,立法条件才算成熟。但也要善于利用立法的时机推动改革。三是妥善处理好法律调整与政策调整的关系。法律具有稳定性,法律制定后必须得到切实认真施行。在改变单纯依靠政策治国理政的同时,也要防止法律万能论。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如何充分、科学发挥政策的调整作用。四是处理好立法和执法监督的关系。法律制定后,要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提高教育法律的执行力。

第三,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平台和双边及多边磋商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积极支持公民出国留学,深化与外国的学历学位互认成果。改革和完善国家公派留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选派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国服务。大力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努力使我国成为亚洲的外国留学生主要目的国。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强强合作、强项合作,鼓励高校直接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以教师、教材、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水平考试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推进“孔子学院”的建设,力争使对外汉语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各地教育发展的阶段出发,创新教育发展政策。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已提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率先探索,勇于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和制度创新,为全国提供经验示范。中部地区要从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突破新一轮教育发展瓶颈的政策措施,有所为,有所不为,引领中部教育实现重大突破,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地区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把改变教育的贫困落后面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好如何把中央的投入用好、政策用足、资金管好,促进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教育部也要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鼓励东部加大对西部的支持。

最后,我就如何做好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讲几点意见。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迅速,需要研究的问题头绪繁多。开展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必须扎实推进、讲求方法、确保实效,要在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做好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对法律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推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对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的根本要求。要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比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等等。

三是必须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这是对教育政策法规工作的本质要求。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好、引导好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这是推进教育政策法规工作的基本途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以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基础,才能提出观点正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要提高宏观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水平,也需要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也要讲究方法,要选准调研课题,要充分运用现代调研方法,要把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政策和法规。

五是必须求实创新、与时俱进。这是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研究工作必须转变思路,整合研究力量,创新研究机制,提高研究成果质量。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及其研究机构的作用。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工作涉及教育改革的全局,一定要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目前一些省市政策法规机构采取课题方式定期招标,有效地发挥了政策法规机构统筹协调的角色作用,这一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六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这是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体现地方特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法规机构,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坚决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确保政令畅通;另一方面,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当好参谋。

七是必须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机构和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法规机构任务重、责任大、人手比较少,总体来讲,与目前政策法规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厅长、局长能够大力支持政策法制部门的工作,也希望各地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支持。要加强教育政策法制工作专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政策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激励监督机制。

八是必须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健全制度,努力完善教育政策法制工作的网络建设。要树立全国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法规工作“一盘棋”思想,积极搭建大家交流沟通的平台。可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热点难点问题研讨、工作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政法司要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各地也要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对教育政策法规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部里,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

同志们,做好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工作,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部党组确定的中心任务,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教育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