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镇委发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改革开放以来,*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的气魄、开放的眼光、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找准发展方向,拓宽发展路径,增强发展能力,迈出了率先发展、科学转型的坚实步伐,各项建设取得喜人成就。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三名)等40多项国家级荣誉。连续12年在全市镇街领导班子工作实绩量化考核中荣获综合总分第一名。
——经济实力强。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市镇街首位。*年全镇生产总值176.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46.2亿元,两税收入22.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4.5亿元;三级集体总资产达到185.2亿元,其中镇级71亿元、社区级76.5亿元、居民小组级37.7亿元。
——产业特色明。全镇有1300多家外资企业、600多家民营企业从事电子信息和机械五金模具行业的生产经营,年产值和出口总值均占全镇总额的60%以上。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国家火炬计划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城乡环境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先后投入30多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网络高档完善,莲花山郊野公园、*公园、*广场和*新八景之一的“莲峰赏鹭”等40多个景区、景点遍布镇中心区及各社区。全镇绿化覆盖率42%,道路绿化覆盖率100%。先后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文化氛围浓。拥有全国乡镇一级最大的图书馆,镇业余粤剧团曾应邀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醒狮队曾代表中国参加欧亚舞狮邀请赛获得冠军。是“全国龙狮运动之乡”、“全国幼儿基本体操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粤剧)之乡”、“广东摄影之乡”,还是全市目前唯一的文化建设标兵镇。
回顾*的发展历程,正是一条率先发展、科学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树牢“四个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劳动日值只有8分钱的农业小镇,迅速崛起为闻名全国的现代化工业城镇,并且连续多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就是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从而保证了发展的超前、均衡、创新、持续。
(一)超前发展。我镇历届党委、政府有一个共识,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超前的意识来发展*,并以实际行动狠抓落实。创新的思维令全镇的发展不断走在前列,*年引进第一家来料加工厂;1982年兴建第一个工业区;*年提出工业兴区(镇)的发展目标;*年编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成立全市第一个镇办公共汽车公司;*年成为全市第一个电话镇;*年制定“外向带动”和“集体办物业、私人办企业,创造优良环境鼓励社会各界发展商贸业”的发展策略;*年提出“工业进园”、“住宅进区”的建设构想,对行政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进行相对集中规划。之后,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加快城市建设,以城市功能的日臻完善,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均衡发展。创造富裕生活是我们的追求,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我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大力发展镇级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村组两级经济同步前进,激励先进,帮扶后进,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和均衡发展。如新民社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1991年全村纯收入只有24万元。为了帮助该村加快发展,镇政府出资帮助修建了通往外村的水泥路、加固海堤、兴建排涝站,使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该社区村组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4646万元,居全市第68位。至此,我镇13个社区除原居民社区外,12个原农村社区两级可支配收入都达4600万元以上,其中最高的达到3.2亿元。
(三)创新发展。在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镇党委、政府都能做到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力争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当“来料加工”被视为“沙滩经济”时,我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抢先抓住了机遇,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年,我镇外资企业也以每年超过100家的速度在增长;当人们为姓“社”、姓“资”争论不休时,我们按照改革开放的路子埋头苦干,加快了发展;当一些人惊呼城镇化过热,甚至把它提到“会阻碍改革发展”的“高度”时,我们制定了第一份发展整体规划;当民营经济性质不清、身份不明、地位不高时,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民营经济办公室,扶持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接下来,我们又计划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进行产业升级、文化建设等专题调研,寻求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四)持续发展。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不忘保持后劲,确保可持续发展。在外资企业大量引进、蓬勃发展之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仅靠单一的外向型经济,难以令经济发展基础坚实。因此,我们按照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外源型经济的同时,突出鼓励扶持内源型经济的发展,并于*年成立全市第一个民营经济办公室,同时成立民营商会,制定措施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全镇规模民营企业达到909家,个体工商户达到3.5万户,民营经济税收总额超过全镇税收总额的40%。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加强了土地资源管理,坚决杜绝以出让土地等让利措施换取短期效益的“杀鸡取卵”行为。为保护生态环境,我镇于*年成立环境保护办公室,*年关闭全镇所有采石场,*年编制全省第一部镇级环境保护规划,*年开始实施限制污染企业进入和集中治理等措施;近年来又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园、垃圾焚烧厂。去年,我们还与阳春市联手建设**(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希望藉此进一步推进我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持续发展。
