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产业技术创新建设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年来,我省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升级,着力引导全社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提升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关键领域招标、重点技术创新专项工程等,狠抓产业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通过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以及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狠抓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全省技术创新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但是总体来看,我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是技术创新层次较低。全省工业企业以引进技术和购买设备为主的创新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技术创新多为改进式创新,全新产品研制较少。企业更多依靠加工制造的扩能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保持企业增长,自主创新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主导产业技术自给率低,it产业85%以上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以及汽车行业主要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70%以上。另外,大部分行业技术创新以企业独立开发为主,仍然缺乏与外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有效合作模式,企业获取外部关键核心技术较难。“事实标准”和“路径依赖”等情况也导致我省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领域的门槛提高,制约了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导致企业利润空间日益趋小,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相当部分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在3%以下,远未达到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优势企业5%以上的标准。目前,全省企业r&d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距离《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广东省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1.8%”还有较大差距。而且,技术创新基本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其他来源不足。
三是技术创新平台不健全。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滞后,同行企业共同开发产业核心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形成重大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共享的合作组织机制仍处于摸索阶段。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还没有形成,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不多,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研究开发、检验测试、咨询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还不能给予充分的配套服务。另外,创新要素区域分布不平衡,全省约95%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平台集中在珠三角,山区和东西两翼创新资源明显不足。
四是技术创新环境有待改善。技术创新成本高和回报期长成为制约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各类侵犯自主知识产权的现象仍较为严重,对软件、医药、轻纺、建材等主要行业影响很大。侵权产品不仅减少了行业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影响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而且严重挫伤了企业继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优先采购等有关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也未能有效落实。
一、*年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年,我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各项部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线,以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逐步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跨越,为我省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主要任务
1.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贯彻《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制订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产业的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二是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依托产业集群的技术服务机构,推进技术开发、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区域性或行业性技术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以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三是投融资环境。探索风险投资机制,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导向,社会和企业资金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2.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获益的主体。进一步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机制,支持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实体。争取建设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再认定3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全省技术创新体系。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内外市场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从我省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在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着力突破10项以上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一是突出产业升级。引导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二是突出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重大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推广应用。三是突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优化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强化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渗透和应用。四是突出协调发展。支持山区及东西两翼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支持产品质量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关键技术。
二、*年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抓重点研究
结合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和《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修订,加强调研分析,进一步摸清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情况。开展以技术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技术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突出工业设计推进技术创新等专题调研,进一步研究分析我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对策。加强对先进装备、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研究,做好我省传统产业提升所面临技术瓶颈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细化未来几年我省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更好地指导全省技术创新工作。
(二)抓政策落实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年度)》和《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中有关技术创新的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通过政府采购和国产设备首台套使用,提高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积极性;通过落实各类发展高新技术的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落实固定资产折旧等政策,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落实《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若干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创新财政资金的资助机制,整合政府资源,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向技术创新活动。同时,逐步修改和完善技术创新项目招标、项目评审和项目绩效考核的程序与制度,做到依法行政,科学选题,管理到位,确保技术创新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三)抓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从产业和区域的层面,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中心。会同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和海关广东分署等部门,对*年出台的《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促进我省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发展。今年,将组织我省企业申报第15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推荐*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完成第9批、开展第10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组织承担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并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同时,开展现代流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研究与试点。
(四)抓关键领域重点突破
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原始创新的力度,推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等主导产业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现有产业的步伐。继续组织和开展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瞄准战略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的发展,通过广泛征集和科学论证,将具有行业带动性和共性意义的关键技术列入*年招标专题,集中力量发展若干重大产业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五)抓重点技术产业化
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重点,提升行业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市场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抓好传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为重点,促进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好*年的重点技术创新、山区及东西两翼等专项,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工作要求
各地经贸部门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本地区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情况。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找准本地区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和突破点,制定相应实施意见;要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切实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要积极协同发展改革、科技、信息产业、质监、知识产权等部门,集中资源进行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市要积极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认定评价工作,增强我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