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业园区建设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业园区建设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业园区建设建议

一、*市工业园区分布和建设现状

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效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区、镇各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先后建设了一批工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市现有工业园区(工业区)307个,总面积约为59.75万亩。从工业园区发展的成熟程度和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看,大致可以分三类:(1)园区发展比较成熟,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规模大,效益好;南沙临海工业区起点高,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个大手笔;*开发区、*工业区、从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村工业区、*工业区、*工业园、*、*工业区、*工业区等园区也成为所在区域的工业生产基地。(2)园区发展良好,已形成一定规模。投产企业超过10家,面积超过500亩,在所在地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支撑点的园区有80家左右,如天河高塘工业区、*三村工业区、永发工业园、黄埔姬棠工业区、番禺洛溪工业区等。(3)规模较小,正在发展完善。这类园区主要是镇村组织开发的,约200多个。

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加强整合,园区建设逐步向聚集方向发展。二是利用区域,聚集主题园区。各区以交通畅顺、园林美化、优质服务、地价优廉等区域优势进行品牌招商、配对招商、以商招商等。三是国家级工业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尤其在吸引和聚集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项目方面,发展势头强劲。据外经贸部2001年指标评估结果显示,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行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前三名依次为天津开发区、*开发区和大连开发区。目前世界排名前500家跨国公司已有100多家在*投资设厂,其中74家在开发区内。

发展工业园区,对促进*市工业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优势,夯实*工业做大做强的良好基础。近几年,我市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规模化的工业发展道路,重点建设大型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使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大型的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4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14%左右;白云区*工业区*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0亿元,同比增长了42.86%,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1%。

(二)形成了特色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促进地区工业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各区(市)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了特色支柱产业和一批拳头产品。如*区通过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汽车、皮革、制衣、塑料、电子元件和建材等支柱产业。以风神公司为中心的汽车工业生产园区成为*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使*区开始由轻加工工业为主,转变为轻重工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支柱地位逐步形成,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33.87%上升为43.33%。

(三)形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经济优势,大大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区为做大皮革皮具业,全力抓好皮革皮具城的基础建设,改善了周边路网,制订了吸引客商入城的政策,举办了中国皮革皮具节,促进了专业市场的聚集效应,仅2年时间,皮革皮具城就引入生产经营厂商4000多家,产品占广东省皮革皮具市场的1/3份额,远销全国及亚、欧、美市场,年产值近40亿元,为65000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皮革皮具集约地。

此外,进一步搞好工业园区,不仅有利于整合优化工业资源,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尽可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

*市工业园区的建设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一些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未能发挥聚集效应;

二是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相对滞后,特别是规划服务和消防管理滞后;

三是一些园区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开发建设进展缓慢。

二、完善和发展现代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工业园区要围绕我市工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借鉴新加坡、上海、苏州等地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并与我市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园区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结合起来,进一步在连片开发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优化投资环境、与新经济发展相结合上下功夫。

(一)园区开发建设要立足于规划先行

要把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工业园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工业园区是工业布局调整的载体,其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交通环保、消防治安等规划配套起来,与老城区“优二强三”相衔接,立足于规划先行,注重与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有机结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首先,明确产业园区结构、发展规模和方向、可接纳的工业门类,规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指标、绿化指标和污染控制要求,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环保措施,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圈形”产业链,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构造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相协调的人居环境。其次,要立足于建设资金的动态平衡、整体平衡和长期平衡,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园区的配套建设。最后,对入园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交税收等,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凡是工业园区的设立,各区和县级市要会同当地规划部门,委托专业机构,认真做好规划,并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各区(县级市)对已征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要督促有关单位抓紧开发建设;对没有能力开发或不准备开发的土地要将其收回,以盘活土地资源;对征用后不开发,用作抵押的,要妥善处理,防止土地“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征作他用”等问题的出现。

(二)工业园区建设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总体规划,我市将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有层次、有梯度地合理配置不同类型、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行业,以形成一个符合工业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和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工业格局,为实现*工业快速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我市今后重点规划东南两翼的工业布局来看,东部初步规划由增城的新塘、*、沙埔、宁西、仙村及其周边地区组成,形成一个新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纺织、机械装备、建材等产业;南部初步规划番禺黄阁、灵山、潭洲以南一带作为新的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南沙天然港的有利条件,以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工业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南部工业基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与市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承接我市支柱产业和相关企业,以及有潜力产业进入园区发展。

(三)重点加强园区聚集整合和产业化建设

加强园区产业化规划,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园区产业化规划和建设,一要抓好产业定位。园区建设要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企业群,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区。一要有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主导产品;二要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一系列生产和服务;三要企业之间关系紧密,既有竞争又有协作。从上述特点出发,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为了短期效益,不顾园区的长远发展;必须打破地方利益的局限,不能以某个镇(村)的发展而影响全局,坚持抓好产业规划的实施。二要抓好聚集整合。要以特色产业为主,形成产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必须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使量大面广、规模普遍较小的同类型企业聚集,才能适应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更好地发挥产业群体的规模效益。近几年,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进行整合,有效地解决了这4个功能区的地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实现了空间上主干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的连通、内部协调和资源共享,使各区均呈现出稳中有快的发展好势头。“四合一”后的*东部经济功能区已形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及电器制造、食品和包装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成了*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三要抓好重点示范园区。我市要重点抓好几个带动力强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各区(县级市)也要确定一、二个重点示范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真正建成在国内、国际具有竞争能力的工业园区。

(四)以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带动园区发展

要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名牌,鼓励品牌企业在园区内以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作支撑,聚集一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产品、加工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等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链、企业群,使园区内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配套,形成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力。如万宝集团番禺生产基地,经过专业加工、OEM等阶段,利用品牌带动,逐步向自主开发、生产过渡,使某些零部件和最终产品在全球具有影响力。

以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带动园区发展,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做大名牌产品。如引导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利用品牌优势,细化分工,扩大协作,积极发展协作单位入园投资合作,拉长名牌产品的产业链;也可以品牌为纽带,进行联合兼并,扩大生产名牌产品的规模和能力;开发系列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拓展名牌产品的生产领域。同时,要加强市场宣传,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五)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

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是中心城市发展工业区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心城区培育特色产业、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合理利用国有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要利用中心城区国有企业的闲置厂房及水电煤配套资源,探索采取联合招商、租赁招商等方式,以建设软件研究开发、电子产品加工、服装服饰、包装印刷、食品加工、工业设计等创业型、科技型和就业型企业为主,加大引进、嫁接、兼并、重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产业基地,通过都市型工业的建设和推进,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工业布局。

(六)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要切实打造园区的软硬环境,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园区管理模式。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适宜于企业创业发展,能把企业引进来、留得住的园区。各区(县级市)要坚持体制创新,建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实现园区项目法人责任制。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对政府管理园区相关的事务性工作,要通过扶持和发展教育投资、创业投资、物业流通、旅游投资、置地建屋等多种经济组织去承担。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园区现代化,以适应现代大工业的要求。要进一步搞好相关配套服务,加强管理指导和协调服务,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帮助做好单个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要根据各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分布情况,举办一些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促进产业集合型园区向产业结合服务型园区转变,逐步构筑为园区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