二、落实“四个战略”,拓宽发展路径
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有明确、科学、实事求是的战略措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镇不断落实“外向主导”、“园区引领”、“龙头带动”、“产业升级”等“四个战略”,进一步拓宽了发展路径。
(一)外向主导。外向型经济是带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模式,至今仍然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抓好招商引资,我镇提出“硬件建设高标准,软环境服务高效能”的要求。在硬件建设上,先后投入巨资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网络和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在软环境建设上,充分发挥感情和诚信两件“法宝”,坚持“以服务感人、以效率服人、以热情留人”;建立党政领导包干服务制度,加强镇、村领导与外商的沟通联系;强调“廉洁高效也是投资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良好、优质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落户我镇。从1992年开始,我镇外资企业数一直排名全市首位。目前全镇有外资企业近1600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出口总额从*年起连续9年位居全国乡镇之首。
(二)园区引领。针对发展初期我镇工业区数量多、工厂分布散、资源利用率低等情况。*年,我们提出了“工业进园”的思路,集中开发了占地总面积2860亩的新安工业园、安力科技园、振安科技工业园三大工业园。根据行业的特点,按照“整体规划、连片开发、统一管理”的思路对三大工业园进行规划和建设,达到了规模大、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的建设效果,深受外商青睐,有效地推动了全镇引资工作由零散开发向规模开发转变、由加工低端产品向生产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产品转移。时力电子厂、日华电子厂、普思电子厂、宏硕电子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柱性企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以商引商”作用。各村也纷纷仿效镇的做法,将工业区和企业逐步聚集开发经营,带动了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形成。
(三)龙头带动。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努力发挥镇级经济的“龙头”作用。*年成立了镇属企业*农工商公司,*年升格为广东*集团公司。集团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基础,逐步把产业发展到酒店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同时完善各项管理,保持了效益的稳步增长,成为了全镇经济的龙头。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下辖8家全资一级总公司、110多家二级企业、固定资产30多亿元、年工业产值80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在镇级经济的龙头带动下,全镇村、组两级大办物业,建厂房、办企业,积极发展外向经济,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社区还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商贸市场等,使集体收益不断增加。*年,我镇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1.7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10.04亿元,其中社区级5.5亿元,居民小组级4.54亿元。
(四)产业升级。电子信息、机械五金模具产业是我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推进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升级,我镇不断加大力度对特色产业进行推动,通过有意识的产业引进,使电子信息类企业占全镇外资企业的四成以上。从*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机械五金模具交易会,随后成立了五金机械模具协会,扶持机械五金模具行业发展壮大。交易会每两年上一个台阶,*年升格为国际级展览会。近年来,我镇出台《*镇名牌发展带动战略》,重奖获得省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去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宣传推广机械五金模具产业,并组团到欧洲推介*模具产业。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方达研究院、国家重点模具实验室*实验中心已入驻*,有力地推进了我镇模具产业的优化升级。全镇现有省民营科技企业2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3家,市民营科技企业90家,科技企业数量居全市前列。
三、实施“四个工程”,增强发展能力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最根本的发展动力。多年来,我镇一直着力于建设“堡垒”、提高“素质”、积极“引智”和推动“创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堡垒工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发展过程中,我镇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设,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团结、创新、廉洁、高效”八字标准,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完善民主议事和集体决策程序,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坚持采取双向挂职锻炼等方式,既筛选社区干部到机关单位跟班学习,又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挂任党总支副书记,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坚持以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特别重视和抓好“两新”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壮大。全镇现有党组织222个,其中“两新”组织党支部166个;有党员5299名,其中流动党员1800多名;共创建省级“固本强基”示范点1个、市级“固本强基”示范点14个。
