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审计厅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最近,浙江省审计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审计系统实际,印发了《浙江省审计厅关于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审计系统自觉贯彻执行。
一、开拓进取,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调整审计工作思路
首先,审计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为根本的任务,服从于、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今后的审计工作,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使审计工作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其次,执政理念的调整必然要求审计理念的调整。目前我省的审计工作还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与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相比,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认真地审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审计创新更加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第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明确审计监督重点。科学发展观客观地要求各级政府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资金分配等方面进一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效益。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认清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大局的基础上,在审计理论、审计思路、审计管理、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上积极探索深化审计监督的新路子,使审计创新更加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这就要求审计机关根据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资金走向,加强审计跟踪和监督,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突出对财政性资金的绩效审计,突出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影响经济全局及人民利益的问题,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上有所作为;这就要求在审计实施中,查清、查透、查深问题,客观地处理问题,从宏观上、制度上研究分析问题,依法揭露经济领域各种阻碍、破坏生产力发展的违法违纪问题以及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努力使审计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的过程中再创佳绩。
二、求真务实,准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审计监督的重点
当前,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的部署,围绕审计署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和省厅的“实施意见”,以及审计工作“两个并重”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审计实践中要牢牢把握以下重点:
(一)切实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
进一步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把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情况作为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当前,我们将针对政府负债问题,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低水平投资及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问题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及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探究成因,寻求对策。
(二)切实深化财政审计,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进程
各级审计机关要紧跟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步伐,抓住“预算执行”这条主线,沿着财政性资金走向,摸清各级财政收支情况,发现和披露财政性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思考财政审计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使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预算、财政绩效、专项资金、政务公开、控制行政成本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一体化的格局,使预算执行审计成为政府指导、管理经济的重要环节。当前我省的财政审计在工作思路上要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主要关注财政预算内资金向全方位关注政府性资金转变。重点应转向全方位关注政府性资金方面,关注土地出让金、政府性基金等大额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益。二是由关注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向更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转变。开展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通过支出审计,在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方面发挥审计作用。四是由主要审计省本级支出向审计省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转变,促进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为实现财政审计一体化的目标,必须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运行协调机制,在审计组织方式上,应打破各业务处、局的界限,强化各行业审计部门之间的配合,发挥财政审计的整体合力,把财政性资金尽可能全部纳入到审计监督的视野范围中来。在审计内容上,将财政、行政事业、农业与资源环保、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保障、重点国有企业审计等纳入预算执行审计内容。
(三)切实加大企业审计的力度,努力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企业审计要坚持“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审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国企改革的进程。在审计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在审计内容上要重点关注核算的真实性、资产质量、产权情况、经营决策及重大损失浪费、经济犯罪问题等。在审计方法方式上,一要建立企业审计工作协调机制,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企业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合理确定审计周期和方式;二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对一些重点企业必须审深审透,通过审计要能揭示企业的总体状况;三要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加大对社会中介组织审计质量的监督力度,完善中介机构准入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促使中介组织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度和深度;四要建立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类企业的信息资料库。每年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四)切实推进和规范投资审计,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要围绕省政府146号令的要求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掌握我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情况,关注财政性投资项目的绩效,实现项目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有机结合,通过审计,发现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积极向党委、政府提交有价值的综合审计调查报告。各地审计机关要围绕地方重点建设项目,选准切入点,强化审计监督,为地方政府把好建设资金支出效益关。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理顺投资审计工作机制,强化对投资审计风险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投资审计质量。
(五)切实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完善权力约束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要从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的高度,按照审计署“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工作方针,在完善、规范、提高上下功夫。一要注重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三要注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性,有计划、有重点的安排审计对象,确保审计对象选择的科学性。四要完善与深化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市县财政财务、经济工作实绩,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去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并且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对一些重点、热点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专项审计调查的作用,使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六)切实加大专项审计调查和专项资金监督的力度
要注意选择一些对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系统和重要项目,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专项资金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针对国家政策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综合分析力度,注重从制度上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体制、加强宏观管理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社会救助资金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资金的审计监督,关注这些资金的管理和安全。
(七)切实推进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是今后我省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一方面要以财政性资金为重点,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等宏观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要把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来积极探索,不能满足于在合法、真实审计中关注一些效益方面的问题,在方法上要重在实践,努力探索。
(八)切实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犯罪行为的披露力度
当前,财经领域中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问题屡有发生,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加大披露重大问题的力度,维护好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同时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开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查处严重经济犯罪案件以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工作。
三、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水平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审计事业的发展,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必须抓好审计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和队伍建设四项基础工作,这既是审计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审计工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强化管理,积极探索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
要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推进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必须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重视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管理水平。一是改进审计项目计划工作。审计项目计划工作要注重制定前的调查研究,增强科学性,突出重点性。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目标,做到任务分布、力量组织、质量控制、时间进度的科学有效。要结合审计的实际,统筹安排,制定滚动项目计划,保证计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二是进一步整合系统和社会的力量,提高审计的覆盖面。集中调配系统内的审计力量,力求打破部门界限和专业分工,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审计成本。对适合组织社会审计力量参与的审计项目,可采用公开、择优的多种方式选择中介组织参与,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三是进一步整合审计成果,提高成果的运用水平。各级审计机关要在改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方式,特别是要在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整合上多下功夫,在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进行研究上下工夫。四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数据库的建设,特别要抓紧建设与审计业务关联度较大的审计对象资料库、审计信息数据库、审计法规数据库等。
(二)严格把关,努力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把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各项措施认真抓到位。一要认真落实审计署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结合实际,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二要严格遵守法定的审计程序,按照合法的审计手段开展工作,确保审计监督的合法性、有效性。三要制定高质量的审计方案。每个审计方案无论从内容到步骤,都要做到充分全面,具体明确,细化到位,便于操作,完整体现审计的全过程要求,减少审计的随意性,保证审计目标实现程度的最大化。四要加强审计实施的过程控制,注意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拓宽审计报告在体现审计成果方面的涵量,使其更贴近对外公告的形式。
(三)整体推进,增强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
为了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提高科技含量。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全力抓好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加研,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建设,稳步发展;要稳步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在财税、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行政事业单位等会计电算化水平较高的单位和行业,要逐步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总结计算机审计案例,积累经验,总结提高;要加强专业培训,特别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培养和积蓄计算机应用人才。
(四)强化素质,提高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审计队伍的素质是贯彻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的根本保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全体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整个审计系统的综合实力。
一要形成合力,加强对全系统业务领导。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实施业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法》赋予的职责,省、市两级审计机关必须强化业务领导意识。首先,省厅要切实提高对全系统的业务领导能力和水平,要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并适时地对重点审计工作全省性的指导意见。其次,要加强县级审计机关建设。各市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县级审计机关建设的重要性,真正负起指导帮助本市县级审计机关建设的责任,把加强县级审计机关建设作为促进审计发展的重要环节,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形成合力,争取用几年时间,使我省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第三,建立健全审计系统业务考核机制,通过业务考核,形成一种正确的业务导向,使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得以落实。
二要多管齐下,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审计队伍政治素质,使审计干部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其次,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制度。在强化审计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的同时,注重拓宽知识面,提高审计干部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积极造就一支素质较高、梯次健全、适应我省审计工作发展要求的审计队伍。第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按照总理对审计队伍的“三严”要求,建设符合我省审计工作特点的干部人事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与审计职责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准入、考核、奖惩制度。
三要落实责任,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审计人员廉洁从审、干净干事的自觉性,要从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入手,严格管理,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和"八不准"审计纪律的落实。切实转变作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机关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在社会上树立廉洁高效,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