(二)素质工程。充分认识到人的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通过“科教兴镇”、培养培训等措施,使人的素质一步一步得到提高。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努力创建教育品牌,于*年普及12年义务教育,*年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广东省教育强镇”,*年考上大学的*籍青年达到450多人。加强人才培养,对考上大学的*籍学生和学校分别给予奖励,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前先到工厂锻炼,再择优安排到镇、村部门工作。强化学历教育,从*年起,通过镇、村与高校合办农民大专班等形式,鼓励青年特别是镇、村在职干部参加学习。目前镇和社区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大专以上学历,镇16名党政班子成员有15人是本科或在职研究生学历,社区“两委”干部中多数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三)引智工程。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为支撑。我镇在抓紧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人才,“借脑”发展。对各种人才,坚持不论地域和出身,不拘一格加以引进使用。为了使引进的人才能安心留在*工作,专门兴建了6栋共160多套不同规格的住宅小区,安排给教育、医疗等战线和镇属部门、单位引进的人才居住。许多外地人才纷纷进入我镇的文化、教育、医疗部门以及外资、民营企业工作,大大充实了我镇的人才队伍。目前全镇各行业的技术骨干人才,大部分都是引进的外地人才。
(四)创业工程。坚持把致力推进居民的就业创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工作来抓。*年,镇委、镇政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创业”活动,制定了各种奖励扶持措施,镇、村成立了民营企业帮扶基金,大力鼓励群众自办企业、发展商贸业,相继涌现了“真功夫”饮食、长实集团、方达集团、联冠集团、*国际酒店和锦一方建材等知名的本土民营企业。同时,认真落实“创业*”有关政策,建设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实行户籍居民全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大中专毕业生岗位津贴、岗位成才奖励、定向培训补贴、工资差额补助等措施,促进居民就业和创业。还积极实施“新莞人培训”工程,提高劳动者素质,去年共开班34期,培训3686人,通过考核2900人,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创业就业技能。
四、推进“四个措施”,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镇不断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切实推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平安*的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共同富裕。始终把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社区环境不断完善,居民可以享有较高标准的口粮款、股份分红的同时,还可享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就业培训、工资差额补贴及老人水果金等福利。成立了以扶危济困为宗旨的社会福利基金会,从*年起每年拨款100万元开展“百万元扶百户”活动,全面解决农民“一保五难”问题。同时,各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商铺等物业,按人头分给村民,由村委会为资金筹集有困难的村民提供担保贷款,解决物业建设资金,使村民不会因为没有前期投入而放弃置业,从而实现“家家有物业”的目标,促进了共同富裕。*年,我镇居民人均收入20820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6.6亿元。
(二)共建文明。以打造“文化强镇”为重点,促进文明程度的提高。先后投入5亿多元,建成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文化电视大厦、*广场、*图书馆、粤艺苑等文体设施,全镇文化阵地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成立了文学、龙狮、戏曲等12个群众性文体协会,每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近100次,并形成了每三年分别举办一届艺术节、一次运动会、一次全国性文化活动的循环机制。以大力开展不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使文明之风的普及。相继开展了“文明户”、“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三现代”、“现代公民教育”等教育活动,以及各种扶贫帮扶及慈善捐赠活动,使文明之风深入到每个角落。全镇13个社区全部被评为市“文明村标兵”或“文明村”,其中3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镇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等称号。
(三)共促和谐。构建和谐*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我镇较早开展了“文明家庭”和“尊老、敬老、养老”评比活动,“共建和睦社会”活动等;先后开展了以关心新莞人为主的“十佳外地青年”评选、“员工满意企业”评比、“为外来员工营造温暖的第二故乡”、“共建外来员工温馨之家”等主题活动,营造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为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但注重环境保护,加强污染企业整治,而且大力开展城市的绿化美化,大量植树造林、造景,创建花园式城镇,营造绿色*,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广东创建生态示范镇先进单位”、“广东省园林城镇”。
(四)共保平安。坚持群防群治,完善三级治安巡逻机制和封闭小区建设,在全市较早成立出租屋管理的专门机构,强化出租屋与租住人员管理,建立健全治安防范网络。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在全镇范围内连续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龙头的专项行动。采取规模用警、联合作战、集中清查的方式,对“城中村”、“同乡村”、城乡结合部等治安重点部位和复杂场所进行精确整治,铲除犯罪窝点。加大科技强警力度,加快智能化指挥系统建设、治安视频监控与电子报警系统建设,改造和更新刑事科学技术室,积极创建“广东省科技强警示范县(区)”,营造了安定有序、有利发展的社会环境。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科学发展结硕果,科学发展无止境。面对新一轮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化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征程上续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